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要把加上或减去的两位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先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再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三、巩固练习课本第93页的做一做。分别指名口算,并说说怎么想的。四、全课总结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并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教后反思《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本单元仍然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如本课时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在教学笔算时,还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具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生:互相说说,再请同学发表意见。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师:全班动手计算。板书:135+48=183(元)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电脑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指明生说出题意)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教材分析: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估算的策略是多样化的,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教材上呈现了两种估算策略,有一名学生用连减的方法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水杯还够,两步计算中都运用了估算。另一名学生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再口算出大约还剩30元,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运用了估算,第二步是精确计算。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这两种估算策略以外,还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算呢?”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加减混合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学生都有乘公交车的经历,所以理解起来非常容易。这类加减混合式题是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的顺序相同,所以教学时让学生进行类推,先填好分步计算的第一个竖式,并计算出得数,再填写第二步计算的竖式,并计算出结果,然后让学生自己想简便写法的竖式。把学生的主动探索和老师的适时引导有机结合,使学生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
三、估算度的把握。《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是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我们认为重视估算,就是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本节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两种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况作出合理解释。四、教会学生单元整理与复习的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知道授人以渔而非鱼的道理。在本节课中,老师设计了引导学生学会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如:带着问题看书,将算式分类、归纳、总结出本单元所学内容,计算方法,注意地方,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如果我们的老师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将终身受益。我想我们教学研讨活动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最高境界: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一、揭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二、练习:1、第8题:这是一道计算题。(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独立完成。(3)订正答案。(4)有错的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是怎样的,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多少?2、第9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同位两个互相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2)根据问题列算式解答。(3)订正答案。3、第10题:比一比。(1)明确要求,看谁先夺得红旗。(2)各小组派代表参加比赛。(3)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奖励给一个小标志。(4)再加入几组比赛题,尽量让学生多参与。4、第11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1)看图,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2)列算式解答,指名板演订正。(3)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5、思考题:小组讨论完成。一共12人,每两人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能插入11人。
二、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三、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的神秘感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因此,结合分数加减的学习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数学史料,可使学生的好奇转化为探究欲,促其学习数学兴趣的提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因此,教学时,应重视教材提供的两个涉及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理解不同算法的思路。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2、培养学生看图表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10-38+49-1 9-88+215+38+77+55+6 3+911-19+68+86+78+6 9+82+93+102、()里应填什么数?(1)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 )、()(3)练习9+()=13 8+()=1512-()=2()+7=14()+()=12 ()+()=19二、指导练习练习二十一第4题(1)学生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问:这题是什么意思?(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3)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指导学生看表: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
(3)请同学们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8,百位上拨5。并在自己的课堂本上写出这个数。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写作:580读作:五百八十教师:个位上没有数,就要用零展位,读的时候不必读出来。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练习:完成课本第6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3.练习:完成课本第6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小结:今天学习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读、写数都要从高位开始。读数时,一个数百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数位中间的0就读零,末位的零不读。写数时,一个数有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那哪一个上写0。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71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2.完成课本第71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3.完成课本第71页练习十五的第3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的第二节“减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一次退位减法,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主要是探讨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三位数减三位数一步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有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整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用肢体语言演示让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3个方面的知识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从而做到一通百通。 本节课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教学原则,即知识的起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一步逐渐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三、说学法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我采用合作形式组织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互动中迸出智慧的火花。
第三个层次是加法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书第24页插图。在清楚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方法可以多样化也要最优化,即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为今后的加法学习及减法学习打好基础。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认识“+”号、“=”号,会读加法算式.3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 通过 动手实践操作来 突出重点。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通过 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六、教学程序及学生预设(一)创设情景学校艺术节,美术小组的同学们要制作折纸作品进行展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制作的怎么样了。
(四)、课堂小结:1.提出问题: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你觉得这节课自己表现怎么样?谁表现得最好?请你评一评。(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做出评价,以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七、说教学反思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只需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的顺迁移即可。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并不急着把“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对大小比较的真正理解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3、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其中认识数的计数单位“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时这节课的重点,而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是难点。
一、 说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例6及练习十六第1、2、4题。二、 说教材本教材是学生已经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以及100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 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四、 说重点、难点重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五、 说教法用引导、自学的教学方法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六、 说学法我准备在小组合作、小组交流探索方面做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怎样自学,怎样提高有价值的问题。
【说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材把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是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认读千以内数,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学生已经能初步感知、判断出数的大小。本节课的重点首先应达成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自主探究出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快速比较出千以内数的大小,在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没有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归纳概括出来,是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合作商量,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出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其次,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对数的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从而强化所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法、轻学法的状况。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本课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归纳总结法、组织练习法等。三、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主发现法、合作探究法、类比迁移法、归纳总结法、感知体验法等。四、说教学程序课标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现的机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如下四大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时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百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为学习10000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的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格外重要,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阐述的: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结算。根据这一阐述,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义以下几点:1、学习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2、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体会十进关系。3、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