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篇

  • 页数:34页
  • 字数:约 20365 字
  • 大小:139.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南域PPTer
  •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篇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

    《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你们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吗?(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你还知道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口算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数量关系作准备。】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生1:想103=60,36=18,30+18=48,所以163=48

    生2:16

    3

    ------

    48

    生3:1603先用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写一个0得480

    生4:1603想1003=300,360=180,300+180=408,所以1603=480

    因为163=48,所以1603=480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2)错例展示

    (3)小结:一位数与几百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拓展练习

    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列出算式并口算

    说说你的口算方法(以下方法并不全面,只是教师所做的学情预设)

    方法一:16分为10和6,1030=300,630=180,300+180=480。

    方法二:先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就可以了。

    2)如果遇到两位数乘整十数要怎样口算?

    先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把掌声送给自己和同学们。大家还可以试着运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口算乘法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结果的可行性。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谁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口算方法来试一试。

    出示题目:

    一、口算144=()我是这样想的:()()=(),()()=(),()+()=()。

    二、口算2603=()

    1、我是这样想的:()()=(),()()=(),()+()=()。

    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63=78,所以2603=780

    三、试一试,看你1分钟能否完成以下题目?

    135= 352= 2104= 1605= 146=

    323= 2403= 3303= 1904= 2802=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完成有关口算乘法的一些练习。

    2、提出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用估算来检验口算结果的可行性。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的4——8题(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小组展示

    (1)第4题,学生通过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检查,并说说自己的口算过程。

    (2)第5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自填空,再在小组内讨论订正,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

    (3)第6题,帮李老师算一算。

    指名读题,先估后算。让学生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同时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的进行表达,培养推理能力。

    (4)第7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①买三棵树苗应付多少钱?

    ②实际得到几棵树苗?

    ③实际平均每棵树苗多少钱?

    ④每棵树苗便宜多少钱?

    (5)第8题,找规律计算。

    三、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我们的学习目标,你们的表现让老师很满意。

    《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一看咱班的学生,就知道你们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先来口算几道题。

    (1)口算:123500715460703502(师口述题目)

    (2)估算:师:大家看(板书:1975≈),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

    (3)笔算。师:大家看这道题,板书横式4512得多少呢?

    请拿出练习本,开始笔算吧。(请一名学生板演)

    师:他计算的结果正确吗?师生共同检查竖式……

    师:谁能说说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生:(说)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习过的乘法的口算、估算和笔算,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乘法的计算方法(板书: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计算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①估算方法。

    生1:我把145看成150,我的估算结果是1800。

    生2:我把12看成10,我的估算结果是1450。

    生3:我把145看成150,把12看10,我的估算结果是1500。

    ②笔算方法。

    生1:先算二五一十写0进1,二四得八加1得9,一二得二。再算一五得五。生:5应该写在十位上。一四得四,一一得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等于1740学生的口述边完成板书:

    145

    12

    2 9 0

    1 4 5

    1 7 4 0

    师:你把笔算过程说的说得非常清楚。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同学们请把掌声送给她。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笔算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错例展示

    学生把“5”写在个位上进行笔算。如下:

    145

    12

    2 9 0

    1 4 5

    4 3 5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3)小结: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3、教师质疑问难:“5”为什么在写在十位上呢?写在个位上不行吗?谁能再来说一说?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判断并改错。

    124 152 146

    16 33 34

    ---——————————

    744 156 464

    124 156 438

    ————————————

    868 1716 4744

    2、思维训练

    探究一下正确的积是多少。

    小量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狼与小羊”的故事。一天,一只狼看见小羊在喝水。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说:“你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狼不想再争辩,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这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大吼:“慢!”原来是山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不准狼吃小羊,狡猾的狼便说小羊很笨,留在世上纯属多余。愚蠢的山大王相信了狼的话,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决定亲自考小羊,而且规定如果小羊做错一题,狼就能向前一步去吃小羊;如果小羊做对一题,狼就得向后退一步远离小羊。

    2、提出学习目标:

    同学们,本节练习课,你们就代表小羊接受山大王的考验,行不行?如果每道练习题,全班有超过5人做错,那就表示小羊做错,狼就要向前一步;如果全班有5人以下(包括5人)做错,就算小羊做对,狼就要后退一步了。你们能不能营救小羊啊?

    【设计意图:练习课是对刚刚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和深化,学生没有了获取新知识的新鲜感,学习热情就会相对降低。针对这一情况,在练习课中,我设计用童话激趣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练习有意义、有趣味。规则讲清后,挂好有狼和小羊画面的活动教具,一场以“营救小羊”为主题的练习课开始了。】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第一环节——列竖式计算

    12473=28153=

    (1)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2)同桌互对答案并改正,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观察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的题,判断对不对?如不对,可主动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改正。

    (4)寻找学生的错例并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些题有没有错?错在哪里?谁来帮帮他?

