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的共同之处。【板书】3.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启发引导】请同学们一起阅读地图册上的“太阳系模式图”,读图分析:(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轨道等方面有什么共性?(2)图中符号“i”、“e”代表什么意思?这两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符号“i”表示轨道倾角。(简介黄道、黄道面、轨道倾角)各大 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最大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符号“e”代表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
彗星简介:(1)云雾状的独特外貌,质量很小;(2)主要由冰物质构成(含尘埃、水、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人称它为“脏雪球”;(3)结构分彗核、彗发、彗尾(分离子尾、尘埃尾),彗星在远离太阳时,只有一个冰冻的彗核,当行进太阳时,组成物质升华而形成彗发,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背向太阳的一侧出现彗尾,远离太阳时,彗尾消失,尾永远背向太阳;(4)目前已经 发现了1600多颗彗星,最著名的就是哈雷彗星,1985~1986 年,曾回归;(5)彗星的公转周期各不相同,相差极大,有的几十年,有的几百年,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学生讨论回答,然后速读课文“流星体”。【启发引导】行星际空间是否是“真空”状态?行星际空间分布着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称为行星际物质,行星际物质的来源——太阳风、星际冲撞……
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二、过程和方法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概括】天体是在不断的运动着的。运动着的天体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板书】四、天体系统【启发】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挂图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1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数十颗卫星及其它天体,整个太阳系的直径至少100亿千米以上;而银河系则拥有2000多亿颗太阳恒星及恒星系统,包括了我 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所有恒星,其主体部分的直径达7万光年,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3万光年的位置上。【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 就是最大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主要阐述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从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这个方面来阐述,通过图片的形式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不应让学生记忆这四个方面,需要归纳为:(1)直接或间接(化石燃料)为地球提供大部分能量。(2)维持四大圈层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决定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辐射的概念、来源、波长等只作一般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像是通过作用气候、地球电离层和磁场而发生的,主要包括磁暴、无线电短波通讯被干扰、极光和气候异常等。3.教材涉及太阳活动的概念、标志和周期需要明确,而太阳大气分层及对应太阳活动现象只作一般了解。
我们将三球仪中的月球放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照“月相成因图”,它的暗面完全对着地球,而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正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这时正是农历初一,被称为“新月”。又称为“朔”。 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慢慢地转向地球。当它从太阳的光辉中出现时,便出现了一丝蛾眉的弯月,此时为农历的初三、初四,因其形似蛾眉,被称为“蛾眉月”。此后,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地转向地球,当有一半亮面和一半暗面都对着地球时,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的界线似乎像一张弓中没有拉动的弦。此时是夏历初七、初八,称为“上弦月”。这时月亮很明亮,有时在白天也能看见。在往后,月亮明亮部分越来越增大,当它转到与新月正好相反时,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全都对着地球,看起来月亮就似一轮圆月,此时正是 农历十五、十六、十七,称为“满月”,又称为“望”。
一、知识和技能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二、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香港的旅游特色在“购”,而购物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其他要素的发展。据统计,每年进入香港的国际旅游者中有60%左右的人是为了购物,其购物费用也占全部旅游费用支出的60%左右,使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世界的“购物天堂”。思考:1.从旅游六要素的角度看,香港的“购”是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点拨:到香港购物是许多游客来港旅游的主要动机。“购”是香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促进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2.香港的地理位置和自由港的地位,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点拨: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来自世界各地,由于大部分商品不收关税,香港的商品价格就相应较低。此外,这里每年都有许多换季大减价的促销活动,能为游客提供真正的实惠。香港店铺中销售着世界各地不同特色的货品,而且大部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受过专业训练,态度殷勤友善,以客为先。购物成为香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人工美),如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本来是为了实用,如半山建亭,是为了游人途中休息,水上架桥是为了方便游览,但建造者按照美的规律,精心设计建造、精心装饰,有的还请著名书画家题写匾额楹联,使之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审美意义。它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图3.6城市雕塑图为位于兰州城南黄河之滨的巨型雕塑——《黄河母亲》。三、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统一现今仍保持着原始形态的自然地域已经越来越少了。古今中外众多的自然景观都留有人工的痕迹。使这些人工痕迹与自然相映成趣,需要人们从和谐美的角度去巧妙安排。
课下探究活动:收集有关广东仁化丹霞景区的资料,以图4.3为内容框架,分析广东仁化丹霞旅游风景区的规划。(活动目的:通过收集资料、综合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6.景区开发应注意的问题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开发,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好各种关系。阅读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以下问题:1.景区开发的不和谐音主要包括哪几方面?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2.如何避免景区开发的不和谐音?点拨:1.景区开发的不和谐音主要包括:品牌之争、重复开发现象严重、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等,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效益低。2.景区开发时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与旅游市场、旅游景区之间、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对景区进行合理的规划。
点拨: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特色不同,可以安排的旅游活动是不一样的,直接影响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因此,出游前首先就需要收集旅游地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游览景区、景点的特色等情况。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直接关系到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地,然后再返回出发地的费用和时间。一般来说,居住地与旅游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过大,会使旅行的时间过长、旅行费用过高,经济距离增加,相应地降低了旅游者的出游能力。而居住地与旅游地相距遥远,也意味着两地之间巨大的环境差异,这会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信息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选择。图5.3西藏布达拉宫和图5.4云南香格里拉两幅图片显示了西藏布达拉宫、云南香格里拉与众不同的优美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成为近年来国内旅游的热点。
