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边城》说课稿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边城》说课稿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页数:5页
  • 字数:约 3412 字
  • 大小:66.74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肖迪Ppter
  • 《边城》说课稿

    一、 教材

    《边城》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小说《边城》的节选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代小说,需要学生注意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边城》既承担落实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学生已初步懂得如何通过小说三要素欣赏小说,在这篇小说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这对学生今后鉴赏和把握小说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特点

    2、结合文章进一步理解和学习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特别是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

    3探索小说描写的人美、景美、情美

    (二)过程与方法

    要求课前预习,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文中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味文章淡淡的忧伤美。树立学生爱人类、爱自然、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从而丰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因此我设立了这几个教学目标小点。

    三、 教学重难点

    从而根据这样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重点:感受文中的景美、人美、情美

    难点:探究作品的主题以及这篇小说的独特风格

    依据: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这样设计能让学生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在分析课文时有纲可循,有条可依,环环相扣地探索出文章的主题,并且,在进一步掌握小说鉴赏的方法和主体时,更深层次的体味作者笔下的湘西风味。

    四、教法、学法

    分析了教材,确立了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根据这些就可以确定教法和学法了,而好的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我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因此本课十分注意以下两点:

    a)引导学生运用“自主讨论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讨论问题的氛围,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要求.

    b) 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本课堂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尽量创设情景加以引导,力争拉近距离。使得语文学习能与生活接轨。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本课教学过程拟定为两个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做好两个准备:

    1.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边城》.

    2.通过课本介绍和上网搜索了解有关作品和作家的资料。

    这样设计的目的:因为课文的篇幅很长,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经过以上一系列准备工作,现在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了。

    第一课时

    首先进入的环节是情节导入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 5分钟)

    先请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湘西风景图片。

    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以景动情,以情激趣,从而以趣诱发求知欲。借助多媒体,以美丽的风光图片和优美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入古老的湘西地区。去感悟那动人的故事情节,顺势就进入下一环节。

    (二)整体感知 把握故事情节

    1、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5分钟)

    设计理由:因为有看电影和课前预习的铺垫,可鼓励学生站出来介绍,然后打出多媒体上的介绍文字帮助学生理清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学生再看节选部分的内容,就容易理清思路了。

    2、理清节选部分的小说思路::

    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问题10分钟)

    (1) 翠翠为什么心中有些“凄凉”?(抓凄凉的含义:寂寞冷落)

    (2)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哭起来”的原因吗?

    (3)翠翠在梦中听歌,“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这一段照应了前文的什么情节?

    我这样设计问题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情节结构,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为了能顺利解决这几个问题,我引导学生找出能够体现翠翠心理变化的词语圈点勾画,然后进行总结归纳。(总结5分钟)

    “凄凉”—“胡思乱想”—“哭起来”—“神往倾心”—

    “顶美顶甜”—“吃了一惊”—“沉默”—“吹不好”—“柔软”

    总结: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了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这其实是纯情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变清晰的过程。

    (三)赏析品味,互动探讨

    有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就可以轻松的进入赏析品味,互动探讨环节的学习了。从此环节开始就进入了重难点的分析突破阶段。为了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的思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

    问题:本文表现出了哪些美?(5分钟)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主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可以起到“一问领多思”效果。目的就是给学生确立一个讨论的大方向。通过讨论交流,文章内容概括为三美:景美、人美、情美。分析“三美”是文章的重点,我又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形成板书。(多媒体)。(重点突破15分钟)

    (重点突破一)1、分析环境描写 探讨边城的景美?

    (重点突破二)2、分析人物形象 探讨边城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至此,以三要素为切入口,文章的重点已分析完毕,下一个步骤就是突破难点。

    第二课时

    首先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5分钟)

    (四)(难点突破)探究主题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小说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5分钟)

    2、有人说:《边城》从头到尾都隐藏着一种淡淡的愁绪,说说你的认识?从这篇小说中你可以看出沈从文先生的哪些显著的写作特点?(15分钟)

    这是两个定向设问的探究题,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突破难点,探究文章主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我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边城》的写作背景,给出“边城”的解题。对于第一个题,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很多种,比如“美”“爱”“纯”“和谐”“自然”等等,只要能基本概括,理由充足即可。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再次明确文章的主旨。

    到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基本完成,但在看电影时,学生可能会有疑问,翠翠完全可以大胆地追求爱情,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悲剧呢?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我又设计了这个拓展延伸题。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请把翠翠的心理与以下诗歌的主人公心理相比较,再说说你对这段爱情的看法。(初步探究爱情悲剧的原因)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设计目的:我觉得在教学中进行比较阅读不失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好方法。课改新编语文教材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可以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等课标要求的能力。

    我设计了这道比较阅读题,让学生能从一个比较浅显的层面了解这个爱情悲剧的原因。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