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 页数:9页
  • 字数:约 5784 字
  • 大小:361.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天行健工作室
  • 孙权劝学教案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课时

    第1课时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通过师生交流,深入把握文意。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言小故事《孙权劝学》。首先,请同学们看文章题目,说说你对题目中哪个字或词比较感兴趣。

    预设 ①我对“劝”字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劝谁,为什么要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么样。

    ②我对“学”字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学的是什么。

    ③我对“孙权”比较感兴趣,我想知道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看来,同学们从题目中得到了一些信息,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疑惑。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节选自《资治通鉴》的文言文《孙权劝学》,看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文题)

    【设计意图】

    直接从题目入手,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深入学习文本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读清读顺

    1.了解作家、作品。

    2.初读课文,疏通重点字音。

    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弄清读音)

    (2)圈出文中你认为应该引起我们重视读音的字,并说明理由。

    (生自由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预设 ①“邪”应该读“y”,不读“xi”,因为“邪”是通假字,同“耶”。

    ②“卿”应该读“qīnɡ”,注意是后鼻音。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应该读“wi”,因为在这里是“成为”的意思。

    师小结:今后我们学习古文时一定要注意,除了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外, 我们还可以根据多音字在句中的含义来选择其正确的读音,通假字只要判断出它所通之字,就可以确定其正确读音了。

    文言文字音小贴士:

    (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生僻字的读音。

    (2)根据多音字在句子中的含义来判断字的读音。

    (3)通假字要读所通之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响亮。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易读错的字音,并明确文字读其音的原因,进而归纳出文言文的一般读音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读懂大意

    1.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同学们已经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请同学们再次阅读全文,要求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以小组为单位翻译课文、疏通文意,遇到疑难先在小组内部解决,解决不了的发言提问,全班共同解决。

    (小组合作,师点拨指导)

    翻译时需注意的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预设 (1)“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全句应译作“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古代汉语中有些语序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需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进行调整。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治经”的意思是“研究儒家经典”,“博士”是古代的官位名,应翻译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全句应译作“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一句中的“往事”在这里指“历史”,“耳”是句末语气词,是“罢了”的意思。全句应译作“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是省略句,“结友”前省略了“与吕蒙”,翻译时需要加上去。全句应译作“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朋友才分别”。

    师小结:在文言文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比如“博士”“往事”“耳”这类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应该按照古代的意思来翻译。“蒙辞以军中多务”这类倒装句,翻译时应该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还有“结友而别”这类省略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的部分,使句子表达更完整、连贯。对于文言文常见的翻译问题,老师有一个翻译提示分享给大家。

    翻译提示: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2.学生重新翻译并概括文意。

    师:大家可以参考“翻译提示”重新调整自己的翻译,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自由翻译并尝试概括,师指名回答)

    预设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学习并大有长进,鲁肃为此感到惊叹并与之结为好友。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翻译课文,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之后,督促学生查漏补缺,及时纠正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通过概括主要内容和朗读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3.全班齐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生在翻译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让学生对课堂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背诵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在背诵中能积累文言字词,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2课时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一、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

    1.复习上节课所学,全班齐背课文。

    2.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语气。

    师:这则文言文虽然篇幅短小,但叙事简练,注重以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且对话生动传神,富于情味。这节课,我们尝试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走近人物,感受人物。

    (生自由练读。要求进入情景,读出情味)

    师:在刚刚的试读中,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本文有很多语气词,在朗读时,应该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呢?

    预设 (1)“不可不学!”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而且句末用了一个感叹号,应该读出坚定、严肃的语气。

    (2)“卿今当涂掌事”表现了孙权对吕蒙的关心和器重,所以应该读得语重心长一些。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邪”后用了一个感叹号来加强语气,应读出吕蒙在推托后孙权对他的一种责备的语气。“耳”是“罢了”的意思,说明孙权不想给他压力,语气由责备变得平和、亲切了。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一句句末也是一个感叹号,表现了鲁肃的吃惊,惊讶于吕蒙的才略与以前判若两人。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里也用了一个感叹号结尾,表现了吕蒙内心的自豪、骄傲、自得。

    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

    师:大家推荐四名同学饰演角色(一个旁白,三个人物),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用心聆听,并对四人的朗读做出点评。

    (分角色朗读后,生自由点评,师总评)

    师小结:好的朗读不仅要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还要读准字音,读对语气,读出文字背后的深意。刚才的四位同学就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读出了角色应有的语气。全班再次齐读课文,记得一定要读出人物的心理和语气。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实践中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把握情感,并据此理解人物的心理和性格,逐层深入学习。

    二、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1.介绍背景资料,全面了解人物。

    师:在大家入情入景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宋代文豪苏轼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三国时期的东吴,就是这样一个群英荟萃之地。他们是……

    孙权:英勇果断,胆略过人。东汉末,继承其兄孙策之位,据有江东六郡,后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早年“果敢有胆”,后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

    鲁肃:治军有方,深谋远虑,见解超人,继周瑜之后掌管吴军。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2.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师:孙权、吕蒙、鲁肃都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人物,在今天我们所学的文言文中,你能找到他们成为英雄所具备的某些品质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在文中的句子或词语里找出相关依据,并做好批注。

    (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点拨指导)

    预设 孙权: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孙权对吕蒙很关心,同时对他寄予厚望。说明孙权是一位关心下属、善于培养人才的君主。

    (2)“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托的时候,孙权不仅没有生气发怒,而且还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吕蒙,让吕蒙最终无法推辞。这说明孙权是一位心胸开阔、善于劝说的君主。

    吕蒙:

    (1)“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说明吕蒙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劝导。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吕蒙本来是一个并不很愿意学习的人,在短时间的学习之后,就能令人“刮目相待”。由此可见,吕蒙是克服了很多困难,下了很多苦功,才有此成就的。说明吕蒙是一个有毅力、能吃苦的人。

    鲁肃: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拜蒙母”,可见他对吕蒙及其母亲的尊重。拜见蒙母之后,他与吕蒙结为好友。由此可见,鲁肃非常尊重人才,爱惜人才,善于结交有才之士。

    师小结:从文中的具体语句可以看出,孙权是英雄识英雄,鲁肃是英雄敬英雄,而吕蒙则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文武兼备的英雄。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是在上一教学环节基础上能力的提升。通过探寻三个英雄人物的不凡之处,学生能够对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把握得更深入、更全面。

    三、延伸拓展,探究主题

    师:我们不仅要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更应该带着深层次的理解走出课文。老师想开个微型记者招待会,分别采访孙权、吕蒙、鲁肃。接下来,老师扮演记者,同学们扮演自己所欣赏的角色,接受记者的采访。

    记者提问:孙权先生,您好!您觉得您的下属吕蒙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

    (所有扮演孙权的学生举手,老师任选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 吕蒙在学习上有如此大的进步,一方面靠的是他自己的努力和勤奋,一方面也有我现身说法的影响。

    记者提问:鲁肃先生,久仰大名。您觉得您的好朋友吕蒙能有如此大的变化,除了自身的努力、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还有别的因素吗?

    (所有扮演鲁肃的学生举手,老师任选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 我觉得是孙权劝得好,他言传身教,情恳意切,善于劝人。其次是孙权教得好,他教给了吕蒙一种好的读书方法——涉猎法,并现身说法,让吕蒙能放下包袱去读书。

    记者提问:吕蒙先生,我最想采访的人就是您。作为一名成功人士,您有什么建议或忠告要说给在座的同学们听听吗?

    (所有扮演吕蒙的学生举手,老师任选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 ①多读书能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