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本课编写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 “我们的国家”第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 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琴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以及第 n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嚇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 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 产党》。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开天辟地的大事“呈现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呈现了井冈山精神,沿着前面两部分,"红 军不怕远征难”呈现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浓墨車彩的一笔“长征精神”。二、学情分析80多年前的紅军长征高现在的孩子渐行渐也,但这却是中华儿女不能 忘却的历史。学生对长征的了解仅仅限于祖辈的相传,以及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为了让好学生对长征精神更深刻的了解,本课的学习尤为重要.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收集禁理资料的本报告里,所以课前让他们去搜集有关长征的故事,为交流打下基础。
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同学们会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吗?会唱的同学一起唱。师领唱(板书课题)同学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你理解的新中国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对比着旧中国来说)正是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中国人民才能当家做主,才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那同学们,你们觉得共产党的成立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不是开天辟地的大事。那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教材回到过去,了解一下这件开天辟的的大事---共产党的诞生。(二)思想的觉醒在旧社会,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人们找不到改变现状的办法,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给我们中国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先进、科学的思想,那就是马克斯主义。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在马克斯主义的指导下,开始行动起来,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各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开始建立,并且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1、新文化运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资料。(提出要求:整理出有效资料,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想上台展示?(学生在展示时,教师摘取《新青年》和李大钊的信息重点引导并出示课件)请同桌议一议:李大钊为何不惧死亡?指名回答2、五四运动谁想上台交流课下搜集的五四运动的材料(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小组讨论: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要求:整理出有效信息,准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中的第三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本单元按照知情行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让学生从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没有共产觉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开始,进面通过新旧社会中国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建国后中国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体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最后落实到主动维护国家荣誉,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爱党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下面将我从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及学法、 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第三单元的第三课,落实从知到行的要求。本课由三部分组成,旨在引导学生学着通过查阅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不平等待遇、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史相关 资料,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提升的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最终使学生成长为能够通过思考、讨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知道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地位,明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的重 要作用。通过新中国取得的各项成就,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的中国的必然出路 的爱国少年。
一、说教材本课编写主要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中 “我们的国家”第10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 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琴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以及第 n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嚇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 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 产党》。本课分为三个部分"开天辟地的大事“呈现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 党的诞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呈现了井冈山精神,沿着前面两部分,"红 军不怕远征难”呈现的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浓墨車彩的一笔“长征精神”。二、学情分析80多年前的紅军长征高现在的孩子渐行渐也,但这却是中华儿女不能 忘却的历史。学生对长征的了解仅仅限于祖辈的相传,以及文学作品、影 视作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2、在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开了很多会议,其中的遵义会议具有重要意义。请同学们自读课本 75页活动园,找到遵义会议的意义。指生回答。3、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壮丽诗篇。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 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 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 个省,翻越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 年 10 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 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2、在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开了很多会议,其中的遵义会议具有重要意义。 请同学们自读课本75 页活动园,找到遵义会议的意义。指生回答。3、1935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七律.长征》 这首壮丽诗篇。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请欣赏毛泽东主席的《七律 .长征》。出示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 ,为什么说“难”,谁想交流你搜集的长征故事。 生读故事,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到长征的艰难。出示课件 为什么毛主席又说“不怕”呢?
一、情景导入,引出新知师:“上节课,奇奇妙妙邀请我们去参观了他们的家。这节课,又是哪个小朋友要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家呢?”[出示xxx的照片]师:“这节课是xxx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家。xxx,你要带我们去哪里看一看呢?”[PPT展示xxx家的阳台、房间和网络上的花园图片]<xxx指出自己的房间>师:“这节课,我们和xxx一起去参观房间。”[出示课题:10.我的房间]<学生跟读课题>二、循序渐进,程序教学(一)学习词语:房间[出示图片:房间]“xxx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请xxx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教师带领xxx说一说自己的房间有什么:大床、小床、电视)“这个有床、有电视,可以睡觉休息的地方就是房间。”[出示词卡:房间]
一、观察思考,形成概念观察图形,了解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长方形:(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有长方形的存在)思考:长方形跟我们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活动1:利用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演示,使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变化,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节课题及矩形定义.设计意图:通过平行四边形教具,操作探究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体会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感受由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的过程,为研究矩形的性质做铺垫.在展示平行四边形教具的变化情况后让学生说出它的特征,尤其是和平行四边形相比较特殊的性质.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教师强调分析:矩形只比平行四边形多一个条件:“有一个角是直角”.注意: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矩形.思考:因为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由于它有一个角为直角,它是否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呢?
