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2篇

  • 页数:23页
  • 字数:约 16593 字
  • 大小:101.50KB
  • 格式:.rar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Mu
  •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2篇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学会宽容。

    2、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判断并选择论据的能力


    3、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习惯,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

    课时安排:2节课

    一、导入——“弥勒佛”和“老佛爷”

    弥勒佛,是大学所熟悉的,招牌式的笑容外加藏也藏不住的大肚子,常说他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别人又称他“大肚佛”。中国历史上还有位高高在上的佛,她就是人称“老佛爷”的慈禧太后。一次与大臣下棋时,对方无意中说了一句:“我杀老佛爷的马”,她立马勃然大怒:“你杀我的马,我杀你全家”。可怜的大臣被满门抄斩,惨不忍睹。像这样狭隘的胸襟,这样的暴行,又怎能不遭人唾弃呢?在人生这个舞台上,与他人相处磕磕碰碰总少不了,面对生活中的矛盾芥蒂,你愿意当一个怀有宽容之心的大肚佛呢,还是当个睚眦必报的小佛爷呢?

    人与人接触难免要产生许多矛盾,化解矛盾的法宝就是要学会宽容。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参①乎!吾道一以贯②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李仁》篇载

    【译文】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我想这也就是宽容精神的体现,假如把“忠恕”之道用在同学之间一定会让同学们相处的更加和谐融洽。

    二、关于宽容的故事和或者名言

    三、学习论据的选择

    例举1、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要恰当运用事实论据。

    举例讨论:

    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几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

    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

    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对论据提出了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因为运用论据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为支撑论点而运用的,为证明论点而服务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

    例举2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小结: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受到以少服多的效果。论据不典型,就不能说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没有说服力。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学生连举一大串,而其中的一部分学生所举的几个人物,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

    由此可见,选例不在多,而在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例举3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明确: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举4

    ……

    学生作文论据陈旧!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真实可信:有一点值得提出的就是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论据真实可靠,论点才会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课堂练习1: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

    A、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明确:选第一个。第二项没有扣住中心。

    四、论据的使用

    1、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论据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我们应该明白,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简括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为人们所熟知,那只需“一言以蔽之”,使之能证明论点即可;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

    课堂练习2:

    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明确: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从头到尾地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五、写作训练

    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结构清楚,论据翔实、确切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提示包容有大度、宽容、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只可以从一个方面入手。

    附:论据的选择与使用-------学生作文练习

    例举1、举例讨论:德国马普学会日前发布新闻公告介绍说:马普学会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合作设计的两个实验表明,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智力因素并非决定性因素。而且,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弥补先天智力的缺陷。

    是的,我们不必再犹豫了。我们的智力可能是很普通的,但只要努力,我们便可以做优秀的学生。我们便可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的抱负的!

    有同学以此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这两个论据。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跟没法和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答:

    例举2有同学以“我们可以不欢迎挫折,但不应该回避挫折,畏惧挫折”为话题,以“挫折铸造成功”为中心,选了下面的论据,大家思考合适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答:

    例举3请大家看这段文字论据有什么特点: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

    此段论据特点:

    例举4、这是近几年深受大家欢迎的小作家韩寒的《三重门》里的句子。大家都知道他应该是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那么,他在这里讽刺什么呢?

    ……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

    讽刺的是:

    课堂练习:

    假如以“只有懂理又懂文,成为全面发展之才,才能在事业上获得丰硕的成果”为论点,请在下面的论据中选出最好的。

    A、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小喜欢文学。他写过几百首词,还写过散文和许多通俗、生动的科普读物。他19岁,还是个初中毕业生,就写出了有独到见解又颇有文采的数学论文,引起了当时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B、李时珍到35岁时,已读了几千种书,其中医药书籍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个柜子。

    答:

    课堂练习2:如果我们用下面的例子来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该怎样叙述呢?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和了极大的威力,在旁边一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般的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大大减轻了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

    答:

    练习参考答案

    1、明确:论据①④合适,②③不合适。因为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无粘边,也并没有能表明韦钰是“拙”的。而梅兰芳天天口含沙粒练习这是“勤”,有口吃的毛病这是“拙”,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改掉了毛病,取得了事业的成功,这是补了“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一个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小结: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作者建立论点的理由,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即材料与论点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能完全支撑论点,这就是通常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如果不一致,或者偏离了论点,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会成为文章的累赘,甚至会阻塞文章的思路。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2、明确: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典型,还有体育似乎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因此,用它做论据不典型。.

    这是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3、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

    4、论据选择是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鲜。

    有的同学把领袖人物、著名人物、先进人物、名言警句当作“万能胶”,而且多年不变,没有从中挖掘出更有说服力的东西;也不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不善于从生活中选择新鲜的论据,说到这个论点,或者说到那个论点,都是常用的几个论据,让人味同嚼蜡。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5、明确:选第一个。第二项没有扣住中心。

    6、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由这么几个要点构成: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目的①、努力的经过②、最后一次试验的场面③④、炸药的作用⑤,我们再来看一下论点,它具有三个要素:①经历了失败,②经过不懈努力,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③最终取得了成功。材料与之相关的只有②(经历了八百次失败)和⑤(最终发明了炸药)。那么①③④叙述时就可略去。所以。我们不妨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另外,有的同学叙述事实论据时,不突出重点和精华,不注意取舍,水分太多,有许多的叙述描写,有时还有详细的故事情节,文章几乎成了记叙文,使文章的论点无法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是写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重在议论,不应重在记叙。事实材料的叙述要简明扼要,有时只要把能证明观点的那个部分、侧面说就行了。从头到尾地详尽描述,应该注意纠正。议论文中的事实,应该只是叙述而不描写,是择要交代梗概,舍弃其中的细节;摘取事件的一点,舍弃其他与论点无关的部分,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叙述只是为议论而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只要能证明论点就行。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使用和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文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揣摩分析,达到对文章的初步了解掌握;通过对失败例文的修改训练来深入把握;通过迁移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这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议论文论据的选择。

