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教案

  • 页数:6页
  • 字数:约 3620 字
  • 大小:1M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DJW
  •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理解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3.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体味诗人的恋土深情,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2.教学难点:通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观看,理解本诗写作的大环境。教师提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侵略者燃起的熊熊战火之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从卢沟桥事变肇始,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教师:再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观看,理解本诗写作的大环境。教师提示:

    这生养我们的土地,

    变得满目疮痍。

    有人为掠夺她而百般蹂躏,

    有人为捍卫她而献出生命!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聆听诗人艾青的深情告白,去感受他炽烈的爱国情怀。

    教师板书课题: 3 我爱这土地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以课件展示形式,补充学生预习是查阅有关作者资料的不足。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3)知识备查

    教师给学生讲解有关现代诗歌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后面本诗的文体知识。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1)读一读生字词。

    教师点拨:注意“悲愤”中的“愤”的读音,注意前后鼻音。

    解一解词语意思。教师提示:我们在解释词语的意思时,除了查阅工具书,好可以根据文本语境推断、解释词语意思。

    教师指导:注意“汹涌”与“澎湃”区分。“汹涌”表现形态,“澎湃”突出声音。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一)学习诗歌第一节

    步骤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语感。(

    2. 再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教师:要求同学们与这句同桌之间讨论,然后归纳,教师做点拨和提示。

    预设1: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预设2: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步骤二:朗读诗歌,精读细研

    自由朗读诗歌,说说诗人是以什么形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爱的。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深刻意义?(

    1.诗人是以什么形象来表达对土地的爱的?

    教师:给学生补充什么是“意象”,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和理解诗歌的意象。

    意象:中国古代美学范畴。意,指心意;象,指物象。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该词原为哲学概念。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首次将其用于艺术创造,指出“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明构思时须将外物形象与意趣、情感融合起来,以形成审美意象。

    教师:下面这两句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作者借这个意象表达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1抢答:意象是“鸟”,是诗人的象征。

    学生2抢答:诗人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2.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诗歌意象。(

    教师讲解

    3. 诗中的鸟儿歌唱了什么?找一找有哪些意象。(

    教师:同学们,朗读诗歌,结合这首诗整体内容,思考回答上面的问题。

    同学甲:土地。

    同学乙:土地、河流。

    同学丙:风、黎明。

    4.读这些意象前的修饰语,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回答本题,要结合这首诗的整体内容、诗歌背景来理解;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分析归纳抢答。

    小组抢答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祖国大地惨遭日本侵略者铁蹄的摧残、肆虐。

    小组抢答2: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表现出人民内心的悲愤和对敌人暴行的抗争。

    小组抢答3: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表达了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5.结合时代特征,说说你从中体会到这些意象有哪些象征意义?(

    教师:本诗的意象是这课学习的重点,我们要理解体会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要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去理解。同学们可以抢答。

    同学1抢答:土地象征着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

    同学2抢答: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如河流一般汹涌奔流。

    同学3抢答:风象征着人民对侵略者暴行发出的怒吼。

    同学4抢答:黎明象征着胜利的曙光、光明。

    6.教师小结。

    (二)学习诗歌第二节(步骤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同学们,饱含感情地齐声朗读第二节诗,我们学习这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这两句诗还是采用象征手法吗?这“泪水”融入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这两句诗还是采用象征手法吗?同学们朗读、思考后回答。

    预设:这一节诗没有采用象征手法。

    教师:这“泪水”融入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你们可以结合整体内容和写作背景来分析回答。

    预设:诗人运用了设问,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诗人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热爱之情。

    预设2:我们的祖国母亲,饱经风霜,历尽磨难,越来越强大。

    预设3: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她,为她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教师:同学们,我们回答本题,要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来回答。

    预设: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鸟对土地的眷念。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便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小结: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真挚地热爱。

    步骤二:深读诗歌,合作探究

    1.“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中,“嘶哑”能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如果用“嘹亮”好不好?(

    教师: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熟读本诗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去分析这些词语中融入的情感和其表达效果。

    学生1回答:诗人用“嘶哑”一词为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形象,表示这歌声中充满了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激情。

    学生2回答:如果换用“嘹亮”,则不能表达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2.通过前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现在我们可以归纳出这只鸟是什么形象?(

    教师:我们回答本题时,首先应该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如何结合本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同学甲回答: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同学乙回答: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不是作者一个人的心声,是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全中国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四、课堂小结

    1.这首词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归纳一下主题。

    教师:请一至两名学生归纳,然后教师指正。

    预设:在这首抒情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他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2.分析明晰升格写法,体会写作特色。

    教师:我们可以从诗歌运用“朴实的意象”角度,去“凝聚深沉的爱”的角度去分析。

    教师指正:“土地”是艾青诗中的主导意象之一。“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这一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忧愤,我们从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朴素的诗句,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

    教师:我们可以从诗歌运用“悲怆的诗句”去“反映热切的感情”角度去分析。

    教师指正: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能久久地拨动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