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功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功说课稿2篇

  • 页数:7页
  • 字数:约 4385 字
  • 大小:83.14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yuuta设计
  • 功说课稿2篇

    各位评委好:

    我的说课题目是“功”,选自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曾学习过功的概念,有一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功是高考常考概念,上节课曾学习“能量”这个概念,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以后功能关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及三维目标要求特制定教学目标:

    2.1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理解功的概念;

    ②理解功的两个要素,理解正负功含义;

    ③会用定义式计算恒力功。

    2.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①通过功的学习认识建立物理概念的一般方法;

    ②感受正交分解推导做功的计算式。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3.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及功的计算。

    难点:对正功、负功的理解。

    三:说教法:

    依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制定一下教学方法:

    ① 通过知识对比,得出功的概念;

    ②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体会做功的两个要素和正负功含义;

    ② 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恒力做功的定义式。

    对于重难点的教学,特别设计:“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且

    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对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符合认知规律。)

    四:说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物理情景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处理具体问题中学会思考与分析、演绎推理和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知识由生疑到释疑,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复习初中有关功的知识,

    投影:初中九年级《物理》105页,

    提问:力是否做功?

    学生回答:都做了功。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为后面讲课作准备)

    2、新课教学:

    探究一:高中阶段功的含义是什么?

    投影:初中九年级《物理》105页

    学生思考:①图中物体的势能、动能分别如何变化?

    ②物体能量的变化和做功是否存在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如果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时,

    说明有力对物体做了功。

    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

    (设计意图:对初中知识深化理论认识,并为以后功能关系的教学作准备)

    探究二: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情景再现:找体重相对悬殊的两位同学,

    ①A同学试图抱起B同学,但没成功。

    ②B同学抱起A同学在教室内匀速走动。

    学生思考:在①中,A是否对B做功?

    在②中,B是否对A做功?

    学生:分析得出做功的两要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教师:让学生分别例举生活中力对物体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参与课堂实验,烘托课堂气氛,相互协作增进同学情谊)

    探究三:如果物体的位移不再力的方向上,那么力是否还对物体做功?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下面巡视,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拨:力F是矢量,可以进行正交分解运算

    每组找一名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教师点评。

    学生总结:力做功的定义式:W=FLCOSα

    教师讲解:⑴功的单位:焦耳(J)

    ⑵功是标量。

    ⑶该公式适用于恒力做功。

    巩固练习:⑴课本P54第一题:(设计意图:强调公式中α的含义)

    ⑵课本P55第二题:(设计意图:当物体受多个力时,要明确哪个力在哪个过程对物体做功)

    教师有选择投影学生答题结果,让学生进行点评、和总结。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加入练习以强化学生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四:什么是正功、负功?如何判断?

    提示: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P53内容,回答什么是正功、负功?如何判断?并举例说明。

    教师组织学生相互点评,最后总结:如果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夹角为锐角,那么力作正功;为直角时,不做功;为钝角时,做负功。

    巩固练习:《非常学案》第五题。

    延伸思考:从效果上讲,正功、负功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力夹角的含义,通过自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巩固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弥补自学的不足)

    3、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加以补充。

    4、开放性试题:

    宿舍在五楼的同学提水壶到一楼打水,再回到宿舍过程中,总共有哪些力对水壶做正功、不做功和做负功。

    (设计意图: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5、作业

    6、对个别学生答疑

    功说课稿二

    教材分析: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功和能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且贯穿在全部物理学中,所以教材在第一节给出能量的概念后,接着对功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功,但这节内容并不是初中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初中学习的继续和提高。沿着初中的思路,仍然强调功与能量变化的联系,因此第一次出现“功”时,教材就提出了“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力就一定对物体做了功。而不是象老教材那样用功来定义能,给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变化的原因”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还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探究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理“、到最后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等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也是以“功是能量变化的原因”为教学线索的。从追寻守恒量谈到能量的转化,从能量的转化使学生明白引入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学生常见的起重机搬运货物、机车牵引列车前行、手握握力器的事例入手,探究“功”的来历和做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引导学生先分析力与位移同向的例子,然后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功的求解。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特殊情况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得出功是标量和正负功的物理意义。为以后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埋下伏笔。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展开。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知道功是标量,知道W=Flcosα的使用范围,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正功、负功的意义,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过程与方法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与功有关的问题.

    2、体会科学研究方法能运用功的概念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功的概念及其公式导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并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是标量及正负功的意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货物被起重机举高重力势能增加了;列车在机车的牵引力之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了;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后,弹性势能增加了;这个过程涉及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功引出新课。

    吊装货物列车加速弹簧被压缩

    教学过程

    板书思考问题:幻灯片打出。

    1、举例说明什么是功?做功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2、若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怎样计算功的大小?

    3、若力的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不同怎样计算功的大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以上思考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看书。

    通过问题让学生分析做功情况,加深做功要素的理解。并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问题探究

    问题1: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力的功?

    课件展示情景一:物体m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水平向右的位移为l,如下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做的功.

    学生思回顾初中知识,根据功的概念独立推导力和位移方向一致时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位移的乘积。即W=Fl.

    问题2:若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该怎样计算功呢?

    课件展示情景二:物体m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向前行驶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求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推导出功的一般计算式:W=Flcosα

    教师点评学生的推导结果,得出功的一般计算式W=Fcosα。通过让学生动手亲自推导公式,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为公式的灵活应用打好基础。为了理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设置了如下三个问题:

    练习1:如图A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其右侧固定着一个定滑轮O,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P端固定在墙壁上,细绳的另一端Q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体向右滑动的过程中,力F对物体做多少功?(上、下两段绳均保持水平)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