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2篇

  • 页数:5页
  • 字数:约 4440 字
  • 大小:74.17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墨韵浅月
  •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2篇

    尊敬的各位专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及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六章第3节,它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万有引力定律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教材里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规律(四种作用力之一)。打破了人们认为天体运动神圣而不可了解的神秘感,为人类认识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综合考虑了本节课的内容与性质、以及考试大纲后,确定了本课的基本理念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节课教学要实现如下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三、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3)理解地面上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一性质的力,即服从平方反比定律的万有引力。记住引力常量G并理解其内涵。

    2 、能力目标:能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来。

    难点: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使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天体间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部分的内容,投影数据,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证明课本上提出的假设,即地球对月球的力与地球使苹果自由下落的力的是同一种力,都遵守“反平方”的规律,通过月地检验感觉逻辑推理的严谨。和学生一起感受牛顿在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过程中的魄力,体会物理学中将微波形变放大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推导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即。知道了行星为什么能够绕太阳运转而不会飞离太阳。那么大家想到过,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与地球和太阳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吗?还有,月球能够绕地球运转,说明月球与地球之间也一定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个拉住月球使它绕地球运转的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同一种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些问题。

    1、月-地检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月-地检验”部分的内容,投影以下数据: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3天,地球半径为R =6.4106m,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通过计算,证明课本上提出的假设,即地球对月球的力与地球使苹果自由下落的力的是同一种力,都遵守“反平方”的规律。

    投影证明过程:设质量为m的物体在月球的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则,,r=60R,

    得 ,代入数据解得

    2、万有引力定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把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遵从的规律推广到宇宙万物之间。

    1)概念: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

    3、引力常量G=6.67*10-11 单位(由学生自己推出)

    4、能力训练

    离地面某一高度h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二分之一,则高度h是地球半径的多少倍?

    解析:地球表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约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则有

    ,式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m为物体质量, R为轨道半径。

    离地面高度为h处,

    由题意知

    解得

    5、总结归纳

    学生自己完成

    【作业】 书面完成课本41页“问题与练习”中第3题

    五、板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

    一、月-地检验

    二、万有引力定律

    1、概念

    2、公式

    3、引力常量

    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是:说教材:

    万有引力定律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第3节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到主观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

    2、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能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圆周运动知识解决天体运动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猜想——证明——检验”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与思路。

    2.开阔视野,探索天体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及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应用。

    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及牛顿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

    第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无法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获得公式,这要求在理论思想上要清晰,逻辑推理能力强,通过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 猜想——证明——检验)让学生通过大脑的思考与组织,严密的辩论推理获得学习。

    学生学习了开普勒第三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第三定律,而万有引力的推导,综合了涉及知识点多。并且一般物体间的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所以我们通过具体事例、例题、习题、多媒体手段加强了重点教学;通过及时复习,突破了难点教学;而且我们通过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同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续。

    第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复习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开普勒三大定律和太阳和行星间的引力。

    2,新课导入:

    展示经典的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完后依次提出下面几个问题: 1.苹果为什么向下运动,不向上运动? 2.苹果为什么受重力?3.月球为什么绕地球太阳作圆周运动? 4.地球为什么绕太阳作圆周运动? 5.它们是不是同一性质的力?6.这种力由什么因素决定? F=?

    第5,6个问题是300多年前牛顿苦思冥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引入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

    3、新课教学:

    (1)、万有引力定律的猜想(月—地检验)

    猜想:如果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是与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

    证明:都有“平方反比”的规律,由于月球轨道半径是地球半径的60倍,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轨道上受到的引力是在地球上受到的引力的1/60^2倍,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两者的加速度之比也是1/60^2。

    检验:当时根据推算,测定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月球公转周期,从而能够算出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粗略的计算: 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8X10^8m)通过比对数据,发现地面所受到地球的引力,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是一样的,从而推广,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真的有相同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虽然我们从上面的猜想证明了万有引力的规律,那,这种力具体有多大呢?

    再进行大胆的猜想——前面所讲的平方反比的规律,所以,我们要研究的万有引力是不是也可以是平方反比的关系呢?这里引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并且介绍引力常量,大小和测算值的故事(100年后卡文迪才测出引力恒量的值)

    通过强调了公式中每个字母的涵义、定律的理解、及它的适用条件,加深了学生对定律的认知程度。

    (3),巩固及运用

    质点间、质量均匀的球体间、不规则物体与质点间,动画使学生对适用条件的理解更明了,然后让学生自学万有引力定律的意义

    同时指出在万有引力定律的指引下,人们先后发现了海王星、冥王星,计算出了各种天体的质量和密度,人们一步步向宇宙迈进在神州飞船视频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例.1 “神舟”飞船从发射到回收历时约21h,绕地球飞行14圈,飞船在运行期间,按照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指令成功地实施了数十个动作,包括从椭圆轨道变换到圆轨道等。假若把飞船从发射到着陆的整个过程中的运动都看作圆周运动处理,试粗略估计飞船离地面的平均高度h。(已知地球半径R=6.37106m,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9.8m/s2。)

    学生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既然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那么为什么没有吸引到一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安排了例题2

    例2、两物体质量都是1kg,相距1m,它们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