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3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3篇

  • 页数:11页
  • 字数:约 9127 字
  • 大小:814.08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DJW
  •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3篇

    (一)地位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这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曲线运动》一章中的第7节,也是该章最后一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以后的一节应用课,通过研究圆周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使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规律,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生活体验,加深物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


    (二)教材处理

    教材中的“火车转弯”与“汽车过拱桥”根据学生接受的难易程度,顺序作了对调,并把最后一部分“离心运动”放到下一节课处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3)了解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3)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圆周运动有关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2)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求知欲。

    (四)重点

    分析具体问题中向心力的来源。

    依据: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课本中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并且对向心力的来源分析地比较仔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五)难点

    在具体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尤其是在火车转弯问题中。

    突破办法:组织学生多讨论,多做练习,对学生不太熟悉的火车车轮结构等问题借助演示图片加以说明,使学生更易理解。

    二、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推理法和分析归纳法。

    (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PowerPoint演示文稿以及图片,并辅以视频。

    多媒体使用说明: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空洞的语言描述得以形象地展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学法分析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归纳总结出结论。过程中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帮助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课

    复习提问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相关知识,以及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

    请同学举例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以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主要过程

    ●汽车过拱形桥的问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问题1:如果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如何?

    问题2: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3: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v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的时候,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引导学生分析受力情况,并逐步求得桥面所受压力。

    分析过程: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

    (3)找圆心;

    (4)确定F合即F向心力的方向;

    (5)列方程,得结论。

    问题4:根据上式,结合前面的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

    问题5:试分析如果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时,汽车对桥面完全没有压力,汽车“飘离”桥面。

    问题6:汽车的速度比更大呢?汽车会怎么运动?(提示,此时汽车受力、速度、加速度如何)

    汽车以大于或等于的速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因此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问题7:如果是凹形桥,汽车行驶在最低点时,桥面受到的压力如何?

    问题8: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超重和失重现象,那么试利用“超、失重”的观点定性分析汽车在拱形桥最高点,凹形桥的最低点分别处于哪种状态?

    超失重现象不只发生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物体上,而是竖直方向是否有加速度,与速度方向无关。

    强调:汽车做的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仍使用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原因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对于高速圆周运动同样适用。

    汽车过桥问题,实质上是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由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mg及方向(竖直向下)恒定不变,因此当物体经过圆周上各个不同位置时,重力对物体做圆周运动的作用是不同的。

    此处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以外的向心力的来源。

    ●火车转弯的问题

    展示火车沿直线运动情况,火车车轮的特殊结构。

    问题1:请根据你了解的以及你刚才从图片中观察到的情况,说一说火车的车轮结构如何?轨道结构如何?

    车轮内侧轮缘半径大于车轮半径,轨道将两车轮的轮缘卡在里面。

    问题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所受合力如何?

    问题3: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火车做曲线运动,所受外力怎么样?

    问题4:如果轨道是水平的,火车转弯时,做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由哪些力提供呢?

    问题5:火车的质量很大,行驶的速度也不很小,如此长时间后,对轨道和列车有什么影响?

    问题6:如何改进才能够使轨道和轮缘不容易损坏呢?

    提示:从分析向必力的来源着手。

    设计 :使路面向圆心一侧倾斜一个很小的角度,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样,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了向心力,外轨就不受轮缘的挤压了。

    再次展示火车转弯时候的图片,提醒学生观察轨道的情况。

    总结:

    1、如果在转弯处使外轨道略高于内轨道,火车受力不是竖直的,而是斜向轨道的内侧。它与重力的合力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2、如果根据R和火车行驶速度v适当调整内外轨道的高度差,使转弯时所需要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G和支持力FN的合力提供,这样外轨道就不再受轮缘的挤压了。

    问题7:当轨道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θ和转弯半径R确定的时候,速度多大时轨道不受挤压?

    问题8:如果火车实际行驶的速度大于此速度时,向心力应该由哪些力提供?如果小于此速度又怎么样呢?

