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图3.8,让同学们讨论山西省三类工业发展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采掘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1995年间有所上升,但在1995~2000年下降,且下降速度很快。原料工业始终在增加,且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加工工业1985~1995年间比重下降,到2000年几乎停滞不前。这说明山西省虽然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但还是限于初级加工阶段,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山西省只是一个能源大省,并不是一个工业大省,更不是经济强省,山西省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考资料)《急需调整产业结构的山西经济》(山西日报1999年11月25日)山西能源的综合利用是一个正在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例如屡屡发生的矿难,以及背后隐藏的“官煤勾结”问题,这些都是目前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相关的新闻报道,教师在课前应该专门搜集一些,或者让有条件上网的学生自己去搜集,使得课堂教学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知识与技 能 1、了解能源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理解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3、了解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4、理解山西省构筑三条产 业链的资源条件及意义。5、理解山西省 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的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治理的关系。6、了解科技创新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7、理解山西省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学会知识迁移,为我国其它工矿区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分析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能源基地建设的成就。2、通过师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源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 础,我国把能源工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急需科技人才为能源工业出谋划策,使学生深知肩负的重任,同时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能源基地的建 设成就,力求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有新的突破。
山西省总结出了许多重点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即围绕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和主要交通线建设区,通过工程及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图3.13)。1.说一说图中各种工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点拨:参考图3.13图中各工程及措施的作用:(1)隔离护坝:主要作用是将采掘区与河流隔开,以免河水流入采掘区。(2)排水沟:主要作用是引开可能进入采掘区的雨水或其他水源。(3)公路紧靠采掘区,方便运输车辆就近从工地上公路。(4)“固沙草方格”,即在流沙表面用麦草、稻草扎成1×1米的草方格,使流沙不易被风 吹起,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并在草方格上栽种沙蒿、花棒、籽蒿、拧条等沙生植物,建立起旱生植物带,营造挡沙树林。
由于这部分知识已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探讨分析,,现在提供机会让他们进行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见解。所以,学生对这个知识掌握起来并不难。所以,我对这部分内容不做太多的讲解,只要做进一步的梳理,加深学生的理解即可。 第三是小结环节 在学生对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掌握之后进入的是小结环节,这里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在西气东输工程段的建设中有没有什么难关? 通过西气东输的难度了解,间接的表现我国的科技的发展,增加学生的爱国情,同时也说明西气东输的建成也有技术这一原因。从而也完成了本课时的小结。 第四环节是作业布置 在这里要求学生课后预习本课剩下的内容:思考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为何要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通过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为下节课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体现本课学习从“个”到“类”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问题探究的形式可以了解学生对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随堂练习有利于巩固强化学生的条例性知识。)三、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2、人为因素:(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自然原因启发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和给出的PPT资料来进行分析。人为原因以其危害结果用图表和图片的形式展示,使学生认识到人为因素是导致荒漠化最主要的因素。(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自然因素提供学生分析一区域环境建设的自然基础条件,而这也是较难的一点,再者,通过分析人为原因,是学生树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四、布置作业:书本课本20—22的活动—— 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
图7.1“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大致范围”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大致范围大致是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对照同纬度世界其它地区的地表景观,得出本区是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根据本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本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以及这种气候影响下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特点。【教学内容】一、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1、 位置范围:南方低山丘陵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致是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2、 区位优势:与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处于亚热带、湿润区,具有温暖湿润的环境,成为回归沙漠地带的“绿洲”,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潜力巨大。
使学生了解天然其资源的特点,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 和 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 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 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3、通过活动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1、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天 然气跨区与调配工程和西电东 送工程 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 分布和开发现状。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3、理解西电动送工程的原因及意义。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该节教材以水资源作为案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教材首先从水资源的概念入手,介绍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的状况,接着辨证论述水资源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紧扣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随时空变换,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科技对水资源的利用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因此必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合理利用水资源。此部分内容穿插图片和实例,特别是通过以色列水资源的利用和咸海面积缩小的两个案例,让学生明确和巩固以上观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数据明了水资源的概念。2.结合事例了解水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3.通过分析图表资料认识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提高读图分析能力。4.以我国为例,针对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状况,结合所学,学生合作探究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方案,进而归纳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和措施。
b) 从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看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性分析图11-1可得出结论: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天然气使用水平,我国落后许多,中国以使用开采成本低、运输方便、价格便宜的煤炭为主,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1.6%,但造成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天然气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前景广阔,可使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为零,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减少一半以上.在我国这样一个产煤和用煤大国,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资源具有现实意义。一、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a) 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我国的天然气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资源比较丰富,天然气总资源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潜力很大。学习时注意区别以下概念:天然气资源量——通过某种科学的计算方法预测在某个含油气沉积盆地可能拥有的储量;天然气地质储量——通过一定的勘探技术手段可被利用的储量;天然气探明储量——最终确定的可以进入开采阶段的天然气储量。b)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这部分的设计目的,要学生明白热带雨林只是一个案例,我们的目的是要合理开发和保护全世界的森林。由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来明确区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危害及治理保护措施。】然后知识迁移——东北林区的开发与保护介绍东北地区的森林材料: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地方气候有重要的作用。它还是我国最大的采伐基地,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 东北林区开发中的问题及影响点拨:由于人类的严重超采,采育脱节,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再加上森林火灾,东北林区的面积在锐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恶化。我们该如何开发和保护东北地区的森林呢?
