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2.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3.指导学生阅读“亚洲人口分布图”4.提示学生思考: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水稻种植对气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还适宜其他农作物生长吗,为什么不选择?水稻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什么要求?5.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6.引导学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7.提醒学生思考:“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通过对比商品谷物农业来总结。”(过渡)。列举农业区位因素。画图或示意讲解。阅读示意图,指图说出分布区域。说出水稻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征。说出水稻分布区的人口分布特征。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2.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2、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二、教学重点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提问:阿根廷牧牛业以肉牛为主,那除肉牛以外还有哪种类型的牛呢?(奶牛)引入乳畜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乳畜业。板书:二、乳畜业讲述:乳畜业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像主要是奶牛。活动:请大家阅读52-53面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提问:1、乳畜业产品有哪些?(牛奶及其制品)2、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呢?3、乳畜业是靠近消费市场好还是远离市场好?为什么?板书:1、产品种类产品: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2、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3、多紧邻消费市场(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于市郊。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活动:第53面及第54面的活动题。
(2)市场因素: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提示:表3.1反映了西欧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市场因素对乳畜业的重要影响。右下图说明了西欧饮食习惯对乳畜业形成的影响。2.用下列材料论证你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提炼出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提示:通过材料的阅读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3.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一比较。 提示:可以从气候、草场条件、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例说明了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读图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了乳畜业的特点。同时对比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重点】1.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讲议结合【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树立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理论,并且有了农业地域类型的一些基本认识,学习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兼有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两种以种 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4.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过程 与方法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2.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教学重点】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本节课标解读:1.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2.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内容地位与作用: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1.导入新课:通过视频“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新课讲授:第一课时,首先通过展示“世界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图”,引出对大牧场放牧业的初步认识,了解其分布范围;然后通过展示“潘帕斯草原的地形图”“气候图”和“牧牛业景观图”,讨论分析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并进行案例分析,学习该种农业的特点;最后,理论联系实际,展示:“中国地形图”“气候图”“人口图”“交通图”和“内蒙古牧区图”,分组讨论我国内蒙古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第二课时,首先通过设问顺利从大牧场放牧业转入乳蓄业,通过讲述让学生了解乳蓄业的概念;然后通过展示世界乳畜业分布图,了解乳蓄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接着,通过西欧乳蓄业的案例分析,得到乳蓄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特点。
1.生产上的联系:有投入——产出的关系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2.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二)工业集聚1.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2.工业集聚可获得效应(1)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教学目标】 (1)、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解决方法:知识讲授、案例分析、问题探究与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并扩大范围2.及时改造:使之更合理地发展农业四、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展了市场
1.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2.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
读《环境污染组图》思考:造成交通拥挤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原因:汽车的增加、汽车数量与道路状况的比值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环境质量。)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思考: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科学技术提高,机器化大生产使劳动者数量要求降低,城市人口本来就未充分就业,再加上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人数增多。)二、解决办法:(以上海市为例,讲解解决的办法。)1.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河流、控制大气污染物、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为改善城市环境,上海市全面展开对大气、河流、噪声等多方面的治理工作。如苏州河的治理、降低城市污染物浓度、加强绿化建设,截止1990年,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3、 比较珠江三角 洲的 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5、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过程与方法 利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反馈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 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 展营造有利氛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 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了解天然其资源的特点,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 和 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 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 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1、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天 然气跨区与调配工程和西电东 送工程 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 分布和开发现状。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3、理解西电动送工程的原因及意义。
2.由于附近金矿生产废弃物尾矿砂的堆积,孙家村的大沟里十几年来就吃掉了近百亩土地,使人均耕地下降到0.03公顷。村里和矿上共同商量,共同开发复垦,由矿上出钱,村里出劳力、机械,运来“客土”覆盖到尾矿填平的沟壑上,形成耕地。十年来,通过这种方式恢复耕地15.335公顷,不仅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而且村里耕地由25公顷多增加到40公顷。【思考】分析以上两个例子,哪一个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什么?【分析】第二个材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因为材料1用农田堆放垃圾会破坏土地肥力,影响农业生产,又污染环境,危害村民健康。这种行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远发展。材料2既解决了尾矿污染问题,又增加了耕地面积,耕地是可再生资源,利用得当,可为村民提供农产品,解决温饱同时创造经济效益,达到良性循环。所以说保护环境就是挽救人类,我们要将这种意识转化为自身行为,使人地关系走向和谐。
影响我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因素,与影响我国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何不同?(古代:战乱,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现代: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2、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古代人口迁移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由于自给自足的经济十分脆弱,加之频繁的战争以及自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贸易的往来和交通的便捷,我国人口迁移不仅数量增加,而且频率加快,使各地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教师总结:从古今中外的人口迁移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类历史早期人口迁移中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现在什么因素起重要作用?(经济因素)。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作业设计】查阅49年以来中国历年的人口数据资料,绘制人口增长的统计图表,探究中国人口增长的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解决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 调查研究法 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在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二)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差异——不均衡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国家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依赖于国际石油而建立起来的日本重化工业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相应提高,削弱了日本重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日元 的大幅度升值,意味着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例如,同样的日本产品,如果原来在国际市场上卖1美元,日元升值1倍后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就达2美元。所以,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日本传统产业只好纷纷向海外转移。3.自身市场满足不了发展需求,国际市场上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所以,日本企业在其国内发展的空间很小。4.劳动力价格高反映为产品的价格高,而劳动力数量又满足 不了企业进一步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所以,日本从事传统产业的国内企业生产受劳动力价格和数量的双重制约。5.促进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向国土的南、北部和海外扩展。6.“技术立国”的政策明显对传统产业在国内生产不利,即企业生产要么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换(这需要大量的投资),要么转向海外。
2.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点拨:可以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3.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布有什么规律。点拨:距离递减规律,距离惠州音响整机组装厂越近的地区零件来源所占比例越高。三)工业地域工业联系—--------- 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地域: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之为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形成的两种情况⑴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⑵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如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①把生产上有投入 产出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②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形成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建成的。2.两类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
案例探究: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让学生思考: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如何调整?效果如何?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由于以上各因素的共同影响,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相应的生产地区,称为农业地域。农业地域的类型主要有: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在这里分别给学生展示一些农业生产类型的图片,并简单说明什么是种植业、什么是畜牧业、及什么是混合农业)案例探究:阅读澳大利亚地混合农业生产思考:(1)、澳大利亚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分布在哪里?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有哪些优点?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