    引申:公路转弯处路面的特点。

    ●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就教材58页“思考与讨论”展开讨论。

    然后以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为例做些说明,当飞船距地面高度为一、二百千米时,它的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R,航天员受到的地球引力近似等于他在地面测得的体重,除此之外,他还可能受到飞船座舱对他的支持力FN,引力与支持力的合力为他提供了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当时,座舱对航天员的支持力FN=0,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总结:其实在任何关闭了发动机,又不受阻力的飞行器中都是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

    此处观看1分钟视频。

    说明:因为在下一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对此类问题有更详细的阐述,所以在此处仅作简单介绍,使学生简单了解。

    (三)巩固练习

    针对“汽车过桥”和“火车转弯”分别设计两道例题,再做两道拓展习题。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来完成,再进行适当补充。

    (五)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7节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一、汽车过桥问题 二、火车转弯问题 例题

    受力分析图 受力分析图

    计算式 计算式

    必要的文字说明 必要的文字说明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板书设计说明:板书着重给学生做出规范的受力分析和解题示范,以及展示本节课主要内容。

    六、教学效果预测

    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正确判断向心力的来源会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从容的解决圆周运动问题。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二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六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第7节,本节是圆运动的应用课,内容丰富,教材中每个例子的选择都各有特长,很有代表性:铁路的弯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是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失重问题;离心运动则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

    跟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节内容将安排两课时,本课只研究前两部分内容。前两个部分中的铁路的弯道分析,也会放在先分析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之后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探究从易到难。

    学习本节内容既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识,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向心力的认识,会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2.学会分析圆周运动方法,会分析拱形桥、弯道等实际的例子。

    3.通过对几个圆周运动的事例分析,掌握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向心力的方法。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学生常常误认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如何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一点,因此,分析向心力来源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会注意通过多分析实例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抓住先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受力分析),再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四、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图示法:利用图片、影片、示意图等,使本课内容更直观、形象、简洁的展现给学生。问题发现法:通过设问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动力。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参与;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的方式,找寻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教育理论

    五、教学过程

    为了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首先通过视频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赛车事故,让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提问使学生注意,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位置在哪些路段。

    然后引入本课所研究的两种生活模型: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分析。

    (一)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l 汽车在水平弯道转弯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知道,物体做圆周运动必然需要向心力,并学会如何从具体的问题中去找出向心力。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将得到的一般方法应用到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

    l 火车转弯

    通过观察视频、图片

    自主探究—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

    有何弊端?

    如何改进?

    (二)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

    1、汽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或静止时,在竖直方向受力如何?

    2、如果汽车在拱形桥顶点静止时,桥面所受压力如何?

    3、如果汽车在拱形桥上,以某一速度V通过最高点时,桥面所受压力又如何?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分析完汽车以一速度V通过拱形桥顶点时,桥面受压力之后,接下来转换情景,让学生独立在草稿纸上分析汽车以一速度V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桥面所受压力情况。

    为进一步扩张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桥梁为什总是建成拱形桥,而凹形桥却很少呢?并将这一部分知识与必修一所学的超重与失重联系起来。

    扩展练习

    1、分析汽车以一定速率通过倾斜弯道时向心力的来源。

    2、分析游乐场中“过山车”通过最高点时人对座椅的压力又怎样?

    最后共同探讨课书上的思考与讨论: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汽车的速度达到多大时与地面的压力为零?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主要板书了两种生活中圆周运动重要模型的受力分析,以及向心力的来源。这样的板书,简洁,直观。使本课的重点一目了然。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三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来自()。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七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第五章曲线运动,不仅要讨论曲线运动的规律,同时要用牛顿第二定律对有关曲线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

    本节课是曲线运动的第七节,是圆周运动的应用课。教材中内容丰富,例子的选择都各有特点,很有代表性:铁路的弯道——是分析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是分析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研究失重问题,离心运动是研究向心力不足时物体的运动趋势。

    本节内容大纲要求2课时完成,本节课我们只研究前两部分:铁路的弯道、拱形桥和凹形桥。先分析火车在水平路面转弯再分析铁路的弯道,让学生的探究从易到难。这节课除了巩固学生学习过的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加速度、向心力等知识外,还增强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宇宙开发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2、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能定性分析火车外轨比内轨高的原因;

