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

  • 页数:16页
  • 字数:约 13432 字
  • 大小:260.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Murphy
  •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教案

    第一框《国家财政》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高中《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

    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3财政的作用

    4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5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

    6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财政收入

    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3、财政的巨大作用

    难点:4、财政政策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学习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通过半学期的学习,对于经济常识有较强的兴趣。根据这一课题的特点以及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自主探究,从而获得知识。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法、师生对话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1、搜集近年来我国在建或已完工的基础工程。

    2、搜集有关我国扩大内需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中国高铁的五年跨跃”,议论其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靠个人出资能兴建高铁吗?修建高铁应该由谁来办?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

    学生活动:讨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明确:地铁耗资巨大,只能有国家出资兴办,国家必须有一定的收入,才能保证其各项职能的顺利实施。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问题1: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神七”发射、扩大内需等,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投入,你能答出什么结论?

    生:思考回答

    师:教师点评:(略)

    一、财政

    1.含义、本质

    探究问题2:中央政府的这些资金投入是怎么实现的?国务院总理确定的吗?

    生:思考回答

    师:是通过国家预算和决算来实现的。

    2.实现

    展示图片:全国人大会议上财政部长作预决算报告

    国家根据预算投入资金,发挥了财政的巨大作用。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结合前面盘点的2008国家生活大事,探究第三个问题:

    展示字幕:探究问题3:中央政府上述的资金投入体现了财政哪些作用?

    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发言。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同学们善于动脑,同学们刚才所说的大体可以分为归结为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财政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第二,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第三财政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师:先看第一个方面的作用。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抗震救灾主要体现社会保障、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作用。其实,国家财政这方面的作用,体现了很多方面。

    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吗?

    生:积极思考,

    教师点评

    展示字幕:二、财政作用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三个问题:

    探点(1):从经济学意义上看,这些大事和基础设施行业建设有什么特点?

    生:思考回答。

    师: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神七”发射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行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

    展示字幕:

    探点(2):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生:思考回答。

    师:不同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东部资源相对匮乏,西部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从西到东呈阶梯状地递进发展。

    展示字幕:

    探点(3):假如你是一个企业老板,你愿意并有这个能力,投资这些基础设施行业,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吗?

    生:思考回答。

    过渡:国家通过财政支持基础设施行业的建设,调节资源配置,从宏观上讲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这也是财政的第三个作用。

    3、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师: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怎样算是平稳呢?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最终要通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反映出来。

    展示名词点击并介绍: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探点(1):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不能平稳运行会导致什么后果?

    生:思考回答。

    师:(略)

    今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请看视频:

    播放:我国经济形势及扩大内需举措

    师: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一个问题:

    探点(2):我国目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国家具体采取了什么措施应对?

    生:分组探究回答。

    师:(略)

    师:过渡:财政在我们经济生活中具有巨大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就要科学发挥好财政的作用。下面进入第二板块:科学发挥财政作用,建设美好新生活。

    板块二:科学发挥财政作用,建设美好新生活

    师:科学发挥财政的作用,就是要恰当处理好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那么什么是财政收入呢?财政收入就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

    师:那么,财政收入的渠道有哪些呢?请同学们结合开发区2007年财政收入状况思考如下问题:

    探究问题4:财政收入有哪些渠道?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

    生:回答。

    (2)渠道:税、利、债、其他

    探究问题5:当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是否会影响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

    生:回答。

    师:总结发言。把握这个问题,应从如下几点思考:①当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属于分配政策调整,从一段时间看,会直接减少财政收入;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从实施的目的和较长时间分析,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刚才这个问题的分析,实际上就是探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的问题。请同学们从刚才的分析看,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呢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探究问题6: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是什么?

    生:回答。

    师:总结发言。

    师:过渡:科学发挥财政的作用,还要恰当进行财政支出。那么什么是财政支出呢?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

    2.财政支出

    (1)含义

    (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1)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师:对于财政赤字,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存在财政赤字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你是怎么看的?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学生发言:

    师:科学发挥财政作用,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而科学发挥财政财政收入,就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能够实现我们的美好愿景。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国家财政”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征税和纳税”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九、板书设计

    一、国家财政

    1.含义、本质

    2.实现

    二、财政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

    (2)渠道:税、利、债、其他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2.财政支出

    (1)含义

    (2)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

    (1)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2)要求

    十、教学反思

    财政问题与国家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对我国新时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有更深的体会,培养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鲜活的事例和图表,向学生展示有关内容,采取启发思考、讨论的方法,拉近学生与财政的距离。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调控,否则时间会比较紧

    【导学案】

    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本质;了解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理解财政的作用。

    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途径;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二、预习内容

    一、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及实质

    (1)财政是国家的

    (2)实质:财政是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其实质是。

    2、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称作国家预算;上一年度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称作

    【点拨】正确认识财政:从财政的内容看,它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财政的实现途径看,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从财政的实质看,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

    3、财政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

    (2)国家财政具有

    (3)国家财政具有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就是财政收入

    (2)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

    (3)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和

    2、财政支出

    (1)含义:,就是财政支出

    (2)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3)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①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不外有三种情况:

    ②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财政盈余是指

    财政赤字是指

    ③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促进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本质;了解预算和决算的含义;理解财政的作用。

    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及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途径;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1:结合课本64页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仅靠个人出资能修建地铁吗?应该由谁来办?

