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2篇

  • 页数:10页
  • 字数:约 7569 字
  • 大小:6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Betty设计
  •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2篇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为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

    (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材料等活动,获得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一国两制”是我国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原则提出的,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2)认识国家强大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3)通过港澳回归的实践,认识祖国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含义;港澳回归祖国,台湾问题的现状。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政治及德育课程中都曾接触过,对相关知识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而且在经过了几个月高中历史的学习之后,已基本熟悉了高中历史的学习方法。

    2、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根据学习是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教学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筑起新的经验的建构主义理论。本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师创设具体情境,递进设疑,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逐步探究。在此模式下,运用创设情境法、问题激励递进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内化和建构知识体系。

    3、教学手段

    自制多媒体课件

    4、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运用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思辨学习法以及合作学习法等学习方法,根据相关情境和材料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境营造:利用Flash动画播放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渴望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的心愿。)导入新课:祖国统一大业。

    设问: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引领学生认识台湾问题的由来。

    讲授新课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由来

    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由来?”关于香港问题由来。由电脑屏幕显示香港行政区地图。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不平等条约及被占之地。在学生回答后再设问“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是否一样?为什么?”教师强调国家统一问题缘于侵略及内战。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既是我对前面导言部分的总结与引申,又为下面切入正题——“一国两制”的提出做好铺垫。

    过渡: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宝岛台湾与祖国母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导入下一问题: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构想

    “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含义和内涵是本课重点。可创设问题情境,展示问题:

    (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并成为国策的?

    (2)一国两制的正确含义和内涵是什么?

    (3)一国两制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小组合作探讨。

    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内涵。

    过渡:虽然一国两制是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对台湾也有很多优惠,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构想却在解决港澳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运用。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国两制”如何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的。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回归

    (一)香港回归

    中英谈判:用幻灯片展示谈判相关文字资料,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谈判经过,使之体会谈判过程之艰辛。同时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双方的主要分歧是什么?中国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分歧的?双方最后的谈判结果是什么?对影片中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谈判中的表现,你俩有何感想?

    香港回归:播放视频重温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让学生谈谈香港回的历史意义?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对香港回归意义的归纳既是对前面内容的一个自然总结,同时因为香港回归意义之一是为澳门回归提供借鉴,这也为后面的内容做一个合理的转折。

    (二)澳门回归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展示回归图片。结合材料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收回港澳?(组织小组讨论,二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结合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

    承转:播放背景音乐“七子之歌”澳门回家了,台湾也渴望回家。“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三)光明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师: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利用中国地图,让学生从台湾位置、经济、战略意义等方面思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1、台湾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

    请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分析海峡两岸关系有哪些新发展。然后展示时政资料、图片。(展示时政资料、图片既是对学生介绍的总结,又是为学生讨论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不利因素提供素材。)

    2、两岸关系发展进程

    议一议: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不利因素有哪些?

    学生齐读胡锦涛的对台讲话,感受到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课堂小结

    整体结构感知,突出主题。

    成功用于香港、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构想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

    促进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

    学习延伸

    祖国统一,青年有责

    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你的设想与建议。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二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六单元。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湖南省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较扎实;本节知识在初中的历史、政治甚至语文学科中都曾接触过;而且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可以说,这块知识是学生自认为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可能会受已有知识体系的影响,不愿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不愿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现实进行联系,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因而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1.教材的地位

    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教材的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①依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②突破方法: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2)教材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①依据:有利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②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是领悟历史,感受现实。

    4.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本课的教学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逐渐把教材的知识分化组合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培养了各种技能。本设计的最大特色也正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主动构建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

    三.教学设计

    1.教法和学法

    ①教法:以主线整合资源;以情境体验历史;以探究认识规律;以交流升华情感。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

    ②学法: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2.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紧扣当今时政热点,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本课内容涉及学生熟悉并亲身见证的当代重大历史事件及热点问题,因此可以充分地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以“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为主线,使各种教学资源能在此主题下有机结合,发挥最优化效果。

    本课设计突重点,化难点。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师生齐唱。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哪七子?如今都回来了吗?(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略)

    (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

    今天我们来学习“祖国统一大业”。

    学习新课

    情境探究一:统一之由----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和合作探究解决第一组问题:

    问题1:你对港、澳、台三地有何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老师投影归纳展示

    深入设问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指出:港澳是外交问题,而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

    教师过渡设问3:我们清楚了问题的由来,那么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呢?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武力”和“和平”两种途径,它们各有什么利弊呢?如果你作为决策者,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会给岛内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武力解决最终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情境探究二:统一之策: “一国两制”的提出(形成、内涵、意义)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看教材第一目,从中概括所提问题的答案)

    问题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幻灯片展示)

    (请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然后教师作简要评价,再将正确答案逐条展示在屏幕上)

    问题探究:据历史纵横分析“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

    思路引领: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材料中说在实现国家统一后,台湾地区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针对什么权利而言的?而经济特区的特殊权利仅仅指哪方面权利而言?在这两种地方分别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通过分析同学们可以知道:港澳台特别行政区的“特”是特在政治制度,它们与大陆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而经济特区的“特”在经济制度和优惠政策,所以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接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不知同学们注意到没有,“一国两制”形成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最初是针对哪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学生回答“台湾”后引出第五个问题)

    问题5: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幻灯片展示)

    (对于第一问,不能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归纳:进行小组探讨,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学生回答后,应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归纳,台湾同胞长期接受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未曾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一国两制”是保持台湾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祖国昌盛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二问,这一问书上也找不到答案,教师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一些时政热点联系起来,进行小组探讨,整理成答案。)

    不过,因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情境探究三:统一之路——港澳的回归意义

    港澳回归的历程(幻灯片展示)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国两制如何在解决港澳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请看录像《中英会谈》,《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看完录像后,引导学生结合录像及教材内容,图片理清香港回归过程中的几件大事。并用幻灯片展示。也可由学生扮演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再见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会谈的情景,但课前由学生准备。)

    (接着指出):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1999年月12月20日凌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举行,继香港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胞。(用幻灯片展示几幅有关澳门回归的图片)

    问题6: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何在?

    (这一问题课本也没作太多表述,可结合自已的所见所闻所知和江泽民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庆典上的讲话》材料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言讨论,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答案,请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以饱含激情的语调,表现中华儿女欢欣鼓舞、扬眉吐气的心情。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