2.通过西气东输输送到上海的天然气,价格只相当于进口天然气的3/4、同等热值煤气的 2/3。你认为是否应该提高天然气的价格,以促进西部的发展。点拨:可以从不同方面分析。⑷对环境的影响①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据监测显示,在同等热值的情况下,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长期高度依赖煤炭,例如,上海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从西部地区输送来的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②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③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3)师生讨论,提升思维深度。教师引领学生将讨论由农业生态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等表象问题逐步深入到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技术落后等深层问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深度。(4)角色体验,突破难点落实重点。在农民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角色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尝试换位思考,在冲突与交锋中,在教师的引领下,重新认识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情感体验中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小冲突凸显大矛盾是本课设计的创新之处。2.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突出地理学科本质。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区域差异及人地和谐发展观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应当把握的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抓住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综合性特征,以突出地理学科的本质。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 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开发商等角色,从角色的立场讨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活动规则: 每个小组认领一种角色,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和整理思路,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做中心发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发言时请说 明所扮演的角色,尽可能多的发表建设性意见。如果需要,可以上台展示材料【学生互动】 风云辩论:雨林破坏谁之错?正方观点:雨林破坏,亚马孙地区 的国家和 居民应负主要责任反方观点: 雨林破坏,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 【师生小结】 雨林的开发,既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需要,也有发达国家国际市场的牵动。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尤其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保护亚马逊雨林符合长远利益和全球利益。但这与雨林所在地国家的发展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之一矛盾是雨林开发与保护的关键。【过渡承转】 绿色和平组织警告说,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对森林的破坏,80年内热带雨林可能完全从地球上消失。开发还是保护?这是雨林的两种前途,也
A.城镇数量猛增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提取信息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五、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也可以让我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它们的学习反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关于作业的布置,我打算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法。第一个层次的作业是基础作业,要求每一位同学都掌握,第二个层次的作业是弹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做。整个这堂课,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自我意义的建构者和知识的生成者,被动的、复制式的课堂将离我们远去。
5、请列举开源的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6、开源“五水”歌:开发地下水、蓄积洪水,跨流域调水,淡水海水,人增雨水。能马上背出来吗?7、请列举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8、水资源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尽管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知识,但关键还是要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看课本70页“活动”,请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提示:(1)西北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解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应体现在: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用水规模;发展节水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2)我国缺水问题,谈谈看法: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收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确定综合思维、立体思维的方法,全面多角度地寻找解决缺水的对策。
【教学内容】一、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1、目的和意义(1) 目的: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丘陵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山区日益繁荣。(2) 意义:有利于低山丘陵山地某一种自然资源的多方面利用和多层次利用。2、开发模式(1)走立体化农业的道路①发展立体化农业的原因: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形地貌多样,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少,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状况脆弱。②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生产体系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化(林地、草地、耕地、水面甚至家庭院落都已被利用);农业生产类型多样(林业、畜牧业、渔业、种植业等都有安排),且林业用地(包括果园和经济林地)面积最大,超过农业用地的一半,反映出千烟洲的农业结构已从过去的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林业为主。布局形式:丘山——丘下为“用才林——经济林和毛竹——果园或人工草地——农业——鱼塘”。
图11-3 “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图中可见西气东输工程主要穿越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连接了我国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经济地带,自然景观上由东向西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教学内容】一、 打造中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1、 西气东输工程概况(1)三大组成部分——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2)主干道走向——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哈密、柳园、张掖、武威、干塘、中宁、靖边、柳林、郑州、尉氏、淮南、南京、常州,最终到达上海,全长近4200千米。[经典例题1]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图11-5),回答:(1)天然气按形成和来源分属于来自 的能源,与煤炭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活动建议:亚马孙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一直作为一个两难问题困扰着决策者们。这三个议题的提出,为决策者们提供了思考的途径,其实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呼声。活动中,可以让同学们任意选一个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评述、整理、发挥,然后进行交流,达成共识。或以板报的形式 进行。板书设计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全球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⑴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⑵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人类活动:⑶开发的背景:2.亚马孙地区开发过程⑴从历史因素看,对雨林影响不大。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影响逐渐加大3.亚马孙流域 大规模开发计划⑴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⑵移民亚马孙平原⑶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2.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同样不容乐观。3.开发 与保护?
师我国河流众多,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正在继续开发,出示“长江流域示意图”,请同学们借鉴今天所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长江流域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生略。师长江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沪,奔入东海。水域辽阔,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千米,流经我国半壁河山。水量汪洋壮阔,多年平均入海近10000亿立方米。流域内总人口、耕地各约占全国的35%,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50%,历来是中华民族繁衍的沃土。流域经过我国三大阶梯,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流域内水系发达、众多,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长江干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沟通内地和沿海的广大地区,干支流通航里程约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形成了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被誉为“黄金水道”。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创设探究情境,展示典型显示案例激发思考,与学生共同感受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当前我国、我省发展的机遇、成就和危机,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五、重点难点【重点】1、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1、如何从图文材料中分析出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2、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的不同影响六、教学方法1、材料分析法。提供分层次的问题与材料,并进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行分析发现知识、构建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发展。这是本节设计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2、合作探究法3、多媒体教学法七、 教学过程(一) 引入 :假如某同学买彩票中大奖,想投资生产面临几项选择1、投资高端智能手机制造还是普通服装厂?2、厂址选择在濮阳市还是南乐县?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