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会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总工会)34篇
-
- 页数:188页
- 字数:约 121572 字
- 大小:213.87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Mu
2023年工会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总工会)(34篇)
目录
一、各级工会
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1
甘肃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4
四川省工会5年深度观察11
青海省工会工作5年综述25
江西省工会五年工作综述36
西藏自治区工会五年工作综述39
贵州省工会做优“工”字品牌助力高质量发展42
安徽省工会工作综述44
湖北省工会凝心聚力促发展服务职工创和谐47
湖南省工会五年工作成就综述50
五年来兵团工会工作综述53
济南市工会五年工作综述56
长春市工会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新时代工会工作60
拉萨市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65
许昌市工会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69
曲靖市工会工作综述73
十堰市工会未来五年工作展望75
淮北市总工会着力打造新时代“五型工会”…78
遵义市工会五年工作综述83
延安市工会工作五年回眸87
绥化市总工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工会工作提档升级92
铜仁市工会五年工作综述96
平凉市总工会深学细悟砥砺奋进奋力开创新征程工会工作新局面………101
24:来宾市工会亮点工作扫描103
大庆市工会工作综述106
泉州市工会十六大以来工作掠影111
滨海新区总工会履职尽责勇担当创新实干促发展115
观山湖区总工会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工会工作117
二、单位工会
昌吉州教育工会五年工作综述120
讷河市财政局创新工会工作记事123
三、企业工会
北大荒集团工会工作综述125
新疆北方建设集团工会助力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132
中铁二十五局扎实做好工会工作侧记135
以党建引领工会创新,激发企业职工群众的创造活力139
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0月9日在北京开幕。记者从中华全国总工会了解到,出席此次会议的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工会,铁路、民航、金融工会,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的35个代表团、2002名代表。此外,还将有约60名特邀代表、50名港澳来宾出席大会。
中国工会十七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组织职工建功立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稳定、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推进工会系统党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工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一、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5年来,全国各级工会切实承担起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在全社会叫响做实“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
论深入人心、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广大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全国各级工会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工会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等,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走到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
全国各级工会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基层、扎根职工。加强红色工运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宣传运用,命名59个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的“四德”建设,开展两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职工志愿服务,每年联合发布全国“最美职工”,引导广大职工做崇德向善的践行者、文明新风的推动者。5年来,共发布50名全国“最美职工”。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蔚然成风。全国各级工会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进一步突出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鲜明导向,牵头负责五年一次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定期召开庆祝“五
一”国际劳动节大会,评选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5年来,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26个、奖章4026名、先锋号4119个,全国五一巾帼奖2200名。
二、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搭建舞台
5年来,全国各级工会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团结奋斗、建功立业,持续唱响新时代的“咱们工人有力量”,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
全国各级工会为广大职工建功立业搭建舞台,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扎实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竞赛,推动在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中开展竞赛活动,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广泛开展班组竞赛和质量提升活动,不断扩大竞赛的覆盖领域和职工群体。
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竞赛活动;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围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开展竞赛活动;中国铁路总工会围绕京张、京雄铁路建设开展竞赛活动5年来,全国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企事业单位工会年均58.6万家,参赛职工累计2.9亿人次。
全国各级工会还加大对一线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的支持力度,组织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5年来,已建工会企事业单位所覆盖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3991.0万件,开展技术革新226.7万项;全国参加基层以上工会组织技能比赛的职工累计1.09亿人次。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联合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境外培训;基层以上工会组织技术培训班26.1万次,参加培训职工1844.2万人次。
三、努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5年来,全国各级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努力为职工提供更多可感可知、可达可得的贴心服务。
为了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扎实推进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的入会及维权服务,稳步推进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企业及其关联企业建会工作。2023年7月,全国外卖行业首个全网职工代表大会召开、首份全网集体合同签订,超过300万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有了更进一步保障。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和快递业各级工会全力打造快递业“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品牌示范工程。截至2023年7月,快递业“会、站、家”一体化建设
已覆盖11600多个基层网(站)点,推动头部快递企业总部全部建立工会组织,实现了头部快递企业召开职代会和签订集体合同全覆盖。目前,已累计为290多万名快递职工兜住权益保障底线。
全国各级工会积极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建设全国工会网上就业服务平台,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活动,2018年以来累计提供就业服务3704.19万人次。每年开
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服务农民工2900多
万人次。组织开发全国工会线上维权服务平台,集成涉及职工群众维权服务的所有内容,努力实现“全国连通、一端尽享”,着力做到时时、事事、处处全维服务好亿万职工群众。
四、广大职工在改革中更有获得感
5年来,全国各级工会坚持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工会改革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广大职工在改革中更有获得感。
中国机械冶金建材工会不断迭代升级在线技能学习和岗位练兵系统,拓宽职工素质提升新通道,如今已累计培训30万人次,时长超过50万小时。同时,发挥“首席技师”“首席员工”的示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职工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创新等,并挂牌命名一批行业工匠学院,储备培养更多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制定修订常委会工作制度等,逐步形成一套具有产业工会特色的制度体系;推动基层工会建设,实现全国农林水利气象系统职工入会率达96%,确认了一批模范职工之家和模范职工小家;组织农林水利气象系统工会干部培训班,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
5年来,全国各级工会不断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加强以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为重点的“小三级”工会建设,积极推行网上申请入会、集体登记入会等便捷方式,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货车司机、快递员等八大群体入会、百人以上企业建会专项行动和社会组织建会专项行动,实施重点群体入会项目制,在江苏、安徽开展货车司机网上入会试点工作。2018年至2020年,全国新发展八大群体会员874.3万人;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新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1227万人,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全部实现建会突破。
甘肃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大。
省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心大局,紧跟发展需要,紧贴职工需求,坚持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着力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基层工会队伍建设、维权服务质量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及工会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工会系统党建持续加强,“十大行动”深入推进,服务高质量发展作用日益凸显,工会改革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逐步深化,维权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以扎实有力的举措和亮点纷呈的案例,奋力谱写出新时代甘肃工会工作新篇章。
一、强化思想引领,汇聚共同奋斗蓬勃力量
坚定政治方向始终是工会工作的根本要求。省工会十二大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忠诚党的事业,切实承担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一是着力强化理论武装。省总工会始终把理论武装作为政治机关建设第一要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深化理论学习效果。举办专题培训班、专题辅导讲座、专题研讨会,让理论学习真正入心入脑。充分发挥“学习强国”、“学习强会”、职工书屋等平台作用,引导广大职工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坚定地维护核心、自觉看齐追随。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前往两当兵变纪念馆、南梁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通过举办“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理论学习形式,增强理论学习的感染力。
二是网上宣传协同发力。省总工会着力在提高网上舆论宣传的聚合力、引导力上做文章。通过开展工会网信干部培训,全力打造一支懂工会业务、熟悉信息化建设、善于开展网上宣传服务的网信队伍。建立各市州、县区新媒体平台上下联动机制,组成甘肃工会网站矩阵、政务AAA公众号和政务抖音号矩阵,把党中央、全总、省委和省总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等宣传重点及时、准确传导下去,把基层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提炼出来,形成舆论宣传合力,增强全省
工会网上舆论宣传工作协同性、广泛性。截至目前,全省工会系统共建立官方网站9个、AAA公众号110个、抖音政务号45个。
三是先进模范示范引领。省总工会深入实施“劳模引领行动”,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省五一劳动奖评选表彰。共产生甘肃省劳动模范299名、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186个、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672个。各级工会积极推动地区、行业、企业劳动模范评选表彰工作。评选表彰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企业职工崇尚劳动、争当劳模、争创一流业绩的热情。坚持重要节点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每年“五一”前后举办劳模事迹展,组织劳模赴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优秀企业和基层一线,开展劳模事迹宣讲等活动,并通过地方媒体、工会报刊、AAA公众号等对劳模事迹进行深度挖掘,积极营造崇尚劳动、争当先进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省总工
会组织百名劳模开展“忆往昔岁月•看今朝变化”学习体验活动,听身边故事,
看祖国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劳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精铸大国匠心,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省工会十二大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坚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广大职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展现风采。
一是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风生水起。省总工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百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活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持续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陇原职工在诸多重大工程项目中大显身手、屡创佳绩。1.6万余名职工被评为甘肃省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和服务明星,2600余名职工晋升技术等级,产生各级各类创新型班组2010个、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7个。“陇东多能互补能源基地建设”和长庆油田公司“岗位建功‘十四五’油气跨越6800”两项竞赛入选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据统计,省工会十二大以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各类劳动竞赛1.2万项(次),参加单位2.36万个(次)、职工444.87万人(次)。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开展,为重点工程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坚实基础,增强了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初见成效。省总工会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协同组织、人社、教育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通过“技能甘肃”建设、职业
技能培训、技术等级晋升等举措,全面落实重点改革任务。截至2022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23.36万人、高技能人才42.44万人,分别较2017年增长58.78%、15.37%;金川集团公司改革经验在全国交流,公司一线职工潘从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大国工匠”,并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提高技能、勇于创新的标杆。
三是职工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各级工会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认真实施劳模创新行动和班组创新行动,引导广大职工学知识、学技术,不断提升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全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型班组的示范作用,完善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六年来,省总工会为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下拨创新研发经费396万元,带动地方及企业投入创新研发经费4.7亿元,支持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创新研究。全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6万项,创造经济效益83.6亿元,培养各类人才7.61万人。下拨创新研发经费860万元,鼓励班组开展创新研究,各基层工会通过资金配套,带动企业投入班组的创新经费共计达5.98亿元。全省各类创新型班组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6万项,创造经济效益54.25亿元,培养人才7.37万人。
四是定点帮扶和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各级工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通过驻村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措施,确保了联系村如期脱贫摘帽,在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贡献了工会力量。动员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踊跃开展志愿服务,投身一线、共同战“疫”。累计拨付专项资金4700余万元,慰问疫情防控一线人员37万余人次。出台援企稳岗举措17条,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2.23亿元,在帮助企业纾困解困、产业复苏、提振消费信心方面发挥了工会组织积极作用。
三、全心关爱职工,集聚服务美好生活合力
省工会十二大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聚焦主责主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效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努力让职工得到更多实惠、感受到更多温暖。
一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始终把职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普遍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推动“安康杯”竞赛向非公企业、中小企业拓展。持续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活动,举办特色培训班,帮助职工提升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通过普法宣传、法
律援助、个案维权、联动人社,推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促进提高一线职工、劳模在工会领导机关、“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深化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推动落实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让职工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更好实现当家作主。
二是服务职工手段更趋多元。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投入1800多万元,如期建成、运行100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常态化开展“四送”活动,各级工会筹集款物9.7377亿元,累计慰问职工330.6793万人次。建成户外劳动者驿站1186个、“货车司机之家”和“快递员之家”182个、标准化母婴休息室422家,帮助货车司机、快递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保障难、休息难、吃饭难、充电难等现实问题。关心关爱特殊人群,针对功勋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的关爱帮扶工作,得到全总充分肯定。主动承担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有效构建困难职工帮扶体系,统筹发挥县级以上帮扶中心和基层帮扶站点作用,实施三年专项行动,12.34万户困难职工家庭如期脱困解困、同步迈入小康。
三是女职工关爱行动深入实施。以女职工需求、企业发展、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为重点,成立“甘肃省五一巾帼志愿者服务总队”,下设分队33家,广泛开展了扶贫济困、互帮互助、心理疏导、会议节庆、月老红娘、家庭邻里矛盾调处等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重点面向困难企业女职工、“八大群体”及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等群体的“两癌”筛查服务,覆盖企业8619个,受益女职工229.96万人,把党的关心关怀送到女职工身边。线上线下举办“陇工情缘”青年职工交友活动112场,参与职工6132人,为单身大龄女青年寻找幸福港湾。
四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在新形势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开展困难职工帮扶阵地的地位日益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省总工会十分重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创建工作。自2017年始,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按照优化服务环境、强化运行质量、规范服务标准、提升工作效能的总体目标,搭建困难职工帮扶、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平台。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于2020年实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各市州、县区全覆盖,为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阵地平台。
四、对标时代要求,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省总工会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决策部署,不
断丰富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实践,着力打造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一是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劳动关系领域新形势,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深入推动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坚持“融入管理、促进企业发展,以人为本、维护职工权益,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在畅通职工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保障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和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目前,全省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达92%,厂务公开建制率达91%,职工董事建制率达80%,职工监事建制率达82%。
二是集体协商工作成效明显。坚持把集体协商工作作为加强维权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会同人社部门指导各地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集体协商工作呈现由点到面、稳步推进、逐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省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2%,规模(限额)以上已建工会的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专项集体合同保持在93%。
三是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深入开展。协同建立“人社+工会”联动维权机制、“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完善集体协商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活动,实施“稳就业促发展构和谐”行动,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落实“五个坚决”要求,完善9项工作机制,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首创“媒体+工会”共同监督模式,摸排、督办拖欠职工工资问题,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五、深化改革创新,催化奋发有为时代力量
省总工会坚持改革强会,始终把改革作为新时代工会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准确把握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的总体思路,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
一是组织覆盖持续扩大。坚持党建带工建、服务先行,加大建会入会工作力度,探索区域兜底、行业联合等建会方式,开展百人以上企业建会专项行动、农民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完善“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工会组织覆盖、工作覆盖不断向新业态新领域、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延伸拓展。
规范基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选举制度,保障会员权利,提高建会质量。开展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复查及“结对共建”活动,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开展会员评家,以评家促进建家。
二是基层基础持续夯实。坚持人往基层走,压减机关编制充实基层,全省聘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集体协商指导员949名。坚持钱往基层花,省总工会直接用于服务职工、补助基层的经费支出累计近10亿元,占本级总支出的76%。坚持事往基层办,落实联系职工、联系基层制度,开展“工会进万家”调研走访活动,共走访企业387户、困难职工和劳模工匠11.21万人次。以夯实基层工会组织基础为目标,持续加强县区工会建设,健全“小三级”工会组织,完善产业工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建强建实基层工会组织。目前,全省135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总工会或工会联合会,全省规范化乡镇(街道)工会达到1280个,占总数的94.3%,创建示范社区工会99个、示范村工会104个。
三是制度机制持续完善。制定《甘肃省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建立和落实工会干部专兼挂、联系服务职工、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经费管理使用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日常运行管理和各方面工作流程,扎实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拓展了职工建功立业载体平台,在构建服务职工体系和工会工作体系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工作方式持续创新。积极推进产业工会改革,合理设置产业工会。制定《甘肃省总工会关于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的实施意见》,为基层工作提供政策支撑。开展“网上工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前期调研和方案编制,全面上线运营工会OA协同办公系统,升级改版省总工会官网和AAA公众号。召开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座谈会,加强对各类社会组织和新阶层新群体的主动关注、积极联系、有效覆盖。
四是工会经审和财务资产工作质效持续提升。坚持“体检查病”“治已病、防未病”一体推进,加大交叉审计力度,狠抓审计意见整改落实。以全面实施新《工会会计制度》为契机,健全完善工会经费收缴和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各级工会顺利实施会计制度和账务处理的新旧衔接,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强化重点工作经费保障。深入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管理体系建设,跟进开展全省工会财务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管住管严管好本级工会资产,积极争取将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工人文化宫(俱
乐部)改、扩建。积极稳妥推动工会资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新使命引领新征程,新作为铸就新辉煌。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甘肃工会持续深化改革、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时期。全省各级工会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及全国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乘胜而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持续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奋进旋律,不断书写“咱们工会有作为”的精彩答卷,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肃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川省工会5年深度观察
“你的思考非常深入,我们都要向你学习!”10月27日,四川省总工会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暨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座谈会,远在德阳视频分会场的县级基层工会干部谢小云发言完毕后,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赵俊民马上给予肯定性评价,并将印象深刻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在会上交流讨论,大家对这样的学习过程感到十分提劲儿。
