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篇

  • 页数:8页
  • 字数:约 5102 字
  • 大小:50.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Inge设计
  •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2篇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一

    一.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


    2、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深入浅出,循循诱导,层层剖析。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不仅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为中华文明的萌生和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石,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辉煌成就是和农业的发展分不开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难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四.课型与课时:新授课、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那么你们知道十二生肖中哪些动物与农业有关的吗?

    生:牛、马、猪、鸡、狗。

    由此过渡:由此可见,十二生肖的产生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一定的联系。那么,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历史中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清代,人口数量激增,其中中国古代农业又起着什么作用?此外,我们在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又是在哪一经济基础之上的?这些问题都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一一解决。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1)时间:距今一万年左右

    (2)表现:

    ①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考古发现

    ②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参见教材“引言”)——民间传说

    2、原始农业:

    (1)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2)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犁、石斧→耒耜

    3、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

    (1)表现:

    ①农具:出现青铜农具,但常用的工具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②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③西周农作物: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2)影响:人民生活由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3)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

    (2)两汉时期:改进和推广

    ①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出现犁壁;

    ②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

    (3)隋唐时期:完善——江东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

    2、耕作技术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时期);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时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时以一年一熟为主;②宋朝后,江南出现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

    ①曹魏的翻车;②唐朝的筒车;③宋朝的水力高转筒车;④明清的风力水车。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

    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小农经济:

    (1)原因: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

    (2)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规模小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甚至产品 → 提高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有限,经营规模小 → 提高耕作技术

    ③承担沉重的徭役 → 小农经济脆弱

    六.板书设计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1.刀耕火种

    2、石器锄耕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使用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3、灌溉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的条件

    2、特点

    (1)规模小,以家庭为最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

    (2)自给自足

    (3)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小农经济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掌握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本节课较好的落实了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课堂上认真落实基础知识,讲练结合,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二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程度发达,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情况,正确认识小农经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便更好的服务现实,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

    教材解读:

    本课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时应从生产力角度提纲挈领地分析概况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促进了生产组织的小型化,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时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方法指导:

    为了更好地把握本课,课前要求学生分别搜集整理中国古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充分预习好课本知识。课上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历史和探究历史。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进历史。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层层剖析和比较,大胆回答,积极发言,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教材整合:

    本课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从刀耕火种到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至此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也成为主要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一种概括,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工具简陋,劳动者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和逐步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成为可能,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集体耕作被小农经济取代,男耕女织成为主要生产的组织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给学生放映黄梅戏《天仙配》中《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选段。歌词是“(七)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我挑水来你浇园。(七)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夫妻恩爱苦也甜。”提问学生,七仙女和董永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种生活方式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感知目标

    通过整合教材,整体感知目标,并通过多媒体展示,1、早期的农业生产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把握本课重点。

    讲授新课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1、请同学们看地图册《南北两大农业经济区的形成》,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农耕经济形成了南北两大经济区,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认识到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2、进行历史遗迹探究,通过展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和马桥文化遗址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当时使用的工具是石斧、石铲、石镰、木耒、骨耜,分析归纳在原始社会、商周时期耕作方式。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采用列表的方法,按照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顺序,从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农作物种类和水利灌溉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展示春秋战国以及西汉和唐宋农业生产的基本工具,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

    3、通过图表让学生明确我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方式,形成精耕细作技术的基础,分析出早期农业生产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使学生了解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关系,最后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使学生增强爱国意识。

    (三)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展示小农经济的几个问题,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讨论某个问题然后各个小组有一个代表进行回答。第一小组讨论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第二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特点,第三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有利影响,第四小组讨论小农经济的不利影响。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展示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三: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