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囚绿记》说课稿2篇

  • 页数:10页
  • 字数:约 6052 字
  • 大小:49.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Mu
  • 《囚绿记》说课稿2篇

    《囚绿记》说课稿一

    文本理解,重、难点确定。

    《囚绿记》是普高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这一单元是学习写景状物散文,本篇是自读课文。


    本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述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含蓄的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本文的意思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叙事层面,表现了作者对绿枝条的无比喜爱,一个是象征层面,即本文的深层寓意。前者意思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后者比较含蓄,学生不易把握,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3点,并把其中第2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作者囚绿、放绿的原因,体会作者对绿无比挚爱的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绿枝条”的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对绿枝条的生动和拟人化的描写并运用于写作。

    学情分析,教、学法选择。

    本文篇幅不长,且文字不深,学生基本能读懂,所以本文的教学时间拟定为一课时。虽为自读课文,但职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自主阅读和钻研能力较弱,因此本篇课文的教学采取圈点法、讨论法、点拨法。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圈点,通过交互讨论,通过老师的点拨解疑一步步读懂课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领学生去读书,去理解,去思考,这些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探究,让学生合作,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作为教学的参与者,引领者,只要是学生能理解的地方,充分让学生去阅读;学生能读懂的地方,老师绝不多费唇舌;学生能得出结论的地方,老师绝不越俎代庖。

    教学构想,过程简述。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重点是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是课文阅读理解的准备阶段,包括新课导入、作者简介、教师范读课文和正音辨形。特别是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感情,这就为第二阶段课文的深入阅读理解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包括“初步感知,理解大意”和“深入探究,把握主旨”两个步骤。

    “初步感知,理解大意”这一步意在读懂文面意思,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比较浅显,只要学生认真读书都能回答,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问题思考,扣住问题讨论。我设计的7个问题,有的可以直接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有的则要在对课文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整合。问题有深有浅,难度有大有小,答案有简有繁。

    “深入探究,把握主旨”这一步则是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这里涉及到课文的深层意蕴,学生理解有难度,教师在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还要适时启发、点拨,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让学生漫无边际的讨论,可能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会使教学过程不完整。至于本文的写作特点的教学视时间而定,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没有时间用小黑板出示一下,让学生了解就行,如果时间不够,甚至可以不讲。

    第三阶段是“延伸练习,巩固提高”。练习安排在课外,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读写的结合,这是课内外的结合,这是课文学习的迁移、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写作时重在借鉴,要摒弃写作的随意性,要注意调动情感和想象,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要写出景物的精神和韵致;不仅要状其形还要绘其神。

    具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略)

    二、简介作者,略知背景

    (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范读课文,辨音正形

    正音:

    蠡lǐ嵌qan涸h揠y猗yī蕈xǜn

    四、初步感知理解大意

    学生阅读读课文,勾画圈点,找出重要语句,并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围绕“绿”写了哪些内容?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找学生上黑板填空)(板书)

    ※重点是“囚绿”,“囚绿”是文章的描写重点,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2读文章开头,回答作者在北平选定的是一间什么样的房子(用四个双音词概括)?作者为什么要选定这样的房间?

    ※狭小潮湿 简陋 炎热

    ※因为这里有绿,因为作者喜欢绿。

    3、作者为什么如此喜欢绿?找出文中作者表达爱绿的思想感情的语句。

    “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喜欢看草绿,”“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我瞥见这绿影,感到一种喜悦”,“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4、作者为什么还要囚绿?

    ※囚绿是因为爱绿,作者要“叫它伸长我的书桌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那猗郁的年华。”

    5、绿枝条被囚之后有什么变化?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相应的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长、攀援、舒放——→叶须朝着窗外——→细瘦、娇弱

    ↓↓↓

    喜悦—————→不快—————→愧疚—→生魔念

    (板书)

    6、如何理解“我”心中的“魔念”?

    ※A、魔念是什么?“我”知道自己“囚绿”毁损了绿枝条的生机,使它像个有病的孩子,我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我也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但我仍然不放走它。

    B、这是由爱生恨。表现出“我“的自私、偏执、,是一种阴暗的心理。但极有限度,“我”最终还是放了“绿”。

    7、“我”最终为什么还是放了“绿”?

