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三)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说课稿(三)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页数:3页
  • 字数:约 2093 字
  • 大小:61.96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二十四设计
  • 《再别康桥》说课稿(三)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的课是《再别康桥》。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效果分析、板书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的一首现代诗歌,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再别康桥》画面优美、语言清新、情感细腻,体现了新月派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原则和徐志摩一生所追求的“爱、美、自由”的理想。因此,学习本文从情感体验切入,从品味意象入手,多方面感受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诗歌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高一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也有了较好的理解能力,但却很难真正走进诗歌,揣摩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我采取反复诵读、品味、发现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感受艺术中的美,提高审美境界”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诵读文本,品味“金柳、青荇、水草、梦、笙箫”等意象,描绘意境,感悟作者对康桥的热爱眷恋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习重难点:品味意境,体味诗人情感

    四、教法与学法

    1.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尤其是《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诵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诵读方式可以范读、齐读等多种方式。

    2.发现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能力。把文本放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发现,去探究,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学习方式。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五、过程分析

    (一)课前预习

    ①课前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准备的有关徐志摩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诵读文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感情。鉴赏诗歌离不开诗歌意象和有感情的诵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诗歌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句子看出来?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怎样朗读才能从分表达作者的感情?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最值得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本文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

    1、引导学生进行朗读。

    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本文的诵读分三个层次:

    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其次,教师指导诵读

    ①明确读的语调。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感觉到用什么样的语调去读。我将引导学生试着读第1小节和最后一节,体会舒缓、柔和、轻盈的语调。并在反复诵读首尾两节的同时,让学生体会首尾重叠、复沓,回环往复的旋律之美,及恬静柔美的氛围。

    ②引导学生读好押韵句。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整首诗押韵的规律:每小节押一韵,每节中第2、4行的最后一个字为韵脚。然后让学生试着读,在读中体会出是韵脚的那个字要着重去读,读后要停顿得略微长一些,与下两行诗形成一个间隙。

    ③分析诗行排列。学生能比较容易发现诗行是错开的,然后进一步去体会,这样的排列使诗行在统一中有变化,使诗句更富有灵动性。在学生的试读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每小节中2、4句要比1、3句读得略重些,也就是押韵的句子要突出出来,这样就能读出诗歌抑扬顿挫的完美节奏。

    再次,指导后,让学生自由展示朗读,引领学生进一步感知文意,体会情感。老师可以范读某一节或某几节。

    2、学生谈感受

    学生的感受与体会是感性的、浅层次的,比如写得很美、康桥的景很美,作者舍不得离开康桥等等。至于美在哪里?为什么写得这么美?学生体会不深,需要进一步探究发现。

    接下来,在书声朗朗中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3、品意象,绘意境,悟真情

    ①小组内讨论自己所设计的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整合,选出最有价值的问题。

    ②各组展示最终整合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老师只做必要的引导。这个环节中应该有朗读和对诗句的赏析。

    学生可能会探讨的问题: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