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说课稿

  • 页数:14页
  • 字数:约 9058 字
  • 大小:54.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墨韵浅月
  •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三“表达交流”的第一节课。

    从思维的角度看,是要学生达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会思考,而不是囿于成见,人云亦云,在此思维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社会实际对具体的事件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论断。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日常写作情况看,学生在写作中比较注重写些什么比是对的,怎么写是对的,因此写作的源头错误的被理解为老师喜欢什么?怎样容易得分?因此文章中大量的出现陈文套话,但是学生对套话陈言的厌恶也使他们对本课程充满期待。同时部分学生出于种种顾虑,放弃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机会,更有甚者,是放弃思考,在课堂的交流中选择沉默,在学习的过程中选择记忆,所以写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成文套用,大大的降低了写作的质量,也降低了思维的品质,极不利于一个创新人才的成长。要引导学生从不良的写作习惯和思维习惯中走出来,突破习惯思维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是关键。

    三、设计思想

    写作的动力是我们沟通思想的欲望,利用本人善于组织讨论调动气氛的优势,从班级中寻找生活中学生兴趣的现实话题,实现写作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形式的,写作教学新概念,引导学生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缄默知识”外显,通过文字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大家共同的财产,让自己的智慧影响同学影响世界,实现新课程注重应用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实现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高度差的跨越,走出别人和大人是怎么想的阴影,学会思考学会尊重自己的思考,通过课堂讨论的过程学会辨析、反驳、立论,提高思维品质和表达交流的技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的互动,珍惜自己的思维成果,生成为自己能够思考而骄傲的高贵情感,最后实现“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的自豪。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设计操作性强的课程,并实现之;如何控制好互动的程度保证课程的相对完整。

    难点:怎样诱导最初的发言者逐渐发出自己的声音,产生自己的思想引起讨论;如何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思想并且努力超越它。

    六、教学过程设计

    ㈠谁是对的?

    1.泰勒斯有一天晚上走在旷野之间,抬头看着星空,满天星斗,可是他预言第二天会下雨,正在他预言会下雨的时候,脚下一个坑,他就掉进那个坑里差点摔了个半死,别人把他救起来,他说谢谢你把我救起来,你知道吗?明天会下雨啊。

    同时期希腊流传着一个关于哲学家的笑话:

    哲学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不知道脚下发生什么事情的人。

    两千年以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2.《史记•项羽本纪》记:项羽垓下兵败后,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欲助项羽渡江,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言罢,拔剑自刎。

    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你同意谁的观点?还是另有说法?

    有人读小杜后,评《题乌江亭》认为:“项氏以八千渡江无一还者,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你以为怎样?

    毛泽东读至此处,批了四个字:“此说亦迂。”在毛泽东看来,彻底的革命者除了善于把握历史趋势、分析社会时事以外,还必须具备韧性的战斗精神。一切都事在人为。项羽以拔山之力、盖世之气,突起于陇亩之中,没有任何凭借,很快就摧毁了暴秦的政权。于是宰割天下,分封王侯,号称“西楚霸王”。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如果胸怀宽广,“包羞忍辱”,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回到江东,为什么不可以卷土重来呢?在这里,毛泽东对项羽失败后的错误选择,生出了深深的感慨和叹息。

    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的观点哪里来?

    个性——时代——目的(针对什么思考这个问题)

    记得以前大家写议论文喜欢说“未必”那么我们就应该说“项羽未必不可以渡江?”——那我们到底说了什么?

    ㈢我们思考了吗?

    不敢思考是一个问题!

    简单机械的思考也是一个问题!

    放弃思考更是一个问题!

    但是现在我们中间许多人开始思考了!

    ㈣学生例文分析

    原文:

    嘴巴甜,就好吗

    《庄子徐无鬼》中说到“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对于此观点,我

    非常赞同,俗话说“忠言逆耳”嘛!自打我会说话那天起,每跟父母出去,碰到熟人,父母便说:“还不叫叔叔(阿姨)好?”在头几年里,十分内向的我因照父母的说话去做而受夸奖,并且越大声,夸奖的言词越好。而后几年则颇感尴尬,我感到自己犹如一条小狗,主人叫我叫时便叫,叫了能得到骨头吃,因此,在我13岁左右时,便不服从父母的要求,跟客人打招呼。而到了近两三年,当父母没有强迫我打招呼时,我自己却偶尔稳重地同自己熟悉的人打起招呼了。