    ※A、“我”爱绿,“绿”被“我”囚禁之后失去了生机。

    B、“我”战胜了“魔念”,

    C、“我”要离开。

    五、深入探究,把握主旨

    1、作者用拟人化的笔法写“绿枝条”,那么文中的“绿枝条”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A、它是美丽的,有勃勃生机;

    B、它是柔软的,离开阳光就细瘦、娇弱;

    C、它是倔强、坚贞的,总是朝着阳光的方向。

    但它有着不幸的遭遇,它的自由生长的环境被破坏,它被囚禁,变得娇弱、憔悴。

    2、作者写“绿枝条”有何象征意义?

    ※“绿枝条”的生存状态(遭遇),也是“我”的生存状态,也是抗战爆发后华北地区人民的生存状态,也暗示了日寇铁蹄蹂躏下广大人民的苦难命运。

    “绿枝条”永远向着阳光的倔强性格,也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文章的主旨)

    3、本文写法有何突出特点?

    ※A、托物言志,含蓄厚重。

    B、融情于物,以绿为友;

    C、叙事跌宕,摇曳生姿。(板书)

    六、延伸练习,巩固提高

    课外写一段500字的写景状物的文字,要求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神韵。

    以纲带目,设计板书。

    教学板书的设计既要完整,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有内容的针对性,又要有视觉上的观赏性。基本要求是简洁明了,体现文章主要内容;力避繁杂、面面俱到。

    我在设计本文的板书时,以第一问概括课文内容的“五绿“(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作为主线,又以“囚绿”为重点,反映作者对“绿“的态度、感情和文章的主旨,力争做到简洁而不繁复,直观而不费解,匀称而不杂乱。

    附:板书设计

    囚绿记

    陆蠡

    美丽柔弱倔强坚贞——→作者广大人民

    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爱绿)

    生长、攀援、舒放——→叶须朝着窗外——→细瘦、娇弱

    ↓↓↓

    喜悦—————→不快—————→愧疚—→生魔念

    《囚绿记》说课稿二

    【教材分析】

    《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学生分析】

    学生上高一以来,老师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有系统的进行散文学习,这一课要继续落实已经知晓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充分肯定其发现与感悟,如果学生表述不全,应帮其分析思路特点,给予其正确的认知指导,使学生既有学习的信心又能接受理性的建议。

    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读文章语言得到审美享受,体验学习的乐趣。领会作者描写绿枝条所寄托的深层含义。

    【知识和能力】

    学习透过把握文章中的描写语句体味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总结阅读方法,学习概括全文要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重点】:体味含蓄优美语言,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作者含蓄的以一棵常春藤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歌颂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自由光明的忠魂洁魄,寄托了他对祖国自由、光明、复兴的热切期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蓝色是大海之色,他广阔宁静;红色是花朵之色,他炽热奔放;绿色是生命之色,他顽强生动;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看书下注释简单了解即可。

    信息筛选: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方法:自有阅读,理清作者思路。小组合作探究作答。)

    问:阅读文章,分小组讨论试着归纳文章分成几个层次写“绿”?

    明确:(1)寻绿(1~4段)感情可概括为“喜”。

    (2)赏绿(5~7段)。对绿枝条直接描写。感情可概括为“恋”。

    (3)囚绿(8~12段)。这五段是文章的主体。感情可概括为“欢、怜、恼”。

    (4)释绿(13段)。“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就是基于对绿的爱。 “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性格和心灵的写照。“愿它繁茂苍绿”的祝愿是发自内心深处对自由光明的呼唤。感情可概括为“爱”和“赞”。

    (5)怀绿(14段)。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1 4)寻绿喜悦满足

    (5 7) 赏绿快活留恋

    (8 12) 囚绿欢怜恼怒

    (13) 释绿祝福赞美

    (14) 怀绿怀念不舍

    合作探究:

    (主体研读局部探讨)

    (1) 作者“恋绿”的原因是什么?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因为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文章以叙述带动了抒情。正是由于作者喜欢一片常春藤的绿影,才会经常快乐地端坐窗前,留恋于这片绿色,因为“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看到它,作者便不再感到孤独。

    (2) 作者“囚绿”的原因是什么?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作者想通过留住绿色来慰藉自己悒郁的心情,并由此来感受友爱和幸福,但同时,他又发现“绿友总向着窗外”,“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固执地朝着窗外的阳光,“永不屈服于黑暗”,此时,作者对绿色恋得更为深沉了。

    能力提升:

    引导探究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