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资源保护迈出重要步伐千里渠江从巴中发源南下,在源头上守住一江清水,对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前的2004年—2009年,全市河道治理采取严格防污排水管理,取消不合格河床采砂、部分网箱养殖以及乱修乱倒乱占行为,并逐年实施河道清理,河道疏浚和截污治污。2011年—2014年,大佛寺拦河坝工程、巴河城区一期堤防绿化工程、巴城二期堤防闸坝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为构建美丽巴中增添了一组靓丽名片。流水潺潺,绿草如茵。水质提升,家园更美,变化源于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时间来到2017年,河湖长制工作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牵引实现“河长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河湖健康的治本之策。如何举全市之力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这项治河工程,考验着全市人民的责任与担当。实施河湖长制后,市委、市政府先行先试,立足打造安澜河、富民河、宜居河、生态河、文化河的河湖长制工作新路子,协调联动、运转有序的河长制新格局全面形成。全市全面建立“五大体系”,构建责任明确、统筹联动的新格局。
成立两山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四川巴中——浙江金华对口合作为纽带,抢抓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金华召开为契机,通过浙江省运会购买巴中市境内2万吨碳减排量,抵消省运会期间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助力浙江省运会碳中和,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此基础上,2022年1月,市委全会通过《关于抢抓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机遇加快推动绿色崛起的决定》,鲜明提出以培育振兴“1+3”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发展目标,并明确发展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强化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营造绿色崛起良好环境等为重点任务。保护绿水青山,巴中蹄疾步稳。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巴中步履铿锵。新时期,巴中人民不断凝聚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保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韧劲,逐“绿”而行,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竭力让巴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满意
优化基层法律服务供给,率先挂牌运行四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入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十百千”培育工程,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室)、社会矛盾调处“一站式”服务中心,将普法融入法律服务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各环节,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掌上普法”“语音普法”“指尖普法”步入常态,有效整合地方网络媒体资源,积极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以云课堂、微讲堂、线上谈等形式,持续开展线上普法活动。“海西州普法”公众号影响力稳居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新媒体榜前列,“德令哈普法”视频号、抖音号持续推送民法典系列原创视频110期,阅读量达58.1万余次,“都兰法院”“德令哈警视”等平台开设蒙古、藏、汉三语普法栏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事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普法宣传。走进海西州,法治的春风扑面而来,普法的春雨润物无声。一幅幅和谐的优美画卷,一个个平安有序、文明美好的景象,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八五”普法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将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全过程和各环节,不断拓展法治宣传覆盖面。梳理形成覆盖54个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相关法律法规的10项共性普法责任和227项个性普法责任清单,点对点发送普法提示函12份,提示事项39件,发送督办单1次,督办事项13件。“三治融合”开创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作为社会治理基础性工程,开展村(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法治宣传活动,依法开展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修订和完善“四议两公开”、治理积分制、“红黑榜”等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畅通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9个。优化基层法律服务供给,率先挂牌运行四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深入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十百千”培育工程,依托公共法律服务站(室)、社会矛盾调处“一站式”服务中心,将普法融入法律服务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各环节,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此外,共青团北海市委员会充分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品牌优势,开展生命安全守护、心理健康守护、网络素养提升、法治意识提升、困境群体关爱等“五大行动”,覆盖全市青少年近10万人次;建设青春社区、红领巾校外活动基地等青少年服务阵地近110个,推动各级团组织的工作资源下沉到社区,“校社共育”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五、深化改革攻坚,团的组织基础更加牢固五年来,共青团北海市委员会以深化共青团改革为动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团方针,让团的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团的事业更加充满活力,团的形象更加清新严实。共青团北海市委员会通过创新组织形态,建成54个青年之家,团在基层的组织触角和工作手臂进一步延伸;扩大团组织有效覆盖,“两新”组织团建加快推进,全市新建非公企业团支部1569个,社会组织团支部473个。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明程度的逐步提升,日喀则市孤儿人数从2015年的近1000人下降到现在的656人,保障标准从2020年的每人每月1059元提高到现在每人每月1231元,孤儿集中收养率始终保持在100%。