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3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沁园春·长沙》说课稿3篇

  • 页数:35页
  • 字数:约 11712 字
  • 大小:81.50KB
  • 格式:.rar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Riordon设计
  •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3篇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一)

    说教材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本单元是这一任务的开端,对整个文学鉴赏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沁园春长沙》不是开端的开端,它是毛泽东诗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在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慨,品味词中博大的意境是本文的重点所在,而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领会“浪遇飞舟”的含义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应很好的处理。


    说教法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全词,把握词中的关键词句。

    2、初步思考这首词不达意描述了几幅画面,体现了诗歌什么样的特点?

    这些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整体印象,避免将词理解得走离破碎。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古来有才学,有抱负之士,一目登临送目,凭高揽胜,处生万端感慨。月月的变迁,家园的忧患,人生的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端,如曹操有“对洒当歌,人生几何”的概论,杜甫有“无边落木萧一下,不尽长江滚来”的吟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江》一词更是其境界宏阕令吟赏者叹为观止,为了更好的进入课文,我们在教学时还是可用图画,书法作品或者乐磁带等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2、赏析

    整首词分上下两阕,用四幅图画在一答之间展现毛泽东宽广的胸襟,无畏的气慨和博大的意境。

    三、研究性学习

    秋之歌咏,古今不绝;对于秋的情结,也视各人不尽相同,那么,诵学生以我心中的秋色这题写一篇精短散文。

    四、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3、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进而能对诗词作出正确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品味意象,进一步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从意象的角度了解《沁园春长沙》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遇飞舟”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

    2、点拔串联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毛泽东的诗词向来以气势恢宏,境界开阔著称,今天我们就他的《沁园春长沙》中去感受一下这种宏大的意境,(板书文题)

    二、教师泛读,学生听读,注意语气

    三、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四、赏析课文 (课件)

    1、问:上阕描绘了几幅图,请给他按上标题。

    2、赏析上阕明: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上阕揽景兴怀,起句“独立”二字劈空而来,视见其笔力的道劲,而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这就是毛泽东笔下的“独立寒秋图”。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舟可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此句,词人凝时空于一“看”字,以视野所叹来写湘江的秋景,使得这七句连贯直下,一气呵成。前六句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淳,气韵酬畅。流丹的枫叶,如染的层林,真是满山云锦,如烁的彩霞,作者从容写来,一振大方 数,然后即遗山 而 江色,“漫江碧透”“万山红遍”交相辉映,一红一绿,色彩更为绚丽明艳,在明澈如镜的江面上,更有数不清的帆踪樯影,作者以“争流”二字,既有动感,又增然奋进之趣。

    写景至此,可亩备矣。

    但词人却未就此收住,仰望长空,俯大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二句是从《诗经早麓》“飞天,鱼于渊”化来,自然贴切,全无斧凿之迹,“击”与“翔”全取动势,又为下句作了铺垫,至此,词人刷色已到尽处,这便自然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高度精辟、凝炼的诗句,诗人浓墨重彩之用意也 然于目,为我们表现一幅景式的湘江秋景图。

    远眺: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静 

     近观: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  动

    俯察:鱼翔浅底

      秋天,万物凋零的季节,自然景观有明显的情绪性,宋玉《九》写道:“悲哉秋之为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秋声赋》对秋天这种萧瑟景象作了极力的渲染,“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他们所表现的这种“伤秋”“悲秋”的意绪,数千年来已成为之人创作的一种指定情绪,但毛泽东在此却一洗古代“伤秋”之士的那种哀伤叹息的悲酸之态,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把读者 进一个新地境界,使人心胸 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到这里,已近上阙尾处,作者锋陡转,由眼前之景推及茫茫宇宙并化景为情。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这三句慷慨之情喷涌而出,虽问句,实际上是作者肯定的回答,这一问,排空而下,没有万钧笔力难以写出如此豪迈慷慨之语来的,作者看着这湘江秋景,不禁发出凝问?谁主沉浮,谁掌握领导权呢?词人虽未直接作答,但关切之情却已昭然。

    下阕

    1、下阕描绘了几幅图景,请给它按上标题。2、赏析上阕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词至下阕,写景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以“曾”“忆”来追忆往事,田地重游,往事历历,怎能不激起作者无限的感触!想当年,作者在长沙苏一师范学习和工作时,曾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们创立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深入工矿、农村,积极领导工农运动,那是怎样的岁月啊!“峥嵘岁月稠”正是昔日战斗生活的高度艺术概括,“百侣”照应上阕是“独立”接着为我们展示一幅“峥嵘岁图”。