    (5)28153这个横式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算式28153的第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第二个因数是三位数,这给学生列竖式计算插入了一个小小的障碍。学生在这个环节可以知道列竖式计算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6)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希望大家都能养成细心做题的好习惯。你们都做对了吗?做对的话,狼就要后退一步了,做错的话,小羊就惨了。下面做错的同学请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做题的准确率,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恭喜你们,小羊做对了,狼就要后退一步了。(师移动狼教具后退一步。相信孩子们看到狼后退一步,肯定很高兴,做练习时会更加有信心。)

    第二环节——引诱上当

    134 152 246

    16 23 34

    ---——————————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

    938 1196 7344

    【设计意图:在进行改错题训练时,老师进一步发挥故事,设计狼为了引诱小羊将题做错,故意将错误的计算方法告诉小羊。学生肯定很紧张,肯定叫小羊别听狼的话,那些题是错的,而且纷纷会帮助小羊纠正错误。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1)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题有没有错?错在哪里?然后改正在课本51页第7题空白处。

    (2)发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错误?

    师:做对的同学请举手,我再来看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恭喜你们,你们又做对了,小羊肯定很感激你们,狼又要后退一步了。

    【设计意图:这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变式练习,通过改错的形式,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把学生计算过程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并说说如何避免发生错误,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做题、耐心查题的好习惯,并吸取教训,不要让错误重犯,从而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

    1、观赏蔬菜

    导语:同学们,张叔叔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观赏蔬菜,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去欣赏一下他心爱的宝贝。请看课本第51页第8题。好漂亮啊,同学们,欣赏完这些观赏蔬菜,张叔叔决定要考考你们。

    (1)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这道题给出什么条件,求什么?

    (3)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并尝试做题。

    (4)学生独立解题后,让学生汇报解题过程。

    (5)四人小组里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

    【设计意图:这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通过什么计算来解答,本题的第三小题让学生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具有开放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为下面的检测环节作铺垫。】

    2、图书馆购书

    导语: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外阅读,学校将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请看课本第52页第9题。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还想说说?这道题要我们求什么?会不会求?

    (2)学生尝试做题后,请学生来说说他的方法?

    预设方法一:1253=375(元)

    753=125(元)

    375+125=600(元)

    预设方法二:125+75=200(元)

    2003=600(元)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3)师:同学们真棒,寻找出不同的方法解题,对比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师:说的真好,老师想知道做对的同学在哪里,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又过了一关,狼又要后退一步了。

    【设计意图:本练习题是课本52页第9题稍微修改“每套18元”为“每套75元”而来,目的是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出一题多解,让学生选择最优方法解题,每种方法的每一步都让学生说说求出的是什么,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题更加清晰、明了,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多找不同的学生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目的是扩大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上面的练习,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列竖式计算

    2243647182

    2、发练习本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3、完成52页第10题和第11题。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了上面的导练,这时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此节课的检测题是选用课本上的习题,这些习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购买练习本、图书、电话和坐火车等,无不洋溢着现代生活的气息。题目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检测过程中留足时间,创造相对独立安静的做题氛围,让学生独立练习。在检测过程中,老师在班上巡视发现问题,分析错例,在反馈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的口算能力,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口算卡片):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0= 4022=

    6085= 2020= 4090= 5027= 6085= 9084=

    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想从本节课中学会什么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2)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算法展示:

    A、16030=问: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16030=4800

    160

    30

    —————

    4800

    B、10630=自己试一试

    学生反馈时讨论:

    (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106

    30

    ————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106

    30

    ——————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2)错例展示

    (每一小组在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均能进行质疑。)

    (3)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闯关游戏)

    1、第一关:口算练习

    练习八第一题

    2、第二关:选择题

    (1)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

    (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

    (3)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

    3、请写出400230的简便的竖式计算?

    4、解决生活问题

    (1)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8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20天吗?

    (2)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年所用易拉罐的数量是60个,假如全部回收,这个城市1年能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案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3)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会速度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重点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难点

    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交通工具的时速的图片,介绍学生未知的交通工具(陆、海、空到宇宙方面)的运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

    2、你还知道哪些运行速度?学生展示搜集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1)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行16千米。

    我们把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还可以说成: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千米。可以写成16千米/时。(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

    小林每分钟走60米

    师:还可以怎么用数学语言叙述?

    这些用符号怎么写呢?

    师: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每日等等

    3)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学生阅读

    展示事先找的图片汇报

    学生叙述

    普通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6千米。特快列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

    小林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60米。

    独立写出订正。

    学生写出自己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在班上交流。

    802=160(千米)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

    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

    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千米?

    独立计算并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者求速度。

    问: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吗?