日喀则市以“两个健康成长”为重点,全力抓好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全力抓好儿童生活和学习质量,实施“大手拉小手、携手伴成长”活动,积极营造孤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开展“家庭式”寄养,签订寄养协议140份,办理收养证12例,促进孤儿“回归”家庭。2021年6月,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由团市委移交至民政部门,但机构、人员均未移交。日喀则市民政局主动汇报衔接,推动成立领导小组,市县两级政府全部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六方面共同保护儿童的大格局基本形成。全市20.39万名未成年人纳入“六位一体”保护体系。此外,日喀则市还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全市206个乡镇(街道)配备了儿童督导员,1659个行政村和34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下拨心理疏导关爱资金531.18万元,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专业社会组织,1760名留守儿童和1191名困境儿童依法得到关爱和保护。让三秦百姓共沐法治“春雨”
资金5816万元。开展“团团帮就业”“青年就业大讲堂”等活动,结对帮扶大学生4511人次。开展“乐山青年荟”等青年人才交流、婚恋交友活动项目,服务青年1.6万余人次。在今年2月召开的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正式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为乐山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奋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乐山高质量发展之路指引了新方向,让乐山与青年在“双向奔赴”中携手共进。四、全面深化改革青年“引路人”队伍活力迸发青年力量一呼百应。乐山共青团紧紧把握大学生团员青年力量,公开选聘返乡大学生到乡镇(街道)村(社区)任兼职团干部,把大学生团员从“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有效缓解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短缺的困境,同时也为青年学生提供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实践的沃土。五年来,乐山共青团拓宽基层团干部来源渠道,全市配备专兼挂职团干部577名,“统选兼用”大学生兼职副书记241人,大批返乡大学生参与到“青春志愿”“逐梦扬帆计划”“童伴之家”等系列活动中,活跃在社会服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
二、标杆引领助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鸠江区积极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宣传,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结合“中国品牌日”“全国质量月”等主题日,每年组织全区各单位、各企业开展质量文化“进社区、进乡镇、进园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党校”以及其他各类质量活动。同时,全面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严格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制度,努力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截至目前,该区已有340家规模以上企业、食品药品生产和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聘任首席质量官。对质量的极致追求,最终赢来了累累硕果。鸠江区市监局副局长徐昊介绍,质量强区建设以来,鸠江区先后被评为“安徽省质量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区”中国优秀机器人产业园区、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等;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获评2023年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鸠江区智能化机器人关键配套产业集群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鸠江区首次跻身2023赛迪百强区,是芜湖唯一上榜的区。
专业化推进公益普法。市县两级司法行政部门均配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专职工作队伍,全市107个基层司法所、56个律师事务所、29个基层法律服务所以及5400余名人民调解员,11223名“法律明白人”都担负着法治宣传任务。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重大工程项目律师服务团”“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市检察院师资人才库”“教育系统普法讲师团”等多个专业法律服务团,推进法律专业人才参与普法实践。全市各县(市、区)、各行业、各单位都成立了本系统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普法志愿活动,全市4000多名普法志愿者长年活跃在基层,成为推动传播法治声音的重要力量。数字化打造普法品牌。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精准普法。积极打造集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客户端、官方网站“四位一体”的政务公开普法新平台,市、县两级司法局全部建成了官网、微博、微信、手机报四大普法平台,全市各单位、部门(行业)共开通普法微博、微信公众服务号、手机APP1000多个。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厕改建、乡村道路、村屯绿化亮化等工程,继续推行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第三方服务模式,年初以来,共清理农户庭院6200余个,清运农村生活垃圾1.69万吨,服务农民9万余人;打造1个“吉乡农创园”村、5个“百村示范”村、15个“千村美丽”村。按照省委“四以四为”要求,突出抓好边境村发展,坚持“人气聚集、产业覆盖、环境提升、党建引领”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现代种养、边民互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延边黄牛集中养殖示范园、丝绸之路渤海古镇、冷水鱼环球之旅产业园、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等150余个项目建设。不断提升边境村党组织服务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努力打造村美民富、安定和谐的和美边境乡村。年初以来,共吸引700余人返乡入乡。
