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职场办公 > 工作总结> 巴中30年水利建设工作综述

巴中30年水利建设工作综述

  • 页数:3页
  • 字数:约 3171 字
  • 大小:26.37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老余工作室
  • 巴中30年水利建设工作综述

    (2023年10月19日)这是一块红色土地,这也是一片水患频发的土地。翻开巴中建立地区以来的编年册,从解决生产用水的小微水到解决千家万户饮水难的城乡供水一体工程,再到一座座大中型水库从规划立项到建成投用,从治水兴水到用水护水,一组组数据、一张张画面的背后,是一代代巴中人奋力追逐“人水和谐”水利梦,不断书写治水兴水精彩华章的生动写照。

    一、水利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巴中地处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位于渠江流域上游,水量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工程性缺水短板突出,洪涝灾害频发多发。

    江河安澜,则百姓安居。建设一座兼具防洪、灌溉和饮水的大型水利工程,成为巴中人民的美好愿望。

    1993年,巴中建立地区之初,全市较大型的水库仅有化成水库、玉堂水库、友谊水库,完全不能满足300多万巴中人民的用水需求。

    2010年,市委、市政府把水务工作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来谋划推进,掀起了以“六库”建设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

    2013年,我市正式开工建设红鱼洞水库,同时启动了黄石盘、江家口、青峪口和青龙嘴、望京、干河沟等“3+6”大中型水库前期工作。

    2017年10月31日,黄石盘水库枢纽工程正式开工;2019年10月江家口水库工程正式开工;

    2022年4月20日,青峪口水库工程正式开工。

    2022年6月22日,红鱼洞水库枢纽正常蓄水位650米,顺利通过四川省水利厅验收,标志着该水库从建设阶段正式进入运行阶段,成为渠江流域上游首个全面发挥防洪效益的重大水利项目。

    三十年后的今天,山洪咆哮,力若千钧,红鱼洞水库兀自伫立,任流水滔滔。红鱼洞水库的建成,结束了革命老区巴中无大型水库的历史。

    巴中加大水利建设的镜头远不止于此。全市现有在建大型水库红鱼洞水库、青峪口水库、江家口水库、黄石盘水库等4座,是全国唯一一个有4座大型水库同期在建的市州,已成为全省大中型水库建设的主战场。

    病险水库始终是悬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一盆水”。

    2004年—2007年,市委、市政府采取层层分解病险水库整治任务,集中力量,倒排工期。

    2007年,全市共完成33座病险水库的安全鉴定。

    在“十二五”期间,我市新(续)建巴城和三县城区堤防及闸坝工程、新建24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乡镇堤防,完成21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也就在此时,我市水务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建立,用开放理念和市场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新建35公里城区堤防,同时开启了市级水务项目自建自管的先河。

    巴中立足水利实际,步步耕耘。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提出建设巴中现代水网体系的目标,将依托建设包括7座大型水库、15座中型水库在内的川东北大中型水库群,补齐防洪抗旱、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方面的短板;打造生态廊道,提升城乡供水一体化,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二、民生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水利兴则天下定、仓廪实、百业兴。

    在巴中建地设市之初,以“井、池、园、机配套,种、养、运”相结合的“池园经济”为特色的治水实践,成为“巴中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巴中治水思路不断充实完善。小农水建设管理成为全国样板,探索了“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小农水建设管理机制,实施“治水兴巴”战略。

    2005年4月23日—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巴中,作出了“要想办法解决老区人民灌溉用水和饮水难”的重要指示。

    2006年,为落实温家宝总理解决好“饮水难”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将饮水安全工作纳入重点督办目标进行专项考核,市水利局代市政府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农村饮水难的通知》,至年末,全市共兴建各类饮水工程3634处,共解决1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同年,市委、市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微水池建设,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获“李冰杯”二等奖。

    2008年,以通江县建设全国饮水安全示范县为重点,探索“三为主、五到村”经验,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同时实行“山水田林路园”统一规划,在2012年,新解决农村23.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在解决农村用水安全问题上,巴中的办法不仅于此。2006年—2009年期间,市委、市政府围绕全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工作思路,努力推进“人均拥有200立方米工程蓄水”目标,以民生水利为重点,坚持大中微并举、建设管理并重,扎实推进全市水利、水管体制改革,促进水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人在山上走,水在河中流,滴水贵如油,人畜为水愁”,这首打油诗道出了过去平昌儿女的无奈。受地理条件和地质结构影响,水资源分布不均,平昌有19个乡镇100余个村(居)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水质、水量和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2019年以来,平昌县投资6亿余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在川东北地区率先构建起了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全县90%的农户接入城乡一体化供水网,用上了期盼已久的优质自来水。

    近年来,为打通群众饮用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实实在在应民需、解民渴,我市加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供水保障水平,实现城镇、农村供水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实现农村居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当前,我市农村规模化供水率已达59.05%。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三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以“生活用水有保障、生产用水有提升、生态用水有改善”为目标,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核心,以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以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水库工程为重点的水利项目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靠的用水保障。

    三、水资源保护迈出重要步伐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工作总结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