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说课稿2篇
-
- 页数:9页
- 字数:约 6622 字
- 大小:66.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光影设计
鸡兔同笼说课稿2篇
鸡兔同笼说课稿一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问题。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和说教学板书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教材的编排有以下特点:1、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并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遵循新课标精神,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假设、有序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方法研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假设”的思想方法。
(四)、教具学具预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每个小组一份按顺序填写的表格。
二、说教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与趣味性,我以课件动态演示为探究辅助手段。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逻辑性。
三、说学法
使学生通过猜测、列表、假设和方程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采用操作法和扶放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老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说教学流程
鉴于数学广角这一特别课型,本课我共设计了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巩固新知、课堂总结、课后拓展、五个环节。下面我就具体说一说每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创设谈话情境: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产生了许多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了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
接着课件出示原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然后我让学生说说题的意思,由此揭示了课题“鸡兔同笼”。这样的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确保学生正确理解题意,保持对该问题的好奇心。也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二)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为了体现化繁为简的思想,提出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改成8个头和26只脚。这样就变成了例1。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问题引入后,我引导学生理解分析题意,学生说出鸡两只脚,兔四只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现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的理念。下面主要通过列表法、假设法和方程法等方法进行展开。
1.列表法
课件出示113页的表格,并指出:老师给每个小组也发了一张同样的表格,我让学生先进行分工,并以小组形式开展合作交流、猜想、讨论完成表格,并指名学生汇报。
鸡
8
7
6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6
7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这样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教学理念。同时为后面的两种假设法埋下了伏笔。
2、假设法
鉴于列表法的局限性,学生难于解决问题。于是我引导学生学习更有效的假设法,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在假设法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进行启发式教学:
①假设笼子里全都是鸡时,脚的总只数与实际的总脚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脚的总数比实际少了10只,26-82=10(只)脚)②为什么脚的总数比实际少了10只?(因为把兔都看成是鸡了,一只兔看成一只鸡少算2只脚,(4-2)只脚)③多少只兔看成鸡时会少10只脚呢?(10(4-2)=5只兔)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后让学生尝试列式解答,求出兔有5只,鸡有3只。
然后我因势利导提出假设笼子里全都是兔时,同学们能解决吗?
由于有了第一种假设方法的经验,第二种假设方法我就放手给学生自己尝试,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完成并汇报成果。
教学中采用了扶放结合的教学手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把握了方法,突破了难点,体验了成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3、方程法
对方程法,通过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当学生假设兔为ⅹ只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鸡为什么用(8-ⅹ)只来表示,然后让学生说出依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同样设鸡为ⅹ只时,也用这种方法来讲解。由于方程法思路清晰易于理解。因此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数量关系,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好方法。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应从不同角度全面思索问题”的理念。
4.小结方法并适时训练:
问题展开后,我让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比较这些不同的方法,说说比较喜欢哪种方法?理由呢?从而对以上策略作出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情景引入时的古题。并作出及时的评价,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意在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方法的思维特点,感受到方程法的一般性,也有利于巩固新知。
5、看书质疑
读书需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提问、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做完题后我让学生看书质疑,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这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具体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三)巩固新知
为了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小强兴趣集邮他用1元钱买了4分和8分两种邮票共20枚。那么他买了4分邮票多少枚?8分邮票多少枚?
以上练习实际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式,设计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学生灵活运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应用到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和更广阔的数学领域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好的课堂总结可以使一般知识上升为理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这堂课最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想?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设计能使前后知识系统化,达到温故的目的。
(五)课后拓展
为了开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创造性。我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回家自学教材114页的阅读材料,认识古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样的设计能体现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新课标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鸡
8
7
6
5
4
3
2
1
0
兔
0
1
2
3
4
5
6
7
8
脚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假设法:
①假笼子里设全是鸡,
列式:26-82=10(只)10(4-2)=5(只)兔
8-5=3(只)鸡
答: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②假设笼子里全是兔
84=32只脚
32–26=6只脚
62=3只鸡
8–3=5只兔
答: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方程法:
解:设有x只兔,那么就有(8-x)只鸡。
4x+2(8-x)=26
2x+16=26
2x=10
x=5
鸡:8–5=3(只)
答: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清楚又有条理地把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三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体现出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的运用。】
鸡兔同笼说课稿二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数学广角”(P112)。
内容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大约1500多年前的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教材在本单元安排“鸡兔同笼”问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编排特点:
1.注重彰显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通过富有情趣的古代课堂,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一素材的选用,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数学历史渊远流长,体现了所学数学内容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激发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2.注重体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考虑到《孙子算经》中原题的数据较大,教材在例1中从数据较小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尝试解决。体现了学生从猜测到用“假设法”和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同时也表达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教材除例1中运用的方法外,在阅读材料中也介绍了一种古人常用的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3.拓宽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配合“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类似的一些习题,比如“龟鹤”问题,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巩固用“假设法”或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学生分析:
1、认知上,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初步接触多种解题策略,会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能力上,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但在数学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
3、情感上,我班共74人,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有待加强;少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需通过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来加以带动。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列表举例、尝试调整的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从中体会假设的数学思想,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解”鸡兔同茏”问题的各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数学的趣味.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法和讨论交流法,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尝试、探究、交流等等。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鉴于数学广角这一特殊课型,将本课分为引入、展开、延伸三个部分进行教学,在这三部分的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展开”这一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1.师:很久很久以前,朝中没有宰相,皇帝想从百官中选一位精明能干的大臣做宰相。怎样才能选出最聪明的大臣呢?皇帝经过反复思考,选定了考题。选相这天,文武百官分列两旁,皇上出示了考题.(出示例一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题目出示后,大臣们陷入了沉思,一会儿,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说:“我能用列表的方法试出结果来。”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完成)
鸡 兔 脚
8 0 16
7 1 18
师:用列表的方法的确能解决问题,通过列表,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列表尝试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
二、合作探讨假设的方法.1.小组合作讨论:从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折扣说课稿
- 页数:6页
- |大小:50.0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利息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47.0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教案
- 页数:5页
- |大小:121.0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教案
- 页数:19页
- |大小:121.5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
- 页数:11页
- |大小:119.5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个数除以分数说课稿2篇
- 页数:9页
- |大小:90.00KB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个数乘分数说课稿2篇
- 页数:6页
- |大小:53.50KB
热门说课稿
雾在哪里说课稿
- 页数:3页
- |大小:46.00KB
- 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 动物怎样过冬
- 页数:3页
- |大小:36.00KB
- 说课稿
《陀螺》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39.00KB
- 说课稿
小班数学说课稿《按规律排序》
- 页数:5页
- |大小:92.24KB
- 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24.27KB
- 说课稿
中班健康《袋鼠跳》说课稿
- 页数:2页
- |大小:34.88KB
- 说课稿
今日更新
精选高中生期末评语
- 页数:42页
- |大小:7M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页数:12页
- |大小:142.54KB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 页数:5页
- |大小:39.83KB
“改作风、提效能”专项行动工作总结
- 页数:6页
- |大小:139.05KB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情况总结报告
- 页数:7页
- |大小:26.12KB
2024年度工作计划汇编(18篇)
- 页数:72页
- |大小:196.9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