    2、能定量计算汽车过拱桥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压力问题;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圆周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向心力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体会圆周运动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难点 正确认识向心力的来源

    重难点的突破:上课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做为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能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的向心力来源时,先让学生弄清楚圆周运动所在的平面,再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然后列方程、解方程。学生常常误以为向心力是一种特殊的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另外受到的力,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已经对圆周运动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对解决生活中问题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向心力来源,向心力由谁来提供,还比较模糊,不容易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问题发现法、分析归纳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找寻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搜狐视频) 2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引入新课,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火车转弯以及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

    引入新课之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26——28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7个问题,用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

    2、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研究——火车转弯

    【问题1】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为什么不掉下来? 2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火车轨道及火车轮子结构不是很了解,通过图片让学生对火车轨道的结构及火车轮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就能解释火车在轨道上行使不掉下来的原因。)

    【问题2】火车沿直线匀速运动时受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有什么样的关系?

    5分钟

    (设计意图:学生很容易回答,主要是为问题3做铺垫)

    【问题3】火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转弯时受哪些力的作用?火车转弯的向心力由谁来提供?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时向心力的来源。探究不难发现,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时向心力来源于外轨对火车轮缘的侧向挤压)

    【问题4】高速行驶的火车的轮缘与铁轨挤压的后果会怎样? 1分钟

    列车速度过快,造成翻车事故

    (设计意图: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速度过快会造成翻车事故,引入问题5,让学生讨论如何去改进火车轨道的结构?)

    【问题5】为了避免火车在水平轨道转弯速度过快会造成翻车事故,火车轨道应如何改造,才能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最后得到结论:可将火车外轨与内轨呈现一定的高度差,并且当火车所受重力及支持力的合力恰好提供向心力时,可以有效避免火车内外轨道受到挤压。此处需要强调:

    一、哪些力提供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二、圆心在何处?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还可以从火车速度变大或变小方面加以拓展。让学生充分领略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

    【物理与生活】 1分钟

    2008年4月18日,我国铁路进行了第六次大提速,时速将达200公里以上,这必将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假设你是一位从事铁路设计的工程师,你认为火车提速有必要对铁路拐弯处进行改造吗?应如何改造?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情景,说明物理与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并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上研究的是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接下来我们研究

    3、 竖直面上的非匀速圆周运动——拱形桥和凹形桥


    【问题6】 游乐场中的过山车通过最高点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 1分钟

    【问题7】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汽车过桥时,也可以看做圆周运动。那么是什么力提供汽车的向心力呢?

    (设计意图: 引入生活中的事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例题的形式分析汽车通过拱形桥最高点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并让学生试着解释当汽车速度不断增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5分钟

    例题 质量为m的汽车在拱形桥上以速度v前进,设桥面的圆弧半径为R,求汽车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对桥面的压力?

    解: 选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汽车的受力情况如图,汽车在他们的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G和桥的支持力FN,合力就是是汽车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以及向心加速度公式,有

    由此解出桥对车的支持力

    又因支持力与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对桥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而且速度越大对桥的压力越小。试分析,当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思考与讨论:


    汽车通过凹形桥的最低点时,车对桥的压力是大些还是小些? 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转换情景,让学生独立分析并演板,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例题放在一张幻灯片上,让学生按例题格式解题,锻炼学生的规范性。在学生演板的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然后进行课堂小结。)

    4、课堂小结 3分钟

    通过对火车转弯、拱形桥和凹形桥的实例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处理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

    (2)找出物体运动的平面及圆心的位置(半径);

    (3)受力分析,找出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由谁来提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求解。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通过对火车转弯、拱形桥和凹形桥的实例分析后,请同学们总结处理圆周运动问题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分析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接下来是课堂针对训练)

    5、课堂针对训练 8分钟

    (1)在水平铁路转弯处,往往使外轨略高于内轨,这是为了( )

    A.减轻火车轮子挤压外轨

    B.减轻火车轮子挤压内轨

    C.使火车车身倾斜,利用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转弯所需向心力

    D.限制火车向外脱轨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