这是一场由2700余人共同参与的全省工会系统大会,主会场上,劳模工匠、一线产业工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社会化工作者等代表悉数受邀到会,分会场更是依托于工会网上工作平台载体直达县域。座谈期间,大家畅所欲言、互学互鉴,享受头脑风暴带来的思维视野拓展,站在新起点上“干什么、怎么干、如何干得好”的前景蓝图也日渐清晰。
在常学常新中强化理论武装,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修炼提升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四川省工会十四大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全总决策部署,自上而下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争做学习型工会干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支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工会“梦之队”历经考验淬炼而成。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从确立“开门建工会、出门亮工会、登门办工会、进门强工会”的“四门”工会工作理念,到接续形成“把握理论、历史、实践的‘三个逻辑’,提升政治、贡献、服务、创新的‘四种能力’,做到政治引领与政治安全、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对标对表与基层创新、发挥优势与补足短板、自我革命与接受监督的‘五个并重’”的“345”工作思路,四川工会始终坚持以系统观念抓落实、抓创新,各级工会奋力开拓、积极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连续两年在全国考核中获评优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年工作考核为优秀;四川工会数字化平台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工会省级十佳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优秀平台;深入实施站点建设倍增计划,全省已建站点7473个,其中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50个,四川被列为全国3个站点建设规划试点省份之一耀眼的5年成绩单背后,是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学习、创新、奉献”的四川工会干部队伍,镌刻在漫长时间线里
日日夜夜的坚守与努力,一幕幕、一帧帧,在生产建设一线、脱贫攻坚战场、乡村振兴路上,在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的前沿,还留在了西部首次成功举办的世界级综合性运动会——成都大运会的光影记录里。
一、在时代的考验中勇毅前行
如何加快智慧工会建设和工会数字化转型?这是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赵俊民率资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赵璞,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修建分公司焊工培训中心焊工教师梁恩荣,以工会十八大代表身份接受了中工网关于《推进工会数字化建设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的话题专访,“让数据多跑路,让职工少跑路、不跑路”等相关实践经验迅速引起全国工会系统的聚焦和广泛讨论。
近年来,四川省总工会强化职工思想引领,切实走好工会网上群众路线。2019年12月18日,正式发布上线了四川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及“川工之家”APP,构建基础数据全省统一、基本业务全省通办、普惠服务全省共享的工会网上联系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没有人预想到,就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后,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口罩紧缺、药物紧缺、重灾区生产物资不足,大规模核酸检测启动、停工停产、居家隔离一场席卷全球的病毒性灾难,迅速打破了职工群众原本欣欣向荣的生产生活状态。互联网近乎成了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最直接的通道。孵化筹备已久的四川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及“川工之家”APP迎来了最为严苛的实战场,建会转会、职工文化、法律服务、就业创业、困难帮扶、农民工关爱、职工书屋、工匠学院等工会服务迅速在线上启动。
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优化完善,四川工会数字化建设突飞猛进。面对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实情况,为了辐射带动各级工会的网上工会工作,四川省总工会采用以新技术为支撑、“工”字特色内容建设为根本的“统分结合”新型运行管理模式,由平台统一规划建设基础数据、基础业务、访问入口以及地方工会通用频道,努力实现开放、共享、全省通用。同时按照“一网通办”原则,拓展四川省工会数字化平台内容,让职工群众可“一网”办理所需业务、“一键”获取所需信息。
被新冠疫情笼罩的过去3年时间中,四川工会依托于网上工会载体,不断向阴霾之下的职工群众释放温暖、提振信心,线上劳模工匠宣讲、技能素质提升、心理疏导、物资捐赠等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积极构建“互联网+普惠服务”工
作体系,在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教育培训、生活消费等方面需求的同时,助推经济复苏和乡村振兴。全省各级工会累计开展线上普惠服务项目1000余个,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67亿元,服务职工超过1亿人次。
“每一名四川职工的身后,都有一个温馨的职工家园。”打开“川工之家”APP,温馨的话语在开机页面上闪现。而这一由省总构建的网上智慧服务体系,早已成为四川广大职工会员的精神家园。
自四川省工会数字化平台上线发布以来,省总工会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宣传主题,开设30个宣传专栏,开展“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党史知识竞赛”等系列线上活动,强化网上思想政治引领,传递奋斗最美丽的时代强音。同时该平台还开设了劳模工匠宣传专栏,通过图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集中展示全省200余名劳模工匠的风采和先进典型事迹,全方位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云端”赋能,让工会服务更有温度、工会工作更有热度。截至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达750万人,信息总阅读量超过3.9亿次,用户总访问量均超过3.1亿人次,日均活跃用户超过50万。目前已有17个市州总工会在“川工之家”APP建成并上线地方特色频道,其他市州自建频道也将在今年全部建成,一个逻辑统一、覆盖全川的工会大数据系统和服务平台日益成熟,努力推动工会工作实现服务化、体系化、品牌化、创新化、数字化。
2022年,疫情反复之下,四川深陷60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波及8000
万人,电力供应难以为继,城市工业企业被迫停产让电于民,经济下行压力大。同时,又突发“9•5”泸定6.8级地震,震源浅、烈度高、破坏性强,次生灾害风险隐患大。
在多重困难叠加,多种挑战并存的非常时期,当年7月18日才当选为四川省总工会主席的赵俊民迅速组织谋划,引领四川工会全体干部职工“第一时间”冲锋在前。
省总本级筹措1.5亿元资金开展关爱慰问和困难帮扶;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慰问受灾受困职工和医护、一线人员;全省工会筹集1亿元对露天作业、湿热高温行业职工送清凉,投入1450万元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资金围绕“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四川省总工会发布18条具体措施,聚焦重点群体拿出“真金白银”纾困解困,通过实招新招硬招激活内生动力,团结动员广大职
工群众为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战高温保供电”的战役中,四川10万名电力职工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守住民生用电底线,确保电网安全,其中尤以长时间露天作业的检修一线作业人员最为辛苦。13个省(市)电力工作者带着50台应急发电车陆续驰援四川,以提升特殊情况下应急供电保障能力。为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关爱,在全省工会筹集1亿元对高温行业职工送清凉的基础上,四川省总筹集1000万元对全省电力职工“夏季保卫战”开展专项慰问活动,为电力职工打赢“夏季保卫战”提供服务保障。同时,给每名电力职工送去饱含“娘家人”深切关爱的慰问信。
泸定地震发生之时,尽管成都正处在“全城静默”时间,省总迅速发起了行动总动员:迅速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给每一名受灾职工群众。为了研讨震后工会行动方案,四川省总的党组会首次在“云端”召开,地震当晚,甘孜200万元、雅安100万元的专项资金便划拨到位。省总又通过各种方法凝心聚力靠前作战。四川各级工会纷纷行动起来,在救援物资、队伍、资金等方面予以援助支持。电力保供、邮运保畅、通信保通等相关企业也集中力量进入受灾一线。
为了把信心带到职工群众身边去,甘孜州总工会党组分头行动,深入泸定县德威镇、德妥乡、磨西镇、燕子沟镇和相关企业,摸排企业、职工群众、工会阵地受灾情况,并对遇难人员家属和受伤群众进行慰问安抚。甚至在道路阻断的情况下,一路步行、搭车,躲避落石、绕过塌方,直抵震中一线,同时在帐篷里搭建起临时工会服务阵地。恰逢中秋佳节,雅安市总工会职工志愿者服务队则冒着余震,马不停蹄地奔波,为雅安市石棉、汉源两个受灾较为严重的灾区职工及救援人员送去团圆礼。
在时代的考验下勇毅前行。在那些艰难的时光里,无论是在震区抢险救灾,还是在街头巷尾的疫情防控一线,工会的旗帜始终在“天府之国”高高飘扬,工会组织的阵地一直扎根在四川职工群众所需之处,工会“娘家人”的身影也从未缺席。
二、把“家”建到职工心坎上
与驿站建筑物等高的巨幅红色“工”造型厚重立体,党旗引领会徽组合而成的“劳动者大本营”标识鲜明夺目这一位于主干道、人口密集区域、由四川达州达川区精心打造的复合型户外劳动者驿站,定期开展职工知识讲座场场座无虚席,引进孵化的企业更是有效破解了工会人手紧缺、站点日常管理运维难
的困境,投入数月便成为备受当地职工群众喜爱的打卡点。
小驿站彰显大温暖,零距离服务暖人心。这仅是四川工会不断完善建“家”工程的一个缩影。过去5年,从持续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到聚焦货车司机、快递员、护工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商场信息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再到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启动,工会组织服务对象日益多元,所承载的工作内涵不断外延,但四川工会始终顺势而为、量质并举,确保每个阶段的重点工作成势见效。
截至今年6月,四川已累计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1.19万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达162.6万人。9月中旬,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多个省份就该项工作深入四川省市工会观摩学习。
显著的成果与出色的成效显然不是一日之功。
作为成都“东进”重点工程,天府国际机场在推动周边区域发展为新兴城市、重构成都城市空间和经济地理发挥着重要引擎作用。以2011年正式启动选址为起点,至2021年6月正式开航投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走过了10年建设路。在此期间,比学赶超帮的劳动竞赛贯穿始终,不断以现代建筑产业发展助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
2019年春节前夕,一场特别的工会团年活动,至今让曾经参与过成都市天府国际机场建设的农民工们印象深刻。那一年,在位于中建八局T1航站楼项目部的工友村内,张灯结彩、鼓乐阵阵,留守在项目工地的建设者们与同样还奋战在岗位上的货车司机、网约送餐员、快递员等八大群体代表,在省、市工会和工程单位的邀请下欢聚一堂,在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的烹饪大师下厨烹饪川味美食,时任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田向利亲自带队登门送来团年之礼。更有包括东莞、杭州在内的9地川籍农民工在现场连线共庆佳节。围坐在一起的“娘家人”和留守农民工们齐动手包饺子、唠家常,许多劳动者盛赞工会“娘家人”为他们送来的是“幸福皮儿、暖心馅儿”。
近3年时间里,工会组织许多工作和活动开展受限于新冠疫情的现实情况,但四川工会建“家”的故事仍在继续。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四川省总工会针对该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要实现工会组织最大限度覆盖难度较大的现实情
况,以企业建会为“支点”、行业工会覆盖“连线”、区域工会兜底“带面”为总体原则,持续完善该项工作的项目制推进,组织实施新就业形态工会组建,重点支持建设新业态工会联合会、“司机之家”建设项目等。各级工会还创新运用四川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川工之家APP等载体,以四川省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数据库为支撑,优化“网”“库”衔接,推广“一键入会”小程序,畅通“指尖入会”通道。
该省工会还立足实际明确累计入会150万人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州);审时度势提出巩固提升目标,启动新就业形态工会规范化达标创建活动,力争2023年达标率达到80%以上,2024年及以后达标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同时,全省各级工会每半年开展一轮新业态头部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动态排查,结合工会干部基层蹲点工作,发展壮大新业态建会指导员队伍1360余人。
着眼于不同工作阶段,四川省总工会还牵头强化调度指引,健全平安保障、温暖关爱、工作岗位、技能培训“四位一体”常态化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体系,实施“七送”关爱服务,制定实施《四川省基层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工作规划》,累计建设“快递员之家”“司机之家”“雪域高原职工之家”等阵地3900余个。
早在10年前,四川工会便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最开始以环卫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如今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不仅变了模样,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统计数据显示,该省现有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7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的工作场景在户外。为了解决他们“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截至2022年底,该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521个,与2021年相比增长126%,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281.92万人次。
2022年12月27日,四川省政府与省总工会举行联席会议,明确将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实施内容,各有关部门利用行业系统对外开放的公共服务阵地,开展联合建站工作,实现资源开放共享、站点互挂互认,持续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省级财政从工会专项资金中安排平均每个新建站点5000元资金奖补,用于支持站点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全总“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部署,四川省总工会还以2022年为基数,明确提出了站点建设倍增计划。截至今年10月末,该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站点7734个,超前完成目标任务。
三、劳动者之光闪耀天府大地
7月28日,几经延期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终于在成都拉开帷幕,在别开生面的主火炬点燃仪式上,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四川电力(成都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刘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英雄机长”刘传建与航天员叶光富、奥运冠军杨倩等31名中外火炬手,在万众瞩目下共同完成了主火炬塔的点燃仪式。
劳动模范在世界赛事舞台上作为关键仪式参与者亮相,给奋战在各条战线的一线劳动者带来极大鼓舞。在四川,人们早已对刘源和刘传建的故事耳熟能详,不仅仅是他们,还有许许多多从平凡岗位走出的劳模工匠,正在工厂、企业、学校形成“名人效应”。
2019年,四川省总工会成立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在凝聚广大职工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而团结奋斗中彰显工会组织积极作为,包括刘源、刘传健,“军工绣娘”潘玉华、“雪路信使”其美多吉、“大国工匠”陈行行等都被囊括其中。目前,宣讲团已集结劳模先进、大国工匠、四川工匠等优秀职工代表总计70名成员。成立至今,线上线下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22场,宣讲时长超过1万分钟,现场聆听超过5.5万人次,辐射影响人群2000余万,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和扩大,各级工会也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全省21个市州总工会相继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宣讲员人数超300人,累计组织开展宣讲活动超过2000余场,在全社会掀起了崇尚劳模、尊重工匠的“追星”新风尚。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四川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技术技能素质显著提升。
自2017年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拉开大幕以来,四川迅速推动改革浪潮,改革成果不断彰显。四川省总工会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责任推进改革,健全完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推动纳入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推动制定实施政策性配套文件60个。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任务。
2021年10月,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529名来自钳工、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网络与信
息安全管理员、砌筑工6大工种的决赛选手同台竞技切磋。这也是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次将6个工种的决赛放在同一城市举行。
在四川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宋开慧看来,全国性赛事为四川本土广大技术工人提供了良好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建”的观摩学习平台,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了极具冲击力的现实场景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因此,他在全省工会系统明确了要努力持续做好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后半篇文章”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突出优势和特色,丰富“擂台赛”载体内容,引领广大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劳动竞赛,打造专业的劳动竞赛品牌,不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技术水平。
当前,四川省总工会以全国引领性竞赛为龙头,逐渐形成了以重点工程劳动竞赛为龙头,以现代产业体系劳动竞赛为依托,以区域性劳动竞赛为支撑,分层开展、体系推进、“点线面”多维度呈现的立体竞赛格局。赛事项目也不断由传统领域向新业态、新领域拓展延伸。
在国之重器“歼-20”生产线开展铆装钳工比赛,在“华龙一号”核电站建设中开展重点材料操作工技能比赛,聚焦于国防科工事业的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浪潮,创纪录获得3.3亿次点播的“DOU出天府范儿”抖音大赛,8.6万名网络主播参与的“天府有好货我来当主播”首届互联网营销师大赛四川省总工会每年围绕装备制造、“川字号”、数字经济等10大板块,举办省级职工职业技能比赛超100项,带动全省超百万人次职工,投身于参与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的热潮
之中,5年间累计参与竞赛单位达10.8万家,参与职工3000万人次。此外还同步推进网上工匠学院建设,已上线的1700余门各类课程,为职工提供丰富实用的培训学习内容。
随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理念的深入人心,一大批从一线生产岗位成长起来的职工创新人才,推动产生了一大批发明成果、绝技高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目前,四川全省技能人才达105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227万人。在传统技艺和现代生产技术等多个领域,选树培育大国工匠4名、四川工匠180名、市州级工匠3821名,劳动者之光闪耀天府大地。
四、成为靠得住的“娘家人”
“争做‘娘家人’的传声筒、工友们的代言人,以实际行动努力成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连线员’!”四川巴中华兴建筑有限公司砌筑工人赖祥兵一路
依托于工会组织的平台搭建,成为当地十分出色的砌筑大王,在建筑领域摸爬滚打20年,他深知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权益保障难,因此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农民工兄弟的合法权益得到工会“娘家人”的支持与保护。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转移和输出进城务工人员1300多万人,居全国第一。近年来,该省各级工会创新维权机制,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当好职工权益的守护人。已构建全省五级法律援助网络体系“全覆盖”,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均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机构,组建率达100%。首创的省(城)际间工会维权联动机制,先后在劳动争议多发、川籍务工人员集中的京津冀(北京)、珠三角(广州)、长三角(杭州)、西部地区(乌鲁木齐)建立四川省总工会驻外法律援助站。全省各级工会共签订省(城)际工会联动维权协议336家。
“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5年来,为了让普法宣传常态长效,四川省总工会重点参与了《四川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四川省就业创业促进条例》《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四川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职业病防治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工作。今年7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实施办法〉的决定》,四川省总工会参与源头立法工作迎来重大突破性进展。并率先运用新媒体,以在线互动、直播、动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政策解读与以案释法相结合、正面引导与风险提示相结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劳动者依法维权。
省总工会还推动全省各级工会逐级成立党组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电视电话会、集中入会推进会、建会入会现场会,全域覆盖县级以上总工会及相关产业工会,推动全省上下“一盘棋”同向发力。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筹集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权益维护专项经费1.65亿元。分群体编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手册》,专题开展全省新就业形态集体协商“集中要约季”行动,精准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近年来,四川工会与人社厅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协同建立根治欠薪工作长效机制,推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深入开展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排查活动,制发《四川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指导意见》,促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省总工会本级5年
累计投入专项经费500万元在全省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
动;全省共举办工会法学习培训班1.2万余班次,培训工会干部超30万人次,培训职工300余万人次,开展现场法治讲座6250场,免费法律咨询近90万人次。
针对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周期长、劳动者维权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四川省总工会积极做好“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在线诉调对接,联动人社、司法等部门,实现了劳动争议化解全流程覆盖。全省各地大胆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模式,建立“法院+工会+N”的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共办理职工维权案件19145件,涉及人数59257人,维权金额13.94亿元。
四川省总本级驻外援助站提供法律咨询4727人次,办理职工维权案件415件,解决拖欠工资、工伤工亡赔偿等1710万元。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全省企事业单位职代会制度和厂务公开制度建制率均动态保持在90%以上,全省重点企业集体合同单独签订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有力提升女职工权益保障质效水平,出台省总工会贯彻“两纲”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建设“四川省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开展女职工专项集体协商3700余次,6100余条涉及权益保护内容签入集体合同。同时,十分重视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启动工会系统隐患排查、送安全专家服务进企业等项目活动,搭建“安康杯”竞赛、“五好”园区创评、“工具包”应用、“安康型”班组建设等创新平台。确保每年有2.8万家单位、440万人参加“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活动,为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安全健康权益提供了坚强保障。
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旗帜的同时,四川省总工会还多措并举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全省开设工会爱心托管班1000多个,服务2万多人,获评“全国工会爱心托管班”5个;累计为1万名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和困难女职工开展公益性“两癌”筛查。努力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娘家人”。
五、打好服务发展“主动仗”
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直播带岗今年9月,四川工会2023年就业服务第三季
——“阳光就业暖心行动”正式启动。活动期间,求职者可以在四川工会网上就业服务平台参与线上线下招聘会、就业权益保障知识竞答等就业服务活动。
四川工会网上就业服务平台是省总工会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的就业服务平台,也是省总工会用心用情服务职工就业创业的具体举措。该平台自2021年1月上线以来,现已入驻企业6300余家,求职人员建档19万余份,在线发布岗位用
工需求69万余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一直以来,全省工会保障系统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任务,以转岗待岗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困难职工及其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四季工会网上就业服务活动”“川渝送岗”“春送岗位助就业”等就业服务活动。同时,为了让职工实现更好就业,省总工会还通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就业困难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并鼓励和帮助有创业能力、有创业愿望的转岗待岗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省各级工会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179场次,累计提供就业服务近400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就业培训,服务职工13万余人次。如何围绕中心大局,形成工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是四
川工会重点思考的工作方向,各级工会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自2016年起,全省工会将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融入全省脱贫攻坚大局,充分整合各类帮扶资源,5年总计投入资金近15.6亿元,于2020年实现25.4万户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如期完成四川省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任务。
2021年至今,全省工会落实巩固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果要求,持续做好困难帮扶工作,投入资金4.12亿元,精准实施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助学救助等帮扶措施,帮助困难职工缓解实际困难,切实兜住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持续擦亮工会“送温暖”品牌,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共筹集送温暖资金14.28亿余元,走访慰问职工群众237.12万人次,以贴心暖心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广大职工群众手中。
围绕聚焦助力现代化经济强省建设,四川省总工会制定58条具体措施,用足用好工会资源手段服务全省“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大局。为进一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与重庆市总工会签订协作框架协议,协力动员两地职工群众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大局中,四川省总工会设立疫情防控专项资金,实施稳定劳动关系“春风行动”和“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集体协商行动,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3条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累计为全省2.63万余家小微企业返还工会经费14.37亿元;制定工会经费使用政策助力消费复苏,消费帮扶累
计投入33.4亿元,有力带动了社会消费和疫情后经济复苏;开展“川工带川货
会员享实惠”直播带货、“百万职工游巴蜀”“普惠服务全川行”等工会特色活动,助力销售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产品2.68亿元。
聚焦强省战略、大国工程、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编制省“十四五”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以及“我学•我练•我能”女职工职业技能
大赛,围绕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深化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充分发挥出工会对经济建设的强力助推作用。
在金沙江等五大流域20多个水电站,“展主力军时代风采建跨越式精品工程”劳动竞赛如火如荼地开展,全体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澎湃,各项目大干快上,助推乌东德、白鹤滩等多个大型水电站顺利投产发电。此外,“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劳动竞赛,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围绕打造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全省近300个项目、2000余家企业、56万余名职工参赛,涉及产值2.78万亿。“建好双城经济圈打造西部新高地”劳动竞赛,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成渝中线、泸永高速等川渝交通建设项目高效推进。
劳动竞赛的东风,从成都平原经济区吹到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持续助推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建设、重要的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各大领域,为广大职工搭起建功立业的舞台,为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心中有梦想,肩头有担当