1.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说明前苏联垦荒区土壤风蚀的潜在自然背景。并说明人们的生产活动怎样加剧了这个过程。点拨:对图2.16的分析,要知道”垦荒地区”处于亚欧大 陆的中部偏北的地方,虽处于西风带但远离水汽来源,故降水稀少。从其周边的内陆湖“里海”、“咸海”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这是一个半荒漠向干草原的过渡地带,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其自然地理状况必定是寒冷、干旱、大风。2.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前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仔细分析这些措施,你认为该地区防治荒漠化(土壤风蚀)的主要方向是什么?点拨:要善于将所列四项保护措施逐条进行分析,而后进行归纳,不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抗旱、防风、保水、保土、保肥”。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前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与措施可以被我国的哪些地区所借鉴。
1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4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基本概念2、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3、理解地球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并分析其 原因。4、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宇宙观打下基础[学习重难点]:天体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学习过程]:一、 天体1、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聚集态的星体及星际物质)注:不作特殊交代的天体均指自然天体2、 几种常见天体的观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总结讲述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3、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1) 定义:从质量、组成、形状、发光与否等角度总结交代:数目多少(肉眼所见6000多颗)
当时,不只发生了太阳风暴,同时还有其它的现象发生,导致灾难巨大。 如果,这些现象单独地发生,结果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综合起来,1859年的太阳风暴,才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太阳磁暴开始干扰通信日本卫星首个被“击中”日本航天机构29日声明,受强烈的太阳磁暴影响,28日晚,日本“儿玉(Kodama)”通讯卫星信号中断。 据美联社报道,在太阳黑子活动减弱后,“儿玉”通讯卫星恢复正常运转。 美欧研究人员28日发布新闻公告称,太阳当天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耀斑爆发,预示着新一轮太阳风暴将在今后一两天内抵达地球,地球上的通信等设施可能会因此受到部分干扰。与这次耀斑爆发相伴,太阳表面还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日冕物质喷射,方向几乎直冲地球。研究人员说,喷射产生的带电粒子流正以约每小时750万公里的速度奔地球而来,其与地球磁场作用后可能会形成比较强烈的地磁暴,使地球两极出现极光,并可能对卫星运行和通信等造成干扰。
案例①武夷山景区通过对案例①的学习,了解到:①武夷山景区自然景观优美,并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丹霞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历史文化价值(丰富的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②地理位置优越和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③武夷山的国内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国际客源市场主要分布在以新加坡、日本为主的亚洲。游客多,市场广阔。通过分析,进一步了解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图2.15武夷山景区旅游略图通过图2.15了解了武夷山著名景区、景点的分布。活动根据案例,结合图2.15,试对武夷山景区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提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2.仔细阅读本案例,各组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评价项目,并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进一步收集有关信息。3.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4.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4、【自主探究】巴山夜雨的成因③材料三: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之良机。诸葛亮依计将司马懿之众诱入谷中……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设计理念】前后呼应,发散思维。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各抒己见,完成对热力环流整个知识框架的一个总结,既考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并认识生活中的地理规律,用生动的语言拉近学生与大气理性知识的距离,体会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提问】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将夜间换成冬季,情况又会怎样?城市与郊区之间也存在着热力环流——城市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城市风的出现有何重要意义?如果地球上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存在热力环流,这个热力环流应该怎样?这几个问题,请大家课后慢慢思考。
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 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 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 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2、知道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3、学会用两个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学习重点难点:板块学说 的基本观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课堂活动:一、 课前预习(填空)1、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部海岸与南美( )部海岸轮廓线十分相似。这一 偶 然发现,促使( )提出了()假说。2、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可分为()大板块,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3、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戴位于()板块与()板块、()板块、()板块等的交界地带。4、六大板块的名称是( )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澳大利亚 位于的板块是()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此时将上述景观划分到这两类中去)我们凭直觉应该知道哪些是自然,哪些是人文旅游资源。那么两种资源是怎样定义与划分的呢?一、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P11与P12,两类资源。解释:一般而言,自然旅游资源以地貌景观为核心,人文旅游资源以建筑景观为核心。前者主要与各地的自然条件相关,后者主要与人类历史相关。但:有时,两类资源之间难以断定其归属,因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经过人为的加工,不可能没有人文附加成分。而人类社会多数的创造,即使是最能体现人文色彩的民族风情,都与自然条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两类资源又可细分为若干类,P11与P13阅读材料。
提问:结合课本找出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类型及各自特点,模式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学生回答,使其掌握基本模式及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把握每一模式各自的特征,学会把握事物本质。◆设计意图:阅读课本,总结归纳,同时引导,通过原因规律的探究,大胆设想,总结规律掌握人文地理学习思路。4.活动设计: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提问:结合江宁区的变化,分析江宁区城市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课本24页活动题,提出功能结构布局方案?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掌握城市结构布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活动题方案的提出,学生能够掌握布局的规律性,解决问题。设计意图: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的不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够通过总结,深层次认识城市结构布局,活学活用。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