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 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 说课稿2篇

  • 页数:8页
  • 字数:约 4456 字
  • 大小:46.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雨森设计
  • 分类 说课稿2篇

    分类 :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与学生:

    1、教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活动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

    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时,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这里,把分类单列一单元进行教学,是为了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

    2、学生

    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如给儿童若干物品,儿童能够根据形状、颜色和其他特征(功用、概念等)将物品分成若干组并说出分类理由。所以,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如果教师提示儿童“把红颜色的放在一堆,蓝颜色的放在另一堆”,所观察的并非是幼儿的分类水平。

    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进行分类时,首先要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而这一系列认识活动,都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也是将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从而形成有关客观世界概念的过程。因此,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益处。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生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有规律;等等。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三、说教学设计:

    教材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以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由于单一标准的分类方法是不同标准分类的基础,所以教材在编排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活动与习题的设计体现出开放性和探索性。

    一、谈话激情,感知分类。

    小朋友上星期四、五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也派出了12名小运动员参加,现在有请这12名小运动员。

    大家请看在这12名运动员中有——(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那体育老师在选男运动员时是在班中哪部分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呢?(男生)那女运动员呢?(女生)

    体育老师在男生中选男运动员,在女生中女运动员的这种挑选方法,在数学中叫做分类挑选——板书分类。

    那体育老师为什么在男生中挑男运动员,而不在女生中挑呢?(男的和男的是相同的、挑起来要快——板书相同的)

    把具有相同的特征的事物分在一起,这“相同的特征”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板书:标准。

    二、实践操作,研究新知。

    1、单一标准分类。

    (1)出示水果图(3个苹果、3个梨、3个桃子)

    学生操作学具卡片,体会分类的方法。

    (渗透标数字书写的方法)

    (2)巩固练习

    书本P40练习六①把同类的圈起来。

    ②把车涂上颜色。

    ③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

    2、多标准分类。

    (1)出示书本P40练习六第4题花图。

    标准:按颜色分、按品种分

    (巩固标数字书写的方法)

    (2)巩固练习。

    作业本(P18,第2题第2小题):分数学书、语文书、数学作业本、语文作业本。(尝试用标数字书写分类)

    三、巩固拓展,智力冲浪。

    书本P41练习六第5题。(分人)

    标准:大人、小孩男的、女的小孩、妈妈、爸爸

    分类 :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分类》。

    一、说教材

    《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的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图导入,但我认为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购买文具的相关生活经验,所以对于文具店这一情境并不熟悉,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的兴趣。

    于是,我根据小朋友非常喜欢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让学生跟随老师的镜头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难点在于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数。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小手举个不停,“去公园”,“看动画片”、“逛超市”……一个个稚嫩的回答从孩子们口中急切地蹦出来。

    “老师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去逛超市,好吗?”接着播放同心超市的录象画面,本来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交流着,我微笑地看着他们,享受他们体验、交流的快乐。

    观看完后,我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洗洁净是怎么摆放的?这样摆放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最后我揭示课题: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方便找寻,就要把它们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物品分类。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