亮数据、晒成绩、说不足、提举措2022年12月,四川省总工会年终务虚会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拉开帷幕,省总党组领导、机关各部门(产业)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首次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脱稿发言并现场答辩,现场如临大考,紧张的氛围却在逐步深入的交流互动中愈加活跃,大家在以“虚”务“实”中集思广益、见到了“真章”。
四川拥有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全国县级行政区域最多的省份,县级以下基层工会工作呈现出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不同片区间发展差距较大,革命老区、脱贫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较为薄弱,县级工会情况更为突出。
近年来,为了强基固本培元,全省各级工会坚持增“三性”去“四化”改革方向,制定《〈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四川实施方
案》,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同时,以理论武装推动工会工作向高质量发展。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原则,突出时代特征、四川特色、工会特点,充分挖掘四川红色工运资源,全景展现四川工运历程,积极推动《四川工运史》编撰工作,全面立体还原四川工运历史形象,以史增智、烛照未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制定《关于在全省工会系统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办法》,下沉基层一线,深入职工群众,扎实开展事关工会全局的战略性调研、推进新时代新情况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前瞻性调研、加强破解工会工作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深化工会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聚焦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以及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精准把握基层所需、职工所盼。
四川省总工会十分重视工会自身队伍建设。每年召开全省工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持续优化工会干部队伍结构,各级工会举办各类培训班7100多期,覆盖工会干部73万人次。更多创新举措也依次落地。
建立政治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省总工会将“学习工会有关文件和法律法规”放在每次主席办公会的第一议题中,由省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在强化工会工作的政治性上、扩展工会基本职责上、回应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上不断加深理解,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办法、有情怀,能做事、会干事、不出事,切实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素质。
成立抓落实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总工会主席担任组长,省总全体党组成员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肩负督办督查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工作考核等职责。围绕每年梳理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任务收集、登记立项、组织交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等系列制度,规范化、效能化、制度化推动工作。围绕“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职责定位、创先争优升位”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靶向发力、挂图作战,确保重大事项、重点任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常态化开展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从2022年开始,全省工会每年4~9月分级组织开展基层蹲点工作,年度选派工会干部基层蹲点不少于1000人,蹲点基层工会不少于500个,深入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作和县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围绕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扩大工会组织有效覆盖、提高工会维权服务质效、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锤炼过硬工会干部队伍五个方面,为基层职工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去年9月,全总启动为期一年的“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四川工会牢牢把握机遇,为了着力打造与经济大省相匹配的县级工会,四川省市工会紧盯
县级工会人力、财力、阵地三个重点深入调研走访,进而梳理“问题清单”明晰主攻方向,共享“经验清单”强化示范引领,扎实开展充实工作力量一批、倾斜资源加强一批、建强活动阵地一批、加强指导提升一批的“四个一批”行动,以切实可行的举措为县级工会动力换挡注入“新引擎”。四川省委将专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了对市(州)党务目标的考评。四川省总领导班子、省总机关各部门(产业)、在蓉直属事业单位、各市(州)总工会便实现对所有县级工会对口联系的全覆盖,以增强工作落实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
截至目前,全省183个县级工会主席均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均配备了兼
(挂)职副主席;增加领导职数15名、行政和事业编制(含参公)41名,增设内设机构19个,增加下属事业单位3个,增加工会社会化工作者214名;新、改、扩建(含装修)县级职工活动阵地122个,总投资4.96亿元;制定完善规范性文件330个;夯实县域工会组织体系框架,全省已建立乡镇工会2180个,街道工会452个。出台文件将县级工会职工活动阵地建设补助标准由400万元提升至500万元。“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阶段性成效显著,职工认可度满意度不断提升。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勇毅前行续写华章。四川工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服务大局、服务职工为主线,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着眼谱写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四川新篇章、着眼服务职工成长成才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聚焦“高质量”、跑出“加速度”,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在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上,携手千万职工一起向未来。
青海省工会工作5年综述
世界屋脊、三江之源见证着青海工会5年奋力前行的足迹。
5年来,青海工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作为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青海省委和全总部署要求,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勇于担当、奋发作为,以改革促创新,以实干推发展,以服务聚人心,书写了新时代青海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
一、全力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
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凝心铸魂跟党走。5年来,青海工会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健全完善主席办公会议、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学习研究落实制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省工会系统形成生动实践。
5年来,青海工会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推动新
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建立职工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进新征程”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3500多场次。
5年来,青海工会推动“书香工会”建设,累计投入专项经费2650万元,建设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16个、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241个、职工便利型阅读站点220个,发放电子职工读书卡100万张。
5年来,青海工会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职工,加强职工职业道德
建设,组织职工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网络宣传活动。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
基础更加牢固。
二、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
青海工会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工运时代主题,将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改善民生等中心工作作为工会重要工作,助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
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动员职工群众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建功立业。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5年来,
青海工会在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中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建功立业的智慧力量充分展现。
服务大局建功立业,凝心聚力促进发展。5年来,青海工会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连续举办5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工种800多个、参赛职工200万人次,涌现出400名技术状元、1856名优秀选手。举办首届全国光伏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大型光伏场站劳动竞赛,着力打造“青字号”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
近年来,青海工会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广泛深入持久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大国重器”水电工程劳动竞赛、安全质量环保专项劳动竞赛、班组能力建设劳动竞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新青海建设建功立业。
围绕黄河流域新能源重点工程项目,青海工会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做大做强,以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黄河羊曲水电站工程、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昆仑山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海南藏族自治州红旗(塘格木)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黄河玛尔挡水电站工程等6项工程建设为主体,充分发挥劳动竞赛“比学赶帮超”正向激励作用。动员36家企业、6500多名职工参与劳动竞赛,激发新能源项目建设企业和广大参建职工劳动热情,推动投资总额超过83亿元的重大项目早见成效,助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围绕排查整治生产安全隐患,积极推进安全质量环保专项劳动竞赛。全省各地工程项目以竞赛活动、隐患排查为契机,坚持做到安全意识到位、防范措施到位、自查自纠到位、整改落实到位,不留安全隐患死角,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青海工会围绕深化“六型”班组建设,有效推进班组能力建设劳动竞赛。以安全规范、现场干净、指标优秀为竞赛目标,开展班组劳动竞赛,激发班组活力,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各班组互相学习借鉴,实现安全无隐患、卫生无死角、指标有优化。
5年来,青海工会深化“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命名5个全国示范性、110个省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选树“青海高原工匠”54名,省级“工
人技术明星”119名。
5年来,青海工会推荐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5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9个,全国工人先锋号51个;评选青海省模范集体40个,青海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17名,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状30个、青海省五一劳动奖章60个,工人先锋号120个。推荐中国水电四局职工田得梅成为青海首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三、紧扣主责主业竭诚服务职工
青海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高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大旗,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中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5年来,青海工会依法维权、竭诚服务,履行主责主业力度更大。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工会法,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有保障、安全感更可持续,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职工群众的娘家人和贴心人的称号更加实至名归。
此外,青海工会加大源头参与力度,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等渠道,积极参与相关法规政策制定、修订,不断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
青海工会健全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全省企事业单位已建工会单位职代会、厂务公开建制率达到94.9%。深化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400多场次,调处劳动争议案件800多件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60件次,援助农民工3000余人次,帮助挽回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5年来,青海工会持续健全送温暖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各级工会筹集资金
亿元,走访企业2700余家,慰问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22.5万人次。倾力打造帮扶服务体系,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585个户外劳动者驿站。
近年来,青海工会加大职工医疗和生活互助保障力度,累计参保职工177万人次,结报互保金1.4亿元。加强劳模服务管理工作,发放劳模“三金”7000多万元,组织4400多名劳模工匠、一线优秀职工疗休养。
青海工会进一步加大关心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
元,对15万名生态管护员、环卫工人、货车司机、快递员等职工群体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女职工特殊权益有效保障,建成“女职工温馨小屋”234家,开展“两癌”筛查3000多人,举办心理疏导讲座156场次,建成全国、省级工会爱心托管班19家。
四、围绕重点工作实干担当作为
5年来,青海工会助力积极就业政策,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工会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工会就业活动,不断推动广大职工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助力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制定实施关心关爱疫情防控医护人员十项政策措施,筹集疫情防控资金1.33亿元,帮扶慰问职工17.4万人次,向近千家小微企业全额返还工会经费578万元。
为助力脱贫攻坚,青海工会坚持困难职工精准识别建档、精准施策帮扶、精准解困脱困、精准巩固成果,实施生活、医疗、助学叠加帮扶,全面完成现行标准下4.3万名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省、市(州)、县总工会全面完成定点扶贫村脱贫攻坚任务。
同时,举办全国光伏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大型光伏场站劳动竞赛、青海省第二届光伏行业技能大赛,助力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筹办盐湖资源开发工艺技能大赛,助力世界级盐湖产业建设;举办第四届全省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有效促进拉面产业健康发展,助推全省乡村振兴。
为助力政治安全,青海工会建立健全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以实际行动把“五个坚决”要求落到实处,守住“五个不发生”的底线,在履行工会政治责任、助力党政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更好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省总工会争取980万元为1.73万名三江源生态管护员配发巡护服,建设“工会林”“劳模林”“郭明义爱心团队公益林”,投入15万元资金,发放5万个环保袋,以小切口服务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挂牌建立24个省级劳模疗休养基地,开展首次劳模疗休养资源推介活动,联合文旅部门在杭州举办工会疗休养精品路线推介会,助力青海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
省总工会、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工会、省交通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省物流协会对加入工会组织的货车司机实行货车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三免一推”优惠政策。即:免收入会货车驾驶员动态监控平台使用费、免收入会货车驾驶员动态监控平台流量费、免收入会货车驾驶员动态监控平台监控费,同时
为返程货运车辆推荐货源,切实减轻货运驾驶员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的个体驾驶员加入到工会组织中来,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有效覆盖。
“通过实施货车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实行‘三免一推’优惠政策,让整个货运行业的驾驶员群体更好地了解工会职能,让工会成为他们愿意依靠的‘娘家人’,使广大货车司机享受到工会大家庭的温暖,不断提升货车司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省交通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青海工会加强对货车司机的关心关爱,先后投入21.2万元,为2000余名货车司机购买量身定制补充医疗保险,主要解决货车司机只有城镇医保或农信合医保无法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险的瓶颈问题,为货车司机出行增添了安全保障。同时,工会组织定期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先后投入18万元,为货车司机发放免费体检卡300张。
五、多措并举持续夯实基层基础
近年来,青海工会着眼于扩大基层工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重心下移、强基固本,把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把更多力量投入基层一线,使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强起来,打通联系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我们很多生态管护员以前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加入了工会组织,心里又多了一份踏实感。”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员香巴求培加入工会组织后高兴地说。省总工会坚持“哪里有农民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的思路,制定工作方案,绘制生态管护员入会“时间表”“路线图”,确定按照系统工会、基层工会、工会分会、工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将2万名生态管护员全部纳入工会组织。
5年来,青海工会扎实推动工会组织、工会工作和工会服务三个覆盖,不断延伸工会工作手臂。聚焦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外卖配送员等重点群体,抓大带小、以点带面,通过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将4.3万名拉面从业人员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人数达到11.6万人。
近年来,青海工会深入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全省各级工会投入1.02亿元资金支持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和职工活动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重新统筹分配全省344个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名额,解决基层工会人员短缺问题,不断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
近年来,青海工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提供建设制度保障、推
动组织体系构建、强化工作力量配备、拨付能力建设补助、加大工作经费支持、支持服务阵地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等10项措施,固底板、扬优势,着力破解全省县级工会发展难题,推动县级工会高质量发展。
省总工会持续推动《青海省新时代县级工会建设指导意见》落实落地,指导县级工会锚定“五强”建设目标,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服务阵地建设、制度机制建设、职能作用发挥。指导县级工会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灵活分散、流动性高、与用工单位劳动关系复杂等特点,充分发挥“小三级”工会“兜底”作用,通过加强区域(行业)工会、乡镇(街道)和园区工会、社区(村)工会建设,广泛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确保想入能入、应入尽入。“统筹分配全省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名额,督导做好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和管理,每年设立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专项补助资金提供支持。”省总工会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青海省总工会改革方案》,指导县级工会从劳模、一线优秀职工和基层工会负责人中选取2名~3名优秀代表担任兼挂职副主席,不断充实县级工会工作力量。采取举办主题培训班、“送教下基层”等方式,加大工会专兼职干部业务培训力度,持续推动基层工会干部履职能力提升。持续推进全省群团协同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组织共建、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融、人力共育的“六共”工作机制。
同时,按照全国总工会对口联系的县级工会每个30万元、省总工会对口联系的县级工会每个20万元、市(州)总工会对口联系的县级工会每个10万元的标准,拨付县级工会能力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省总工会每年设立乡镇(街道)工会、新就业形态领域基层工会工作经费补助,设立基层工会职工阵地、职工书屋、司机之家、女职工温馨小屋、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等阵地建设经费补助,支持基层工会服务阵地配套建设。
据介绍,省总工会建立全省工会综合业务系统,打造集基层组织和会员管理、荣誉评选申报管理、工会阵地管理、维权服务办理等多项业务为一体的信息系统,覆盖延伸至县级工会,实现全省工会各项业务一站式办理。建立职工维权服务平台及APP,整合各类维权服务职能,打造“指尖上”的智慧工会,最大限度为基层工会赋能增效。设立专项经费450万元,在全省创建100家基层工会示范点,增强基层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此外,青海工会强化对口援青工作,协调北京等六省市工会投入资金8100多万元,援助全省六州民族地区工会建设服务职工项目470多个。深入推进税务
代收制度改革,经费收入稳步增长。工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服务基层的基础更加扎实、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六、“智慧工会”彰显桥梁纽带作用
5年来,青海工会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推动工会改革不断向基层延伸、向实践拓展、向深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
工会改革深入推进。不断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有序推进“智慧工会”建设,积极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首次编制青海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五年规划,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效性。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提升年”行动,构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创新创效、建功立业的平台载体。
群团协同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探索形成了“西宁实践”“海北样板”“黄南模式”“海晏方法”等具有青海特色、群团特点的新时代群众工作新模式、新路径。改革的综合效能和整体效应不断提升,工会工作的政治性进一步增强、先进性进一步体现、群众性进一步凸显。
七、标本兼治全面推进自身建设
青海工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压实管党治党责任,自觉接受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健全完善常态化、规范化经审工作体系,扎实做好巡视审计反馈意见整改,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措施,健全工会领导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保稳定”专项行动,进一步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和完善基层巡回培训机制,推动工运理论进党校,培训工会干部4.6万人次。全省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八、倾力打造职工维权亮丽品牌
近年来,青海工会聚焦维权服务主责,将“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作为直接面向广大职工的有效渠道和工作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集中受理办理”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履行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为广大职工提
供更加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青海工会“12351”热线自开通启用以来,累计接听职工来电2万多通。
目前,青海工会仅保留省级“12351”专线,部署集投诉、办理、查询、跟踪、监督、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热线系统,建设向上连通全国总工会、向下覆盖市州和县级工会的派单系统,由省级热线中心统一集中受理全省范围内的职工维权服务需求,并按照“一般问题当天办结、难点问题5个工作日办完、特别复杂问题15天内研究解决”的原则办理职工热线问题。
青海工会构建线下服务体系,实现全省各级工会集中办理。青海工会“12351”维权服务热线中心配备有两个客服座席和3名律师。各市(州)、县
(区、市)总工会指定专人负责热线接单办理,全省工会系统组建了65人规模的线下接单办理队伍,为打造全省工会“12351”维权服务热线工作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青海工会将聚焦“平台智能化、人员专业化、工作规范化、办理高效化”目标,努力在提升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力争将全省“12351”职工维权服务热线打造成为新时代工会系统及时、高效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渠道”和“亮丽品牌”。
九、助力特色产业全球遍地开花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在海东市喇家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碗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沉睡了4000年的一碗面在青海露出“芳容”,印证了青藏高原东北部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饮食文化。截至目前,全国共有3.26万家青海拉面店,遍布在337个城市,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沿线68个国家和地区开店500多家,从业人数近20万人,年经营性收入超过200亿元。
今年5月,在“拉面之乡”——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举办的青海省第四届拉面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来自全国各地30支代表队的107名拉面行业从业人员展技艺、亮绝活,和面、揉面、拉面、煮面,行云流水,令人目不暇接,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美食盛宴。
近年来,青海工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拉面经济的战略部署,找准助力拉面产业发展的发力点,充分彰显工会组织的新担当。在省内和青海拉面从业者相对集中的珠三角、长三角、海南省等地连续举办了7届拉面行业技能竞赛,打造“青字号”拉面技能竞赛品牌,在培育拉面产业技能人才、发展壮大拉面产业上尽责出力,力推拉面产业向精致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同时,青海工会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每年赴全国各地拉面店调研看望慰问和培训拉面行业从业人员,协调当地政府和工会组织解决青海籍拉面从业人员面临的子女入学、用工、资金等实际困难。去年,省总工会及时筹措资金400多万元,购置生活和抗疫物资支援在沪青海籍拉面从业人员抗疫,向广大拉面从业人员送去了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的关爱。
此外,青海工会加强拉面行业工会组建,通过乡镇、街道、村(社区)“小三级”工会,从源头上、从输出地将更多拉面从业人员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加强输出地和输入地工会之间的协调配合,努力实现一次入会、动态接转,力保会员流动不流失,让更多拉面从业人员享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服务。
“举办首届全国拉面大赛,是对青海拉面工艺操作的一次检阅,为拉面产业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提供一个经验交流的平台,从而增强拉面产业的文化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技能大赛全面展示青海拉面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艺风采,提升拉面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激励全省广大拉面行业从业人员的创业信心和奋斗志气,涌现出一批技术能手、技术明星、高原工匠,培养造就一批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拉面产业从业者。
