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汇报的过程中互相判断,我适时的用反例来加以说明,引导学生在争论中逐步形成对三角形的正确认识,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再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意义来解释判断题中没选中的图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从而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三角形、判断三角形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有效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告诉学生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用字母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用A、B、C表示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板书三角形ABC。)让学生选择三个字母表示出自己画的三角形,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理解两点间的距离的含义。【教学难点】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学具袋【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生交流: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一是三角形的定义,二是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 。是学生在学习了线段、角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打下坚定的基础。二、 学情分析对于学情的合理把握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记忆、想象能力在迅速的发展,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动力,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想象。 三、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准确作出三角形的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猜测、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相互转化、渗透、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还认识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等有关三角形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的基础。我们把握好“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新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图形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1、教材28页上的第一道练习题,请个别学生到视频展台做此题,2、游戏巩固老师左手拿一个三角形,右手拿一张卡纸遮住三角形的两个角,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猜这会是什么样的三角形? 设计第一道练习题目的在于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联系新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感到有些疲劳时,这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练习方式,增加题目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总结评价,体验成功让学生谈谈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发现的三角形分类方法及各种三角形特征,不仅及时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感受、体验到一个探索者的成功乐趣,从而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归纳的过程,渗透猜想--验证--结论--运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通过量、拼、算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0 。【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方法把四边形或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发现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量角器。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掌握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知道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等过程,在分类中体会每一类三角形角的特点;发现边的特点。渗透集合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增强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教学难点】发现三角形角的特点。【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说一说下面的角各是什么角。
三、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探究发现三角形的不同分类方法,从而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四、说教学理念1、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经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内在联系”。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经验,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真正感悟。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 3、突出体现教学的16字原则:主体探究、创境激趣、合作互动、创新发展。 五、说教法1、运用操作法,确定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什么角。 2、通过比较法,得出各个三角形的异同。3、采用探究法,找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联系。 4、通过游戏与练习内化新知。
一、说教材“认识图形”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因为教材的小标题为“探索与发现”,所以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本课内容。先让学生明确“内角”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结合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对于本课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2、渗透猜想--验证--结论--运用--引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把教学重难点设定为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学会应用。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27页至29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2、教材简析“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心理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如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让学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的预先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把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印象深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5、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关键是通过操作实验,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重点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⑴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三次对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拼摆,引导学生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启发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二)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若干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片。学具:三角尺、量角器、每组若干个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片。(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卡片拉出0.6000000…00[约有1.5米长],问:大小变了吗?[学生非常惊奇和振奋地说:没变!]如果它末尾的0像北京奥运圣火那样穿越五洲四海,它的大小变吗?[学生异口同声:不变!]也就是说与0.600大小相等的小数有多少个?师:在这无数个小数中,最简单的是哪一个?师:当我们遇到小数末尾有零,可以去掉末尾的零,写起来更简便,这就叫做小数的化简。(板书化简)说说是根据什么进行化简的?师:你能把0.40 1.850 2.900 0.080 12.000化简吗?请大家打开数学书59页做一做第一题,写在数学书上。【0.080】师:这个0为什么不去掉,去掉会怎么样?【12.000】师:运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把三位小数化简成整数。师:那你觉得在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备“图形的拼组”这一课时,我们几位教师都在努力的思考这样三个问题:①我们应该选取什么样的素材,才能体现出学习图形拼组的必要性,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图形的拼组?②借助这一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哪些实际问题?③学习这一知识能为哪些后继知识做准备?结合这样的思考,教师决定引入生活中的图形拼组,让孩子们感知生活中的图形拼组即可以美化环境又增加了材料的利用率,并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幻灯片)从而引入新知的学习,使孩子们一上课就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下面我侧重谈谈对这节课重难点和处理。2、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上课伊始教师用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孩子们进行猜想:三角形能拼成哪些图形?预测: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请同学们动手验证,并将拼好的图形展现在黑板上。(幻灯片)在孩子们分类摆放之后观察结果,说一说这些图形是怎样拼成的?
3、进行实际应用,生活中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我们在地图上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具有相对性,那么我们生活中的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呢?让小组四个人站在课桌的四个角上,相互说说位置关系。教师深入到小组,听听孩子们怎么说引导学生利用相对性准确说出不同观测点上的位置关系活动结束后,找几个小组进行交流[意图: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归根还是用于生活,所以我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将平面问题拓展到三维空间,同时也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每个孩子参与其中,以这样的练习,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不同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将数学来源生活,又回归生活,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虽说读小数是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但我们不难发现,只要学生开始接触小数,就必定要把它读出来。因此在四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会读小数了。如果学生的读法不规范,那么教师也必然会予以指正,只不过没有向学生说明白而已。因此,我改变了教材的编排体系,将读小数的读法安排在课的第二步,既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满足需要,又为后面的新知探究创设了自然的衔接。如果有个别学生产生错误,可让其他学生予以指正,并授于方法,让双方学生都获得满足:情感满足与知识获取的满足。小数的读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读,二是根据小数的意义读。根据参考书的意见,我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一种读法。】三、教学小数的写法1、出示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一、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建立了小数的概念,学习了小数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了复名数化成小数和复名数化成低级和高级单位单名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二、说教法这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以“学生为主题,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利用迁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2、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小数知识出发,紧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整数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这部分内容主要安排了五道例题。我主要教学的是例1和例2,讨论加减法运算中常用的简便计算。例1主要着眼于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例2主要是加减计算的灵活应用,通过典型的、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特点和数据特点,灵活选用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本节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将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融为一体。根据这一特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性。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1、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 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2. 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3、看图: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出示图: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4、那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5、汇报: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6、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