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陌生人初次见面打招呼What’s your name?(What’s = What is)Alan./I’m Alan./My name is AlanMiller.(first name,last name = family name)Are you Helen?Yes, I am.Niceto meet you.(这里的Iam 不能缩写)Nice to meetyou, too.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Jim.Is she Linda?
第一单元 圆1.圆的定义: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为:d=2r r =1/2d 用文字表示为:半径=直径÷2 直径=半径×2
教学内容:课本P104、108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校买10套课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单价是凳子的4倍,每张桌子多少元?三、作业。第四课时课题:可能性和编码复习目标:1、认识简单的可能性事件。2、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数表示。3、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一、基本练习。1、盒子中有红、白、黄、绿四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10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3、盒子中有红色球8个,蓝色球10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4、说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中位数。
. 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A.1 B. C.±1 D.04.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任何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 B.一个负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C.一个正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5. 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0>c B.b>0>a>cC.b<a<0< D.a<b<c<06.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积是负数,则这两个有理数(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正一负,且正数的绝对值较大; D.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7.若│a│=8,│b│=5,且a + b>0,那么a-b的值是( )A.3或13 B.13或-13 C.3或-3 D.-3或-138. 大于-1999而小于2000的所有整数的和是()A.-1999 B.-1998 C.1999 D.20009. 当n为正整数时, 的值是()
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通过对本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二、 学习与导学目标1 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2 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3 智能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设计调查问卷。4 情感修炼与提高:积极创设情境,参与调查、整理数据,体会社会调查的艰辛与乐趣。5 观念确认与引导: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辨证思想。三、 障碍与生成关注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根据调查总结的报告给出合理的预测。四、 学程与导程活动活动一 回顾本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2.进一步加深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灵活运用。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的灵活运用与提高。三.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交流、练习 探究 相结合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 同类项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等的项,另外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例如: 与 是同类项; 与 是同类项。注意:同类项与系数大小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教学目标2 合并同类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保持不变,如: 。
1、如图,OA、OB是两条射线,C是OA上一点,D、E是OB上两点,则图中共有 条钱段、它们分别是 ;图中共有 射线,它们分别是 。2、如果线段AB=5cm,BC=3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 3、(1)用度、分、秒表示48.26° (2)用度表示37°28′24″ 4、从3点到5点30分,时钟的时针转过了 度。5、一轮船航行到B处测得小岛A的方向为北偏西30°,则从A处观测此B处的方向为( ) A. 南偏东30° B. 东偏北30° C. 南偏东60° D. 东偏北60°6、已知,OA⊥OC,∠AOB∶∠AOC=2∶3,则∠BOC的度数为( )A. 30° B. 150° C. 30°或150° D. 不同于上述答案7、如图,AO⊥OB,直线CD过点O,且∠BOD=130°,求∠AOD的大小。8、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4∶3三部分,M是AD的中点,CD=6,求:线段MC的长。9、平面上有n个点(n≥2)且任意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经过每两个点画一条直线,一共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迁移:某足球比赛中有20个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每两队之间必须比赛一场),那么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16.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 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17.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场.A.3 B.4 C.5 D.618.如图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 )A.3个 B.4个 C.5个 D.6个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6分,21,22题每题7分,23,24题每题10分,共46分)19.解方程:2(x-3)+3(2x-1)=5(x+3)20.解方程: 21.如图所示,在一块展示牌上整齐地贴着许多资料卡片,这些卡片的大小相同,卡片之间露出了三块正方形的空白,在图中用斜线标明.已知卡片的短边长度为10厘米,想要配三张图片来填补空白,需要配多大尺寸的图片.
