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 ;——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 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 ;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 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本节课我分成两个课时A首先我会在在ppt上放几张关于区域的图,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区域,区域有什么特征。其次我会在在书上画出区域的定义,在给与解释说明,再在书上画出区域的四个特征,让同学小组讨论哪些区域是有界的,哪些区域是无界的,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区域的理解。B在ppt上放出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不同风土人情由此导入下一个知识点: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发展方式也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有什么差异,各自给区域环境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启发学生从气候等方向思考,然后用表格的方式给不同因素归类(归位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类)再启发同学们从两大类分别讨论对农业与工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再用表格的形式分类表达C然后给同学们几个问题,巩固同学课堂所学,最后留下一个问题课后解决:除了今天讲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1.从监测的范围、速度,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等方面看,遥感具有哪些特点?点拨:范围更广、速度更快、需要人力更少 、财力投入少。2.有人说: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点拨:同意。可以从遥感的定义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看”的过程就是在遥感,眼睛相当于传感器。课堂小结:遥感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应用较广的技术 手段之一,我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大部分土地已经获得了大比例尺的航空影像资料,成功发射了回收式国土资源卫星,自行研制发射了“风云”卫星。遥感技术为我国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 了大量的有用的资料,在我国农业估产、灾害监测 、矿产勘察、土地利用、环境管理与城乡规划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板书设计§1.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到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点拨:接警→确认出事地点的位置→(在显示各巡警车的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警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或能最快到达)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点拨: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都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课堂小结】现代地理学中,3S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成为地理学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现在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它们三者既有分工又有联系。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通过列表对比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突破理论性强、不宜理解的“3S”原理与区别的知识难点。学生更是学会运用图表方法、高效记忆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增加学习能力。[幻灯片] “3S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从实际身旁的社会生产生活,到地理学的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范围决定,此部分的案例教学的运用,前者容易接触到、简单直观、易区分掌握“3S”技术特点和具体应用。而后者涉及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难度较大。针对学情特点,我多以前者案例入手学习,以后者案例加以补充。案例:遥感:(1)视频 专家解说卫星遥感受灾影象(2)教材 图1.6 1998年8月28日洞庭湖及荆江地区卫星遥感图像(3)视频 2008年5月13日“北京一号”卫星提供汶川的灾区遥感图像(4)教材 阅读 遥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2.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基本上解决了桑、蔗的肥料和蚕、鱼的饲料问题。不仅养蚕、蔗糖加工和养鱼生产稳定,而且成本也大大降低。
当时,不只发生了太阳风暴,同时还有其它的现象发生,导致灾难巨大。 如果,这些现象单独地发生,结果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1859年的太阳风暴,才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太阳磁暴开始干扰通信日本卫星首个被“击中”日本航天机构29日声明,受强烈的太阳磁暴影响,28日晚,日本“儿玉(Kodama)”通讯卫星信号中断。 据美联社报道,在太阳黑子活动减弱后,“儿玉”通讯卫星恢复正常运转。 美欧研究人员28日发布新闻公告称,太阳当天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耀斑爆发,预示着新一轮太阳风暴将在今后一两天内抵达地球,地球上的通信等设施可能会因此受到部分干扰。与这次耀斑爆发相伴,太阳表面还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日冕物质喷射,方向几乎直冲地球。研究人员说,喷射产生的带电粒子流正以约每小时750万公里的速度奔地球而来,其与地球磁场作用后可能会形成比较强烈的地磁暴,使地球两极出现极光,并可能对卫星运行和通信等造成干扰。
1.根据下面的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的北部穿过。桑树和甘蔗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点拨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有利条件可以结合材料,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当地和海外)具体分析略。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点拨基塘生产环节将种植业(桑、蔗等)、养殖业(养蚕、养鱼)、工业(丝厂、糖厂)等几种产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此环节中,塘泥、蚕沙(蚕屎)、蚕蛹、缫丝、滤泥、蔗叶等副产品被充分的回收利用。养蚕业、蔗糖加工业同塘鱼养殖业紧密结合,作为一种综合的经营,几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扬长补短,有机地循环联系起来。
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思想束缚,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3、 比较珠江三角 洲的 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5、通过分析我国珠江三角 洲地区工 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过程与方法 利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来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经济和城镇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反馈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发展情况和效果, 培养学生对所学所得的运用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 展营造有利氛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鼓励学生主动获 取资料的做法,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二、过程和方法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还可结合历史材料做补充说明:如乾隆皇帝下江南、康熙微服私访曾几下扬州。又如,地处山西高原中部的平遥、祁县几个县城,晋商的兴起时是重要的驿站,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当时山西的票号也驰名全国。后来,由于陇海线、京广线的建成通车和晋商的日趋衰落,这些城市发展也很缓慢。二.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师:商业网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可以通过商业网点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商业网点也尽可能多地吸引购物者,以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形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条件、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是不同的。展示:投影片图5.29、图5.30分别介绍山区和平原的自然条件。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山区的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势起伏大,地形坡度大,由于山区的人口分布较分散且人口密度小,故山区的商业网点在分布上也比较分散且沿河谷地带分布。那么,平原地区的商业网点在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上相比较,有什么区别呢?
