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2篇

  • 页数:19页
  • 字数:约 15283 字
  • 大小:81.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zero设计
  •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2篇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角度,培养学生由关注到热爱自己的家乡。

    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教学重点】

    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命脉,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的形成方式。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教学难点】

    通过对个体姓氏的了解、年节风俗的形式和民族的源流,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设想】

    一、课前学习

    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历史名人以及本姓

    氏的由来。

    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3、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

    究。利用家庭藏书和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

    二、课堂学习

    1、由教师介绍一些关于本地的年节风俗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积极参与,研讨各自姓氏的来源。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步骤】

    一.分析姓氏源流

    1、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叫秦涧泉的人在游览岳王庙时,看到南宋大奸臣秦桧夫妇跪岳王庙前,义愤地在岳王庙前题诗:“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可见秦涧泉对自

    己姓的尴尬。而著名的孔庆东教授每每出来讲学,总是很自豪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

    子的第十三代传人。从对比中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可见,姓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张、王、李、赵、钱、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让学生讲,老师尽量表扬)

    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

    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2、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姓,大家有没有想过姓是怎么来的?在现在生活中,

    通常子随父姓,那么在古代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你没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明确:我们书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古代有个本应姓赵的人,因为承袭他父亲的爵位而

    改姓周阳,可见我们有的姓是因为封地的缘由而来。

    ①这些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呢?

    ②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们流传已久的百家姓里到底有多少个姓氏?

    明确:⑴(“百”并非就仅指确切的“百”,而是多的意思。最早在宋的时候出现关于百家姓的一本小册子,后来经过明清不断地新修,到今天大概有四千多种,常用的有19种。那么,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让国人骄傲的姓氏文化。)

    ⑵我们来看看姓氏这两个字。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正如《通志氏族略》说的那样,“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在夏商周之时,姓氏分而为二。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自此以后,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种书面用语。也就是说在炎黄之前人是没有姓名的,到炎黄时期出现了姓名,那时候人首先出现的是名后来才有姓,而且名和姓是不相连的(比如介绍我班的一位同学小明,王氏)把名和姓连起来是战国秦汉时期,比如刘邦、陈胜、吴广。

    二、姓氏的源起及意义

    1、图腾演变为姓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2、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大家看一下“姓”这个字,拆下来就是女生,可见姓是因为生而得。因此在母氏氏族时期人们用姓是来区分不同的部落。既然我们讲清楚了姓,那么氏是怎么产生的。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氏”是什么意思?你们可以试着猜。(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这时出现了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但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氏的,只有贵族男子才有氏。那么可见“氏”是用来区别“贵贱”。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古姓,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据此,研究者认为我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并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氏隶属于姓。夏、商、周时期,姓氏作为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自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合二而一。

    3、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水浒传》中一个人物“西门庆”,他姓西门,为什么姓西门呢?他家住在西门这个地方。大家想想东郭先生为何姓东郭?可见有按居住地而得姓。

    4、现在如果赋予同学们一个神圣的职责,让你们给一个人赐姓,这个人是杀猪杀鸡杀鸭的,你们觉得要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姓才合适呢?(自由讨论,姓“屠”)

    明确:这就是姓氏来源的又一种方法,按照职业取姓。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按照职业得姓的姓氏?(巫、卜、陶等)

    5、大家通过预习有没有发现其他获得姓氏的方法。(国名、自己祖先的字等。)

    姓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增多,来源极广。主要来源于封国名、谥号、爵位名、官名、居地、职业等。

    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②.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③.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④.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⑤.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⑥.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⑦.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⑧.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⑨.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⑩.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6、探究思考

    ⑴、根据材料,确定探究方向。

    1、据第四次人口谱查统计:三明市共有33个民族,459个姓氏,人口较多的姓氏有100多个。三明市在较多人口的100多个姓氏中,又以陈、林、邓、王、李、黄、吴、张等姓氏人口最多。其中大田县共有153个姓氏,其中人口达万人以上的有:林、陈、吴、郑、张5个姓氏。

    2、据大田县内部分姓氏族谱记载,大田人多为河南省迁入,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刚强,忠厚好客。历代人才辈出,至清末,进士38人、举人59人。其中有誉满京城的明代礼部尚书田一俊(号钟峰),任内曾上疏《大田盐法议》,以解故里吃盐难;与郭奇逢(鹤峰)、廖宪(盘峰)三者文章气节相砥砺,著称“三峰”才子。县人连登岸精研星纬,著有《天文志》;肖一槐高年积学,著有《天文地舆图》。名医不乏其人,清吴腾汉途经福州,治愈当地“天花”,为藩司和林则徐所器重;叶端一剂药治愈厦门海防分府李章霖内眷难症,名震鹭岛。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谢廷训主修首部《大田县志》。