一、教学目标:1、会辨认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2、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3、能想象基本几何体的截面形状;4、会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几何体或实物原型;5、能从丰富的现实背景中抽象出空间几何体和基本平面图形,进一步认识点、线、面。6、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7、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二、设疑自探1、梳理本章知识(一)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举例说明.(二)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三)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棱柱的特征?(直棱柱)
教学时间: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二、复习整理: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如果没有,就让学生直接看书)(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此图是一个复式折线统计图,考察内容是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有效分析。(1)因为统计图中蓝色的折线表示学龄儿童,根据对学龄儿童的折线数据分析发现:1980年的学龄儿童最多,2000年的学龄儿童最少。(2)根据题目要求的分析:没上学的学龄儿童实际上是指:学龄儿童的人数与实际入学儿童人数的差。通过仔细观察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发现:1980年的学龄儿童和入学人数之间的差值最大,2000年的学龄儿童和入学人数之间的差值最小。所以,1980年没上学的学龄儿童最多,2000年的最少。(3)这一问比较开放,只要合理即可。三、练习二十七第9——14题解答指导:9. 81cm3=81ml 700dm3=0.7m3 560ml=0.56L 2.3dm3=2300cm310. 根据图示可知:把铁皮做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长为30—5×2=20(cm),宽为25—5×2=15(cm),高也就是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5cm。(1)求“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也就是求这个铁皮盒子(无盖)的表面积。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3、写一写,再读一读。① 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② 二千五百零六。4、 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5、 复习近似数。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课时安排:约4课时
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巩固横向、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重点:会画垂线和平行线难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教具:题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统计。2、打开数学书看第六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二、复习知识点1、统计问: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出示:1、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有450人,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你能把这道题改编成另外二道一步计算的百分数应用题吗?2、某校有男生5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90%,女生有多少人?3、某校有女生450人,是男生的90%,男生有多少人?师:你觉得这三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都以男生的人数为单位“1”异:条件与问题不同出示:1、完成书本124页第14题。2、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53元,1999年为2210元。2000年比1999年增长百分之几?3、一本书有240页,小林第一天看了 ,第二天看了12.5%,第三天应该从第几页看起?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比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少百分之几?5、修一条公路,实际造价84万元,比原计划增加了5%,增加了多少万元?出示:1、花园小学五年级男生有1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已知五年级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全校有多少名学生?2、书本124页第15、16、17题。
一、学习任务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平移是否改变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旋转呢?请举例说明.2.平移、旋转各有哪些基本性质?请举例说明.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举例说明.4.两个成中心对称的图形有哪些特征?中心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5.你能你利用一次平移和一次旋转设计一个图案吗?你想表达什么含义?6.梳理本章内容,用适合的方式呈现本章知识结构,并与同伴交流.(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构建本章知识的网络图,培养梳理知识的能力,核心知识的理解是关键。(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对生活中的典型图案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2.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移、旋转与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坐标系中平移、对称的坐标特征。教学难点:
在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中,提取公因式法师最基本的的方法,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但在一些综合运用的题目中,学生总会易忘记先观察是否有公因式,而直接想着运用公式法分解。这样直接导致有些题目分解错误,有些题目分解不完全。所以在因式分解的步骤这一块还要继续加强。其实公式法分解因式。学生比较会将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式混淆。这是对公式理解不透彻,彼此的特征区别还未真正掌握好。大体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区分。如果是两项的平方差则在提取公因式后优先考虑平方差公式。如果是三项则优先考虑完全平方式进行因式分解。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注重总结做题步骤。这章节知识看起来很简单,但操作性很强的,相同或者相似的式子比较熟悉而需要转化的或者多种公式混合使用的式子就难以入手,基础不好的学生需要手把手的教,因此,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①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1.知识目标:在回顾与思考中建立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复习有关定理的探索与证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尺规作图等.2.能力目标: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进一步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提高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论证过程的能力.3.情感价值观要求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的证明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通过例题的讲解和课堂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难点:本章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归纳总结】(1) 定义: 三条边都相等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①三个内角都等于60度,三条边都相等②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教学效果:部分学生能举一反三,较好地掌握分式方程及其应用题的有关知识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基本技能.第六环节 课后练习四、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除了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外,还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面向生活是学生发展的“源头活水”.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例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实例,如:学生身边的事,购物,农业,工业等方面,让学生真切地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事实。有些学生对应用题有一种心有余悸的感觉,其关键是面对应用题不知怎样分析、怎样找到等量关系。在教学中,如果采用列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审题、找到等量关系,从而学会分析问题。可能学生最初并不适应这种做法,可采用分步走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从一些简单、类似的问题中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然后在练习中让学生悟出解决问题的窍门,学会举一反三,最后达到能独立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