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说课稿2篇
-
- 页数:15页
- 字数:约 10477 字
- 大小:64.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Tovelo_PPTer
《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说课稿2篇
《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说课稿一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咏怀古迹》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能力目标:赏析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情感目标:把握诗人借古伤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感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汉元帝年间,巴山楚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的踏上征途,走进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经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要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二)、《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三)、字词正音
1.注音
万壑(h)赴(f)荆门明妃(fēi)朔(shu)漠青冢(zhǒng)
四)诗歌分析
1、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整体感知这首诗并在诗中找出能够代表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的词语。
明确:“怨恨”
2诗歌分析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①赴:奔赴,表达群山奔赴的气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千山万壑写活了,它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②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尚:还。
明确:1、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明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2、“千山万壑”如此气势豪迈的地方一般是用来写英雄出生之地,而在此却写一个柔弱的女子王昭君的出生之地,有何意味?(借高山大川之雄伟气势来衬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③一去:一旦,一经。指昭君一经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④紫台:指汉宫
⑤朔漠:北方的沙漠
⑥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明确: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紫台与朔漠、青冢形成鲜明的对比,生地的荣华与死地的荒芜形成强烈的对比,衬托出悲凉的气氛。“连”字写出出塞之景,“向”字写出思汉之心。
译: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最后只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⑦画图:汉元帝按图招幸宫人,工人都贿赂画工,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被画工丑化,不得皇帝召见。后来汉与匈奴和亲,令王昭君远嫁汉元帝才得知其为宫中第一美人,传说因此杀了许多画工。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元帝之昏庸,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此是很怨恨的。
⑧省”:读作shěng,教材作“曾经”解。关于“省”,注释纷纭,莫衷一是,有作“减”“少”解,也有作“略”“不”解。无论哪种解法,这句诗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⑨“春风面”:通感手法,将视觉移于感觉,写昭君容颜之美丽。
⑩“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空”:徒然
明确:“月夜魂”与“春风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生前的美貌与死后的月下孤魂比照着写,一状姿容秀美,一写冷月孤魂,同一个王昭君,昔如彼,今如此,讽意与同情隐于不同色彩的六个字中。此句文字对仗工整,又蕴含着无穷的感慨:生前已经错过了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
译:凭借画工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容颜,昭君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传说王昭君在匈奴曾作怨思之歌,感叹在汉宫受到的冷遇。乐府有《昭君怨》、《昭君叹》等曲辞。
千年以来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心中的怨情。“千载”点出乐曲流传时间之长,以见昭君怨恨之深。
五)、体会作者与王昭君情感共鸣
本首诗题为《咏怀古迹》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明确:
杜甫
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具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华州司功。
王昭君
也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远嫁异乡,流离不得归,身死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无不相似,显然作者是在怀古伤己。
昭君杜甫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佩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因此,杜甫借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漂沦的悲苦情怀。
六),艺术技巧
1、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2、对比鲜明,对仗工整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预习杜甫诗《登高》
《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说课稿二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咏怀古迹(其三)》。今天我将从六个方面向各位阐述《咏怀古迹(其三)》的教学思路,具体为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第一,说教材。
《咏怀古迹(其三)》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2单元中课文《杜甫诗五首》中的第三首。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列的高峰。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极其精练,尤长于古体诗和律诗。杜甫的沉郁风格主要表现在选材、人物形象描绘和抒情方式等方面,他的叙事诗通过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劳动者形象反映了时代的苦难,而抒情诗则往往结合着个人遭遇抒发其忧国伤时之情。他的诗语言凝练厚重,个性色彩非常鲜明。本课学习杜甫的诗,除一般的鉴赏训练外,还要通过比较以初步领略这位大诗人的艺术风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方面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和掌握诗中所用技艺和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阅读赏析能力,了解杜甫诗的风格特点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体味杜甫寄托于诗中的感慨身世家国之情与伟大抱负。
的健康情感。
第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以及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重点:1.理解王昭君的形象2.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第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诵读法(示范朗读、学生齐读)、问题探究法、点拨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学法: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第五,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这样导入课文的:
1、导语: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2、复习杜甫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二、整理把握,理清思路。
1、齐读课文:让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2、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让同学们进一步体味诗的韵律,以及蕴含其中的真挚感情。
3、指导学生阅读书下注释,进一步加深对作品背景和内涵的理解。
三、仔细品读,整体感知。
1、《咏怀古迹》简介
《咏怀古迹》是一篇结构严密的组诗,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明人王嗣(sh)在《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可资参考。
2、整体感知
这首诗于绵丽之中隐含着诗人的悲愤,不可以艳诗视之,应读得既有韵致,又不流于轻浮。
前一层宜用叙述调读,但其间亦略有变化:“群山”二句点明咏歌的对象,可用诗人指点望中之景的口气读,不快不慢;“一去”二句概括叙述昭君一生,有怜其远嫁之意,速度要慢些,“台”“留”二字可有延长音,以示咏叹。
后一层宜用咏叹调读。“画图”二句属于用事(亦称用典),借汉元帝后悔之情写昭君之怨,辞艳而情悲,字字皆泪,宜用沉抑、低回之调读;“千载”二句是全诗高潮,点明昭君之“怨”,两句须一气读出。“千载琵琶”四字用平调,“作胡语”三字用升调,至“分明怨恨”升到最高点,然后用降调徐徐读最后三字,有余音缭绕之感。
3、具体分析。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出生地:昭君村)
①释“壑”“赴”“荆门”“尚”“明妃”。
“壑”:山谷,山沟。“赴”:奔向,投向。
“荆门”:山名,位于湖北枝城市西北,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荆楚门户”之称。
“尚”:还有。“明妃”:王昭君,西晋时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为明君、明妃。
②赏析“赴”字之妙。
诗人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昭君一生的悲剧)
①释“连”“向”“青冢”“紫台”
“连”: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再写不幸,兼写帝王昏庸)
①释“省识”“春风面”“环珮”。“省识”:注释纷纭,有读作shěng,作“减”“少”解;也有读者xǐng,作“辨识”解。作无论哪种读法和解法,这句讽刺了汉元帝只看画图不看真人的昏庸。
②“春风面”通感手法,写昭君颜容之美丽。
③“环珮”女子佩戴的饰物,用来借代昭君。
④这两句联写,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看法?