    3、从战国末年开始,中原汉人有过四次大规模迁徒入闽(包括进入闽中西部的三明境域)的记录。第一次汉族人入闽是在战国周显王扃年间(约公元前339~329年)。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讨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朝服于楚。”越王室一部率残部逃入浙江省南部与福建省北部、东部,开辟新领地,在战国晚期建立了闽越国。

    第二次汉人大举入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中原战乱,灾害频繁。中原许多汉族难民纷纷南下,逃入东南一隅的福建一带避乱。逃避战乱的中原士族和难民纷纷选择交通闭塞的福建各地作为逃难避所。西晋永嘉二年(308年)便有江左衣冠右族陈、林、郑、黄、詹、邱、何、胡八姓入闽。大批中原难民蜂拥而至。以至,三明境域的建宁县有句传言:“未有建宁,先有何姓。”

    第三次汉族人大举入闽是在唐高宗时期。

    唐总章二年(669年),朝廷令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征剿泉潮间“啸乱”。陈政父子率官兵及眷属共8000多人(计有58个汉族姓氏)从闽、广之交的梁丘盘陀岭进入福建境域征战,至唐景龙三年(715年),共经历了47年。陈军征剿“獠蛮”之乱之后留守闽地,“男生女长通蕃息,五十八氏交为婚,”其后裔遍及福建省各地。

    第四次汉族人大举入闽是在唐光启元年(885年)。河南光州剌史王绪率3万官兵(共36个汉族姓氏)南下,经粤北、潮阳绕道入闽南。(但据《闽国史事编年王潮篇》载:“宗权发兵攻绪。绪窘,乃率光、寿兵五千,并携吏民南奔。”可见王绪离开河南光州时仅五千官兵,其队伍在入闽途中有很大发展。)后,王绪为部属所杀;王潮、王审知继续率大军征战闽地,唐景福二年(893年)攻占福州。

    至此,三明境域的人口也发展至近50万人,形成以汉族人为主的生活区域。

    ___________姓氏源流考

    ⑵、既然有这么多的姓氏来源,那么你们的自己姓氏是怎么来的,历史又有那些与你们同姓的名人?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做这个工作了,我想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的姓氏。(自由发言)

    小结:不管我们的姓氏是什么,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祖先身上的精神流传百世,把他们优秀传统发扬广大。同时百家姓又是普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身上的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个点来打开探究中国文化的大门。

    ⑶、我们通过追本溯源,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很多姓氏的起源都来自于一些古姓,如嬴姓、姬姓、妫姓、子姓等等,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说中国姓氏同根同源?

    明确:相传黄帝的25个儿子,为4母所生,分为12“姓”:姬、姞、酉、祁、己、腾、箴、荀、任、僖、儇、依。也就是说,黄帝的子孙衍生成12个胞族,散居到各地。这些胞族又滋生出一系列的“氏”。当时普遍存在的父系家长制氏族都称为氏。其首领为氏族的代表,也以氏来专称。如黄帝称轩辕氏,尧称陶唐氏等等。他们开枝散叶,分成不同的姓氏,所以说万姓是一家,同根同源。

    二、文化寻根

    (一)、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反映人类历史生活的形态都可以称为文化,如婚姻文化、丧葬文化、居室文化、交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等。根据区域分为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根据时代划分为秦汉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根据民族,分为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藏族文化、苗族文化等。根据国家,分为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等。

    (二)、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超越文化而存在。

    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

    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各种文化之间,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改造了人类。每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所属文化的渊源及特点,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支点,进而为继承和发展母文化做出贡献

    文化源流例谈

    1、节日文化。节日是怎么产生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和认识。

    节日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基本的条件:特定的风俗活动内容和历法的出现。

    在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解释外界的种种自然现象以及自身的生死。于是,各种形式的图腾崇拜便出现了,先民力图通过这些活动去解释奇怪现象。这些意识和行为便是节日产生的渊源。

    比如中秋赏月是由原始的祭月、拜月活动演变而来。寒食清明源自古代对火的禁忌习俗,这在《周礼》中就有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若再上溯,则与古时对火的崇拜有关。到汉末蔡邕的《琴操》里,才将介子推之死与禁火联系起来,传诵至今。节日的出现必然与历法有关。在中国最早的历法著作《夏小历》中就有关于北斗斗柄的记载。在《尚书》中已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后来发展为八节气。到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