日前,中国职工之家助力青海拉面职业技能品牌建设暨拉面技能工匠工作室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今后,青海工会将充分发挥拉面技能工匠工作室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探索经验、提升技能,传道授业、传技育人,不断做大、做优、做强拉面产业,推动“青海拉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此外,青海工会大力选树拉面行业先进典型,推荐评选韩木海买、韩玉龙、冶则乃拜、马青云等优秀拉面从业人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青海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增强了广大拉面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影响力。近年来,青海籍广大拉面从业人员在全国各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弱济困的模范典型,一批优秀青海拉面从业人员获得“中国好人”“广州好人”“天津好人”等荣誉称号。
十、创新服务更加便民亲民利民
近年来,省总工会下发推动工会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蹲点工作方案,以全省各级地方工会、省级产业工会、省总直属工会领导干部为重点,采取定点挂职和巡回调研相结合、集中连续蹲点与日常灵活安排相结合、领导干部带队与机关干部适度分散安排相结合等方式,点对点、面对面做好做实做细职工群众工作。工会干部全年深入基层蹲点时间累计不少于90天,集中一个点开展连续蹲
点工作不少于7天。
青海工会高度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工作重心下沉、资源手段下移、机关干部下去,实现机关部署与基层需求有效对接,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各级工会干部带着感情、带着真诚、带着责任,深入基层蹲点工作,使基层工会所做的工作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见实效,使工会的创新服务更便民、更亲民、更利民。
为推进工会领导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走深走实,省总工会要求赴基层蹲点深入工会组建难点多、工会工作比较薄弱、劳动关系情况比较复杂的乡镇
(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和县级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开展工作。全省市级总工会一般选派3%到5%的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
在蹲点工作中,各级工会干部围绕当前工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具体摸排梳理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用解剖麻雀的办法,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把措施做实,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切实做到用双脚走进职工,用双眼发现问题,用双耳倾听民声,用双手送去温暖,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今年以来,青海工会紧密结合“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工会领导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真正解决一批问题、办成一批实事、形成一批成果、锻炼一批干部,持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增强工会组织活力。截至目前,省总工会党组班子成员分别领题,带着问题找答案,扑下身子解难题,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及产业工会、工厂、车间、班组累计开展调查研究22次,发现问题17个,提出工作意见18条,形成调研报告5篇,提出调研成果转化运用21条具体措施。
据悉,青海工会领导机关蹲点干部深入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广泛开展有
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宣讲活动,使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近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间。推动落实党中央部署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指导和推
动建设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省总工会举办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专题讲座、“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职工阅读交流活动,发放10万张阅读卡片。
同时,工会蹲点干部坚持“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积极协助地方和行业工会针对头部企业、重点企业开展建会攻坚,努力把货车司机、网约
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同时,坚持属地管理、线上线下相结合,对未建工会的重点单位,实行领导干部带队包干制度,推动单位建会、职工入会,推动消除工会组建盲区和空白点;对已建工会的单位,协助完善制度机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水平。
此外,加强与蹲点单位党政领导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了解职工期盼关切,及时掌握蹲点单位劳动关系焦点问题和职工思想动态,多方争取工会内外的资源和手段,着力推动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职工群众关注的困难救助、转岗就业、工资社保、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权益等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以来,建立全省工会职工队伍安全隐患常态化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等10个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法院+工会+人社+司法”四方联动机制,畅通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省总工会开展为民办实事23项,投入1500余万元推动“爱心早餐”、职工书屋、高原氧吧等品牌工作提质增效,投入720万元安排1500余名劳模和优秀一线职工疗休养,为2万名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免费体检。据介绍,青海工会各蹲点工作组围绕“加强政治引领、推动建会入会、强
化维权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服务职工水平”五项任务,紧密结合蹲点工会工作实际和“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不等不靠、不推不让,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蹲点工作任务。截至目前,青海省总工会安排专项预算1200万元,推动“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安排611万元支持全省404个乡镇(街道)工会工作,安排170万元建设3个职工活动阵地,通过“送教下基层”等方式培训县以下工会干部6651人次。
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工会组织肩负的使命更加光荣、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青海各级工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和全总坚强领导下,聚焦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高质量发展路径,奋力开创青海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现代化新青海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
江西省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勇立潮头,追求卓越。省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在省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江西工会履职担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实干指数”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指数”,以拼搏奋斗服务发展大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有力展现工会组织的新担当、新作为。
一、打造忠诚工会,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持续深入推进“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每年组织500多万人次职工群众参与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职工道德大讲堂、职工主题阅读活动;建
设全国和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543家五年来,江西工会精心打造“工”字特色品牌,让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从“无形”到“有形”,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江西工会严格标准和程序,做好各类劳模先进推荐评选表彰,向一线职工、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抗击疫情作出重大贡献的职工倾斜。在稻浪翻滚的田野中,在焊花四溅的厂房里,在川流不息的道路上五年来,全省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66人、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800人。
此外,江西工会始终深入挖掘、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关心关爱劳模,努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氛围。组建193支赣鄱劳模工匠宣讲团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宣讲;定期组织劳模疗休养累计1853人次,投入9822.5万元用于常态化走访慰问困难劳模。
二、打造有为工会,为职工成长成才搭建大舞台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工匠。实现梦想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在一场场劳动和技能竞赛中,江铃股份智能装备中心夹具钳工、“95后”杨准正不断磨炼自我,突破自我并逐步实现蜕变,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五年来,江西工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建功
‘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打造“天工杯”竞赛品
牌。每年举办省级4项左右一类竞赛,数十项二类、三类竞赛,涉及竞赛职业(工种)上百种,示范带动全省各级工会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4600余场次,带动岗位练兵约470万人次。命名打造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83家,让创造力“火花”竞相迸发。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支撑。自2017年启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省总工会切实履行牵头抓总作用,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系列安排部署相继出台,一项项政策措施密集落地,让产业工人既有“里子”也有“面子”。
三、打造暖心工会,为职工托起“稳稳的幸福”
位于上饶市信州区东市街道五三大道上的信州区总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是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饮水取暖、遮风避雨、纳凉休憩的“港湾”。谈起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的好处,来来往往的户外劳动者无不竖起大拇指。
最是暖心“娘家人”。为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江西工会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持续为职工幸福“加码”。不断擦亮工会“四送”、农民工平安返乡等工会服务职工品牌,连续三年推出江西工会服务职工“十大实事项目”。扎实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推出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保障互助计划,参与职工1949.2万人次。五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共投入解困
脱困专项资金5.53亿余元,累计帮助13.74万户在档困难职工家庭脱困。如何更好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也是江西工会一直思考的重点。首创“三
师一室”维权模式,建立“法院+工会”诉调对接机制,有效降低职工维权成本。开展“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全省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稳步提高。
四、打造活力工会,不断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江西工会深化工会改革重点机制建设,推动各项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会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全省各级工会通过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区域建会,推行网上入会、“扫码”入会,最大限度地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工会共吸纳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等以“四转一响”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60.34万人,全省单独建会新业态领域企业数达1244家,建立新业态领域工会联合会263个。
工会改革的重点在基层,难点、薄弱环节也在基层。省总工会以组织领导、资源下沉、制度保障、激活内力为发力点,将人员力量、工作经费、场所建设
等资源向基层倾斜、下沉,纵深推进“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大力推进工人文化宫建设,省总工会本级投入1.07亿元,带动市县财政、工会投入12.36亿元,打造新时代职工群众的“学校”和“乐园”。在全国率先出台职工服务阵地“两性两化”运作的实施意见和行为负面清单,启动工人文化宫联盟机制。
西藏自治区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职工大讲堂、劳模工匠巡回宣讲等活动覆盖职工1000万人次;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特色产业带动劳动和技能竞赛,涉及56个工种、参赛职工27万人次;全区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均达96%,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工会建会入会率80%以上;全国工会对口援藏工作会议达成5亿元援助项目协议,分级分类培训专(兼)职工会干部2.52万人次。
过去5年,在区党委和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工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项职能”,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全区工运事业发展劲头更足、活力更强、成效更优,为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思想引领工会工作有定力
今年6月,“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工会服
务在基层暨2023年弘扬“六种精神”全区职工巡回演讲拉开序幕。活动中,一个个劳动者的奋斗故事引起现场干部职工的强烈共鸣。“生逢伟大时代,我们
更要感恩奋进、接续奋斗!”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教师央吉
感慨地说。
过去5年,全区各级工会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作为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不折不扣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人阶级的深切关怀、谆谆教导、殷切期望,转化为广大职工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全区各级工会以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自治区总工会逐条对照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西藏工会工作和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细化实化74项具体落实举措。深研细谋工会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方案,制定实施工会聚力“四个创建”具体举措。新成立农林水利气象、财贸轻纺烟草2个产业工会,实现驻会产业工会“零”的突破。制发“十四五”工会发展规划,快速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选聘工会社会化工作者、专兼职集体协商指导员等600多名,基层工会工作效能逐步提升。
同时,推动6个市地、43个县区工会领导班子同级副职配备;配合人大开展“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和修改修订,创造性开展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协同管理;打造“高原职工氧吧”“彩虹计划”等系列工会援藏品牌项目,各级工会基础更实、动力更强、成效显著。
二、服务大局建功立业有张力
“雅江中游水电开发”劳动竞赛、“建设澜沧江清洁能源基地”劳动竞赛纳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库;命名29家地市级以上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全区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165条,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发明专利124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征程上我国工会工作不变的时代主题。5年来,全区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四件大事”“四个创建”,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群众性创新活动等,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积极性。
一是认真落实维护安全稳定第一责任,妥善处理职工信访案件2000余件次,探索建立8个劳动关系风险信息直报点、32个企业样本点,健全完善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10项机制,把“五个坚决”“五个不发生”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聚焦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制定产改工作相关政策文件50余个,出台123项改革举措。拓展产改试点单位32家,挂牌成立新时代产业工人实训基地9家,西藏首位“大国工匠”母永奇、“全国最美职工”次仁措姆等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三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联系AAA11241618,广泛开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主题宣传教育、节能减排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生态领域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建等主题活动,大力支持绿色产品开发、生态领域科研团队建设、生态文明工人标兵培养选树。
四是瞄准固边兴边富民最前沿,建成15个边境县职工综合服务中心、80个边境乡镇职工之家、2个边境口岸职工驿站。常态化举办边境地区职工联谊交友活动、送温暖活动、疗休养活动。
三、用心用情服务职工有新力
中国建设银行拉萨林廓北路支行大厅内设置的“劳动者港湾”,长期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休息场所。“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了能加热。”谈起“劳动者港湾”的好处,环卫工们赞不绝口。
近年来,全区各级工会新培育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5个、全
国职工书屋示范点39个,各地方、产业工会探索建立“爱心超市”、职工志愿服务队、工会“心理驿站”等职工维权服务工作品牌,积极打造“司机之家”“职工之家”“劳动者港湾”等职工服务阵地。
过去的5年,全区各级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紧贴民心,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推动政策赋能扩面提标。持续健全困难职工帮扶等政策文件34项,金秋助学资助对象拓展至各学龄学生,职工慰问、集体福利标准人均分别提高1600元、500元,13种高原性特殊疾病纳入职工互助医疗保障范畴,离退休职工、因公牺牲遗属遗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纳入送温暖常态化服务范围,扩大职工疗休养覆盖面,地方工会由原有的4批次增加到18批次。
二是打造职工梯度帮扶服务体系。5882户深度困难职工实现动态解困脱困,区、市(地)两级工会筹措慰问款物约2000万元、慰问职工3.4万人次,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西藏办事处互助保障覆盖15.91余万人次、赔付392人次788.61万元,筹措资金6.26亿元建成“职工之家”等服务阵地542个。
三是系统推进权益维护工作。建立9部门劳动争议在线诉调“一体处理”机制,为10万余名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办理欠薪欠保法律援助2100余件;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活动,依法参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五年砥砺奋进,一路风雨兼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时代新征程,全区各级工会必将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团结动员全区广大职工为“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贵州省工会做优“工”字品牌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贵州工会聚焦主责主业,创新打造职工思想引领工作品牌,擦亮为职工办实事工作品牌,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心坎上,实现在思想引领上扛起工会责任,在助力发展上体现工会担当,在维权服务上提升工会温度。
一、打造职工思想引领工作品牌
今年6月,贵州省“劳模工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活动在贵阳市启动。据悉,在贵州各地宣讲现场,龙福刚等一批批劳模工匠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用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用家常话解读大道理,充分展示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成果,赢得了基层听众的阵阵掌声。
近年来,贵州省总工会切实担负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组织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深化创新职工思想引领教育活动,让职工思想引领更“鲜活”。
此外,贵州工会持之以恒抓牢抓实“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最美职工”等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宣推工作,让匠心传承久久为功。自2021年以来,贵州省总工会牵头,联合省委宣传部、省人社厅、团省委、省妇联,开展了万名“最美劳动者”选树宣传活动。同时,将更多政策和资源向劳动者中的优秀代表倾斜,进一步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潜能。截至目前,贵州共评出两届“最美劳动者”共2.1万多人,其中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教学、科研活动以及其他工作的一线人员占比达85%以上。
二、创新建会入会工作模式
7月20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成立市级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该工联会成立后,开展了“送清凉”等慰问活动,给快递员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近年来,贵州各级工会坚持党建带工建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主导、各方协同、劳动者参与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贵州共组建新业态领域工会1388个,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22.2万人。
据悉,贵州省坚持“三建”模式,即突破“重点建”,以贵州顺丰公司为试点组建工会,覆盖全省280个网点,吸纳近万名职工加入工会;扩展“行业建”,全省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64个,建成103家以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主的县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夯实“兜底建”,省总工会设立省级工会“兜底
建”补助项目,指导建立一批示范性乡镇(街道)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
此外,贵州各级工会重点做好“一站式”服务,增强新就业形态群体归属感、获得感。在评先选优上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倾斜,200余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全省“最美劳动者”,7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获评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持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季”活动,投入资金236万余元,慰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近两万名,送出保险1.4万余份。凯里市总工会协调住
建部门提供20套公租房,以合租方式解决了22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家庭住房难题。
贵州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向忠雄表示,全省各级工会将高标准履行工会使命、践行工会担当、传递工会温度,做到党有号召、工会就有行动,职工有所呼、工会就有所应,用耀眼成绩展现贵州工会的坚守与担当。
三、擦亮服务职工工作品牌
“华联超市有9家门店参与满减,活动场面非常火爆,真希望这样的活动多来几次。”铜仁市华联超市谭经理说,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劳动者•五一促消费”活动不仅让职工群众享受到实惠,也为商家吸引了不少顾客。
自2015年以来,贵州省总工会大力开展工会会员普惠服务工作,依托全省工会会员信息实名数据库,以与贵州银行联合发行的“工会会员服务卡”为主要载体,以双方单独或共同精选发展的商惠合作单位为重要补充,开展多层级、多领域和多方式的专项普惠活动,助力扩大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专项普惠活动推动下,工会会员普惠服务的知晓率和认知度逐年提高。今年以来,贵州省总工会、贵州银行创新将每年一次的普惠月活动改为每季度一次的普惠周,活动周期缩短,活动频次加密。
据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贵州全省工会会员参加普惠活动消费金额达4287.43万元,惠及职工会员12.25万人。今年以来,贵州各级工会通过“工会会员服务卡”代发各类资金达9.04亿元。同时,为37.2万户有需求的工会会员办理专属“工会黔优信用卡”并匹配信用额度105.3亿元。
安徽省工会工作综述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中国工会十八大胜利召开,是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组织动员我省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到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到履行维权服务职责;从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心大局,到推深做实“42101”重点工作过去五年,我省工会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征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绚丽篇章,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呈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
一、共奏时代“主旋律”,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基层
前不久,一场劳模工匠宣讲团走进非公企业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入千家万户,播到工厂车间,走进职工心坎,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
聚焦“皖之要事”,打造“皖工”品牌。我省工会开展劳模工匠进企业、进工地、进班组、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打造出劳模工匠大师“五进”职工思政课品牌,引导千万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五年来,我省各级工会承担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突出“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主题宣传教育,举办“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等群众性宣教活动6万余场次。
得益于我省各级工会思想政治引领深入一线基层,全省广大职工群众的政治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教育更加鲜明,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二、共筑发展“推动器”,凝聚建功立业发展力量
如何围绕中心大局助力我省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工会重点思考的工作方向。“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要将我省工会各项任务融入全省工
作大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加快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在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征程中彰显工会担当作为。”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我要立足岗位,宣传落实好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推动智能化在电力运检行业更多场景的运用,当好‘光明使者’,守护好万家灯火。”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宿州供电公司超特高压运维班班长廖志斌说。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省五年新增技能人才200.1万,产业工人在“三代表三委员”和各类劳模先进中的数量和比例进一步提高。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省共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
工作者84名,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705名、省先进集体98个,全国及省五一劳动奖状175个、五一劳动奖章1410名、工人先锋号848个。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我省工会牢牢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的足迹,是聚焦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心大局的印记。
三、共画最美“同心圆”,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工会的最大牵挂。我省工会创新开展“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就业援助行动,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7000余场,促进30余万名职工稳定就业。
每年为职工办10件实事,共组织29万名一线职工疗休养,向39.86万名新业态劳动者赠送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险,为10.7万名农民工免费体检、1.88万名女职工免费“两癌”筛查,开展青年职工婚恋交友活动951场,建成“工会驿站”3087家、女职工“阳光家园”1945家。我省工会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1亿元,全省建档在册的20.4万户城市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
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持续擦亮“工字”品牌。五年来共筹集资金14.6亿元,走访企业1.9万家,慰问职工1004万人次,帮助2.8万名困难职工子女求学圆梦。
