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二)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二)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页数:3页
  • 字数:约 3279 字
  • 大小:33.53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陈杰出品
  • 《念奴娇赤壁怀古》(二)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学情和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篇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人教版必修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第9课三篇课文的第一篇。首先,本单元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个古诗词单元。本单元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读懂中国古代诗歌,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在诗歌中运用的基本规律;通过阅读诗歌,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通过鉴赏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之美,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最终使学生体味到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自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其次,本篇内容学习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多篇诗作,而词作的学习是从本篇开始的,之后还需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因此,本篇词作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之后两篇词作的基础,它在整个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除此之外,本册书第七单元第16课安排了苏轼的《赤壁赋》与姚鼐的《登泰山记》两篇。因此,本篇的学习也可以为第16课的学习做好背景知识的准备。

    再次,作为名家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本课的精读篇目,与后面的两篇星标篇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声声慢》形成群文阅读。所以,本篇教学内容的重点既要关注到词作的具体内容、风格、手法、情感,还要注意为后两篇星标课文的群文阅读做好铺垫。这主要是指《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的对比阅读。而苏轼是一位在诗词作品上出产丰富、人生阅历上见解不凡的诗人、词人,学生想要通过其一篇词作就全面理解一位词人的丰富阅历与情感是有难度的。所以,本篇内容的难点在体悟作者的情感上。

    最后,高考对本篇内容的考查,常见的是进行名句名篇默写考查、诗词鉴赏对比阅读和文言文常识归纳分析考查。除此之外,还可以考查词人苏轼的传记阅读;宋词发展演变现代文阅读;作为题材,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考核;作为材料,进行作文考查等。可以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可考查方向十分广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本课的结构和内容,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篇内容教学设定为1个课时,并且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感受豪放风格

    2理解本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本着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以及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理解词作内容,感受词作豪放风格作为教学重点。将理解词作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和理解词人“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作为教学难点。只有掌握了词作的内容和风格,才能更进一步去掌握写作方法和体悟作者的情绪。但学生的人生阅历较少,所以体悟情绪上是有难度的。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篇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情上谈谈。

    三、说学情

    本篇内容应在高一上学期进行教学。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们学习过苏轼的其他作品,比如八年级下册的《记承天寺夜游》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水调歌头》,九年级上册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也对怀古词有一定的涉猎,比如九年级下册学习了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所以,学生对苏轼其人及其作品以及怀古词的理论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为本篇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学生虽然可能因为初中八年级下册学习过杜牧的《赤壁》一诗,而对本文的“赤壁”有误解,但教材注解已明确表示两地非一处。所以,本篇内容的理解学习对学生而言并不算特别难。但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对表达方式等知识形成系统的归纳理解,年龄小,人生阅历情感体验也不够充足,所以,在学习本篇内容的过程中,掌握其写景、咏史、抒情结合的手法和词人“人生如梦”的复杂情绪是有一定难度的。可能会把“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为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这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由初中学习过的诗词作品进行“我认识的苏东坡是 的”活动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利用智慧课堂中课堂练习连线的方式,将过往学生学习过的苏轼作品与其性格身份进行匹配。这样设计导语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其自信心,并且控制住学生的思维方向,不要脱离课堂;二是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我将新课讲授设置为四个板块:一是初读词作,知人论世。二是再读词作,描摹画面。三是诵读词作,追怀古事。四是默读探究,体悟情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诵读法充分贯彻运用到整个课堂中,进行示范朗读、整体齐读、个别诵读和分角色诵读。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综合利用多媒体与智慧课堂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读,是学生接触作品最直接的方式。初读词作,让学生听示范读,并且在课本注解的提示下,解决词作的读音问题。再进一步了解词人情况、本词的创作背景以及怀古咏史诗词的基本情况。通过齐读的方式,亲身感受词作的音韵之美。

    读,是放飞想象的最好方式。再读词作,通过诵读上阙内容,想象上阙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来极力描绘这些景象?呈现出何种意境?有何作用?并且利用智慧课堂进行填空和选择。

    读,是把握内容的最有用的方式。通过智慧课堂随机选择,引导学生分角色诵读下阙,分析三国时的周瑜与此时的词人苏轼的形象。在对比中,感受周瑜的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的情况,和苏轼的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的人生境遇。理解周瑜之于苏轼而言,是某种程度上热切向往的和难以企及的梦。

    读,也是赏析体悟作品主要方式。学生再次齐读下阙,赏析词作最后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来完成本篇内容的学习。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最后,以“”他,一人一笔,走遍天涯海角;他,壮志难酬,唯有寄情于文字。他把苦难研成墨,他把贬谪当成笔,挥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他让我们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的内容做出总结。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把课堂讲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人词作,并且对学生的审美体验和人生理想形成良好的引导。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