    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主要节日基本形成。如除夕、元旦(正月初一)、人日、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已经是比较稳定的社会风俗。这时,历史已经渗透到节日风俗中,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代替了原来的某些原始崇拜活动。儒家礼法思想的影响,使得节日风俗上升为礼俗,甚至成为国家大典,扩大了节日的影响。

    思考:

    1、结合自己家乡的一些节日活动,举例说明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谈一谈:家乡里有哪些历史悠久的建筑,举例说明。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二

    【目标预设】

    1.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及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料和写作论文。

    【重难点预设】

    1.了解姓氏发展、年节风俗、民族探源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对文化寻根产生兴趣;

    2.了解姓氏的几种常见的来源;

    3.了解各种年节风俗的来源;

    4.了解民族及民族文化。

    【课前准备】

    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由来以及本姓氏的历史名人及文化内涵。小组间进行课件展示,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

    2.让学生从语文课本中找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然后从文化寻根的角度做些探究。利用家庭藏书和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成课件展示。

    3.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各自姓氏的来源。探究我国的传统节日。由姓氏探源来宣扬前辈的优良品质并使之发扬光大。

    4.自选一个课题,写一篇论文

    【教学课时】

    这种探究型的课很难通过一节两节课解决问题,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具体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接触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即《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明白文中所讲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然后选择自己的课题。

    2.准备阶段。主要是准备课件制作、论文的写作的素材。要查找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

    3.交流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可以分组交流。

    一、导入

    提起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实收单姓408个、复姓30个,共计438个。

    《百家姓》以“赵”姓打头,并非因为“赵”为天下第一大姓,而是因为它是宋代钱塘儒生所作。宋代的皇帝是赵氏,“赵”自然成为“天下第一姓”,不排在首位,就有“欺君之罪”,会引祸上身。

    下面是按人口比例统计得出的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看看你的姓排在哪?

    曾经中国民间好像一直把王姓排为第一,而随着人口普查的的电子化管理的应用,人口统行更为准确了。同时近年人口入库统计却大出意外,据中国2010年最新姓氏人口数目的排名,由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统计,列出了前100名。李姓居然打破了王姓传统第一的格局。

    ①第1-100名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

    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

    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

    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

    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

    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锺57汪58田59任60姜

    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

    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

    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

    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②第101—200名

    101庞102樊103兰104殷105施106陶107洪108翟109安110颜

    111倪112严113牛114温115芦116季117俞118章119鲁120葛

    121伍122韦123申124尤125毕126聂127丛128焦129向130柳

    131邢132路133岳134齐135沿136梅137莫138庄139辛140管

    141祝142左143涂144谷145祁146时147舒148耿149牟150卜

    151路152詹153关154苗155凌156费157纪158靳159盛160童

    161欧162甄163项164曲165成166游167阳168裴169席170卫

    171查172屈173鲍174位175覃176霍177翁178隋179植180甘

    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187宁188柯189阮190桂

    191闵192欧阳193解194强195柴196华197车198冉199房200边

    ③第201—300名

    201辜202吉203饶204刁205瞿206戚207丘208古209米210池

    211滕212晋213苑214邬215臧216畅217宫218来219嵺220苟

    221全222褚223廉224简225娄226盖227符228奚229木230穆

    231党232燕233郎234邸235冀236谈237姬238屠239连240郜

    241晏242栾243郁244商245蒙246计247喻248揭249窦250迟

    251宇252敖253糜254鄢255冷256卓257花258仇259艾260蓝

    261都262巩263稽264井265练266仲267乐268虞269卞270封

    271竺272冼273原274官275衣276楚277佟278栗279匡280宗

    281应282台283巫284鞠285僧286桑287荆288谌289银290扬

    291明292沙293薄294伏295岑296习297胥298保299和300蔺

    比重较大姓氏主要分布地区:

    001、李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002、王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41%,人口众多。

    003、张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004、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陈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006、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007、赵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

    008、黄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黄姓在要集中于江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010、吴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011、徐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

    012、孙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

    013、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014、朱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

    015、高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016、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017、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018、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万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019、马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020、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6%。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湖南、江西、贵州、湖北等省,六省罗姓约占全国汉族罗姓的70%。

    021、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84%。尤以广东多此姓,约占省人口4.7%,全国汉族梁姓人口35%在广东。

    022、宋姓:023、郑姓:024、谢姓:025、韩姓:026、唐姓:

    027、冯姓:约占汉族人口的0.64%。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028、于姓:

    029、董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61%。尤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30、萧姓:

    031、程姓:总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东等省,这五个省的程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程姓人口的60%。

    032、曹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7%。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

    033、袁姓:034、邓姓:035、许姓:

    036、傅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1%。主要分布在山东、湖南等省。

    037、沈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50%,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

    038、曾姓:

    039、彭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9%。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

    040、吕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尤以山东、河南二省多此姓。

    041、苏姓:

    042、卢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

    043、蒋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在我国历史上蒋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苏、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

    044、蔡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6%。尤以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约占全国汉族蔡姓人口的44%。

    045、贾姓: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0.42%。尤以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多此姓。

    046、丁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42%。

    047、魏姓:048、薛姓:049、叶姓:050、阎姓。

    二、姓氏的源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的伏羲时期,“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今天我们所说的姓氏与常见的“以姓氏笔划为序”,是把姓氏当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然而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

    一、“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表示功勋和地位。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氏"是父系社会的发展。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当时部落的大团体,裂变成了若干小团体,出于相互交往中识别的需要,这些小团体在得到新的居住地的同时获得了一种与地域有联系的新标志-姓。

    二、在上古时期,"姓"的范围比"氏"大,如果一个人同时有"姓氏",一般先称呼"姓",再说"氏".他们的关系,就如同"省份"与"城市".比如问你是哪里人?回答"湖北省武汉市人",肯定不能说"武汉市湖北省人"

    三、"氏"比"姓"尊贵.在上古时期,人人都有姓(“人人都有姓”:那是上古时代。发展到了后来,部落瓦解。许多社会地层,都忘记了原来的部落之“姓”,也就是狭义的“姓”。而他们更不可能有机会取得贵族的“氏”。当后来“氏”逐渐取代“姓”成为新的广义的“姓”时,这些底层的人,就彻底的没有“姓”了)。因为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生活以部落为单位.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姓".但是"氏"却尊贵很多。因为只有部落里的贵族,才会想到自己这一小支的与众不同,从而新创一"氏"标志自己的宗族系统.所以"姓"是大众的标志;"氏"则是贵族的徽章.

    四、"姓"是一个家族的发展主支,"氏"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分支。

    著名“姓”“氏”举例

    如今的”姓氏”,在上古时代,那些是”姓”,哪些又是”氏”呢?

    前文说过,”姓”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所以现在”姓字”中有”女”旁的,都是上古的狭义的”姓”

    姚、娰、姬、姜、妫、嬴,以及其他的某些,如风,公孙,伊,尹,祁,子,芈,偃.....

    而以动物名,植物名为姓氏的,或者以封国、采邑,或者以职官、爵位,或者以先人名号,谥号为姓氏的,都是上古狭义的“氏”

    风:这个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第一姓.女娲与伏羲之姓.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所以伏羲”风姓”,”庖牺氏”.后来衍生出”扶氏”“巴氏”“郝氏”“柏氏”“东方氏”

    姜:中国第二姓.炎帝之姓.炎帝”姓姜”,”神农氏”.后来衍生出“吕氏”,并建立齐国。另有一支封在纪国,衍生出“纪氏”。此外,从“姜姓”衍生出来的重要氏还有“许氏”“崔氏”“雷氏”“易氏”“章氏”“方氏”“文氏”“申氏”“卢氏”“柴氏”“庆氏”“贺氏”等。

    公孙:中国第三姓.黄帝之姓.《史记索隐》记载,黄帝本是有熊国之子,故号有熊,轩辕是他的名号,因居轩辕之丘,遂以为名.所以黄帝,”公孙姓”,”有熊氏”,又”轩辕氏”.至于有说黄帝姓姬,这是周朝夺取天下后,硬安上去的.(.“公孙”:其实黄帝的姓,说是姓公孙,其实也是很勉强。只是作者再找不到合适的黄帝的姓了。)从“公孙姓”衍生出来的氏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司马迁把凡是在黄河流域活动的传说部落首领,全部都扯在黄帝一个人的直系后代身上——显然是极为牵强的。

    中国姓氏的来源

    战国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时表示贵族身分的氏,已无存在的必要,而平民也开始由无姓到有姓。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如:姬、姜等。

    2.以分封的土地为姓氏。如:周阳、虞、安陵等。

    3.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宋、秦、楚、卫、韩、赵、魏、陈、蔡等。

    4.以官职为姓氏。如:司马、司空、司徒等。

    5.以居住地为姓氏。如:东郭、南宫、西门等。

    6.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如:陶、匠、巫、卜等。

    7.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如:上古时,黄帝曾以“常先”为相,常先的后人以其字“常”为姓氏;西周宋征子之后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之后以其中的字“牛”为姓氏。

    8.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氏。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9.以亲属的排行为姓氏。如:伯、仲、叔、季等。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