统筹推进工会维权工作。持续开展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法院+工会”诉调对接机制。深化“尊法守法•携手
筑梦”服务农民工法治宣传和“百千万法律帮扶行动”,服务农民工240.9万人次。
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这五年,我省工会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用心用情用力当好职工知心人、贴心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四、共谱强基“新篇章”,持续深化工会改革任务
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我省工会深化工会改革重点机制建设,推动各项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我省工会先后开展工会工作规范化建设年、工会工作规范提质年、工会工作体系完善年活动,有效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
职工在哪里,工会组织就建到哪里,工会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我省各级工会通过单独建会、联合建会、行业建会等,最大限度地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
织到工会中来。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基层工会11.54万家、会员1013.13万人。五年净增基层工会1.94万家、会员208.88万人,其中新业态领域工会4994家、会员59.76万人。
智慧工会让职工群众乐享“云上服务”,安徽智慧工会云平台融入全省政务“一朵云”和电子政务外网“一张网”,“皖工惠”、网上“五一学堂”“码上入会”、云端招聘等应用全面推进,共办结各类网上事项36.5万件,“互联网+”普惠活动惠及职工324万人,工会与职工靠得更近、系得更紧、粘得更牢。
征程之路就在脚下,梦想之帆乘风起航。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我省各级工会立足基本职能职责,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组织动员全省广大职工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而团结奋斗。
湖北省工会凝心聚力促发展服务职工创和谐
近5年来,湖北工会忠诚党的工运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主动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产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工作中积极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工会工作样板。
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打造了一批工会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样板;推进“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在全国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近5年来,湖北工会忠诚党的工运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在凝心聚力促发展、服务职工创和谐等方面不断探索,在湖北奋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战略部署中砥砺奋进、改革创新,以更有效作为助力先行区建设。
一、履行好牵头责任,锻造产业工人大军
2017年8月,湖北省委、省政府落实中央精神,结合湖北实际印发《湖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近5年来,湖北省总工会认真履行牵头责任,联合12家成员单位、25家参与单位出台实施85项配套政策举措。同时,湖北工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创新等竞赛活动,深入总结第一批“产改”试点成效,形成“一户一产业工人”等改革样本,并进行推广。
近5年来,湖北工会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举办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大力创建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及联盟、产业工人培训基地、“荆楚工匠”学院等平台,推动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5项任务落地落实。
2023年,湖北工会持续推进“产改”工作走深走实,组织全省千万职工投身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依托“百项重点建设项目”、千家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万家产业链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确定百个工种、举办千场竞赛、组织万家参赛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据悉,湖北省总工会将积极主动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修订《湖北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依靠法治保障推动“产改”。
二、共同缔造美好生活,建强工会基层基础
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湖北省总工会第一时间出台实施工会参与共同缔造“12条”措施,推动扩大工会组织覆盖、延伸工会服务覆盖、拓展工会联系覆盖。通过
宣传发动、项目带动、活动推动、各级联动的“四动”举措,省、市、县三级工会兴办试点161家,打造了一批工会参与基层治理的工作样板。
今年6月,湖北省总工会印发《关于开展“建会建家•共同缔造”行动提升
工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的工作意见》,提出全省工会以乡镇(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区域(行业)工会等“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为主要领域,推出多项务实举措,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全域覆盖,努力形成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工会路径”。今年起,湖北省总工会连续3年对县级工会拨缴经费收入进行定额兜底补助,同时对全省“小三级”工会给予专项经费补助。
湖北省总工会、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7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动全省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未来5年内将建成运行省工人文化宫,市(州)、县(市)工人文化宫建设实现全覆盖,改造提升一批条件落后的工人文化宫,全面提升工人文化宫的运行管理水平。同时,将加强劳模(工匠)文化公园、职工疗休养基地、工会“微阵地”建设,以推动工会阵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维护职工权益,打造“共享之家”
近年来,湖北工会加强与全省法院合作,推进“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为职工维权开通“快车道”,并于2019年在20个市县首批试点。2022年,湖北省的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
湖北工会把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作为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重要任务,深入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最大限度把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到工会中来。
2018年以来,全省工会锚定“四大重点”群体,采取平台“重点建”、行业“系统建”、区域“兜底建”等方式抓建会,通过网上入会、扫码入会、集体登记入会、流动窗口入会等方式推动入会。各级工会注重从中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一批优秀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涌现,例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饿了么汉街站点外卖小哥郭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0后滴滴网约车司机王利等都是优秀的代表。
近日,湖北省总工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省智慧工会建设工作,加快工会数字化建设,推动工会工作和服务直达职工群众,实现“一端通享”“一网协同”。
当前,湖北工会还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工作思路推进工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发动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发展共管、效果共评、成功共享,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服务广泛、精准高效的网上网下职工“共享之家”。
湖南省工会五年工作成就综述
从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到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到推进集体协商帮职工维权;从围绕中心工作实施精准帮扶,到服务大局深化工会改革过去五年,湖南工会工作在全省经济社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时代工运事业,联系AAA11241618,需要我们接续奋斗。”7月21日举行的湖南省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新闻发布会上,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刘扬表示,从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到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湖南工会组织不仅体量持续增长,其生机与活力也日益彰显。
一、服务大局,建功立业,充分激发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塔吊旋臂旋转、机器轰鸣持续高温没有减缓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T3航站楼施工进度。湖南机场集团工会以“劳动竞赛”为抓手,引领所有参建队伍组建创新团队,在建设中攻坚克难。
巴陵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工地同样一派繁忙。在巴陵石化工会组织下,“助力‘十四五’,建设新高地”“大干100天,土建交安”等劳动竞赛接力展开,在工地掀起一轮又一轮比学赶超热潮。
“劳动竞赛极大鼓舞了士气,大家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全国劳模、巴陵石化公司煤化工部煤气化装置副主任姜辉深有感触。
经济社会每一步跨越,都凝结着工人阶级的心血和汗水。“过去五年,全省各级工会把造就高技能人才与普遍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以赛促干’活动。”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以来,我省共组织309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435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5186个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各类专项竞赛,推动超过80万名职工在项目建设中奋勇争先,发挥主力军作用。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推动一大批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工人脱颖而出,推动形成崇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五年来,我省累计推评全国劳模85人,五一劳动奖状32个、奖章133个,工人先锋号135个,五一巾帼标兵岗38个、巾帼标兵38名。
二、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切实维护好劳动者权益
7月5日,衡阳市货运司机曾华给衡阳市道路货物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送来锦旗,在该工会联合会斡旋下,曾华拿回了被拖欠的2.97万元劳务费。
“切实维权”是工会组织的神圣职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工会“维护什么、怎样维护”成为湖南各级工会思考的重点。
“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法律服务行动被建设成工会品牌,服务规模
逐年扩大。仅2022年,全省工会联合相关单位就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分队316个,开展实地普法宣传1017场,惠及农民工14万余人。
“法院+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调裁审一体化联动机制持续完善。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全省工会按照这一模式受理劳动争议案件4.4万件,办理法律援助2.1万件,援助农民工近8万人,帮助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7.2亿元。
五年来,湖南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道路上不懈前行,推动《湖南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湖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关于深入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条例出台,进一步完善职工维权法律体系。
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我省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职代会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5%以上;通过实施“工资集体协商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工资集体协商“春季要约行动”,我省已建工会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3%以上,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湖南工会事业蓬勃发展
“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脚,还能吹空调,这就是我们的‘家’。”7月21日中午,沅江市世鸣快递驿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快递员刘松林正在避暑纳凉。
面对职工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流动性显著增强、企业用工方式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全省各级工会遵循“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原则,以百人以上非公企业、农民工、“八大群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不断创新方式开展建会入会。
过去五年,湖南工会组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累计新组建工会2.7万家,新发展会员246万人,探索出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市场工会,项目工会等多种组织形式,乡镇(街道)工会—村(社区)工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组成的“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越织越密。
“我们将‘职工之家’作为载体,加强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加大工会经
费向基层倾斜力度,确保工会经费有效服务广大职工。”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来,全省规划建设市县级职工活动设施项目44个、已建成23个,目前现有县以上工人文化宫(俱乐部)88个。
随着职工服务阵地规模壮大、服务提升,湖南各级工会更加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深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推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更“鲜活”。
五年来兵团工会工作综述
5年来,兵团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服务大局中显身手、在服务职工群众中聚力量,以新气象、新姿态、新作为充分彰显工会的使命与担当,团结动员兵团广大职工群众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奋力谱写新时代工会工作新篇章。
一、强基铸魂,不断激发奋进力量
思想政治引领指明前进方向,精神洗涤激发奋进力量。
3月15日,由兵团总工会主办,一师阿拉尔市总工会、阿克苏地区工会承办的“五共同•一促进——中华传统文化进万家”项目汇报演出在一师阿拉尔市拉开帷幕。
此次汇报演出包含舞龙、舞狮、锣鼓和腰鼓4项内容,来自一师阿拉尔市3个团镇、阿克苏地区2个县市的近500名群众积极参与,巡回演出10场,有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推动兵地交往交流交融。
5年来,兵团总工会积极组织各级工会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和实践运用,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开展工会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礼赞二十大劳模勇担当”劳模代表
巡回宣讲,着力打造“中国梦•劳动美•兵团好”系列职工文化品牌,深化“网
聚职工正能量争做兵团好网民”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万家”“阅读经典好书争当时代工匠”阅读交流、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充分发挥《兵团工运》杂志、兵团工会网站、“兵团工友”AAA公众号、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基地等工会宣传文化阵地作用,讲好工会故事,彰显工会作为,展现工会形象,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特殊作用。
近年来,兵团职工整体素质状况发生了可喜变化——广大职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性更加坚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功立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价值观念得到强化。
二、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建功立业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每一个劳动者,都是伟大的创造者、时代的担当者、未来的开创者。聚焦兵团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兵团总工会始终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在推动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兵团总工会举办了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积极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劳动竞赛覆盖率、参与率均超过90%,促进了兵团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5年来,兵团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5名、自治区和兵团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44名,荣获全国、自治区和兵团级五一劳动奖状89个、五一劳动奖章172个、工人先锋号称号162个。
广泛深入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2018年以来,兵团选树命名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家、自治区和兵团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32家,创建师市级劳模工匠(职工)创新工作室35家,引导劳模发挥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三、维权保障,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7月4日,在位于五家渠市天山北路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里,几名环卫工人、快递员正在休憩。“这里有纯净水和微波炉,午休喝水热饭很方便。”环卫工人刘爱琴说。
对于户外劳动者来说,炎炎夏日有地纳凉、冬天有地歇脚,是他们的期盼。兵团各级工会整合多方资源,加快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急可如厕、伤可用药”的场所,目前,已建成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47个。
兵团各级工会始终立足自身实际,扎实履行工会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用心用情竭诚服务,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进一步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落实“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制度,积极推进工会维权机制建设,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女职工关爱行动”等主题活动,多渠道、多维度化解劳动争议,兵团各级工会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和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持续推进“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叫响做实“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工作品牌,聚焦不同群体,实施分类施策,兵团各级工会服务精准化水平逐步提升。2018年以来,兵团总工会共争取中央财政专项帮扶资金2.04亿元,用于帮助兵团困难职工群众解困脱困,确保了困难职工群
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围绕兵团党委“惠民工程”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目标,不断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打造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阳光就业暖心行动等工会就业服务品牌;积极争取兵团财政资金实施贷款贴息,推进实施兵团民生实事之一的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据统计,目前,兵团各级工会实施项目471个,给予贷款贴息3681.614万元,撬动项目贷款资金约6.69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21887户职工增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固本扩面,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2018年以来,兵团总工会以建强基层为重点深化工会改革,不断完善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会工作体系,夯实工会基层组织基础。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18年以来,兵团、师市、团镇三级工会统一更名为总工会,全面履行地方工会职能;认真落实兵团群团改革方案和工会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构建小机关、大网络、强基层、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工会组织广泛性和代表性显著增强;选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充实工会队伍,兵团、师市、团镇三级工会共配备兼、挂职副主席314名,工会干部队伍结构显著优化,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哪里有企业,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的原则,兵团总工会开展了“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等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兵团共有基层工会3523家、会员64.97万人,工会组织、工会工作不断向新业态领域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延伸覆盖。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随着兵团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工会工作新的5年即将到来,兵团总工会将在兵团党委和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倾力打造“政治过硬的忠诚工会、勇挑重担的有为工会、服务满意的暖心工会、基础夯实的活力工会、作风务实的勤奋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兵团篇章!
济南市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济南市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全市广大职工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奏响了激昂澎湃、催人奋进的劳动者赞歌,为推动济南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济南工会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聚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履职担当、积极作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一、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坚强有力
五年来,济南工会组织“筑梦泉城”劳模工匠宣讲团等各级工会宣讲骨干,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开展宣传宣讲活动7800余场,不断夯实广大
职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广泛开展“永远跟
党走奋进新征程”“颂伟大时代•为祖国喝彩”“弘扬三种精神•共圆百年梦想”等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组织举办了“把一切献给党•劳动创造幸福”
全国职工党史学习教育读书活动山东(济南)专场活动,济南工会新媒体原创作品大赛,济南市第十届职工运动会,全市职工乒乓球、羽毛球、全健排舞、书法绘画、摄影、征文、合唱、演讲比赛等职工文体活动,充分提振职工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近年来,建设济南工运史馆、济南劳模风采展览馆,发行图书《凝聚在党旗下的济南工人阶级——图说济南百年工运》,上线运行济南工运史数字展馆,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济南工人运动史展览体系。
五年来,济南工会评选表彰济南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99名,评选推荐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五一劳动奖状53个、奖章202名,工人先锋号76个。选树“济南最美职工”20名,命名济南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
单位60个、标兵个人60名,在新闻媒体开设“劳模风采”“劳模有话说”“奋斗者正青春”等专栏,举办“匠心筑梦•建功泉城”“济南工匠”颁奖典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
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岗位建功、拼搏奉献,服务全市中心大局彰显作为
五年来,济南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扎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建立健全推进改革工作机制。制定产改“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出台《济南市提升产业工人创新力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50多个。召开产改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推进会议,举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创新成果展、济南工匠创新交流论坛。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专项行动,选取238家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在全省率先开展区县产改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推动改革向基层延伸。
五年来,济南工会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开展“匠心绘蓝图竞赛促发展”“建功‘十四五’建设强省会”“项目突破年”等一系列主题创新创优劳动竞赛,累计开展市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500项,带动各级开展各类竞赛5.3万项,参与职工超过500万人次。全面深化“济南工匠”建设工程,构建工匠人才梯次结构培育发展体系,累计培育“济南工匠”270名、“济南大工匠”10名,带动各级培育工匠人才3200余名。高质量推进企业全员创新工作,健全职工创新创效服务体系,培育全员创新企业62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5个、创新型班组150个、创新能手500名,评选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150项。持续打造工友创业园助力乡村振兴,培育选树省、市工友创业园203家、农民工之星194名。
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济南工会共筹集发放慰问资金4246.2万元,通过实施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全额返还政策、开展“助消费、促发展”集中行动等,多举措助力企业和职工纾困解难。广泛开展“安康杯”“查保促”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服务全市安全生产大局。
三、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职工合法权益维护扎实有效
五年来,济南工会打造“法助职工和畅泉城”工作品牌,强化职工劳动争议调处,建立“四方联动”协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机制,全市工会办理劳动争议调解和法律援助服务1.27万件,帮助1.5万名职工追回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资金2.11亿元,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8482个,开展“法治体检”企业628家,组织线上线下普法活动7600项次,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建成
12351职工热线平台,接听职工来电1.8万余次,承接转办工单1459件,帮助城镇职工和农民工讨薪2069万元,职工维权渠道不断畅通。
近年来,济南工会大力推广工资(薪酬激励)集体协商“一样本两指引”,全市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其中百人以上建会企业动态
保持在90%以上。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已建工会国有企业、百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建制率分别动态保持在100%、90%以上。
此外,济南工会认真落实“五个坚决”要求,建立并有效运行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长效机制,常态化排查化解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坚决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四、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竭诚服务职工,职工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济南工会服务职工阵地全面升级,省、市总工会共建了山东省暨济南工人文化宫,完成7家市县工人文化宫整治提升任务,累计开展各类活动5812场,服务职工118万人次;全市13家职工服务中心完成规范化建设,开展各类服务活动5570场,线上线下服务职工719.7万人次;建成了633家户外劳动者驿站、441家工会妈妈小屋、257家健康小屋、226家市级以上职工书屋。
五年来,城市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成效显著,在档特困职工家庭总数由2017年的5692户减至2022年的337户,全市各级工会发放帮扶送温暖资金1亿余元,帮扶慰问困难职工、新业态劳动者、农民工等8.8万余人次。“求学圆梦行动”累计为1.26万名职工发放各级工会补助近3000万元。
近年来,职工普惠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展,搭建职工诉求协商平台“工事共办”议事厅,开展“数字大篷车”服务进基层活动,组织2.5万名一线干部职工参加疗休养,“四季服务”“泉心工惠”“泉心互助”“泉城有约”等工会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关心关爱女职工,广泛开展“书香三八”“帮扶送教育”、女职工“两癌”筛查、女职工维权行动月等活动。
五、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夯实工会组织根基,基层工会组织更加充满活力
