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2篇

  • 页数:9页
  • 字数:约 7942 字
  • 大小:105.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Riordon设计
  •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2篇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二、学生分析

    知识方面:

    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


    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会分析物体的受力

    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方面:

    学生通过对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

    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要注重如何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2)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2)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学习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要重视如何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节课运用的是实验探究式教学。因此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选择:——实验探究式教学

    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采取提出问题、实验探索、观察归纳、分析讨论、建立规律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学法指导:----协作学习,分组探究。

    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探索,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六、教学程序的设计

    由于本节课使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所以本节课将在实验室中展开。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7min)

    下面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1)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为何要打开降落伞?

    (2)赛车在开出起跑线的瞬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两个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改变物体原有状态是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有关的。

    进一步思考:赛车比起一般的家用汽车质量上有什么不一样?这一设计是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容易联想到质量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所以加速度和物体质量有关。

    提出疑问:加速度和力、质量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2、实验设计和进行试验

    我将先介绍研究三个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然后给出实验器材:小车、长木版、粗细线、小桶、砝码、钩码、刻度尺、天平、宽口文件夹、滑块等。

    引导学生:把小车作为研究对象,小桶和砝码作为施力物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方案可以怎么设计?实验的数据应该怎么处理?

    (2)实验时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怎样进行测量?需要那些实验器材?

    学生:

    通过小组讨论,以及我提供的系列实验器材,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案,并把这些的实验方案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得出实验方案:

    利用两小车位移之比就是加速度之比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首先交代清楚实验装置,研究对象及外力的施加等问题。

    怎样克服实际实验中的摩擦阻力呢?引导学生使用重力的分力来平衡阻力。所以垫高木板一端以倾斜木板达到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试验。

    (1)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接着考虑如何保持质量一定?利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来做实验。如何测定加速度?根据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测位移来达到测加速度的目的。

    实验一:小车质量均为0.2kg,小车1受0.1N的拉力,小车2受0.2N的拉力,同时开始运动,观察任一段时间内的两小车的位移关系。

    质量M(Kg)

    力F(N)

    位移S

    F1/F2 ≈S1/S2

    1车

    0.2

    0.1

    a ∝S

    a ∝F

    2车

    0.2

    0.2

    (2)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如何保持外力一定?给两个小车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

    模拟实验二:两小车均受0.1N的拉力,小车1质量为0.1kg,小车2质量为0.2kg,同时开始运动,观察任一段时间内的两小车的位移关系。

    质量M(Kg)

    力F(N)

    位移S

    F1/F2 ≈S1/S2

    1车

    0.1

    0.1

    a ∝S

    a ∝F

    2车

    0.2

    0.1

    3、数据处理,得出结论:

    本节课鼓励学生直接在图表中观察,寻找规律。

    最后我将展示部分学生分析结果,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比较,分析误差原因并初步得出结论。

    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a∝F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a∝1/M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向学生说明我们今天所谓的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实际上是非常笼统的说法。当初真正的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才得出的结论。

    4、课堂练习,巩固小结。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条件: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公式中的力为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

    让学生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说明引入课程时提出的问题,考察学生利用规律解释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使再小的力也可以产生加速度,那么我们用一个较小的力来水平推桌子,为什么没有推动呢?这和牛顿第二定律是不是矛盾?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力为零,物体的速度必为零.B、物体所受合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也越大.C、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受到的合力的方向一致.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研究本例题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强化公式中的力是合力。二是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最重要的两个性质:矢量性和瞬时性。

    这部分我准备了以下例题:

    例题 1: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用100N的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推木箱,如图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方向成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0.6,cos37=0.8)

    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促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小结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F=ma

    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始终相同,加速度的方向唯一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瞬时性:物体的加速度跟它所受到的合外力之间存在着瞬时对应关系,加速度随合外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学习本节所用到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牛顿第二定律

    一、研究方案:利用实验。

    二、研究过程:

    控制变量法

    1. m一定时,与的关系。

    2. 一定时,与m的关系。

    三、牛顿第二定律

    1. 内容:

    A、文字表述:

    B、数学公式:

    C、力的单位“牛”的定义:1N=1kg.m/

    2.理解:矢量性和瞬时性

    四、应用

    以上就是我对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设计,有不妥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以力和运动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从牛顿运动定律出发可以推导出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物理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还是学习热学、电磁学的重要基础。因此,这一章内容在力学和整个物理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

    (二)教学内容、教材体系与教学目标

    本章教材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安排了一节“ 运动状态的改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深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也是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的铺垫,使学生认识到物体的加速度由力和质量两个因素决定,并且对它们的关系有了定性的认识。

    本节教材利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加速度跟力、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再把这两个关系综合起来,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然后把牛顿第二定律从物体受一个力的特殊情况,推广到受多个力的一般情况,从物体受恒力的情况推广到物体受变力的情况,并且进一步强调了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根据以上分析和大纲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教学目标为:

    1.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及表达式,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时性。

