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陈情表》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陈情表》说课稿(二)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页数:5页
  • 字数:约 5087 字
  • 大小:71.78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曼达林演示
  • 《陈情表》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一篇课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晋武帝的怜悯之心,李密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具体地讲,就是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从而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虽然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甚至有惧怕的心理,这就直接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是文言文的内容脱离了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学生自身又对中国历史缺乏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文言文中繁多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和运用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构思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

    高中语文课标特别强调对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一封《陈情表》,篇幅不满五百字,却流传千古,作者李密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内容、概括要点”的要求下,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引导在对文章的品读、悟读上,通过诵读品味感受美文直击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文章抒写的孝情,并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体会父母之爱,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孝亲。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陈情表》情辞恳切,婉转凄恻。“学习语言,要把‘读’作为开启语言宝库的钥匙。”所以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三读法”诵读法、赏读法、悟读法重视了学生的赏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再现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环节一:以声激情,导入新课

    以满文军《懂你》进入情境,用苏轼的“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导入

    【设计意图】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环节二:以读诉请,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是品读的基础,学生边自由诵读全文,边对照注释自行圈点加注。结合资料归纳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及重点实虚词,积累成语。

    伴着舒缓忧郁的节奏,老师背诵全文,将学生引进文本后,学生配乐朗诵,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出问题:

    是谁陈情?

    向谁陈情?

    陈什么情?

    【设计意图】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触摸语言形象。让学生在诵读中悟情,在诵读中思考,解答第一、第二个问题,把握李密与晋武帝的身份及二者之间亡蜀降臣和新朝君主的关系,介绍背景,为品文作铺垫。

    环节三:品读悟情,分析文本分析文本体会李密如何陈情。

    1.第一自然段主要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以问题引导法导引学生品读。我设置的问题如下:

    (1)李密与祖母有着怎样的情谊?

    明确:相依为命(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李密有着怎样的遭遇,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四大不幸: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找出描述李密身世艰难的形容词,用自己的语言来再现李密的身世之苦

    学生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贴近作者,在赏读中设身处地的体会到李密的苦况:这样一个自幼失怙失恃、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年少多病的孩子,他的成长要饱含祖母多少关注之爱,要倾注祖母多少经营之情,要耗费祖母多少操劳之力。而祖母刘氏夙婴疾病,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祖母所唯一依靠的是一根弱苗而已,“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李密对于祖母这种情感的真切,侍奉的殷情,可见一斑。

    总结:第一段我们看到的是孤苦之情。一方面是身世凄苦,祖母抚养恩深似海;

    另一方面人丁衰微,李密尽孝责无旁贷。

    2.后三自然段采取合作探究法分组学习后三段,

    (1)后三段中作者所陈之情是什么?

    (2)请结合文章之中的文字具体把握

    (3)并且采用第一段的形式,用对联的方式进行总结

    (4)学生分组讨论相关段落,老师随机引导。

    第二段:两难之情——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

    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

    第三段:感恩之情。——敬谢朝廷知遇之恩,

    感激祖母抚养之情。

    第四段:两全之情。——愿乞终养,先报答祖母养育之情;

    保卒余年,尽节陛下知遇之恩。

    【设计意图】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领会所讲的道理,体悟恳切动人之情。并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悟、理解、联想、鉴赏能力。

    对联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近年来,高考试题中也不时有对联的出现,教学过程中进行对联的训练,学生苦苦思索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对词语“大检阅”这种“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也是别的训练形式无法替代的。

    环节四:真情拓展,抒写孝情

    (一)请同学们展示孝的名句名段,搜集孝的事例(学生搜集并展示)

    (二)播放组图,配音解说。

    (三)布置作业: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或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编写一条祝福短信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诚地为亲人奉上自己真诚的祝福。在经济建设迅猛发展,道德意识逐渐淡漠的今天,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环节五:教师寄语,以情激情

    作家毕淑敏说:尽孝要趁早。“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让我们携手让孝传承,将爱传递!

    板书设计:

    孤苦之情

    陈情表 两难之情 寓理于情

    感恩之情 陈情于事

    两全之情

    【设计意图】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文脉,清晰直观,便于理解记诵,另一方面突出了本文的艺术构思,希望对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陈情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第一板块“如泣如诉”中的第一篇的课文。这是一篇以情感人的美文。古有“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之说,可见《陈情表》之“情”之真之深之切。

    二、说学情

    高二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了解本文的说理艺术:陈事偱情察理。

    2. 学习掌握若干文言词语,推敲词语,体会作者的言内言外之意。

    3.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复杂感情;激发学生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好孝道。

    教学重难点:了解本文的说理艺术:陈事偱情察理。

    四、说教法和学法

    诵读体会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多媒体课件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常说“忠孝不能两全”,西晋的李密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请同学们根据预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李密遇到了什么样的人生抉择难题呢?

    【开门见山点出本文研讨的重点“忠”和“孝”,直奔主题。提问难度不大,既检查了预习效果又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推敲语句,徇情识忠孝。

    请两组学生先后诵读第一、二段,要求归纳所读部分的主要信息。

    梳理第二段的信息,思考作者应该尽忠的原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归纳明确:“圣朝清化”:察、举、拜、除。重点解析“除”的意思。)

    讨论分析不得不尽忠的原因:“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归纳明确:责、催、不许。

    分组读第二段。注意诵读的语气,体会前后不同的感激、恼怒、狼狈的情感。

    作者不能去尽忠的原因是:祖母。请学生从文章前三段中划出有关祖母的句子读读。第一段:“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刘病日笃。”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概括出祖母的形象:祖母是一位对我恩重如山,身缠重病,风烛残年的老人。(紧扣“婴”,)

    了解作者身世:“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概括明确:“孤苦”“孤弱”,突出“孤”)

    【先分析“应该尽忠”和“不得不去尽忠”,再分析“不能去尽忠”,避免了串讲课文的平淡与枯燥,使课堂有了波澜。】

    (三)追问探究,察理析忠孝

    问题:只说自身孤苦、祖母多病是“以情动人”,或许能打动一个君王,但是对于像晋武帝这样一个君王就很难说了。晋武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李密又是用什么理由说服他的呢?其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机变和才智呢?

    1.知人论世,了解武帝

    晋武帝的爷爷是司马懿,司马懿的对手就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他的父亲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晋武帝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君主,废魏称帝,灭掉东吴,统一全国。为人阴险多疑。(板书:晋武帝)

    2.以臣自称,主动站队

    诵读三四段,找出其中使用最多的一个字。明确:文中重复了29次“臣”。除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臣逵”“臣荣”两个“臣”字是指其他人,其余的27个“臣”字都是作者自称自指。

    追问“臣”:字义?明确:臣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

    再问:李密和晋武帝是什么关系?李密是晋武帝之臣吗(结合注释)?

    总结:一个“臣”字,初读只是一个人称代词而已;追根溯源,细加揣摩可见作者以臣自称,主动站队,欲表忠心之情;知人论世,更可从作者遣词良苦用心之中见其机变才智。作者对人称的准确使用,含蓄巧妙地表达了他的“忠”。同类的词语概括:“陛下,圣朝——伪朝”。

    3.以其之道,还治其身

    追问:忠孝自古不能两全,第二段末作者提出陷入两难之境。既已于情于理“示忠”,为何抗旨?如何打消晋武帝的猜疑?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