五年来,济南工会持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深入开展“建会强会”、新就业形态集中入会、基层工会组织巩固提升等专项行动,全市新建工会组织3506家,新增会员28万人,其中,建立市级产业工会联合会10家,新增新就业形态会员5.2万人、农民工会员19.5万人。扎实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广泛开展“双争”活动,持续深化新时代职工之家建设,配备360人左右工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动人力、财力、物力向基层倾斜。
近年来,济南工会大力推动“数字工会”建设,建立了全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信息数据库,建成纵向联通全市各级工会,横向联通市区有关数据库、政府社会服务资源的线上工作网络,改造升级市总工会官网和OA内网办公系统,
依托“齐鲁工惠”APP泉城工会开展各类普惠活动1802场,参与人数128.7万人。此外,济南工会大力推进财务资产监督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工会经费审查审计监督和保障作用有效发挥。积极稳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督查工作不断加强,理论调研和信息工作居于全省领先水平。
六、坚持深化党建统领、持之以恒转变作风,工会系统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济南工会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和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会大讲堂”“三会一课”等学习制度,持续开展党建专项行动,打造“党徽亮身份,最亲娘家人”党建品牌,工会系统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有效。
五年来,济南工会持续强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区县总工会、局(委)工会、大企业工会领导班子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基层工会领导班子配备,优化工会干部队伍结构,健全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工会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五年来,济南工会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一以贯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纪律作风整顿专项行动,常态化实行基层联系点制度和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坚决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和廉政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打造“廉政微课”“廉政诵读”“每周一警”等具有工会特色的廉洁文化,不断强化执纪监督,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监督和指导,从严治党管会更加坚实有力。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创造幸福。站在新的起点,济南市各级工会将在市委、省总工会坚强领导下,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春市工会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新时代工会工作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面对发展大局大势,长春工会接续踏上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征程的奋斗之路。
未来五年,全市各级工会将准确把握新时期长春工会的历史脉搏和时代方位,主动扛起在全市“当先锋、作标杆、争先进”的使命担当,紧扣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笃行实干、久久为功,保持工作连续性、创新性、突破性,在工作载体创新、工作品牌打造、资源力量整合等方面自加压力,形成一批党政支持、企业欢迎、职工受益、体现工会特色的品牌工作,奋力开创一个新的历史性变革、突破性发展的非凡五年。
一、实施“凝心铸魂”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市各级工会将抓好思政基地、思政课堂、思政云端等载体,使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
新增实招:
深化“吉林大学劳动教育中心”建设,有效发挥新时代长春工会职工思想教育宣讲团作用,每年举办线上线下宣讲活动不少于100场次。
组织开展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和长春市总工会成立8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展示长春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成就和精神风貌。
全面抓好职工主题阅读、青年职工创新创造创效沙龙、青年友好型企业创建、“长春好人•最美职工”评选表彰等工作,推动市工人文化宫、市工人体育馆差异化、互动式发展,辐射带动县级职工文化服务阵地转型升级。打响职
工文化艺术节、职工运动会品牌,厚植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
二、实施“建功立业”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各级工会将抢抓市委实施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有利契机,把产改工作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产改向非公领域拓展,以产业工人的全面发展、技能的整体提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增实招:
紧盯全市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以构建“3转、4强、7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推动竞赛在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开展、在中
小企业稳步推进、在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实现全覆盖。
围绕市委乡村振兴部署,组织开展生态农业、粮食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黑土地保护利用等农业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聚焦全市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汽车产业集群示范服务区建设工程,助力长春汽车产业集群提速“上台阶”。
以产改“十百千”工程为引领带动,围绕“队伍壮大”,开展十万名大学生看长春、进企业行动,引导学生在长春就业、走技能成才之路。围绕“素质提升”,依托各级各类产教融合平台,建立“理论+实践、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培训模式,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围绕“技能培养”,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技艺传承、技能攻关、技术推广作用,让更多产业工人进入高技能人才行列。到2028年末,创建各类企事业单位标准化创新工作室1000个,建成市级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0个。多层次多领域推进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健全技能等级认定、评价、激励制度,开展劳模工匠上讲台、名师能手带高徒活动,打造长春高技能人才培养摇篮。
围绕“技能比武”,开展全市性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构建以国省赛为引领、市赛为龙头、产业(行业)和县区赛为支撑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到2028年末,全市各类劳动竞赛累计达到500个以上,职工技能竞赛工种累计达到1000个。
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和职工创业融资难问题,力争五年撬动金融资金50亿元,形成“奋斗在长春、创业在长春”的浓厚氛围。实施长春市职工技术创新发展三年行动,举办长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大会、长春市职工“四创”大赛、“五小”成果展示等活动,搭建集创新指导、创业培训、经验交流、成果展示、项目对接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推动全市职工创新成果走出全省、走向全国。
实施劳模创新、职工创新、班组创新三大行动,把职业晋升和收入待遇与技能提升、创新业绩挂钩,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持续提升产业工人地位,进一步扩大在“两代表一委员”和群团组织代表委员中的比例,畅通参政议政渠道,让产业工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职业上受尊重。
三、实施“强基赋能”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市各级工会将着眼于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
把长春工会服务圈建设作为长期任务来抓,推动服务圈建设有形、有感、有效,加快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
新增实招:着眼织密全市工会服务阵地“一张网”,加快建立“1+17+N+X”服务职工网络,着力打造“长春工会服务圈”工作品牌。紧扣职工群众集聚区“建阵地”,高标准打造一批集学习交流、团建议事、自助互助、娱乐休闲、形象展示等功能一体化的旗舰型服务站,高质量建设一批集避暑取暖、歇脚充电、饮水就餐、阅读休闲、应急医疗等服务一体化的功能型服务站,广覆盖建设一批普及型、共建型工会服务站,真正把工会服务站打造成为职工身边的温馨家园。
紧扣壮大基层工作队“建队伍”,精心培育以思想政治宣传员、依法维权协调员、劳动关系调解员、劳动保护监督员等“十大员队伍”为代表的工会志愿者队伍,帮办、代办工会相关业务,让职工群众身边有说事的人、管事的人、办事的人。
紧扣平台运转高效化“建机制”,创新服务职工智慧化普惠化新模式,建立健全服务站人员管理、工作流程、服务规范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述职、督导考核等工作制度,确保服务圈建设有力、运行顺畅、服务便捷。
大力推行网上申请入会、集体登记入会、流动窗口入会等便捷入会方式,以兜底建的方式,吸纳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加入工会组织,实现想入能入、应入尽入,力争五年内建会单位总量突破4万家、实名制工会会员总量突破220万。
开展社会组织建会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具备建会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建立工会。以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为抓手,开展“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一批问题、办成一批实事、形成一批成果、锻炼一批干部。
持续拓展学习培训、文体活动、维权服务、爱心托管等“工”字牌服务项目,深入开展幸福企业创建活动,不断增强职工获得感。
一体化推进网上网下工会生活服务平台建设,链接头部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工会合作伙伴,撬动“会员流量”、激活消费市场。到2025年末,实现签约合作伙伴突破2万家。
四、实施“关爱服务”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市各级工会将认真履行维权服务职责,加快构建帮扶、救助、维权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格局,全面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新增实招:
着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工会+人社+法院+司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开展工会系统信访工作三年攻坚,认真做好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排查化解,以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力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开展民主管理建制扩面集中行动,持续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提质增效,保障职工“有地方说话”“说了不白说”。
围绕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助学救助和送温暖等领域,打造长春工会“工益+”服务品牌。
持续开展关爱户外劳动者行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月行动,依托工会服务圈建设一批“24小时不打烊”的工会服务站。到2025年末,全市建成标准化工会服务站500个。
充分发挥职工互助保障作用,创新保障项目,提升保障水平,到2028年末,实现职工互助保障参保会员突破70万人次。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持续拓展“两癌”筛查、爱心妈咪小屋、“会聚良缘”婚恋服务等服务项目,着力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
丰富拓展工会会员卡服务项目,力争五年内办卡率达到实名制会员的80%。突出服务阵地上下贯通、服务载体有机融合、服务活动整体联动,重点打造一批服务职工综合体、链接一批社会资源、实施一批公益项目,着力构建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服务职工体系。
坚持分行业分领域分类别开展职工精准服务,推动长春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树纳入长春市人才计划政策体系,积极探索子女入学、就业创业、就医出行等礼遇政策,抓好劳模津贴、体检、疗休养等政策落实,形成激励技能成才、礼遇劳模工匠的鲜明导向。
五、实施“创先争优”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市各级工会将始终坚持强“三性”、去“四化”,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努力实现
弯道超车、跨越赶超。
新增实招:把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不断增强工会改革的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着力提高全市工会改革综合效能。
在全市工会系统组织开展“比创新、创佳绩、争先锋”主题活动,培育一批创新工作典型、阵地建设典型、服务项目典型、干部职工典型,形成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氛围。
通过推动工会服务圈建设,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支持基层工会因地制宜创新组织设置、建强工作阵地、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工会工作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形态群体延伸。
深化职工之家建设,提高“建家”标准,丰富“建家”内容,把职工之家建得更有特色、更具活力。加强基层工会队伍建设,把一批优秀志愿者发展成工会义工,抓好工会社工和义工队伍培养体系建设,让基层工会有人干事、能干成事。
推动工会业务上网、服务上网、活动上网,打造网上职工之家。优化工会网上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平台建设由统分结合向统分融合发展,实现数据融合、功能融合、服务融合。
依托“长春工会”AAA小程序,丰富拓展“工会之窗、工惠专享、工慧乐享、工汇优享”四大板块功能,让工会服务更加亲情化、便捷化、智慧化。持续开展四季贯通、全年共享的服务职工普惠活动,保持智慧工会平台热度和活跃度。
坚持把积分制作为创新工会管理服务的有效抓手,突出以积分添动力,针对职工参与业务培训、岗位创新、技能竞赛、志愿服务等方面给予积分奖励、兑换工会服务,切实调动全市职工参与工会工作积极性。突出以积分聚人气,支持把更多积分兑换奖励优先引流到工会优选合作伙伴,真正用积分带来的流量把人气“聚”起来、让商气“火”起来。
拉萨市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过去五年,是拉萨工会聚焦主业主责,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五年。面对如何发挥工会作用、如何贯彻落实群团改革、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时代课题,拉萨工会在学习中前行、在实践中提高、在创新中成长,工会工作政治方向更加坚定、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制度落实更加到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举措更加有力、工会工作基层基础更加巩固、工会干部工作作风更加扎实。
一、坚决扛起思想引领政治责任,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
一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始终坚持把工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总体部署,注重选优配强市总工会领导班子。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普布顿珠亲临市总工会调研并召开群团工作座谈会,每逢重要节点深入基层一线看望劳模先进、慰问职工,为工会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各级工会坚决做到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落实到广大职工中,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各级工会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理论中心组、专题培训、宣讲报告、集中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教育引导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和维护者。各级工会把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提升政治站位、加强理论武装,深化学习教育、层层培训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
基层一线、进企业、进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头脑。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
——永远跟党走”“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职工演讲、劳模工匠宣讲等方式,加大宣传阐释力度,五年来开展各类宣讲60余场次,覆盖职工群众近万人。设立“拉萨工会”AAA公众号,发布推送各类法律法规、政策知识以及工会动态4000余条,关注职工达到1.5万余人,点击阅读量达到100万人次,工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广泛开展“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主动权。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定位,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热情持续激发
一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走向深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拉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坚决扛起新时代拉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牵头抓总责任,深入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措施。五年来,推动各成员单位出台产业工人队伍改革配套政策和措施办法20余项;确定试点县区和企业17个,充分发挥改革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广泛深入开展“建功‘十三五’‘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职工近5万余人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000余人;打造区市级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7家;4名技术工人获得“西藏工匠”荣誉称号。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工作要求,制定《拉萨市总工会贯彻落实“四个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深入贯彻落实区党委办公厅、区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西藏工会工作和工人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将新时代拉萨工会工作和工人队伍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弘扬。坚持以劳模精神引领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劳模先进事迹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宣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五年来,开展拉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表彰1次、拉萨市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推荐评选表彰2次,累计推荐获得全国、自治区、拉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和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先进集体90个、先进个人135人,极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和激情。三是助力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彰显作为。全市各级工会和工会干部积极投身疫
情防控,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工会人的初心和使命。市总工会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开展“抗疫有你•关爱有我”疫情防控专项慰问等活动,慰问一线防疫人员。组织发动各级工会累计购买价值3000余万元的各类扶贫产品,巩
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三、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联系服务职工走深走实
一是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积极参与《拉萨市城乡医疗救助及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细则》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政策法规的制定修改。深入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动集体协商提质扩面,33家百人以上建会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了集体合同。深入开展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的线上、线下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活动,参与职工达到2万余人次。依托“女职工维权月”专项行动,广泛
开展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法律宣传等活动50余场次,覆盖女职工1万余人次,切实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加强职工队伍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积极稳妥处置职工信访案事件,有效确保了职工队伍稳定。五年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30余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件,妥善解决职工信访案事件50余件,为职工追回拖欠工资200余万元。
二是帮扶服务更加精准。各级工会做实常态化送温暖、医疗救助、临时救助、金秋助学、疗休养、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等工会品牌活动。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841万元,走访帮扶慰问劳模先进、困难职工和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职工群体1.2万余人次,322户城市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脱困,帮助450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上学梦,组织600余名职工赴区内外进行疗休养,开展67场次“五送”活动服务职工2.6万人次,为5000余名女职工进行“两癌”筛查,向1000余名农牧民群众提供了法律咨询,工会服务职工体系越加完善。
四、坚持以工会改革为主线,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认同感显著增
强
一是工会改革成效显著。围绕强“三性”、去“四化”,扎实推进工会改
革,七个方面30项改革措施已基本改革到位,构建了职责清晰、运转高效、面向基层、服务便捷的工会工作体系。制定出台《关于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制度》
《关于发挥全市各族职工主力军作用制度》等20余项制度。基层工会主席基本实现了同级党政副职级配备,8县(区)和3个功能园区总工会主席首次全面落实了由同级党委、人大、政协副职兼任的要求。积极协调推动财政部门落实计提工会经费政策,依法足额将财政负担的工会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按时、足额划拨,为各单位工会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建立行业工会联合会9个,基层工会组织2123个,会员总数12.2万人,其中“两新”组织工会覆盖率达到70%,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达到1.36万人。强化工会干部培训,累计培训各级工会干部600余人次。在职工会员较为集中区域建成职工之家25个、职工书屋52个、“母婴爱心小屋”53个、高原氧吧3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16个,拓展延伸工会服务职能,为广大职工提供暖心服务。坚持工会经费向基层倾斜,投入资金2628.14万元用于补助下级工会规范化建设和职工活动开展。
三是受援工作实效明显。积极争取工会援藏资金,扎实推动受援项目落实。五年来,北京、江苏两省市工会累计投入援藏资金1396.12万元,实施完成67个
项目,建成了一批职工活动阵地,帮助一大批困难职工解决了实际困难和问题,培训了一大批基层工会干部,为拉萨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五、坚决压实管党治党责任,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其常态化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三更”专题教育和“三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各级工会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切实担负起管党治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廉政约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修订完善多项工会工作制度,全面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等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是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扎实推进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紧抓思想认识转变、作风习惯养成、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推动干部作风根本性转变。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办实事”和“四联四包”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提升工作实效。
积极推进工会经费由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审计基本实现全覆盖。扎实做好维稳,财务资产管理、统计、档案、普法、平安建设等工作。
工会工作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拉萨工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团结动员全市职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许昌市工会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5年既一瞬,匆匆而过;5年又永远,铭刻于心。
过去的5年,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许昌市工会工作而言,5年的时间里,全市各级工会为广大职工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市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为推动许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在履行政治责任中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
一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职工网站、AAA公众号上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喜迎二十大•劳动创造幸福”“劳模讲故事”等各类主
题的劳模工匠宣讲宣传活动800余场。
二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推荐评选出各类先进集体226个,各类先进人物1070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工会宣传教育阵地,全面展现我市各级劳模等先进人物风采,持续营造尊崇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
三是党的政治建设成效显著。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市总工会党组连续3年被许昌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工作“先进集体”。严格落实党建制度,规范完善党内组织生活。接受市委巡察,以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活动为载体,全面整改巡察反馈问题,促进政治生态持续好转。
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进一步彰显工会担当
一是在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中显担当。全市各级工会共投入1138万元,动员全市劳模等先进人物、集体捐款捐物8842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市总工会共下拨防汛救灾专项资金121万元,带动全市各级工会投入资金60万元,动员全市劳模等先进人物、集体捐款捐物2527万元,用于2021年夏防汛救灾。
二是在“万人助企联乡帮村”活动中显担当。市总工会12名县级干部分包联系14家企业、7个村庄,下拨97万元专项资金,帮助各联系点解决防疫防汛过
程中的困难,下拨15万元专项资金,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
三是在助力脱贫攻坚中显担当。开展劳模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先后组织1693名劳模等先进人物、564家先进集体参与其中,打造脱贫项目和助农基地82个,为2000多名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全市工会和职工购买扶贫产品1444万元。投入资金85万元用于驻村帮扶、结对帮扶淅川县、对口援疆工作。
三、在建功立业中进一步凸显职工主力军作用
一是深化建功新时代主力军行动。每年组织动员30余万人次产业工人参与100多个竞赛工种(项目)的技能竞赛;开展“六比一创”立功竞赛、节能减排竞赛、“安康杯”竞赛等;完成技术创新成果925项,技术革新3352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26亿元。
二是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出台《关于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纳入全市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写入《许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导各级工会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亮点,长葛市、建安区的做法被市委改革办作为许昌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经验推广。
三是持续提升劳动者素质。累计建立105个市级创新工作室,83个创新工作室加入河南省劳模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联盟,17个创新工作室被评为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9名职工荣获“中原大工匠”称号,3名职工荣获省级“行业大工匠”称号,60名职工被评为“许昌大工匠”。超额完成“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活动任务,2022年培训职工53593人。
四、在维权维稳中进一步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局面
一是法治建设成效显著。组建10支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分队和市总工会律师志愿者服务团,深入农民工群体和职工群众开展普法活动,发放各类法律法规资料10万多份,接受法律咨询8100余人次。县级以上工会全面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法院+工会”诉调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民主管理取得进展。每年集中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活动,积极探索新就业形态领域集体协商试点;全市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保持在92%以上;1家企业被命名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单位。推动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新增2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家企业被命名为河南省优秀职工代表大会示范点。
