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 页数:9页
  • 字数:约 4415 字
  • 大小:55.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DJW
  • 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

    总复习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5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

    36

    53

    60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笔算加、减法

    学生板演内容

    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6、10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

    ……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表内乘法

    第三课时“厘米和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3、10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

    二、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厘米和米、角和直角

    学生板演内容

    第四课时“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3、104、109页。

    教学目标:

    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2、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复习

    1、回顾观察物体知识

    (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

    (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

    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2、说一说

    (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

    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

    3、完成103页第7题。

    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