    三、巩固新知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

    5、练习八第8、9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八第10题

    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

    22510=2250(千米)

    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独立完成汇报

    写数量关系,列式计算

    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单位时间、速度的理解

    巩固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知道扩大几倍、缩小几倍的意义。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变化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扩大、缩小

    出示书中练习

    3710= 40010=

    37100= 400100=

    师:观察3710=370。我们还可以说“把37扩大10倍后是370。”那37100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把37扩大100倍后是3700。)

    师:说得不错,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3510=350,把35扩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扩大100倍后是3800。)

    师:你能不能举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扩大2倍是50。254=100,把25扩大4倍是100。)

    师:再看40010=40,试着说一下。(40010=40,把400缩小10倍是40。)

    师: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缩小100倍后是4。)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50010=50,把500缩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缩小100倍后是5。)

    师:能举出不同的例子吗?(1202=60,把120缩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缩小3倍是40。)

    二、积变化的规律。

    出示两组算式。

    (1)42=8 2540=1000

    402=80 2520=500

    4002=800 2510=250

    师:这两组题首先我们先看第一组。竖着观察你发现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2不变,另一个因数4扩大10倍、100倍,积8也跟着扩大10倍、100倍。)学生在这里如果不能准确的说出师可引导说出规范的话。

    师:再看第二组你有发现什么?

    (其中一个因数25因数2不变,另一个因数40缩小10倍、100倍,积1000也跟着缩小10倍、100倍。)

    师可引导说出规范的话。

    师:说得不错。好同学们当我们发现这些之后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刚才的话总结一下?

    小组讨论。

    师巡视

    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师可适时指导规范学生的话。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师指多名同学说。

    师:下面我们运用这一规律做几道题。(师板书156=90)

    师:根据156=90老师再写一个算式让你算一算得数,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好准。(师板书:1524=

    指明说答案,并说思考过程。

    师:说得不错,通过用积变化的规律我们可以很快的说出得数。好,下面我们再看一题——师板书

    1530= 1548= 1536= 1554=

    (让学生逐个按“积变化的规律”表述。)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说出234=

    师指明说答案,并用积变化的规律来表述。

    然后师接着出题:23040= 2340=

    三、练一练

    做第一题:生独立做,师巡视。集体订正时着重然学生通过比较用积变化的规律来表述。

    做第二题:说出判断理由。

    四、总结

    乘法估算教案

    教学内容: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文第60页的例5、相应的“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以及运用估算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自备一个计算器,教师为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卡纸、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铺垫孕伏

    (计算机出示:一组秋天的迷人景色和欢闹的游乐场)

    师:秋天的景色多美啊!游乐场里好不热闹!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秋游前,想不想到超市选购些食品带着?你打算带多少零花钱去选购?请写在卡纸上。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把你带的钱数和你的同桌说说。

    计算机出示超市场景。

    师:让我们去超市看看吧。

    计算机出示饮料、小食品、水果的图片和价格:

    可乐2元5角酸奶1元2角

    汉堡5元面包2元

    蛋糕2元橘子1千克2元

    苹果1千克3元8角

    师:根据你们准备的零花钱,打算买些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估算一下,你准备的零花钱够吗?

    学生进行口头估算并反馈。

    小组内的学生交流各自的购买方案,如果出现购买零食太多的情况,适时进行教育。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所带的零花钱来设计自己的购买方案,在选购小食品时,要注意适量,要讲究节约。刚才,我们在计算钱数时,用到了加、减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的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乘法估算)

    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一)探究乘法估算的方法

    师:这次秋游,学校打算带同学们去游乐场,这可是同学们喜欢去的地方呀!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计算机出示例题)例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 ↓

    50100

    方法二:49104≈4500(元)

    ↓ ↓

    45100

    方法三:49104≈5500(元)

    ↓ ↓

    5011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 ↓

    50105

    ……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认为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更符合实际需要?为什么?

    小组内交流自己认为最适合的估算方法,反馈交流情况,引导开展课堂讨论。

    师:同学们都各有自己的想法,这很不错。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二)巩固练习

    计算机出示做一做: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卖出720桶。估算一下,全年可卖多少桶?

    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师:游乐场中还有哪些游乐项目?

    计算机出示游乐场热闹的场景。

    师:瞧,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不过,要想进去玩,还得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计算机出示数学问题:

    (1)摩天轮最大载重是5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大约是25千克,四年级104人可同时乘坐摩天轮吗?

    (2)弹跳飞人每人每次需要12分钟,四年级104人大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照这样的速度,在这次秋游中,每个同学是否都能玩到弹跳飞人?

    学生独立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反馈学生的估算情况。

    第2题教师板书记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

    50 100

    方法二:49104≈4500(元)

    ↓ ↓

    45 100

    方法三:49104≈5500(元)

     ↓ ↓

    50 11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 ↓

    50 105

    ……

    师:四年级同学全部玩结束,大约需要1000多分钟,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把12看成10,104看成100,都看小了,估算结果大约是1000分钟,相当于17个小时,太长了,肯定不能让每个同学都玩到弹跳飞人。

    生:等的时间太长啦!

    生:可以让部分同学玩这个项目,其他同学玩别的一些游乐项目,这样花费的时间要少一些,还可以多玩几个项目。

    师:你们的想法很好,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也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太合理,因此老师决定多安排几个游乐项目,让你们自己从中选择喜欢的两个项目游玩,这样合理安排,使每个同学都能玩得开心。

    师:好!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可以自由选择两个喜欢的游乐项目了,和同学说说你打算玩什么项目?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吗?(分别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第63页第8、9、10题

    教学反思: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时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二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课件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和1603=,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