    回想这件事,不难发现:与不想交往的人热情地打招呼往往是存在着自己的利益的,而与自己友好的人打招呼往往不激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洲战场上,德军在隆美尔的带领下走向了非洲战场上的辉煌,德军在非洲与英军交战之中曾几度将英军打得无处藏身,而德军的秘密武器,则是隆美尔钉在英军之中的眼线——秘密侦察部队,正是这些眼线,使英军的动向尽在德军的掌控之中。英国人也不傻,在德军辉煌了没多久就拔出了钉子,并且对德军的动向了如指掌,之后,胜利的天平慢慢地倒向了英国一方。英军的出奇制胜是在于他们所供奉的天神更灵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使英军出奇制胜的是他们比德军钉子更加有效的病毒——间谍,据战后所公布的资料来看,英军中越有功绩的间谍在德国高层领导人面前嘴巴越甜,话越多,越爱与德军领导搞好牢固的关系,正式这些,使德军高层领导被这些间谍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大大地降低了对这些“好友”的警惕性,并使这些间谍很容易地获取到德军的动向,正是这些善言的“好朋友”、“铁哥们”大大加速甚至决定了德意志的灭亡。

    谈到这,如果有人会说这仅仅是在于我个人与战场之上,战场之下另当别论,那么,他完全错了。

    在我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上有两个人发言积极,一个姓黄,一个姓康,黄同学发言比康同学更积极,班上的同学常以为黄同学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后来,教语文的吴老师曾悄悄地告诉我:班上真正厉害的是康x,那黄x没什么,说的全是“一点通”上的,照搬不误。说到这,我还得厚着脸皮自夸一下,在四年级时,我和康同学是同坐,一次,老师叫我们对一片课文(好象是写黄继光舍身炸暗堡)的一个段落提问题时,我悄悄地对康同学说了一个问题,康同学对我说:“你站起来说嘛。”内向的我遥遥头,康同学便站举手,并起来将我的问题大声地说了出来,结果老师说:“恩,康x的问题提得很好。”

    当今的中国社会的官场之上,何尝不是“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当大官的,身边总有一堆善言的人,非把当大官的白马屁拍红不可,他们的花样百出:又是红包,又是大餐,外加一串令人看了流口水的承诺。而他们的目的何在?还不是为了攀高?

    总之,“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真正的良狗,只有在坏人来的时候嚎叫几声,便使用自己的降贼十八爪和一阳嘴,正真的贤人,只会在青山绿水之处讲学,必要的时候露一手。

    讨论:……

    教师评析:用的是杂文的路数,从小节说开,很自在地言及大道,有风度;只是对“善”言应该多思考,文中所说的“甜”一种而已,稍失公允。

    原文:

    人不以善言为贤

    《庄子徐无鬼》里有云:“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这句话的意思是:狗不因为善于狂吠便是好狗,人不因为善于说话便是贤能。

    众所周知狗的好坏是不能单凭是否善于狂吠,因为狂吠只是狗的一种能力,一种能力不好,并不能代表其他能力也不行。人也如此,一个人某种能力的好坏是不能推断出他是贤还是不贤。

    半个世纪之前,一场战争席卷了大半个地球,引起这场战争的因素之一,便是德国纳粹的魔头——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算得上是一个能人,尤其在政治上,有着常人不可比拟的天赋,但可怕的是他同时拥有恶魔一样的心。希特勒最令人注意的才华就是他出色的演讲技能,他的演讲及富有激情、煽动性,让一个在战败噩梦中的德国苏醒过来,并且让大部分德国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希特勒绝对是一个善言之人,但,他决非“贤人”。

    贤人不仅仅只有自身各项素质的培养,更应注重心理或者说道德上的修养,只凭善言与否是不足以推论贤与不贤,更何况能称得上贤能者,不只能善言,还必须是言善、行善,方可称贤。

    讨论:……

    教师评议:文章简单了,后面留下的议论要点是关键,也是你解决问题的思路。

    智者无言大爱无声

    道家提倡不言,他们认为贤人一般都不善言,在《庄子—徐无鬼》中就有“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而况为大乎?”这一说。以狗不因善叫为好狗,喻指人不以善言为贤士,其意思一目了然,即是看一个人是否贤能,不能以他是否能说会道为依据,夸夸其谈的人不一定有才德,看人关键要看他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

    中国有一句老话常用于贬义: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反之亦然。

    会叫的狗一定是条好狗吗?不有一句话说会叫的狗不咬人,那么如若有大奸大恶之人,那纸老虎似的叫吠是挡不住那行恶的脚步,置主人危险于不顾,只在一旁瞎叫喊,这样的狗有什么用?这样的狗又怎么是只好狗?

    语言真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掩饰在骨子里的庸俗,它可以粉饰灵魂深处的怯懦。电视上常有这类镜头:一个人决定赴死,将刀举至数米远,慷慨陈词一番才缓缓下手,这时,定然会有人在一旁阻止,而后不了了之。我的天,这样的慷慨就义,杀身成仁也未免太惺惺作态了吧!一个人心丧若死,执意了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废话,这样的作秀,太假太虚伪。

