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2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2篇

  • 页数:7页
  • 字数:约 4269 字
  • 大小:48.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白家安毓设计
  • 《观察物体》说课稿2篇

    《观察物体》说课稿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观察物体》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地观察某一事物。


    观察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轮廓简洁、清晰,又为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感悟的,在感悟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背景分析:

    1、内容分析:

    横向比较:

    京版:观察杯子、小汽车等生活中的物体

    人教版:观察小恐龙和观察多本数学书摆成的立体图形。

    课改版:观察立体图形。

    纵向比较:京版教材

    一年级

    《确定位置》

    根据行列的概念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年级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只是简单的接触过方位知识,所以学生方位感还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所以在学习《观察物体》时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培养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1、2为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初步的空间概念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引出问题。

    1、图片欣赏: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我一上课,准备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

    (1)情境一:欣赏图片。(四人一组,坐在四个不同方向,画同一个物体。)提出以下问题,引起孩子的兴趣:

    上课这几位同学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画得作品。

    (设想: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我就从“看”入手,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画得都是书包,为什么四张图片不一样呢?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同一个物体也不同。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要全面,为学习新知引路。)

    二、在引导探究中掌握观察的方法。

    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水壶,进行探究理解。

    (1)用看到的水壶的正面,让孩子初步的感知。

    预设:你看到的水壶的正面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孩子观察水壶的把、壶嘴分别朝向哪个方向,让孩子通过特点找规律。

    (2)通过看到的正面找看到的左、右面。

    预设:让孩子通过能否看到壶嘴、壶把,想像左、右看到水壶的样子,使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从上面看到的图片特征很明显,学生很容易找出来。

    (3)有了初步的感知,放手让孩子去实践。

    每组准备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体会从正面看,确定标准,并让学生描述。然后下座位观察,从左面看看到杯子的样子,从右面看到杯子的样子。

    意图:让学生边看边实践操作,加深对看到杯子的不同面的印象,让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4)延伸观察从后面看到的物体。

    教师小结:观察同一个物体,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也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由浅入深地引导下,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主动探索出观察物体的方法,那就是要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观察,从而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三、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观察的能力。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能力,这个环节分二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书上的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去做,因为题中确定的标准是把看到的小汽车的侧面作为正面,然后填出从哪几个方向观察的小汽车。通过在投影下展示对错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原因,从而提高了观察的能力。

    第二层观察司机:观察司机让学生完成了具体到抽象的转变。

    通过观察司机的左右胳膊,哪只在外,哪只在内,开放式启发学生探寻规律,加深了理解能力。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练习,不但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经历了运用方法的过程,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成了能力,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四、在梳理总结中提升学生的认识。

    观察立体图形,说一说并连线。

    让学生大胆地想像,用初步建立起来的空间观念,对长方体的每个面进行分析。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对学会的知识有回顾、总结的过程。)

    六、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与家长自选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观察,并把自己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设计意图:体现新课标倡导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观察物体》说课稿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位置及左右等关系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教材先从情境入手,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讲桌,感悟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然后通过各种认面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进而学会辨认物体的形状,为今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与依据

    《课程标准》为这部分内容设定的目标是:“辨认从正面、侧画、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依据这一目标,在深入挖掘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为: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同一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三个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通过探索与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猜测和空间想象能力。3、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交流与简单的评价,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每次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此外,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活动也将作为一项教学重点。

    三、教材处理

    本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思想,我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观察活动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安排了其他观察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媒介的使用

    本节课我将采取“引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并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为此,准备的教具有多媒体课件、玩具狗、长方体纸箱等。

    五、教学流程预案

    我为这节课设计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生动有趣的情境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与学生聊一聊过生日的新鲜有趣的事情,然后播放观察一只布绒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思考:它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布绒狗,为什么说得不一样呢?借机引出课题。

    二、观察交流,探索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这一环节我预设为三项活动。

    1、观察机灵狗,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的结果不同”。

    为了“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承接导入时的情境,我准备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本位观察机灵狗活动,各自说一说面前的机灵狗长的什么样,并指出屏幕上相同样子的照片儿;然后再以顺时针的方向交换座位观察,把每次观察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和第一次看到的是否相同,是哪一张照片儿;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换位之后每次看到机灵狗的样子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汇报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收获。相信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一定能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而顺利的解决教学重点之一。

    2、观察纸箱,体会“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在初步掌握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我将出示一个六个面颜色各异的长方体纸箱,引导学生猜测:站在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这个纸箱的几个面?然后请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验证的结果,最后通过小组汇报、集体评议的方式明确:站在同一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中,学生可能因为移动了头或目光,觉得可能会看到4个面,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这一活动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猜想、验证、交流中发现并掌握数学知识,解决教学重点之二。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