    恰同学少年, 激扬文字,

    风华正茂; 粪工当年万户侯。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这七句作者用一人“恰”字领起,这也是昔日的战友和战斗生活的追忆,前四句写其风貌,那是一群才华横溢、热情奔放的革命青年,“正茂”“方遒”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精神面貌,后三句由人及事对这批革命青年又作了进一步地刻画,橘子洲头,爱晚亭下,他们指点江山,慷慨陈词,写出了一篇篇抨击黑暗制度,宣传革命真理的战斗篇章,他们以豪迈的气慨,视军阀、官僚如粪土,作者在这里既是追忆往事,又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句作进一步的回答,正是这些有着“粪土当年万户侯”豪迈气慨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中国脊梁,他们代表着革命的新生力量,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最终必定战胜和代替一切腐朽势力而主宰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遇飞舟。

    接着,作者继续以饱满有力的笔调状写胸中奔腾激荡的诗情,“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遇飞舟”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直到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字,遏 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自豪的壮语!“中流击水,并不仅”写青年人玩水的兴致,此中活现出大风暴里海燕们的慷慨意气,英武精神,全词就此收住,言犹尽而意无穷。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全词共描述了四幅图景:

    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

    沁 远眺:万山红遍

    园 层林尽染 静 问:

    春湘江秋景图 近观:漫江碧透    谁主沉浮

    长 百舸争流    (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沙 仰视:鹰击长空 动 

    俯摩:鱼翔浅底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答: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同学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少年

    布置作业:

    秋景什么颜色?谷子说:秋景黄色的,我就是秋风吹黄的,高梁说:秋景红色的,我就是秋气染红的,墨菊说:秋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明证……请以《我心中的秋色》为题写一篇精短散文。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作品。下面我准备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上阙描绘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则紧承上阙,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了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的第一课,这也是高中语文中唯一的一个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单元中的第一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同时这节课的教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接触的正式的第一堂语文课,在这以前,我们虽然已经对高中语文的编排体系、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高考语文的一些特点给学生讲解过,学生已初步明白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要求,可能对高中语文有了一定的新鲜感和较浓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课,这堂课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在加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的《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高考题的第二卷中诗词的鉴赏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也仅此这一个单元,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朗读并背诵诗歌。

    B、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C、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朗读、理解、背诵诗歌。

    难点: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本课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施情感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感氛围。 具体到本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我教学诗歌的方法,“读——悟——写”的教学方式,尽量营造一种情感氛围,让学生投入到诗词中,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以朗读为主,进行背诵。在读的过程中,去领会和感悟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最后就是让学生把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用自己的的语言描绘出来。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我打算让学生以“朗读——想象——感悟”式的学习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内容。

    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号召“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顺利通过会考,勇敢迎接高考,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抱负,做21世纪的主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学生逐渐明白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去读诗。
    四、说教学程序
    1、导语设计: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之这是借班上课,老师与学生不熟悉,我认为首先就要拉近与学生的情感,因此我设计的导语是:

    今天老师有幸认识你们,非常想送给大家一份见面礼,可是送点什么好呢?(老师稍作沉思状),那就让我先作一个调查,好不好?

    我想调查一下大家对文学的喜欢程度。喜欢读小说的同学有多少,请举手?(可能很多)哦,真不少呢。喜欢读诗歌的同学有多少呢?同学举手,没有先前多。然后从谈诗歌开始,引入正课。(这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而灵活处理) 其实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也是很高雅的文学样式,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希望同学今后能多读一点诗歌,培养自己的“纯正的文学趣味”。特别是古典诗词,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很耐味的。毛主席就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阅读、欣赏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初中时我们就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学生齐声说《沁园春雪》,然后要求学生背诵。完后继续说,那我今天就送给大家一首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出示幻灯片,板书课题,)作为我们的见面礼吧。

    2、整体感知课文:

    ①朗读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将注释中生字拼注在原文中,以后都应这样,养成习惯。

    ②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学习全词:

    (1)背景介绍,让学生看课文中的年代,然后让学生回忆1925年的毛泽东的情况,老师适当提示,让学生了解其背景。(出示幻灯片)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和背景理解诗词。

    (3)师生共同理解全词

    ①先让学生齐读前三句,思考正确的语序,并用正常的语序解释。

    ②品味第三到第十句,这里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先读,再理解,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③分析上阙中的最后三句。

    ④小结上阙。提出了一个问题“谁主沉浮”让学生在文中找内容回答,然后转入下阙内容的分析。

    ⑤分析下阙内容,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突出本文主旨

    5、描绘诗词形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上阙的内容生动地描绘出来。

    6、欣赏学生优秀作品。(根据时间具体而定,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7、归纳小结:诗词鉴赏的方法浅说。(利用诗中的意象,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想象。)

    8、布置作业。 (朗读背诵整首诗词、预习下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9、再次朗读整首词,结束本课。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三)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

    教学原则

    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地位与作用:

    老教材中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师讲: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2(1)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