正是因为元帝的昏庸,才造成了昭君魂魄空回的悲剧,表达了诗人对昭君悲剧命运的深深同情,也表达了对昏庸元帝的讽刺。
⑤诗人本人的命运与之有何相同之处?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清人李子德说:“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这个评语的确说出了这首诗最重要的艺术特色,它自始至终,全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的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月夜魂”的昭君的悲剧形象,却在读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4)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遗怨)
①释“作胡语”“论”
“作胡语”: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昭君怨》一首、《王明君》一首,鲍照作《王昭君》二十九首,梁简文帝作《明君词》十三首,梁范静妇沈氏作《昭君叹》二首,均是后人同情怀念昭君的作品。据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晋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论”:诉说。
4、鉴赏要点
(1)王昭君形象的塑造
杜甫善于在叙事诗中塑造人物的形象,例如《兵车行》中的行人,《石壕吏》中的老妪,《新婚别》中的新妇,都十分动人,能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印象。而律诗主要用于抒情,虽有叙事成分,不过是作为抒情的依托,并不承担塑造人物形象的任务。这首诗却略有不同:它仍然重在抒情,而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实现的。
诗的开头,以“群山万壑赴荆门”写昭君的出生地,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接着叙述昭君的一生,诗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镜头:“一去紫台连朔漠”写昭君由汉宫到匈奴的行程,颇有“关山度若飞”的气概,“一去”二字尤其真切,从正面表现了昭君的坚强性格;“独留青冢向黄昏”写昭君坟上长出青草,它仿佛告诉人们,昭君虽死而故国之思犹在──她依然向往着自己生长的地方,这又进一步丰富了昭君的形象。
但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说,毕竟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的呢?“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答复。“画图”,指汉元帝“按图召幸”一事,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春风面”五字带过,把史家因“为尊者讳”(见“有关资料”)而隐去的事实含蓄地揭露了出来,说明了皇帝的昏庸。接着再说大错已经铸成,即使昭君的魂魄月夜归来也是徒然的了──这一句除讥讽昏庸的统治者而外,还兼有跟上文“独留”句相照应的作用,形象地表现了昭君的故土之思。
最后两句写千年(实际是800年)以来,人们从琵琶伴奏的《昭君怨》歌词里听到了她的悲怨,也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人们既赞扬她美好的品格,又同情她的不幸。
(2)诗人的寄托【点拨启发】《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诗人在此时深深怀念昭君不是偶然的,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飘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秋兴其二》)。更何况这一年他已有55岁了,“美人迟暮”之感与日俱增,但他不敢怨君,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
5、拓展迁移
到此咱们对昭君和诗人杜甫应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心目中的昭君或杜甫是个怎样的形象?这是课内的延伸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后人评价: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歌。
2、阅读《蜀相》,依照本课所学的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写一篇鉴赏短文。
六、说板书设计
昭君--画图省识--汉元帝诗人-漂泊西南-唐皇帝--身死异国--有志难展--借古伤今
咏怀古迹①(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
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咏怀古迹》教案
- 页数:4页
- |大小:60.50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39.50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说课稿2篇
- 页数:15页
- |大小:59.00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教案2篇
- 页数:12页
- |大小:57.00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锦瑟》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36.50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采薇》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37.50KB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登高》说课稿2篇
- 页数:12页
- |大小:60.00KB
热门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24.27KB
- 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课后说课稿 雪花和雨滴
- 页数:3页
- |大小:37.00KB
- 说课稿
《陀螺》说课稿
- 页数:4页
- |大小:39.00KB
- 说课稿
小班数学说课稿《按规律排序》
- 页数:5页
- |大小:92.24KB
- 说课稿
雾在哪里说课稿
- 页数:3页
- |大小:46.00KB
- 说课稿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0的除法》说课稿
- 页数:6页
- |大小:34.92KB
- 说课稿
今日更新
5月份主题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 页数:3页
- |大小:136.87KB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页数:12页
- |大小:142.54KB
×××公安局机关党委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 页数:7页
- |大小:186.25KB
《2019—2024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工作总结3800字
- 页数:6页
- |大小:29.16KB
“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 页数:3页
- |大小:22.76KB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 页数:5页
- |大小:39.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