三是政治安全得到维护。每年与各县(市、区)总工会签订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责任书,信息员队伍实现乡镇全覆盖,常态化开展职工队伍稳定专项排查化解。
五、在服务中进一步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一是职工帮扶更有力度。下拨中央财政帮扶资金826万元,累计救助1383户次;共发放“双节”送温暖活动款物2171万元,慰问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51066人;常态化送温暖活动共为3767名困难职工发放送温暖资金127万元;筹集“金秋助学”资金889万元,资助各级各类对象3979人;“夏送清凉”活动投入资金155万元,带动全市工会系统筹措资金750万元;先后慰问和帮扶各级困难劳模先进人物566人次,送去407万元物资。2020年许昌市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驿站建设成果显著。各级工会投入资金412万元,新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267个,36个爱心驿站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表彰。2022年,爱心驿站建设列为全市民生实事。市总工会被市政府表扬为2022年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突出单位。
三是就业创业扎实有效。累计组织就业创业服务活动165场次,组织就业培训3万余人次,提供免费就业服务5万余人次,发布4219家次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信息16547个,提供就业岗位57412个,帮助各类人员实现就业创业1万余人次。大病互助扩面增补。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互助病种由原来15项扩大到21项,
累计覆盖全市职工106722人,共为684名患病职工兑付636万元互助金。
六、在深化改革创新中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生机活力
一是工会改革走向深入。按照专、兼、挂职相结合的方式配备,增设了1名劳模一线职工兼职副主席、2名相关政府部门兼职副主席、1名挂职副主席。督促各县(市、区)总工会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二是工会组织有效扩大。全市新建工会组织1204家,发展会员147561人,抓好“两新组织”、新业态领域、新型职工群体建会工作。2019年得到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是干部素质持续提升。常态化进行培训交流,组织工会党员干部赴中华全国总工会指定的示范性工会干部培训院校开展学习教育,累计培训工会干部9116人次。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使用干部,选派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同志参与到驻村帮扶、基层蹲点等任务中,工会干
部在磨炼中得到了成长进步。
四是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市总工会连续3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市级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在省总工会财务工作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被省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评为全省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一等奖。
今后5年,全市工会组织将继续旗帜鲜明讲政治,筑牢思想政治基础,提升宣传宣讲效果,搭建精神文化平台,矢志不移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团结奋斗勇担当,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推动劳动竞赛广泛覆盖,鼓励先进模范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动员广大职工建功立业;继续依法维权保稳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民主管理机制、工会法律援助机制,持续发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继续认真履职优服务,推动阵地服务公益化、职工帮扶精准化、服务品牌多元化,务求实效满足职工美好生活追求;继续强基固本增活力,突出工会党建强政治,敢于创先争优强示范,深化工会改革强效能,扩大工会组织强基础,狠抓队伍建设强能力,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提质增效,团结动员全市百万名职工,为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和“五个强市”,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建设高水平、人民群众高素质贡献工会力量。
曲靖市工会工作综述
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春华秋实。市第五次工代会以来,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坚定扛起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团结带领职工群众为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全市各级工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夯实职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基层开展“喜迎二十大——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各类宣讲活动。积极组织曲靖市职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线上“党史、工运史”知识竞赛、“心向党、跟党走”歌咏比赛、“红色故事我来讲”等系列活动。深入实施学习培训、思想引领、服务职工、赓续传承、能力提升“五大行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会进万家”走访慰问活动。
二、全市各级工会积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人才队伍,为推动曲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市总工会牵头出台《曲靖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政校企合作”新模式;举办涵盖10多个行业32个工种的职工综合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提升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职业素养。全市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在创新创造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进“四室一站”创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全市各级工会时刻把困难职工的安危冷暖系在心上,深入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和助力脱贫攻坚等工作
市总工会与相关部门建立“1+10”帮扶体系,构建层次清晰、各有侧重、保障适度的职工困难帮扶长效机制,助力全市建档立卡困难职工全部如期解困脱困。
全市各级工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在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迈出坚实步伐。找准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维护权益、防范风险、助推稳定融入日常工作,抓紧抓实维护劳动
领域政治安全工作。不断健全落实“五个坚决”要求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工会维权驿站”和“工会+法院+律所+仲裁+N诉调对接工作室”,实现职工服务维权“零距离”。实施“尊法守法•携手筑梦”公益
法律服务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等行动,帮助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召开全市工会维权暨集体协商推进会,把推进“集体协商”工作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相结合,有力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全市各级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竭诚服务广大职工,不断提升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曲靖市职工服务中心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曲靖温泉职工疗养院提升改造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会泽、富源、陆良职工服务中心完成建设任务,各级职工书屋、职工之家、职工驿站等陆续开工建设,形成了纵横交织、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阵地网络,较好地满足了职工多层次、多领域的服务需求。市总工会出台了《关于加强职工普惠服务工作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的意见》,扎实推动形成“服务职工综合体+职工生活幸福企业”的服务职工工作网络。为职工提供惠就业、惠知识、惠技能、惠健康、惠文体、惠生活六方面普惠性服务,着力提升全市职工生活品质。
五、全市各级工会深化改革创新,切实做强基层,打通服务大局、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第一主题”“第一课题”制度,加强模范机关建设,强化警示教育,持续整治“四风”,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工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63个,最大限度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深入开展工会组织功能提升、工作制度机制完善等“八项行动”,助推县级工会实现政治引领强、组织功能强、服务阵地强、制度机制强、作用发挥强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孵化培育曲靖经开区惠工中心,为工会社工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堰市工会未来五年工作展望
奋进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今后五年,全市工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省工会十四大工作要求,聚焦思想引领打造忠诚工会、聚焦服务大局打造“有为工会”、聚焦维权服务打造“暖心工会”、聚焦改革创新打造“活力工会”、聚焦从严治党打造“清廉工会”,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贡献工会力量。
一、突出“三大强化”,打造“忠诚工会”
全市工会将通过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坚持思想引领,打造“忠诚工会”。在思想理论武装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职工合力,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激发职工斗志,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头脑,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宣传宣讲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等活动,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中,开展宣教活动3000场次以上。
二、优化“三大平台”,打造“有为工会”
通过优化建功立业平台、优化技能提升平台、优化职工创新平台,积极打造“有为工会”。围绕建功立业平台优化,开展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不少于1000场次。在此基础上,创新劳模工匠选树培养和管理服务,为劳模工匠成长搭台助力;推动建设劳模工匠广场和劳模工匠数字馆,深入开展“三个精神”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宣讲活动不少于2000场次,培育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示范点50家,助力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在技能提升平台优化上,推动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命名市级产业工人培训基地50个,筹集不少于500万元资金用于职工学历提升补贴和职工技能培训,培训职工40万人次以上,选树车城工匠50人、带徒名师50人、优秀学习型职工100人。在职工创新平台优化上,创建市级创新工作室50家,成立十堰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搭建工匠交流合作与发展平台,促进技艺传承与创新;建设工匠学院,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广泛开展以提升技术、提质增效、安全环保、节能降耗为主要内容的“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荐一批省级职
工百优“五小”成果。
三、完善“三大机制”,打造“暖心工会”
持续完善维权维稳机制、帮扶救助机制、普惠服务机制,全力打造“暖心工会”。围绕维权维稳机制完善,争创全国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争取全市百人以上已建工会的非公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国有企业实现全覆盖,全市百人以上建会企业集体协商动态保持在90%以上;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和女职工特殊权益;持续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
会法》,深化“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治宣传和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发挥劳
动关系“三方四家”协调机制和工会法律服务团、法律服务站的作用;用好“12351”职工维权热线,完善“法院+工会”“人社+工会”劳动争议诉调、裁
调对接机制,确保调解成功率保持在60%以上。围绕帮扶救助机制完善,开展“清单式”“靶向式”分众帮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城镇困难职工再就业培训和“春
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就业援助行动,全市工会投入资金不少于5000
万元。持续唱响“四季歌”,其中金秋助学不少于2000名。组织开展“春暖农民工”、健康体检、送意外伤害保险等系列关爱行动,认真做好工会会员小额担保贷款(鄂工贷)工作,开展职工心理护航服务行动,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立体帮扶救助体系。围绕普惠服务机制完善,出台《十堰市职工疗休养管理办法》,拓展“工会+”普惠服务,采取共建、联建、自建等方式,建设一批服务职工“微阵地”和服务职工综合体,新建户外职工爱心驿站100个、市级职工书屋75个,创建市级示范爱心母婴室50个、职工子女托管托育点50个、职工心灵护航加油站30个;鼓励县市区新建、改(扩)建、提档升级工人文化宫,市工人文化宫争创省级优秀,力争成为职工向往的“打卡地”。
四、实施“三大工程”打造“活力工会”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品牌建设工程、数字赋能工程,全面打造“活力工会”。围绕强基固本工程,充分激发组织活力,完善资源、平台、服务“三下沉”工作机制,加大对困难企事业单位工会和非公企业工会的倾斜支持力度,确保市总工会本级支出的60%以上工会经费用于基层,市总工会本级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加强“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和新业态领域、社会组织建会入会工作,确保百人以上新业态建会入会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社会组织建会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加大“会、站、家”一体化建设,确保每个县市区建
成不少于12家,命名市级模范职工之家40家;健全完善市县职工服务中心、乡镇社区职工服务站、企业职工之家五级工会实体服务阵地,努力构建城镇“15分钟职工服务圈”;以“建会建家•共同缔造”行动为主线,创建市级共同缔
造试点100个,积极争创省级试点,提升工会参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效果;围绕品牌建设工程,按照“一域一模式、一县一品牌、一企一特色”思路,通过开发一批应用场景、征集一批品牌故事、挖掘一批优秀案例,引导每个县市区至少创树1个“走得出、叫得响、立得住”的“工”字号品牌;在巩固车城工匠、职工双创等传统品牌的基础上,加快形成以“十堰工会”品牌为统揽,各层级、各领域工会工作子品牌百花齐放的“品牌矩阵”,不断扩大工会工作影响力。围绕数字赋能工程,跟进全省“智慧工会”平台开发,融入十堰“智慧城市”建设,突出功能模块“工”字特色,推动工作上网、服务上网、活动上网,建好、管好、用好工会“网、微、视、抖”等新媒体,打造高效联动的传播矩阵。
五、聚焦“三大目标”,打造“清廉工会”
聚焦政治清明、机关清廉、干部清正三大目标,全力打造清廉工会。切实履行治党管会主体责任,全面压实“一岗双责”,持续深入开展“清廉工会”建设;着力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努力提升工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加强日常教育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之风,深入开展蹲点调研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领导干部每年形成1-2个高质量调研成果;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提升干部履职能力,加强工会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3年内实现专兼职工会干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轮训全覆盖;强化争先进位意识,完善“职工说了算”考评机制,形成“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浓厚氛围,以实干实绩唱响新征程奋进之歌。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全市工会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开创十堰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淮北市总工会着力打造新时代“五型工会”
凝聚合力共奋进,创新实干勇争先。
市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间,全市各级工会在中共淮北市委和安徽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聚焦“五型工会”建设目标和“42101”重点工作,团结引领广大职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作出了重大而深远的贡献。
一、打造忠诚工会,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自2022年8月起,市总工会的部长们陆续在工会融媒体中心‘部长讲堂’亮相。他们围绕部门的职责任务,深入浅出地讲解当前重点工作和服务发展服务职工的政策举措,受到了基层工会和职工群众的欢迎。”9月7日,市总工会宣教部负责人介绍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市各级工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忠诚履行政治责任,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全市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组建千名工会干部百名劳模宣讲团,精心打造市总示范课堂、干部流动课堂、劳模小微课堂、文明实践课
堂、网上云端课堂“五堂课”,广泛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促崛起”主题教育和“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巡回宣讲,大力推进工会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
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积极呼应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淮北篇章”主题实践活动,引领职工用每个人的人生出彩,汇聚起淮北工人阶级的浓墨重彩,为转型崛起增光添彩!
高规格召开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选树命名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建成劳模创新网络展示平台。组织劳模“五进”示范性宣讲活动,把劳模工匠精神贯穿到各个领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劳模特别是困难劳模的关心帮扶,关爱礼遇劳模措施增至9项,累计为1000余名劳模工匠等技能人才提供困难帮扶、免费公交出行、优先就医、疗休养等暖心服务。
繁荣职工文化,提升职工文明素质,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各类职工群体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引导职工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形成良好的职业作风和
职业纪律。创办职工兴趣班(职工夜校),面向全市广大工会会员开展免费公益培训,提高职工会员的品德修养、文化素养、生活技能。全面推进市级职工书屋建设,命名100家市级职工书屋、300家市级职工书吧,开展“书香相城•
阅读悦美”职工读书季系列活动,鼓励职工在快乐学习中充电提高。组建市职工文体协会,以“新征程建新功,新时代我最美”为主题,举办庆祝建国70周年、“我们的节日”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选拔优秀职工选手参加省第四届职工运动会,展示淮北工人阶级主力军风采,激发建功新时代的壮志豪情。
二、打造担当工会,组织职工建功业展风采
去年7月,安徽省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交流会中,淮北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申报的6项课题,有4项获得一等奖、2项获得二等奖。
自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积极搭建产业队伍建设改革、劳动竞赛、职工素质能力提升三大平台,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群众踊跃投身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市总工会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协调和工作推进,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会推动、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完善技术工人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健全职业技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支持企业、行业和社会组织自主开展技能评价,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渠道。开展“跟着劳模去创新”系列活动,成立“淮北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建成市级以上劳模创新工作室96家,集聚全国、省、市各级劳模工匠100余名,累计产生创新成果675项,助力企业取得发明专利1000余项。
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开展重点工程“三保一创”劳动竞赛、“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主题竞赛、民营企业“四赛一创”劳动竞赛、“新徽菜•名徽厨”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200余场次,带动基层83项、210余个工种(项目)竞赛全
面开展,近40万职工参加其中。举办全市职工创新成果展大赛,征集评选职工创新成果114项。举办“安康杯”知识竞赛,每年发动10万名职工参加,市总工会荣获“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建设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答题暨安全文化宣传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等称号。
积极落实我市“一二三四五”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相城工匠培养行动,开展“寻访身边的工匠”活动,推动更多工匠从基层一线的技术能手、带徒名师、创新达人中不断涌现。创新实施“工匠年薪制”,向聘为“工匠大师”的产业工人给予不低于25万元年的待遇,累计评选表彰176名“工匠大师”和“工匠”。
开展“揭榜挂帅”等职工技术攻关活动,30余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揭榜创新攻关项目,共组织技术攻关965项,催生省重大合理化建议171项。搭建“攻坚克难英雄榜”平台,2000余名蓝领职工开展技术攻关960余项,助企直接增效超1亿元,职工群众创新水平显著提高、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三、打造暖心工会,架起服务职工“连心桥”
2021年6月,市总工会创新发起“一瓶水•传递爱——致敬高温下劳动者”公益活动。两年来,通过公益募捐、爱心接力、现场配送等形式,让社会各界
更加了解、关爱高温下劳动者,切实以“工爱”唤起“共爱”。目前已经募集资金40余万元,将“一瓶水”送到20余万高温下劳动者的心坎上。
源起淮北,爱传全国。今年5月18日,市总工会关爱服务职工的重要品牌“一瓶水•传递爱”公益活动,被全国总工会在全国推广。
自市工会十二大召开以来,全市各级工会主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坚持以职工为中心,持续深化权益维护、职工服务、智慧工会三大体系建设,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致力履行主责主业,倾情当好“娘家人”,努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提升广大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着力加强维权机制建设,主动参与涉及职工重大利益的法规政策落实工作,大力推进行业性、区域性和新业态集体协商工作,整体推进职代会、厂务公开、职工董事监事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健全职代会劳动安全民主监督机制,监督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市、县(区)、企业三级劳动关系监测网络,在市职工服务中心推行劳动关系协调师轮值制度,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和劳动争议仲裁法庭,在全省率先构建“调裁诉”一体化职工维权通道。
制定出台《淮北市困难职工帮扶民生工程实施办法》,稳步推进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开展金秋助学“1+3”活动,助力962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五年累计举办招聘会441场,助力1.58万人实现稳定就业。
大力实施智慧工会建设,开展数据优化专项行动,实现数据实时动态共享,破解数据“大而不优”难题。实施强网用网专项行动,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优化市职工服务网功能,推动智慧平台向移动端延伸,破解平台“建而不用”难题。实施网聚职工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工小微”AAA矩阵建设,在职工中掀起参与“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的热潮,破解活动“多而不新”
难题。将普惠融入扩消费促振兴,联合邮政部门开发“工惠购”平台,推动普惠向医疗、教育等基础服务领域不断延伸,让职工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实惠。
四、打造活力工会,凝心聚力抓改革壮根基
工会的根基在职工群众、血脉在职工群众、力量在职工群众。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创新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自觉运用改革精神谋划工作,全面改革创新、强基固本,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工作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更加彰显。
建立市总工会委员、代表、职工三级联系制度,开展网上评议工会工作。加大对县区工会改革指导服务力度,健全县区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启动“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将工会组建、职代会、集体协商、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纳入企业治理结构、融入企业管理流程。加强非公企业工会组建与职工教育、维权、服务工作统筹联动,使之更好地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着力巩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党工联动、整体推进”的党建带工建格局,进一步提升党工建设共谋共建、阵地共搭共享、活动共办共促的力度和深度。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布产业人才政策16条及激励职工创新10条意见,出台配套文件和措施办法14个,176名产业工人获评“工匠大师”“能工巧匠”等称号,“工匠年薪制”“三支队伍”建设等分别入选全国产改典型案例、长三角产改案例。继续推进十大群体入会和百人以上企业建会,加强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基层工会建设,探索职工企业外入会、网上入会新形式,更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起来。
加大市总工会机关干部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工会干部双向挂职工作力度,试点推广工会干部“上挂下联”,夯实工会人才基础。建立多元化选人用人渠道,用好省总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政策,壮大基层队伍。开办工会干部大讲堂,统筹安排“专家讲堂”“精品课堂”和“网上学堂”,指导各级工会开展百场分级培训,着力补齐素质短板。建立市总“两委”委员履职制度,组织开展“委员活动日”等履职活动,促进工运事业长远发展。
五、打造勤廉工会,驰而不息强自身提效能
市工会十二大召开以来的五年间,全市各级工会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工会系统
党的建设,让严纪律守规矩、转作风敢担当、重实干树形象成为工会干部的自觉行动。
市总工会始终注重强化政治建设,铸牢党建之魂,紧绷规矩之弦,夯实信仰之基。积极办好全市工会干部培训班暨五一精品课堂,推动理论学习日常化,围绕民营企业产改工作、权益保障、财务经审业务等举办线上线下培训练兵活动,吸引近万名各级工会干部参加。统筹做好“县级工会加强年”工作,建立市总与县区对口联系制度,细化硬化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联席会议、调研联系点等工作举措,努力推动县级工会实现“五强”建设目标。
扎实开展以“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为主题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工作,从职工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职工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开展“找改强争”专项行动,完善直接联系服务职工的长效机制,推深做实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当一周工人”活动,实现情况在一线了解、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认真抓好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结合典型案例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努力做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聚焦工会财务、资产、人事等重点领域,切实扎紧制度笼子。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组织监督。深入推进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对重大经济事项、专项资金和“三公经费”的审计监管,严防黑洞、堵住漏洞。做到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引导各级工会干部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坚定履行好党联系服务职工的神圣使命。
这是不负韶华、筑梦前行的五年;这是葳蕤春华、硕果累累的五年。全市工会组织和干部职工在党的领导下,栉风沐雨、砥砺前行,铸就了忠诚尽责、担当作为、暖心服务、创新求变、勤廉实干的五彩华章,奏响了淮北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的时代强音。
砥砺奋进五载路,不忘初心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各级工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责任担当,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能力素质,在攻坚克难中锤炼过硬作风,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智慧和力量,团结带领全市职工在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的新的征途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壮美华章!