    (2)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

    自主探究2:国家财政收支计划审查批准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合作探究1;国家财政是怎样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

    合作探究2:结合课本65页材料,谈谈应该怎样运用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远行?

    自主探究3:你知道税收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吗?

    合作探究3: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4:在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什么样的分配政策是合理的分配政策?为什么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根据2008年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方案,2008年中央和地方将安排财政收入58486亿元;全国安排支出60786亿元,增加11220亿元。回答1~5题。

    1.财政是

    A.税收收入B.国家的支出

    C.国家的收入和支出D.债务收和税收收入

    2.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

    A.债务收入B.税收收入C.利润收入D.行政性收费

    3.财政支出是国家

    A.对社会总财富进行分配的过程B.筹集资金平衡预算的过程

    C.发行债券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D.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4.国家财政收入过少

    ①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②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④不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

    ①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②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

    ③努力搞好税收工作④扩大积累,抑制消费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说明

    ①要给经济降温②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③目的在于抑制总需求④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所谓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A.财政收入完全等于支出

    B.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C.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

    D.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8.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在财税方面,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继续增收超过三成,为更好发挥财税政策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据此,有人认为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课后练习与提高

    自1988年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至今,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猛。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年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回答1~2题。

    1.国家之所以加大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从财政的作用来看是因为

    A.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风险

    B.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取得较高利润

    C.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D.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国家投入包括公路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资金属于

    A.经济建设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

    C.科教文卫事业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迅猛发展,这得益于该地区自身的优势和国家财政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而占国土面积一半的西部则相对落后得多,鉴于此,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财政)向西部地区倾斜,重点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项目。这说明

    ①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整资源配置②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③财政在平衡地区差异方面有重要作用④财政可以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来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7月10日,中央财政投入应急抢险救灾资金又增加近30亿元,达到236.96亿元。回答9~10题。

    4.中央财政投入的应急抢险救灾资金属于

    A.国防支出B.债务支出

    C.行政支出D.社会保障支出

    5.中央财政拨款拨物对受灾居民进行安置,表明

    A.国家财政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B.国家财政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D.国家财政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具体体现

    为应对成品油等价格调整对城乡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2008年6月20日中央财政再次宣布下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37.8亿元,其中城市低保为18.5亿元,农村低保为19.3亿元。回答6~8题。

    6.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财政支出的

    A.债务支出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管理支出D.经济建设支出

    7.中央财政加大“低保”投入,目的是

    A.调节资源配置B.实现国家职能

    C.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和谐D.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8.根据价格上涨情况,国家适当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加强了对城乡困难居民的临时救助。这说明财政

    A.是解决物价周期性波动的物质基础

    B.是实现收入完全公平分配的物质保证

    C.能够从根本上遏制物价上涨造成的不利影响

    D.具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2008年3月6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记者招待会上说,2008年我国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国债资金规模,全年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800亿元,比上年实际赤字减少200亿元,比上年预算赤字减少650亿元;安排国债投资300亿元,减少200亿元。回答16~19题。

    9.下面关于财政赤字的正确认识是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B.不需要对财政赤字加以控制

    C.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D.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来弥补财政赤字

    10.关于发行国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发行国债属于财政支出

    B.发行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之一

    C.国债是国家财政部门在国外向老百姓借的钱

    D.国债发行量过多,会直接引发对外债务危机

    11.为了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某市财政局在2008年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在财政预算支出方面,重点向“三农”以及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倾斜,着力解决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贫困家庭取暖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结合材料,按照具体的用途指出财政支出的类型。

    12.材料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51304.03亿元,同比增长32.4%。2007年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

    材料二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加对薄弱环节、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支出。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学案:

    课后练习与提高

    【教学设计】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的第二框《征税与纳税》一框内容。主要介绍税收的含义、特征、种类及作为纳税人要依法纳税的相关知识,它是对财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因为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各种具体税种的学习,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3.依法纳税的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构建知识。

    五、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以问题带动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教材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资料,预习阅读征税和纳税的内容;认识税收的种类。

    2.教师收集有关征税和纳税的时政材料;课前预习熟悉本节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请大家回忆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1.什么是税收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教师点拨: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能不能获得?(不能)

    教师点评:强制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

    (2)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3)固定性。税收是无偿的、强制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国家征税之前必须依法律形式,规定好征税对象和税收数额之间的比例,不能随意变动、征收。当然,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税收政策。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师点评: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2】.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总结: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请大家看教材69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教师: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

    1.增值税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

    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知识扩展)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请大家看教材“相关链接”及有关图表,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发展情况和计税办法。

    教师总结: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水平、人民生活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

    教师点拨: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1600元以内不计税,多余16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请同学们计算教材所列题目。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点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师点拨: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