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说课稿2篇

  • 页数:6页
  • 字数:约 5884 字
  • 大小:56.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zero设计
  • 文化创新的源泉与作用说课稿2篇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认识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事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教学,使学生明确文化创新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内容包括情景导入--不尽的源泉,情景分析--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和情景回归--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三个目题。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由第一目题导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观点,第二目是对文化创新的作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第三目情景回归,当今时代呼唤文化创新。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确立的依据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确立的依据:这一问题涉及了整个一框的主体内容,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内容,同时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于创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大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本教材内容,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

    1. 新课程明确提出教材是“学本”,即教学过程由结论向重过程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归纳--运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所以我坚持启发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指导,把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2、新课程的课堂主体是学生,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又必须扮演好“主导”的角色。所以我坚持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为增强视听效果,寓教于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解放、教材开放、时空开放。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政治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多媒体教学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层次和学生日常生活,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情景导入观察生活]

    播放背景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时展示山东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创造出众多有影响的作品的事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我们本土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导入新课:乔羽先生之所以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歌词,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要素在其他的文化创新中是否同样重要?

    [情景分析理解生活]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通过乔羽先生的事迹我们看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社会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为文化创造提供“活水”。

    图片材料展示: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播以来已经成为一项春节期间新的民俗。让学生分析讨论:春节联欢晚会为什么成了一项新的民俗?这一新的文化符合的出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点评总结: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新情况,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又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资源和条件,所以社会实践不但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而且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继而设问既然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新又对社会实践有什么作用呢?进入本课的第二目的学习。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地意义

    材料展示: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力图通过自己的呐喊唤醒民众。高尔基早期的作品多描绘俄国沙皇制度下人民的痛苦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世纪初,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使他讲文学的笔锋转向革命,创作了《母亲》等作品。

    合作探究:鲁迅和高尔基的作品在当时的中国和俄国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列举喜爱的一些文学和艺术作品,说说创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分析归纳法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回答之后师生共同总结: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同也会对于社会实践产生新的影响,促进社会实践的变化,同时也繁荣了民族文化。所以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一方面表现为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既然文化创新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作为新时代祖国的建设者为了繁荣民族文化,又该作些什么呢?进入本课第三目和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情景回归参与生活]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学生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并提出要求:不仅要有这样的观点,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而从得出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作为文化创造者必须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影响,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同时新课程要求老师要善于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注重把学科知识的传授与生活主题相结合。为此我设计了一道课外实践活动练习题:小么哥主持的《拉呱》是齐鲁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新闻栏目,他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报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深受观众的喜爱。让学生运用本课的知识分析该栏目成功地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及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最后对本课的内容进行课堂总结,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知识能够系统化,加深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这也是这节课的板书。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板书设计: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巨大的作用,深刻地意义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文化创新作用的两个表现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拥抱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是人教版教材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个框题。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创新的源泉与作用。2.理解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列举实例说明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各种文化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形成新的文化。由此可见,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创新。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五课《文化创新》。

    2、讲授新课:(35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事先已请同学们预习,并分五组搜集了相关材料,下面就先请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学生代表一:以北魏、唐朝、宋朝石窟艺术创作为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学生代表二:播放的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这是一台融传统和现代一体的舞台新作,将原生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经典全新整合重构,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这种创意常常来源于平民生活,该歌舞集70%的演员来自云南各地州甚至田间地头的本土少数民族演员,演出服装还原于云南各民族民间着装的生活原型。从而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师:肯定两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通过几位名人的话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投影显示:黑格尔:“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感也始终不光顾他。”

    毛泽东:“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邓小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投影显示标题一:不竭的源泉,不竭的动力。让学生齐声朗读:48——49页两段

    过渡:我再来说说沙画大师大宝先生,他2004年接触并开始研究沙画艺术,突破传统艺术,创作出沙画艺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成为中国沙画第一人,其思维活跃,创意独特,功力深厚,经验丰富,表演大方。因此有人认为: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来自创作者的聪明才智,你认为呢?(将问题投影显示)

    生答:略

    师:要作辩证分析:1.肯定创作者的聪明才智很重要,文化创新需要提高个人素质。2.指出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来自社会实践,而不是创作者的灵感。3.总结指出文化创新既要提高素质,又要积极投身实践。

    过渡:文化创新的魅力是无穷的,那它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呢,下面继续听听同学们的理解。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