    3.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应渗透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通过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在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实验研究、分析数据、总结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演示实验为基础,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活动为主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本节课将教材的定性实验,改为利用气垫导轨所做的定量实验,并且利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这样可以把加速度跟力的关系及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更信服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有利于学生掌握好牛顿第二定律。本实验虽为演示实验(限于实验条件),但从实验的设计到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数据的测量与分析,以及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都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通过复习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定性关系,使学生明确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和它的质量两个因素有关。进一步提出问题:加速度跟力和质量存在什么定量关系?由此引入课题。

    这样引入新课简捷明快,直接切题。

    2.新课教学

    (1)设计实验

    ①设计实验装置。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从实验对象(沿气垫导轨运动的滑块),实验源(提供拉力的重物),实验效果显示器(光电门及电脑计时器)三个方面设计实验装置。

    ②设计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需要测量滑块的质量、它所受的拉力及它的加速度。

    滑块及配重片的质量用天平测量(课前测好)。

    滑块所受拉力可看作等于所悬挂重物(小桶及砝码)的重力(悬挂的重物的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滑块的加速度是测量的关键和难点,也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的重点。首先,使学生明确,我们不能直接测出加速度,而应测出相关的物理量求出加速度。在实验中,滑块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容易测量,再由公式求出加速度。这就要求在实验中应测量滑块从静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S和相应的时间t。

    ③设计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欧姆定律时研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的方法,明确研究多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加速度跟力的关系和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

    把向学生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改为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师生共同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设计,变旁观者为主人,学生对实验装置更清楚了,对实验方法更理解了,对实验过程更明确了。这种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实验探索

    保持滑块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悬挂重物的重力来改变滑块所受的拉力,测出在不同拉力作用下滑块的加速度,利用多媒体投影演示建立a—F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点连线的作图方法,由图像得出:m一定时,a∝F。

    保持拉力不变,改变滑块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利用多媒体投影建立a—m坐标系,根据测量数据描点连线,得到一条曲线,由该曲线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加速度跟质量可能是反比关系。进一步启发学生,为验证猜想,需画出a—1/m图象,再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建立a—1/m坐标系,描点、连线,得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从而证明了猜想a∝1/m是正确的,找到了加速度跟质量的定量关系。

    利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学生才刚刚接触,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之一。所以,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投影,结合画a—F图象,给学生讲清如何建立坐标系、选标度、描点、连线,那么,学生根据这种方法,就可画出a—1/m图象,找出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

    (3)概括规律

    引导学生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并通过讨论比例系数k的取值,定义力的单位“牛顿”。进一步结合实验说明加速度跟力的方向关系,强调牛顿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3.巩固提高

    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思考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4.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回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强调其矢量性和瞬时性。说明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它确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它能解释物体为什么做这种运动或那种运动,强调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

    科学方法总结:总结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目的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利用图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牛顿第二定律说课稿三

    说课流程图:

    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

    ←渗透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一课时

    核心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

    基础性作用:牛顿第二定律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犹如高楼大厦之地基.

    2、教学目标

    为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计划引出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简单的有关计算

    ②过程与方法:

    以上一节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合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牛顿第二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

    初步认识牛顿第二定律

    依据: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地位决定的。

    突破方法: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举例来突破。

    ②难点:

    由牛顿第二定律比列式引出数学表达式以及K的取值

    依据: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物理问题是学生弱点。

    突破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来突破。

    二、说学生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学生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力与运动的定性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已经得到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如何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这一关系呢?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针对我校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

    以探究式为主,引导、讲解法为辅

    说明:现代教育对学生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来学,我采用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摒弃了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自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我计划通过本堂课让学生掌握根据教学

    要求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通过本堂课能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并且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视频,图片引人→知识回顾→新课教学→

    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

    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视频、图片引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刘翔在国际比赛中的视频和画面

    以设疑的形式引入新课:运动员是怎样获得最大加速度的呢?

    通过播放刘翔比赛视频。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知识回顾形成知识的连贯性

    利用投影仪投影学生的a-F图和a-1/M图。

    通过知识回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保护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新课教学指路。

    3.进入新课教学

    由上一节课可知:

    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了牛顿第二定律内容

    比列式

    Fma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数学知识可写成等式F=kma

    学生很自然就会思考比列系数K应该是多少?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各国长度单位不同(如英国:英里、码、英尺、英寸;中国:市里、市丈、市尺、市寸、市分)导致交流不便。为了适应各国交流需要国际计量局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称为国际单位制。取不同的单位制K是不同的,为了简洁方便,在选取了质量和加速度的国际单位(Kg, m/s2)时规定K=1。那么就有;F=ma

    为了纪念牛顿,就把能使1kg物体获得1m/s2加速度的力称做一牛顿,用符号N表示

    问题:实际物体受力往往不止一个,多个力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平行四边形法则

    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二定律更一般的表达式: F=ma

    通过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和数学表达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利用数学知识表达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开扩了学生的视野,体验到物理中的简洁美。掌握F=ma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取国际单位.及其力的单位来源。为下一节单位制埋下伏笔。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