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说课稿2篇

  • 页数:6页
  • 字数:约 4298 字
  • 大小:35.14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曼达林演示
  •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说课稿2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一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的第4节,教材前一章介绍了圆周运动后,本章的前三节介绍了万有引力定律和有关天体运动的知识,这一节课是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应用课,同时也为下节《宇宙航行》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的知识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魅力,再加上马克•吐温等对物理研究的精彩论述,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所以说,这一节课既是知识传授,又是能力、情感的培养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3)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求解太阳,地球等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掌握计算天体质量的两种思路与方法,会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天体质量。

    教学难点: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并且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已体会到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只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学生是可以理解和掌握好本节内容的。

    三、说教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基本模式是;激—探—创。

    激:就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探:就是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就是创新应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拓展知识的能力。

    四、说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分成九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并提出系列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体上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二)自主探究,展示成果

    提出探究问题后,启发和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随后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

    (三)合作交流,归纳结论一

    引导学生对展示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计算天体质量的第一种思路与方法即: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来测量天体的质量。

    (四)分析结论,深化理解

    通过问题:用不同行星计算出来的太阳质量是否能够保证一致?能否利用结论计算环绕天体的质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深化对结论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加深对开普勒第三定律的了解。

    (五)改变条件,深入探究

    教师通过问题:如何测量地球的质量?若没有月亮也没有卫星等环绕物,又该如何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地面物体来测量地球的质量。

    (六)合作交流,归纳结论二

    教师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计算天体质量的第二种思路与方法即: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来测量天体的质量。

    (七)创新应用,拓展升华

    通过问题:已知月球半径,你如何帮助宇航员测量出月球的质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设计出测量方案,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拓展知识的能力。

    (八)读看结合,体会成就

    提出问题:万有引力定律还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发现未知天体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并体会万有引力理论的伟大成就,同时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九)归纳小结,强化思路

    引导学生以“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展开自主小结,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为使学生明了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板书如下(展示板书内容)。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说课稿二

    教材分析

    1、教材性质与地位

    本章作为圆周运动的一个应用实例,是对第五章《曲线运动》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在理解和应用上的进一步加深。

    本节是属于应用性和检验性的教学内容,从前后联系来看,有利于巩固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

    教材的立意是使学生感受用物理理论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魅力,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推理过程,培养科学研究兴趣,领略物理学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

    培养学生根据事件之间的相似性采取类比方法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重点、难点是:

    重点: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并掌握处理天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难点:

    物理模型的建立

    学情分析

    1、知识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开普勒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有关知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理论上已经具备了学习这节课的能力。

    2、能力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学情,采用问题教学法、探究法、展示结果(黑板展示)相结合,增强对同学思维的刺激,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学生采用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学习本节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

    按以下三部分

    一、课前准备、预设任务、导入新课

    二、激趣设疑、自主探究、新课教学

    三、联系实际、巧设习题、巩固成果

    一、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衔接。由于本课的叙述性、理论性较强,所以,我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卡文迪许为什么能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提纲上有此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新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增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总体设计思路:

    1、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求地球质量的表达式

    2、通过提纲的问题,探究如何求天体的质量

    3、发现未知天体通过2个视频进行了解

    4、通过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分析,计算太阳质量

    5、类比探究:卫星围绕某一中心天体的运动,计算中心的质量,并进一步求其密度。最后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1、测量地球质量?

    教师提示:地球上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学生自主探究:

    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只要知道了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的半径就可以计算地球的质量。

    设计说明: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称”出地球的质量,引导学生定量计算,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让学生体会到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