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说课稿

  • 页数:5页
  • 字数:约 2253 字
  • 大小:3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二十四设计
  • 《数图形的学问》说课稿

    ——从简单入手解决问题的策略

    封永强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新北师大版义务教材四年级下《数学好玩》单元中的《数图形的学问》。

    一、教材分析。

    《数图形的学问》是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它不仅是学习统计概率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之后,继续让学生在经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图形个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感受问题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能力,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样的安排落实了《课标》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的要求。

    二、创新思考。

    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尝试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先通过课前微视频学习,完成图形计数问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只是检查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存在问题进行巩固强化,在学生掌握了数图形的方法之后,进而拓展延伸,探究更高层次的知识,就是解决生活中的“握手问题”“车票问题”“比赛场次问题”。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归纳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本节课我也是尝试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从简单入手——探究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旨在从能力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孩子同样有所收获。

    3、数学生活化,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理念还强调课程生活化,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价值,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所以,我从身边的握手,车票,比赛入手进行设计。

    (新课程理念还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并且在以前教学中也进行过数数的拓展,已经能够数出简单的图形的个数,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顺序来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数图形的规律并用算式来计数,绝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发现数图形的规律,更不会用算式来计数。更谈不上离开图形,上升到数学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在设计中注意兼顾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层次、有梯度,促使学生积极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根据自己对设计理念的思考,结合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四、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习惯,发展推理能力,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

    3、积累有序思考及从简单入手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数图形的学问。

    2.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在教法学法选择上,我进行了以下考虑。)

    五、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展开教学。通过《课前预习任务单》与《课堂探究任务单》的设计以及对课堂有效调控,落实教师的有效引导,较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运用引导发现法有助于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经历图形计数的完整过程,积累图形计数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中思维得到发展。

    2、说学法: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学习,组织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四基”,提高“四能”。

    六、教学流程。

    (一)回忆视频,交流收获。

    教学预设:通过回顾微视频,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已有数图形经验,再结合微视频讲解,学生应该基本能按照顺序数或按照规律进行加法计算。

    (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1.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据了解今天到会的有21位老师,如果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一般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教学预设:这个问题引入主要是想激发学生思考,认知产生困难,引入转化,化难为易,化进为退。

    2.拓展新知,探究算理。

    (1)从简单入手画一画、数一数。

    2人握手。1次

    3人握手。3次

    4人握手。6次

    21人握手。?次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