    我向来不喜欢白居易,向来不喜。那个在《琵琶行》中说:“出宫二年,恬然自安”的人,纵然有千般诗名,却也用诗断送了关盼盼命。其实关盼盼又有什么地方值得你白居易横加评断,什么“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贤者不言,万物生存自在道理,殉夫本来就是一个错误,只可惜人言可畏,或许只是言才无心,可叹只因为听者有意,而后便是香魂离世的悲凉。乐天啊乐天,那一句“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也太欠忠厚。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封建的礼教,容不得一丝闲言,燕子楼中枯槁的容颜,守节十年,最终留给了乐天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的叹息。司马湿了的青衫,只是为了自己叹息琵琶女只是一个附庸,琵琵如血琵琶行,美丽的诗句,掩不住满腹的牢骚,善言非贤人,小蛮的纤腰只是白居易后屋绝色中的一个,我不能释怀,一个温良的女子死在一个风流的士大夫的言语之下。关盼盼的大爱归于无声,用十年的守节来完成自己心底的忠贞,即使活着,比死艰难,比死痛苦。而白居易错在了多言,错在用自己腐朽的思想,去干涉别人的自由。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是贤者无言,大爱无声,白居易也只是在红尘中翻滚过的人,平凡的人。记住,会叫的狗不咬人,虚张声势的纸老虎,浮华的外壳之下或许是早已腐坏的灵魂。

    讨论:……

    ㈤练习: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景岗山”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与反思”为话题,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优秀范文]

    支持传统文化

    百年之后,我们留下什么?

    数百年前,在那个叫做意大利的国度里,有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点亮了那个时代的天空,闪亮了几个世纪,把那一片斑斓留给了我们.

    数百年后,在这个叫做"地球村"的土地上,自诩站在科技最前沿的我们,在我们的世纪后,将留下些什么样的文化,给我们的后人?

    有人说,这是个文化丰盛的时代.是吗?什么是你所谓的丰盛?是所谓"天皇巨星"一张又一张的专辑?还是所谓"天才作家"们一本又一本的"力作"?

    面对从那个烽火时代走出的田汉,哪个歌手敢说自己的歌曲敢媲美《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情,更不要说它对于那个时代的意义了;

    面对站于那个时代的另类,杰克伦敦,哪个"作家"敢于把他们引以为豪的颓废文字去对抗《热爱坐命》给予人心的震撼,更不要说它给予世人的反省了……

    那些个,怎么能够称为文化?充其量,不过是这时代的一朵朵浮世的莲花罢了.

    文化,我们还有什么文化?拨开那些浮华,我们手中剩下的,怕是只有上辈留下的种种了.

    然而,更让我们不安,甚至慌恐的是:我们在遗忘,这个时代在遗忘.

    当有人告诉你他不知道"鲁迅"而知道"周迅"、不知道"卞之琳"而知道"关之琳"时,那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种悲哀,一种属于这个时代与下一个时代的悲哀.

    我们无力创造新的辉煌,却又把祖先的东西一点一点抛弃在时光中——文化自古就有传承性,而失去了他们,我们谈什么创造新文化,我们怎么能够创造新文化!

    巴尔扎克走了,庄子走了,鲁迅也走了,还有谁替我们诠释"人间喜剧"?还有谁替我们守望月亮?还有谁替我们呐喊?

    难道我们真的要把那种没有意义的颓废情绪流传下去吗?难道我们真的要让巴金的灯熄灭在那些灰暗中,让鲁迅的呐喊湮灭在世间的嘈杂中吗?

    庆幸鲁迅在那什么精神偶像中还占有一席之地,证明世人还不曾完全忘却.但百年之后呢?我们是否能把这些真正的文化流传下去?我不敢想象.

    忽然怀念起"文艺复兴"来,在这个时代,却是真的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的.没有能够翻天覆地没有关系,但至少要抓牢先辈给予我们的,让我们面对后代时,不至于两手空空.

    时光在流逝,手中的一切也在流逝.如果再不抓牢,那么请你告诉我:百年之后,我们将留下什么?

    支持时尚文化

    过期

    “沙丁鱼会过期,凤梨罐头会过期,连爱情都会过期,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不会过期”王家卫说。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是会永存的。

    因为它们曾闪耀在那些年代里,温暖过、指引过我们的灵魂。————题记

    我承认我们都是容易遗忘的一代。

    我们忘记了独登天柱山,小题几阕词;我们忘记了乘一叶扁舟,下巴峡穿巫峡;我们忘记了邀君南山下,赏菊饮酒观闲云。

    无雅兴乎?

    没时间!

    在这个瞬息万变,电子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有很多事是来不及的。

    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功课,你看那地下铁中川流不息的列车,列车中那些行色匆匆的人群,怎还能再到长江上游取一壶清泉泡茶小酌,怎还能再捧一套《鲁迅全集》耗上一整个下午细细品味其内涵呢。

    所以我们选择了“快餐文化”。

    未必因为它的精彩,未必因为它的深刻,大概只因为浅显、明了。它应运于这时代而生,它有短暂的保质期。

    用过即可扔掉的文化。

    记得王家卫说,沙丁鱼会过期,凤梨罐头会过期,连爱情都会过期,我不知道还有什么不会过期。

    但我知道有些东西是会永存的。

    长辈们总以为我们是忘本的一代。

    却不以为然。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