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要善于退、足够的退,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诀窍。”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2)检查自学情况。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二、说教材的三维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目标: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单的换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重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难点:掌握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三、说设计意图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组的教师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教材,先后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下面仅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三大环节(开课、活动操作、练习设计)来简述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及我们对每种设计的感受。1、第一环节开课的研究关于开课的研究,第一次试教,学生回忆长度单位复习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引导到面积单位的研究。
1.教材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内容:书上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公顷、平方千米是更大的面积单位,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及1平方千米的实际概念,能区分两个单位。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作好铺垫。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用打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3、填写正确的面积单位:指甲的面数学书本的封面黑板的面二、引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出示:(体育场太大了)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公顷、平方千米)三、新授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需要多少米线条?2.小刚房间的一面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扇窗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3.一辆洒水车每分行驶6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直行9分,被洒水的地面是多少平方米?4.一张长方形的纸,长9厘米,宽4厘米,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小明用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18厘米,宽9厘米,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拼成的两个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是多少?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1、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单位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完成表格。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通过解答此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四)课堂总结今天大家一起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发现了什么?你们是怎么学的?这样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仅总结了所学的知识,还体现了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实现了认知上的飞跃.(五)作业设计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设计作业时“基础性、灵活性、延升性”等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作业;1、必做题:作业本中相应的内容。2、选做题:儿童公园里要设计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你能设计出几种?你认为哪种设计最美?这样设计是为了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挥其数学特长和智力潜能,发展创造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中分层优化的一个体现。
二、小组交流,梳理知识。1、师:刚才老师巡视时发现有的组准备特别充分,下面我们就有请各小组到前面来和大家交流。第一部分,面积的含义,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指一小组上前汇报)小组交流第一部分面积的定义。学生补充。师小结进行评价。2、师:好,接下来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来?看看哪个小组最勇敢?小组交流第二部分面积单位。学生补充。师小结进行评价。师:看大家对面积单位的内容认识得这样清楚,老师也给大家补充个小题,考考你,有信心吗?看大屏幕,巧填单位。房间面积是18( ) 卧室的门高约2( )课桌面的面积约是24( ) 果园的面积大约是3( )爸爸身高是180( ) 小学生的一颗大门牙大约是1( )山海关区的面积约是192( ) 3、师:真棒,大家不但认识的清楚,还能灵活运用。了不起,咱们接着往下交流。小组交流第三部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生补充。
如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让学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的预先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把计算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印象深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空间观念。5、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关键是通过操作实验,使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重点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⑴ 加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三次对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拼摆,引导学生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关系,启发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8、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这一环节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深化巩固1、学习例1(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前面情景导入时几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了一个,剩下的我放在练习里。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信心百倍,勇于向困难发出挑战。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又设计了课内延伸环节. 2、课内延伸:设计一个组合图形的草坪,面积大约45平方米 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自己设计出组合图形的图画,并涂上漂亮的颜色。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对在获取新知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说教材。“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版第六册第四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整个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第一层次通过比较手掌、硬币、树叶、数学课本与语文课本等实物面积的大小,说说生活中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层次让学生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一个数学事实,即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这样创设情景,提出疑问,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以便顺利进入下一步的教学。(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如何求出图4中长方形A的面积。在学生放手操作过程中,他们出现的解决方法可能有很多,如(1)摆出小正方形后用数格法来求;(2)用图形对比法求;(3)通过量出的长和宽计算求等等。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其思考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之处,教师要超前估计,顺势点拨,引出学生正确的想法。这一过程学生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的方法就初步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与它长和宽有关的重要发现,即得出长方形A的面积等长X宽=面积的初步结论。(三)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这两小题,可能有出现个别学生没有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导致计算错误,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关键是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概括出: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底和高,而且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2)自主实验,验证猜想(P24练一练第2小题)教师再拿出长方形活动框架,每个小组发一个,让学生拉成平行四边形后自主动手测量 ,计算图形的面积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思考发现什么?组织交流归纳出①长方形的面积大;②长方形拉变成平行四边形过程中,虽然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还相等,但高变短了,图形的面积也变小了。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底一定,周长相等的图形长方形的面积最大。[设计意图:回应开头,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操作、计算、比较、分析来验证猜想,完善情境,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4.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四、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概括,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说教材分析1、课标理念: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要在已有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并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教学探索的经验。2、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插图)3、本节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2.学法指导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学习方法,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魅力,我结合多媒体辅助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习的形象感与趣味性,并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说说从图中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圆面积的含义,体会到研究圆面积的必要性。2.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估计圆的面积有多大。通过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积度量的含义,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一、说教材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建立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出示了一个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再出示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后通过例3和例4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五课时的内容。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渗透转化思想,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3.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不难想出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教学。4.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⑴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