一、旧知回顾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注意: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进行加法运算时,应注意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
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1)师: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家厨房的墙壁和装修图,他说他设计的这幅图既美观又有规律,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到底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2)学生: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对于学生发现的各种规律要积极地给予评价、鼓励,增加学习的信心)(3)师: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图形统统往前平移一格)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一、体现“活动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因此,我在新授部分以学生喜欢摸子活动开始,以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进而能判断生活与数学中的“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种情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情发生的三种情况;(然而在课堂中,让学生把这三个词语放在一起例举数学与生活中的实例吧,学生说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只有通过自己先举例在让学生说,这时学生才能说出例子来。)最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感知体验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达到巩固与应用的目的。
1、自主检测现在我们要开始攀登主峰了,道路是崎岖的,我相信同学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登顶成功,只要细心,你就能行。学生独立完成习题。2、评价完善一生汇报答案,其余自我核对,矫正错误。(四)、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1、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教师适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以情感性和知识性评价。2、课外延伸课本第九页思考练习。(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所学,在交流反思中,意识到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和数学内容的延续性,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学生把这节课的收获和尚存在的疑问告诉小组的同伴,针对学生疑问采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给予解决,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以解决,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
学生总结得出:只有乘法和除法,都是按从左往右进行计算的。这个环节的教学,教师的“导”起着关键的作用,多媒体的展示也为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出四则运算的方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散了教学的难度,挖掘了教材的深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接着小结方法,教师:像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加减法计算或乘除法计算的时候,应怎么样计算呢?得出并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巩固练习教师课件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上台板演,并说说解题的方法和计算步骤,4、回顾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的?又有什么收获?七、板书设计: 72-44+85 72+85-44 987÷3×6 6÷3×987 987×6÷3 =28+85 =157-44 =329×6 =2×987 =5922÷3 =113 =113 =1974 =1974 =1974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0、51页的教学内容《8和9的认识》。一、说教材教科书第50~51页上8、9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6、7的认识基本上一样,不过比认识6、7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主要是可供学生数数的资源更丰富,并且所数事物的数量不像6、7那样明显。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在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中,感受8和9的意义,能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建立8、9的数的概念。会读、写8和9。(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进行环保教育。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一、说教材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话题展开。第一个话题︰改革创新谋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理解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第二个话题︰精神文明新风尚。通过"感动中国"栏目、志愿服务等,让学生认识到文明道德风气的不断弘扬是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一种表现,同时感受祖国的发展与强大不仅体现在物质文明的发展中,还体现在精神文明领域。第三个话题;走进新时代。与当前的国家发展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党中央勾画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蓝图,知道我国正处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关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也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梦。第四个话题︰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青少年肩负的使命,再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如何做新时代的好少年。本单元教材紧扣时代,重点围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精神和物质文明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展开,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最终回归生活,回归到每一个少年的中国梦。本课内容时间跨度长,涵盖面广,尤其是小岗村、改革开放早期港口开放等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时代较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从生活中、网络中收集相关素材,丰富学生的认识。
一、理解教材《认识物体和图形》人教版小学数学1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二、学生分析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10的认识”这一课安排在学生学完了1-9的认识,组成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的编排是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从数一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10.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出物体是10的事物。学生再通过直尺图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比较点子图的多少会比较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并且能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认识10的组成和分成,并能快速的说出10的组成和分成,为后面10的加减法打下基础,它也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10的认识的教学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因此学生在学起来并不陌生.本课中10的分成和组成是一个重点,因此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1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感。 3、教学重点: 掌握10的数概念和10的组成,体验数学在身边。 4、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10的组成。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