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案2篇

  • 页数:17页
  • 字数:约 10442 字
  • 大小:76.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南域PPTer
  • 长度单位教案2

    长度单位教案一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

    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

    二、展开认识米

    1.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

    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米尺。

    (1)介绍米尺

    (2)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1米”。

    (3)建立表象

    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用米量

    (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

    汇报方法

    (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三、实践活动

    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

    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2.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样量?

    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

    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5题。第8、9题做在课本上。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尺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2、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二.测量线段的长度

    1.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两德的结果些在书上。

    2.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

    3.线段“直”的特征。

    三、屏显: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分组讨论

    ……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多线段有哪些认识?

    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的画法。

    四、指导线段的画法

    五、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

    六、学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

    七、动手做一做

    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

    八、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

    九、布置作业:练习一第7、8、10题,填在书上

    线段-第二课时反思:

    利用已学知识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实践方式,只管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联系实际,提出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问题,让小组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既抽象又实际,教学时要紧扎线段的两个特征,除了设计与生活情境结合的直观学习线段外,还应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从实物到想象,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引起质疑提出疑问.通过讨论来提高认识.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线段,进而画线段.

    整节课的设计可以从观察实物到想象、推理、讨论.如对线段"端点"的认识:"有尽头的""这些东西在两端有两个头""线段是细细的自来水、线"等.

    由于实践环节比较多,整节课应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与自主.

    (反思第一课时)

    长度单位是学生首次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替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打好基础,本节课在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直观感受上尤为重要。

    课的一开始就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单位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展开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实践方式,直观感受1厘米的长度,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

    我觉得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冲动和知识基础后,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逐渐加深认识并能懂得应用,尤其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观察、发现问题,整节课可以有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等多个活动,课后可以布置练习延伸。

    长度单位教案二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二、地位与作用: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六、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

    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演示“小马过河”课件,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可以是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或者小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我们数学课本的宽,好吗?

    师:同学们量得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啊?告诉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量的啊?

    生:……

    (教师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写到黑板,出现了数学课本的宽,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的情况)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里(教师指着板书),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

    师:哦,对了,我们发现啊,同样是数学课本的宽,但是,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吧。

    2、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量不同长度

    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大家想不想再量量其它物体啊?我们一起来量量数学书的长,铅笔盒的高吧。

    ……(教师把结果板书到黑板)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教师指着板书)

    师:对了,同学们观察的真好。学校课本的宽是5把小刀长,铅笔盒也是5把小刀长,它们一样长吗?

    生:……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用小正方体来量一量吧。

    三、拓展延伸

    (该环节的被测量物体不是非常的规则,主要拓展一下估测和测量方法)

    师:接下来,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手掌有多宽呢?同学们先估测一下,然后再认真测量,看看自己的估测对不对?

    师:好棒哦!跟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测量的。

    四、联系实际,活动体验

    (该环节除了鼓励学生估测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知道,有些物体,可能不是一个一个地摆,而是一次接一次地量)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棒哦。下面同学们在教室里头,找找自己喜欢的物体,先估测一下它大概多长,多宽或多高,然后再测量一下,好吗?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吗?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帮助啊?今天学到的知识,你觉得它有什么用啊?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第3―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让学生了解刻度线的概念,会认厘米尺上的刻度

    3、使学生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并体会多种方法测量的必要性(限整厘米)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教学准备:厘米尺,课件,长短一样、颜色不同的线绳(学生每人2根)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根不同颜色的线绳,你觉得哪根长一点呢?

    师:哪位同学能想出办法,有根据的说出哪根长点,哪根短点?

    (引出尺子)

    师:非常好,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我们的祖先啊,就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那么,到底怎样用尺子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尺量的方法,然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刻度线有长有短。

    尺子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尺子长些,数字就多些;尺子短些,数字就少些。

    2、认识、感受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食指的宽度吗?把你们食指摁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出1厘米)

    师:请同学们找找,自己尺子上,还有哪些是1厘米的。

    生:从刻度2到3,或者3到4……都1厘米。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