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

  • 页数:3页
  • 字数:约 2072 字
  • 大小:3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Inge设计
  • 《三角形边的关系》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学分析、教材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理念这五个方面说说我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的新特性及三边关系。其实,对于平面图形边的关系的探索,学生已不陌生。在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去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边的特点和关系的经验,不过这节课要去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知识迁移的基础,同时也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作为探索与发现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同学们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归纳推理、逻辑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

    结合学生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这一内容是教材的新增内容.以前是安排在初二进行学习,而现在把它放在小学四年级来学,很显然和初中的教学功能有所不同。我想,编者更重要的是想利用对简单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来培养学生获得探索、研究的体验。因为,有时结论的发现过程比结论本身更有意义。只有在这个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思考数学和进行数学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三角1

    形三边关系的探索过程做为重点,其难点是,让学生能准确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中“任意”的含义。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探-导-验-总”的教法。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展示反馈等环节,去触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利用认知冲突,巧破难点。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

    2.学法:学生的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学中玩、玩中学,合作中交流、交流后合作”的学习方法,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更多的奥秘。人人都是课堂的小主人。

    四、教学过程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以人为本,以学并教”的教学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环节:一、引发矛盾,提出研究的问题。二、实验操作,积累研究的材料。三、观察思考,探索发现的规律。四、巩固升华,创新运用规律。五、课堂小结,归纳发现的知识。

    第一个环节,引发矛盾,提出研究的问题;

    新课标提出“应该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开始,我设计了一个谈话情境和一个问题情境。

    首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欣赏,发现图片里面的三角形,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回忆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使学生在头脑里迅速的呈现出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首尾连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此强调“首尾连接”。这样由三角形的定义再现三角形的表象,明白三角形围摆的要求,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过失性的错误。

    紧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制造一个问题情境“给你三条线段,你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做出各种猜测,但我不作任何表态。

    我利用学生思维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创设了这样一个认知矛盾的冲突。因为学生原本以为只要有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但通过老师的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并不是有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受到了严重的冲击,自然而然的引出要解决的问题:那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并板书课题。第二个环节,实验操作,积累研究的材料。

    实验:从五根小棒中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并做好记录。教材中原本给学生准备了四组小棒来摆一摆,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挑战性不大,因此我在此环节稍作改变,“给你五根不同长度的小棒,任取三根围一围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这样更激发3

    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取研究问题所需要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我也能当一当数学家。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