三、内外兼修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村屯面貌焕然一新;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浸润心田;好人故事层出不穷,乡村文化如沐春风金秋时节,珲春的广袤田野“丰”景无限,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处处涌动着文明新风。今年以来,珲春市以“千村示范”创建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以创扬德、以贤带德、以行润德,引导农民群众形成重视道德、争创先进、崇尚文明的新风尚。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农厕改建、乡村道路、村屯绿化亮化等工程,继续推行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第三方服务模式,年初以来,共清理农户庭院6200余个,清运农村生活垃圾1.69万吨,服务农民9万余人;打造1个“吉乡农创园”村、5个“百村示范”村、15个“千村美丽”村。按照省委“四以四为”要求,突出抓好边境村发展,坚持“人气聚集、产业覆盖、环境提升、党建引领”发展思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现代种养、边民互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延边黄牛集中养殖示范园、丝绸之路渤海古镇、冷水鱼环球之旅产业园、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等150余个项目建设。
市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1.2%。印发了《衡水市202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今年以来,检查各类种子生产经营单位1710个次,依法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3起。——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引进京津科技成果3项,累计与15个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6年的10.5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8.05亿元。全市现有院士工作站2家、院士合作重点单位5家,与6名院士开展长期技术合作,合作开发技术项目18项。共引进技术创新团队25个,解决企业关键技术25项,制定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制定企业标准5项。投资28亿元、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的衡水科技谷,创建形成“4+2+1”服务支撑体系,“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体系基本形成。
市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以上,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1.2%。印发了《衡水市2023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今年以来,检查各类种子生产经营单位1710个次,依法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3起。——科技成果转化,今年以来引进京津科技成果3项,累计与15个项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社会研发投入由2016年的10.5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18.05亿元。全市现有院士工作站2家、院士合作重点单位5家,与6名院士开展长期技术合作,合作开发技术项目18项。共引进技术创新团队25个,解决企业关键技术25项,制定及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制定企业标准5项。投资28亿元、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的衡水科技谷,创建形成“4+2+1”服务支撑体系,“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业园”科技成果全链条转化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了“董子故里大儒之乡”文化旅游、研学游、运河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美食文化旅游等一系列地方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29个,提升旅游风景道45.98公里,推进衡水市博物馆完成展陈顺利开馆。
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开设“广通河畔税声响”视频小栏目,竭力服务好各民族纳税人、缴费人。同时,聚焦特殊人群,为弱势群体设立“快帮办窗口”,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办”,并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医药箱、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在细微之处做好为民服务“好文章”。“我们本来预留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办理涉税业务,但没想到税务窗口‘套餐式’服务,让我们能在一个窗口一小时内一次办理成功多个业务,真正让纳税人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窗口人员还为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电子税务局注册、税费申报等注意事项。”4月13日,办税人员马智华为第一税务分局送来锦旗时高兴地说。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发展一条心。经过各族税务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该局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税务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并在2022年全国税务系统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工作中取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基础。税务局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全力推行“预约办税”“延时服务”“不来即享”等服务,有效打通税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桥梁,开设“广通河畔税声响”视频小栏目,竭力服务好各民族纳税人、缴费人。同时,聚焦特殊人群,为弱势群体设立“快帮办窗口”,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办”,并配备了老花镜、放大镜、医药箱、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在细微之处做好为民服务“好文章”。“我们本来预留了一整天的时间来办理涉税业务,但没想到税务窗口‘套餐式’服务,让我们能在一个窗口一小时内一次办理成功多个业务,真正让纳税人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窗口人员还为我们耐心细致地讲解电子税务局注册、税费申报等注意事项。”4月13日,办税人员马智华为第一税务分局送来锦旗时高兴地说。民族团结一家亲,和谐发展一条心。