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

  • 页数:12页
  • 字数:约 8213 字
  • 大小:200.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梁小A-PPT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这一目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3)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

    (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2)矛盾普遍性原理

    (3)矛盾特殊性是区别不同事物、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运用

    ⑴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⑵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

    ⑶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

    (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提高全面的、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对立同一的观点看问题。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2)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三、教学重难点:矛盾的概念、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四、学情分析

    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五、教学方法:

    1、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4、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六、课前准备

    1、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关材料搜集与整理

    2、导学案的印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7中间方框中的实例,思考问题:

    (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导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题,并出示教学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利用教材P67漫画:“你敢吗?”学生思考并讨论

    【精讲点拨】

    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探究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67—68老子的一段论述,并讨论:

    (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精讲点拨】

    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69相关链接,并讨论思考: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存在怎样的关系?

    【精讲点拨】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探究活动四:根据教材P69中间方框中的例子,讨论思考:

    (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

    (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

    【精讲点拨】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就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对机械运动的矛盾“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较难理解。物体在同一瞬间“在这个地方”反映了物体运动中相对静止的一面;“又不在这个地方”则反映了物体

    的绝对运动的一面。这是物质的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这对普遍的矛盾在机械运动中的特殊表现,体现了物体机械运动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对立统一。社会运动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速度和效益、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等种种矛盾。人的思维领域充满了矛盾。在音乐、艺术、文学艺术作品中存在着矛盾,如格调高雅与低级庸俗的矛盾。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艺术,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造就高尚的人格;而那些格调低下的作品,则会使人消极、悲观、颓废甚至堕落。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就是说,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具体地说:矛盾贯穿于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只存在矛盾的差别问题,不存在矛盾的有无问题。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

    (2)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正确对待矛盾。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探究活动五:根据教材P70中的例子,讨论思考:

    (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精讲点拨】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探究活动六:学生阅读教材P71关于莱布尼茨的故事,并思考: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

    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因此,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②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性)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特殊性)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③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具体地说,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原则(普遍性);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特殊性)。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相关的题目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斗争性的含义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 方法论

    含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 表现

    方法论

    相互联结

    矛盾普遍性和 关系

    特殊性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十、教学反思

    例子、故事与哲理结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故事和例子中体味哲理,并且掌握哲理。总之,教学过程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将课堂调动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和谐共鸣。

    【导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二、预习内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 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

    (2)矛盾的 和 是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3)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 、 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 的属性。

    (4)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 ,没有 ,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 之中,并为 所制约。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即 有矛盾, 有矛盾,承认矛盾的 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 。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 和 、 和 的关系。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利用教材P67漫画:“你敢吗?”学生思考并讨论

    探究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67—68老子的一段论述,并讨论:

    (1)善恶、有无、难易、高下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

    (2)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69相关链接,并讨论思考: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存在怎样的关系?

    探究活动四:根据教材P69中间方框中的例子,讨论思考:

    (1)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着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

    (2)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

    探究活动五:根据教材P70中的例子,讨论思考:

    (1)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探究活动六:学生阅读教材P71关于莱布尼茨的故事,并思考:

    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2.《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这说明( )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3.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墨西哥经济、文化与各国交流合作的同时,也使得当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全球性灾难的风险大大提高。这说明( )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