遵义市工会五年工作综述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市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蓬勃发展的五年。
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全总、省总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始终坚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高质量服务职工、始终坚持高水平自身建设,紧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团结全市广大职工战脱贫助振兴、战疫情促复苏,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五年来,遵义市总工会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贵州省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总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示范点”和“市级工会财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职工健康促进工程“优秀组织单位”、遵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连续五年在省总工会年度业务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遵义市工人文化宫荣获全省唯一“贵州省示范性工人文化宫”荣誉称号。
一、服务大局,提升引领力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着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职工中生根开花,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着力构建服务大局工作体系,切实扛起工会政治责任。
突出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充分发挥工会职工大讲堂(讲习所)、新时代职工大学堂等意识形态主阵地和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动“三种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进(进机关、进企业、进车间班组)活动。突出典型引领,持续做好全国、全省和全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五一巾帼奖、最美劳动者推荐评选;持续做好劳模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创建各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组织开展“黔酒茶绣工匠”“贵州工匠”“遵义工匠”等评选,积极开展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匠培育等行动,充分发挥劳模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突出活动引领,聚焦服务遵义高质量发展大局目标,推出“一县一品”工会专场直播、“珠遵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等行动;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技能竞赛活动;持续深化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等群众
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结合实际开展主题鲜明、参与性强的各类文体活动,凝聚职工,服务大局。
五年来,全市各级工会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组织工会干部、劳
模、工匠深入企业车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基层一线宣传宣讲1500多场次,开展“劳动模范上讲堂”500余场次。建成全省首家工运展览馆——“长征与遵义工运”展览馆。承办了全国总工会“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事迹报告会,邀请全总文工团两次到遵义慰问演出;发起举办“沿红色足迹、述百年辉煌”红色圣地六地职工摄影网上联展;参与拍摄了以我市全国劳模为原型的电影《筑梦之路》;遵义市职工技能大赛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全省示范性竞赛活动;投入150万元帮助帮扶村实施通村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推荐带动全市农特产品销售近千万元;投入资金1058万元用于购置防疫物资和慰问一线职工,助力疫情防控。
二、服务职工,增强凝聚力
始终坚持以“工会在身边”服务职工品牌为统揽,围绕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所需所盼,不断增强工会主动服务意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提升工会服务职工能力和成效,着力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切实履行工会基本职责。
围绕职工成长成才加强服务,持续推动畅通职工提升学历和技术技能的成长通道,支持各行各业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师徒帮教等各类职业技能提升活动;紧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围绕职工权益保障加强服务,持续推动落实“促进职工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权益的实现,抓好职代会、集体协商、职工安全生产等制度的落实,推进和谐企业创建。围绕职工急难愁盼加强服务,充分利用工会工作信息平台,及时帮助职工解决在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畅通救助帮扶渠道,深化“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活动。健全完善防止困难职工家庭返困致贫动态监测机制,统筹做好常态化送温暖与临时救助有效衔接。加强职工互助保障规范化建设,扩大参保覆盖面,提升保障成效。
围绕职工多元需求加强服务,筛选扶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服务职工需求精品项目和示范基地;加大普惠活动服务力度,加强“工”字特色职工文化、健康服务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广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五年来,共计发放普惠卡42万余张,投入普惠服务资金600万余元。市工人文化宫场馆设置公益普惠服务时段,对劳模免费开放、职工会员半价,服务职工近10万余人次。持续开展职工文化艺术月,“书香岁月•从容人生”读书活
动等喜闻乐见的职工文化活动,不断引领职工生活新风尚。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179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投入资金690万元,为460家企业、22万余名职工发放防暑降温物品;投入资金2504万元,资助4956名家庭困难的职工子女就学;投入资金2915万余元,慰问劳模、困难职工、农民工等4.53万人。职工互助保障活动成为全市广大职工信赖的互助互济品牌,五年累计参保229万余人次,理赔9万余件,发放互助金1.46亿元。
三、强化建设,夯实战斗力
始终坚定不移地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基本要求,强基层、夯基础,着力构建自身建设工作体系,为工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断加强工会机关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强化和改进干部作风,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争创共产党员先锋岗、争做金牌党员”活动,举办“进万家门、访万家情、结万家亲”和“走一线、亮身份、访职工、办实事”作风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大基层工会工作者培训力度,全面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排查各级各类工会组织建会情况,摸清底数、做实台账、分类推进,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引领优势,扎实推进基层工会“会站家”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工会组织覆盖面,切实提高工会建会率、入会率、办卡率,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五年来,顺利完成了市、县工会改革工作,全市现有工会组织6380个,工会会员94.6万余人,已建工会单位职工入会率达98%。集中力量打造了基层工会“会站家”一体化建设点56个;市工人文化宫成为全省示范性文化宫,赤水市、仁怀市等地先后建成县级工人文化宫,遵义市工会服务职工中心被列为全国工会服务职工综合体全国试点;获评全国及省级模范职工之家8家、模范职工小家6家,建设市级先进职工之家103家、小家33家。指导建设全国、省、市级职工
书屋226家,推动全市17家全国、省级模范职工之家结对帮扶基层工会17个;
指导全市各级工会培训工会干部1万余人次,对254名乡镇(街道)工会干部进行轮训,转聘招聘155名工会社会工作者。
四、创新拓展,扩大影响力
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准确把握工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广大职工所思所想所盼,着力构建创新拓展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工会工作活力。
擦亮“工会在身边”服务职工品牌,构建“1+6+N”的服务职工体系,分类扶持打造各具特色、成效明显的服务职工合作基地、劳模疗休养基地;积极探索对保留会籍群体、新就业群体、农民工群体的服务方式和成效。
五年来,提出并推动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融入脱贫攻坚大局,如期完成解困脱困任务;持续深化以遵义市工人文化宫为主阵地的服务职工体系建设,积极回应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签约授牌一批服务职工基地和普惠合作商家,增强了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截至目前,市总工会精心筛选了54家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9家服务职工基地、7家普惠合作商作为服务载体,职工健康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职工10000余人次;开展“遵工带遵品”行动,凝聚广大职工爱遵品、用遵品、推遵品,有效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开展“遵工带遵品”行动以来,推荐带动农特产品销售近千万元。
奋楫五载结硕果,风劲潮涌再扬帆。
在新征途上,遵义市工会将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为中心,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的建设,为遵义工运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全面加强基层工会“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强化工会工作基层基础;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丰富拓展“工会在身边”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服务职工能力和成效;着力实施百万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素质技能提升、生活品质提升、组织建设覆盖工程,全面构建联系广泛、服务优良的工会服务网络,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以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贡献工会力量。
延安市工会工作五年回眸
夏日炎炎,干劲满满。谷子里还在书写的奋斗故事,甘霖不时在浇灌;春华秋实正在蓬勃茁壮成长,轻风暖阳一直耐心培养。
五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五年奋楫扬帆勇立潮头。
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按照“弘扬精神、围绕大局、创新工作、服务职工”的工作思路,忠诚履职、踔厉奋发,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呈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
一、弘扬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先后举办各类理论宣讲、专题培训和主题教育1500余场次,覆盖职工26万余人次;恢复延安工人学校旧址,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旧址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第一批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挖掘整理延安时期工运历史,发表《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和劳模精神》等论文10余篇。
五年来,市总工会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和实践运用,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各项成果丰硕:举办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暨劳模精神理论研讨会、回望延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劳模文化研究联盟年会,征集论文94篇;参编《红色足迹——中国工会从这里走来》画册,发行《延安工运》杂志18期;拍摄劳模系列微电影,其中《拥抱青山》《索罗湾的鸿雁》分别荣获全国微电影一等奖和三等奖;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提升和拓展AAA公众号,开发陕西工会App延安市总工会专享子站;先后在中省媒体刊发新闻稿件163篇;持续加强职工书屋建设,创建全国职工书屋4个、省级9个、市级73个。
市总工会以开展文化活动为抓手,团结引领广大职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五一”“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举办职工合唱、演讲、朗诵和征文比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篮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成立延安职工文工团,编排党史教育剧《南泥湾》,演出80余场,观看人数达3万余人。成立市工人文化宫机构,新区工人文化宫建成投用。成立延安市职工文联,组织开展职工书法、绘画比赛,全市
各级工会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0余场次,参与职工20万余人次。
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使广大职工紧紧团结在一起,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二、围绕大局,彰显职工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殷殷嘱托在耳畔,道路方向更明确。市总工会围绕大局,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职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
一是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广泛持久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比武,在全市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行业中实施劳动技能竞赛“十百千万”工程。全市各级工会开展劳动竞赛2000余场次,市本级列支专项资金500多万元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6个项目被评为全省劳动竞赛示范性项目和重点项目,4个单位荣获陕西省劳动竞赛优胜集体,5个企事业单位班组荣获陕西省劳动竞赛优胜班组,8个企业班组被命名为“梦桃式班组”。
二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高质量完成全国劳模和省劳模推荐评选工作,召开市劳模表彰大会,五年来全市共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个、五一劳动奖章5名、工人先锋号4个;杨步浩等6人荣获“最美劳动者——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称号。创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3个。制定《延安市劳模礼遇服务暨劳模服务证办法》,为省部级劳模发放补助金299.29万元,5家单位被命名为市级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队会223场次。
三是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全市各级工会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大局,动员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下沉一线、踊跃开展志愿服务,共同战“疫”、共克时艰。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000余万元,发挥工会优势助力经济复苏,开展“同舟共济渡难关,携手共进促和谐”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免费为小微企业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市本级为6705家(次)小微企业返还工会经费604.29万元。
三、创新工作,深化工会改革
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团结引领职工当好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是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
竭动力。市总工会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优化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推动改革不断向深水区推进。
一是持续巩固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带工建,积极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和延安市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扎实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会员实名制管理,确保基层工会组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五年净增工会组织1000余家、会员6万余人。创建陕西省三星街道(镇乡)25个、陕西省四星街道(镇乡)13个、陕西省五星街道(镇乡)1个。建立完善职工董事、监事制度,不断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有效落实,确认“四星级”厂务公开职代会单位26家,确认“五星级”厂务公开职代会单位及“先进单位”18家。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集体合同覆盖率达85%以上。
二是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期延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工作措施》,成立产改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建强产业链产业工人队伍的工作措施》《延安工匠评选管理工作暂行办法》等8个文件,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召开全市重点产业链产改工作推进会,先后推荐延安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彩虹(延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
三是建设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目前已投入运行的延安南泥湾劳模工匠学院,是工会贯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弘扬延安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宗旨,走内涵和外延发展并重的道路,注重办学管理、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教材编撰等工作,努力建设一所面向全国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引领、革命传统教育、专业技能培训及劳模工匠交流学习的示范院校。自2020年办学以来,学院累计培训全国各地干部职工261期3万余人次。
四、服务职工,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
通过整合机构、优化职能等改革工作措施,全市工会工作全面创新,不断开创着工运事业新局面,工会服务职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市总工会以不断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为目标,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提升职工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一是切实维护职工队伍稳定。认真落实“五个坚决”要求,扎实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定期分析研判职工思想动态,有力促进全市
职工队伍和谐稳定,维护了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发挥劳动关系协调员和法律顾问作用,制定免费法律服务、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等文件,为职工免费提供法律服务100余人次。持续深化“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
动,结合普法宣传月和“12•4”普法宣传日,深入企业和工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8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余份。深化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的群众性安
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活动,积极履行工会参与职责,先后参与事故调查10余起。
二是打造工会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四送”活动,春送岗位组织招聘会130场,提供24404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148人,发放宣传资料13.8万份;为困难职工、农民工举办园林绿化、家政服务、驾驶技术等技能培训50期5000余人。夏送清凉走访企业和工地567家,慰问职工2万人次,发放慰问物资581.31万元。金秋助学救助困难职工子女2953人,发放帮扶资金672.75万元。冬送温暖慰问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37946人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2828.8万元。慰问留守儿童4179名,慰问物资73.6万元。扎实开展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先后投入1062万元,3837户困难职工家庭实现解困脱困。积极推进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累计资助244人次,发放资助金23.25万元。积极拓展普惠性服务,建设爱心驿站305个,母婴室51个,爱心托管班5个。全市职工互助保险参保职工46.7万人次,参保金额3600万元,理赔2337万元,受益职工2.4万人次。
三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挥工会资源优势,先后投入150万元维修宜川县交里乡孟长镇村生产生活道路,购买收割机、发展湖羊养殖和苹果产业等致富产业;先后投入170万元帮扶延长县黑家堡镇高花河村恢复安家渠会议旧址,发展文旅、种植和养殖等致富产业。推广“陕西工会”App助力消费扶贫,上报B端产品647种、C端258种,全市各级工会购买消费扶贫产品资金达2400多万元。组织市农投公司在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举办延安农产品过大年活动,现场销售近90万元,并与20多家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推出工会助力乡村振兴——特色乡村旅游路线13条。职工“娘家人”是对工会组织的暖心称谓,是一份赞美,更是一份责任。市总工会服务职工有力度,靶向措施有精度,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有进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温度,获得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好评。
五、强基固本,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打铁必须自身硬。市总工会落实强基固本措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全市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党组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全面增强,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是工作作风持续好转。全面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教育、学习培训、激励保障和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工会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将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贯穿于工会工作全过程,建立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制度,开展走进基层工会、革命旧址等主题学习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全市工会干部职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信心。
栉风沐雨谋新篇,奋楫扬帆又一程。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黑树林说,市总工会将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年”活动要求,围绕硬支撑,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链,广泛深入开展“十百千万”劳动技能竞赛,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项目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围绕硬基础,认真落实职代会制度、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确保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围绕硬保障,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劳模精神,打造作风过硬的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建功立业,全面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
绥化市总工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工会工作提档升级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全市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根据《全市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解放思想专项组工作方案》,谈谈工作感想。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绥化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五三三四”目标思路,工会工作突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主题,重实干,讲担当,布局实践各项业务工作。专门召开“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推进会议,对专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查找突出问题,明确重点任务,推动专项工作走深走实、见效见果。
(一)聚焦中心大局,充分发挥工会职能。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抓好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专项活动,对照市委和省总要求,结合实际,制定10项具体推进措施,深入全面梳理查摆出4项能力不足问题,4项作风不优问题,以问题导向引领活动纵深开展;组织召开市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四次全委会议,对市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进行届中调整,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牵头做好“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行动,争取省总“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经费补助190万元,积极推动县级工会兼职副主席配备,目前除庆安外,9个县级工会已完成配备,配备率达到90%;完成省总2023年度工人文化宫补助经费申报工作,为望奎、庆安2个工人文化宫申报基础补贴经费,为明水县文化宫申报150万项目经费;发布《绥化市总工会公开招聘社会化工作者公告》,目前,笔试、面试工作均已完成。
(二)聚焦政治引领,夯实筑牢广大职工思想根基。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进新征程”党的二
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AAA公众号开辟“劳模工匠(职工)云宣讲”专栏,截至目前,线下开展1场,线上开展5场。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宣讲。“五一”期间,对张树春等8名劳模的典型事迹在绥化电视台、绥化日报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在市第八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及市第五届运动会期间,开展“绥化市劳模风采展”及劳模风采巡回展,展出了包括国模、省模和市模在内的47名绥化籍劳模事迹。三是持续加大工会工作宣传力度。在AAA公众号开辟“工作落实年”、“解放思想”等各类专栏,形成广宣传、润民心、鼓干劲的“宣传+”效
果。截至目前,共发布信息512条,被省总工会和绥化电视台、绥化日报等各类新闻媒体采用信息49条。
(三)聚焦技能提升,打造技术素质过硬的产业工人队伍。一是组织开展劳模推荐评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召开绥化市第八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共表彰绥化市劳模190人;推选2人获得国五一劳动奖章,1个班组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5人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2个单位获得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6个班组获得黑龙江省工人先锋号。二是深入推进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做实做强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品牌。推动竞赛向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非公企业拓展。三是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印发第四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方案,对我市已挂牌的42家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开展情况“回头看”。向省总推荐7家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家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室联盟;联合工信局、科技局推荐5人黑龙江省职工十大科技创新能手、3个创新成果;上报全国创新交流大会参展单位9家、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主题征文1篇;组织我市18名制造业在职一线技术工人参加省总举办数字领域和装备制造业工匠人才培训班。
(四)聚焦民生关切,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是扎实做好“送温暖”工作。年初筹集送温暖资金700余万元,开展“两节送温暖”、“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工会进万家”、“心系困难职工真情传递温暖”等主题送温暖活动,共慰问困难职工、一线苦脏累险职工1.5万余人次;为47名健在全国劳模每人发放3000元春节慰问金,共计14.1万元。二是扎实做好城镇困难群体脱困解困工作。向上争取困难职工帮扶资金570余万元,为全国级、省级相对困难职工800余人进行帮扶救助,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率、帮扶准确率、发放及时率、资金拨付率、资金使用合规率和困难职工满意率均达到100%。开展工会干部包联困难职工活动,2023年全市包联323户困难职工家庭,已全部完成对接。三是开展就业再就业服务。完善“工桥通业”就业再就业服务功能,切实落实稳就业促就业决策部署,与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春风送真情援助暖人心”招聘会活动,共53家企业270多个岗位,近3000人参加招聘会;开展“春风送真情援助暖民心——就业在龙江”绥化分会场专场招聘会,全市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共172家,提供招聘岗位2174个,拟用工人数9482人;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共举办招聘活动27场次,参加企业330家,提供就业岗位198个,初步
达成就业意向141人。
二、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主动性上还有差距。比如:为产业工人搭建成长成才的专业化平台不够主动。
不敢突破、不敢动真碰硬,大胆推进改革,强化敢破敢立的精气神上有差距。比如:在促进县级工会功能发挥、为劳模工匠成长成才提供服务方面相对滞后,思路不开拓
绕中心谋发展、服务大局抓落实的全局观上有差距。在引领职工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建功立业比如:技能竞赛开展的不够深入。
着力服务职工,引导企业职工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自觉性上有差距。比如: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招数不多,持续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引导职工增强法治思维、树牢规则意识、坚守契约精神不够积极。
赶超意识、大局观念、务实理念上与新时代工作需要有差距。比如:有的工会干部缺乏竞争意识和发展眼光,甘于平庸、安于现状。
责任意识、工匠精神、效率意识与新时代工作需要有差距。比如:有的工会干部存在庸懒散慢虚、得过且过思想,工作谋划滞后、推进缓慢、效率低下现象。
三、解决短板问题的措施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认识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在省委、市委大力解放思想促进高质量发展之际,绝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择优向省总推荐“五小”创新项目成果,促进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转化;实施社会化工会工作者专项招聘计划,努力实现全市每个乡镇(街道)工会至少有1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开展工作;创建市级劳模和工匠
(人才)创新工作室。
要进一步增强精品意识。要大力提倡和认真执行“五细”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标准,向凡事“差不多”“过得去”想法和作法说不,培养“较真”精神,对工作要“精雕细琢”,要有抢上游、争一流的工作干劲,把所负责的工作打造成精品。参与“技能绥化行动”,以产业行业、县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以及专项竞赛为主体,完善全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参与全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开展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绥化”为主题的劳动和技能竞赛,
推动竞赛向非公企业和新就业形态领域延伸,已建工会非公企业劳动竞赛覆盖率达到45%以上。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2023年双拥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34篇
- 页数:190页
- |大小:168.37KB
2023年共青团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汇编(团支部、团委工作总结)39篇
- 页数:243页
- |大小:216.80KB
检察院工作汇报经验材料总结报告
- 页数:4页
- |大小:136.18KB
专题活动工作总结、汇报、经验材料汇编(11篇)
- 页数:35页
- |大小:74.60KB
主题教育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材料汇编(15篇)
- 页数:42页
- |大小:79.34KB
主题教育工作总结、汇报、经验交流材料汇编(23篇)
- 页数:61页
- |大小:113.25KB
主题教育工作总结、汇报、经验交流材料汇编(23篇)
- 页数:86页
- |大小:222.55KB
热门工作总结
市税务局教育培训工作经验总结材料
- 页数:3页
- |大小:22.71KB
- 工作总结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6篇
- 页数:34页
- |大小:68.80KB
- 工作总结
县发改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1)
- 页数:6页
- |大小:43.33KB
- 工作总结
2023年度工作总结汇编5篇
- 页数:34页
- |大小:50.29KB
- 工作总结
2023年第三季度工作总结和第四季度计划汇编4篇
- 页数:13页
- |大小:40.55KB
- 工作总结
主题教育工作总结评估报告
- 页数:13页
- |大小:48.35KB
- 工作总结
今日更新
5月份主题教育工作情况总结汇报
- 页数:3页
- |大小:136.87KB
××县招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 页数:12页
- |大小:142.54KB
×××公安局机关党委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 页数:7页
- |大小:186.25KB
《2019—2024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工作总结3800字
- 页数:6页
- |大小:29.16KB
“转观念、勇担当、新征程、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性工作总结
- 页数:3页
- |大小:22.76KB
“四零”承诺服务创建工作总结
- 页数:5页
- |大小:39.8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