北京的商业中心分布和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钟鼓楼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环路沿线商业中心出现。相对应的交通变化,钟鼓楼市场衰退与大运河运输地位衰落、运输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后两个阶段与城市交通干线形态变化紧密联系。3.交通线路的改变与集镇的繁荣或衰落。有的集镇因位于河道航运的终点而商业繁盛;当险滩被清除,航道向前延伸时,集镇的这种集散转运地位随之消失,商业逐渐衰落。例如: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交通布局变化带来的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请同学们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能对本地区的交通发展带来的变化有所了解,为今后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三、影响区域环境说明: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都很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图1.10古建修复图1.10对比显示古建筑修复前后景观的变化,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保护。讨论:1.列举旅游业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措施。提示: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申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等措施都有利于保护旅游环境。2.举例说明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提示: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当或失误,使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排放的各类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游客的接触或不文明行为引起的对风景、文物的破坏等。
师:南昆铁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 生: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到云南的昆明。 师:南宁和昆明的海拔分别大致是多少?南昆铁路沿途经过哪些主要的地形区? 生:南宁的海拔100~200米,而昆明的海拔1000~2000米,两地海拔差异很大。从南宁到昆明,经过南宁盆地,然后翻山越岭到达云贵高原。 投影资料:南昆铁路所经地区地形险峻、地质条件复杂,通过七度以上高烈度地震 242千米,可溶l性岩IK 375千米,膨胀:L~146千米,被称为“地层博览”。该铁路从海拔78米的南宁盆地上升到海拔2000多米的云贵高原,工程难度是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师: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生:交通运输的布局受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需要同学们了解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结合运输货物的特点、运输量等对交通运输方式作出合理的选择。
从右图“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可看出,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由此可见,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阅读通过此阅读材料,使学生大致了解以下内容深圳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城市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到目前为止,对其未来发展道路的构想,主要集中在:如何联合和依托临近区域、联合优势资源,扩大发展空间;如何明确功能,重新定位,合理分工,突出特色。活动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1.读图4.28,如果按人口规模>500万人、100万~500万人、50万~100万人、20万~50万人和<20万人将城市分为五级的话,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是否合理,这对其城市的协调发展有何影响?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指建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1)防洪:(2)防治血吸虫病:(3)减轻洞庭湖淤积(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5)调节局部气候:(6)减轻环境污染: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2、不利影响及措施(1)淹没土地、耕地: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3)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水库蓄水改变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岸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4)加重泥沙淤积:水库蓄水,使库区水流速度变慢,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1、图9.6“南昆铁路示意图”掌握南昆铁路起止点、支线、途经地区、铁路线附近的矿产资源(云南的磷矿、贵州的煤矿、广西的铝矿等);南昆铁路使西南区南连北海、防城港、湛江、钦州等港,成为西南区通往沿海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使西南地区物资出海路程缩短了600千米,对西南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2、图9.10“西南三省一市和广西主要铁路分布图”本图展现了西南三省一市和广西的主要铁路分布,要求重点掌握本区内的环状铁路——成渝-川黔-贵昆-成昆线,新建的南昆线、内昆线,以及宝成线(联系西北区),襄渝线、湘黔线和湘桂-黔桂线(联系中南区),枝柳线(联系中南区和华北区)等区际铁路,昆河线等国际铁路及重要铁路枢纽。3、图9.11“西藏自治区交通图”西藏自治区是我国目前唯一没有正式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读图后要能掌握联系拉萨的四大入藏(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及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
(3)师生讨论,提升思维深度。教师引领学生将讨论由农业生态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表象问题逐步深入到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落后等深层问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4)角色体验,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在农民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角色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尝试换位思考,在冲突与交锋中,在教师的引领下,重新认识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小冲突凸显大矛盾是本课设计的创新之处。2.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突出地理学科本质。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区域差异及人地和谐发展观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应当把握的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抓住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综合性特征,以突出地理学科的本质。
使学生了解天然其资源的特点,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 和 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 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 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1、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天 然气跨区与调配工程和西电东 送工程 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 分布和开发现状。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3、理解西电动送工程的原因及意义。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