经过各族税务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该局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税务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并在2022年全国税务系统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调查工作中取得了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六、在推动普法多样性上出实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常态化开展“一月一主题”“法律七进”普法宣传活动,做强做优“东东说法”特色普法品牌,每月定期推出法治宣传小视频1期、法治推文8篇,充分利用线下活动与线上新媒体平台,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建立健全镇(街道)、村(社区)重大决策征求法律顾问意见机制,确保177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不少于1个,新建法律之家与群众工作之家融合发展示范点3个,持续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实现行政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00%全覆盖。加强法治阵地建设,推进法治文化设施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一体规划建设,新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街区)等大型法治文化阵地1个。加强基层单位法治文化形象塑造,到2025年底,实现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依托法治文化阵地体系化、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实践活动。让法治之光照亮生活融入人心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筑招商引资“强磁场”招商引资,要引得进来,还得留得住,关键在于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吉林市出台并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地见效。其中,为了让经营主体“轻装上阵”,31个市直部门出台了282项“硬核”措施,在奖励激励、减税降费、放宽市场、压缩审批等八个方面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开展“九解一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双向奔赴,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在前几天,吉林市鑫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就真切感受到了新政策带来的变化。她说,以前,开办一家新企业要跑几次,耗时耗力。现在,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全程网上办理,企业公章也由政府“买单”,真正实现了“零成本”申报。同样受益的还有华昊华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他们新建的9类变性淀粉项目生产线已于近期陆续投产。今年年初,这家企业因业务拓展需要,需要在短时间内办理完成生产许可证。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企业实际需求,马上派专人提前介入,现场指导企业筹建和办理证件申请,避免企业在申报过程中“走弯路”。结果,该企业与英国泰莱公司成功“牵手”,还带来了3000万元的订单。
引领团员青年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区情、感受家乡发展变化、强化社会实践锻炼,办好上好团员青年学习理论、坚定信仰、躬身实践、为民服务的“大思政课”;深化青年突击队、青年维权岗等品牌内涵,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岗位建功,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进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选树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开展青春助力“美丽海勃湾”生态文明实践行动;组织青年创客参加“创青春”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帮助青年提升社会化能力,树立正确择业观和奋斗观;积极参与和推动青少年领域立法普法,深化“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加强“与法同行健康成长”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青春自护系列教育等活动;按照“双减”政策,深化七彩假期、情暖童心等项目,为农区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中小学生提供更暖心的帮助。
六、明法纪严监督,在坚定全面从严中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经常性警示自己政治信仰有没有动摇、人民立场有没有偏移、管党治党责任有没有扛牢、纪律底线有没有触碰”2022年12月27日,全市领导干部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暨清廉濮阳建设推进会召开,千余名党员干部集中接受警示教育。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市委创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141”责任制度体系,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制订日常管理、党内谈话、述责述廉等制度;出台《关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意见》,确定6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健全推进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建立市县党委巡察制度,优化监督格局,整合监督力量;出台《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意见》,强化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情况的监督,促进以身作则、担好责任主体明晰、有机协同、层层传导、问责有力的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机制日益完备完善。
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打下坚实基础。面对疫情,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937个,组建党员突击队、先锋队等7825支,9.6万余名党员冲锋在前。坚持党建引领,狠抓村级集体经济,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2.5亿元,经营性总收入达8.2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100万元的行政村分别达到52%和16%。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高效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蹚出一条可复制、能借鉴的改革新路。打铁还需自身硬,牢牢把握自身建设这个永恒课题,开展“对照职责找差距明确责任抓提升”专项活动,创新构建组织系统“2533”抓落实工作机制,全市132项组织工作纳入“五定三清单”管理,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做到让市委放心、让党员干部人才信赖、让广大群众满意。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站在新起点,全市组织系统将以“干字当头”的思想行动、“实字落脚”的担当举措、“走在前列”的拼搏冲劲,为全市加快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