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 页数:5页
  • 字数:约 3133 字
  • 大小:647.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光影设计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再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 重点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 难点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

    教具、资料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安排】假设教室是地球,同学们座位区域内是陆地,靠边同学以外的地区为海洋;靠门两行同学为大陆东岸(或西岸),靠窗两行同学为大陆西岸(或东岸),中间两行同学为内陆地区;横排中间行为赤道,其余横排同学自己推出大致的纬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1)根据刚才假设的分布状况,同学们想想自己“生活在”什么气候区内。(可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图)

    (2)你所在的气候区有什么特点?原因?

    (3)描述一下你在的地区自然环境系统要素有哪些?要素间关系如何?(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4)全球地理环境系统有哪些自然要素?(答: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

    (5)通过分析环境系统要素你得出什么结论?(答:无论全球还是局部地区地理环境都是由土壤、气候、水文、生物、地形等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制约、渗透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活动

    读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

    【板书】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转折】我们都知道10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

    【学生回答】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阐述略)

    【板书】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