    【教学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程类型】写作课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绎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PPT

    第一课时

    【导入】

    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

    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的分类: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等。

    例如: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六国抵抗秦国。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例如: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先秦)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代)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汉代)班固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宋代)陆游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二、快速浏览课本76~77页的尹荣方的《论度量》

    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明确

    ①度量大的好处;

    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

    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明确:

    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

    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

    明确:

    负荆请罪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管鲍之交

    管、鲍二人少小相识,后来合伙经商,管仲总是要从中多占一些便宜,鲍叔不以他为贪,知他是家贫的缘故。

    此后,管仲出了不少馊主意,几乎使生意做不下去了,鲍叔也不认为他蠢,而认为是没有遇上好时机。

    后来鲍、管二人分别投奔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门下,小白胜而纠死。管仲跟着倒霉被囚。鲍叔不以胜者自旌,反而力荐管仲于齐桓公(小白),也不计较自己会处在管仲之下。桓公果然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主。

    管仲后来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宰相肚里能撑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彭德怀度量宽宏

    红军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等30多人前沿察看地形,传令兵手执红旗边跑边喊让路。只有一个战士坐着不动。彭德怀见人挡路便喊了几句。战士站起来朝彭总就是两拳。彭总让过他匆匆赶路。事后,传令兵捆来那个战士见彭总。彭总立即让他回去战士自知闯祸,心里害怕,见彭总毫不在意,深受感动,后来逢人就说:“总指挥真是度量宽宏呀!”

    三、论据的选择:

    1、论据的选择要紧扣论点;

    举例讨论:

    2、论据要紧扣论点

    这包含两层意思:

    ①论据必须与论点统一,与论点有密切关系。

    ②运用论据过程中切忌出现与证明论点无关的内容。

    病例:

    有同学在论证“勤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时这样写道: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然而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却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了回来。他痛苦至极,打算把书稿付之一炬,妻子却夺过书稿,给他鼓励,于是他毅然走向第16家出版社。

    这家出版社经理赫哲尔不但马上决定出版,而且还同凡尔纳签定一个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凡尔纳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世界“科幻小说之父”。

    点评:

    这是一则内涵丰富的论据:凡尔纳一生创作了104部小说,可谓丰富,这也许能证明他的勤奋,但材料并没有强调这一点;他的第一部小说15次被拒绝,他又做了第16次尝试,获得了成功;从他妻子的角度可以论证一个人的成功与亲人的鼓励、支持密不和分;从赫哲尔的角度又能论证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这四个侧面没有哪一点与论点统一。运用论据证明论点两者要高度统一,不能偏离,论据内容也不能多于论点的需要。

    2、论据要真实;

    事实论据要确凿,也就是说用作论据的事实必须是准确无误的,不能胡编乱造;如果是虚假的,或个别事实不真实,都会导致论点经不住推敲的结果。论据真实可靠,论点就令人信服;论据靠不往,论点就成了空中楼阁,对此,我们丝毫马虎不得。

    3、论据要力求新颖;

    在议论文写作中,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在论据的运用中,我们要力求用的都是金子是银子,而不是石子。

    4、论据要典型。

    例子:

    挫折与成功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时可觅。要成功,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其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对待挫折,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是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强者在挫折面前会愈挫愈勇,而弱者面对挫折会颓然不前。我国明代的谈迁用二十七年的时间编成了五百万字的《国榷》初稿,却被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这沉重打击,埋头书案又十年,再次写成《国榷》之后又经过三年的补充、修改,才最后定稿。可以说谈迁一生为写此书呕心沥血,九死而不悔。如果谈迁在遭受初稿被盗的挫折之后而一蹶不振,那就不会有十三年后的成功。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惆悦非常之人称焉。”由此观之,那些“惆悦非常之人”不正是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愈挫愈奋的人吗?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丽珠。”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

    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走向成功的阶梯。对待挫折态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同样是失恋,日本相扑力士清水川堕落了,而歌德却写出了千古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弱者不敢面对挫折,害怕再一次努力后的失败,而陷在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其实,挫折不等于失败,真正的失败是自己失去信心,失去成功的信念。

    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乌云见丽日之时。

    点评: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本文作者正是利用了这一规律来完成本文。

    全文事例论据丰富且典型,为说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论据虽多,但多而不乱,透辟的说理和典型的论据的结合,避免了“观点加例子”的毛病。

    四、论据的使用:

    1、论据的叙述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更不能篡改材料。

    例子:

    论点:要认真学好语文

    事例的叙述: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由于刻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献。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后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为此,他深深感到,科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明确:事例真实、典型、确切。能够证明论点。但叙述不够概括,不符合议论文的叙述要求。

    可概括叙述为:

    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为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人们看不明白而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为此,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语文。

    2、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例举应尽量避免,因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

    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

    3、叙述论据应选择多元化的方式;

    正反对照,加强力度。这是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举出彼此相反的两类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从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4、要学会分析材料,使之与观点结合得更紧密

    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中学生的议论文,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要想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就必须学会分析论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后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一)、阐释分析法

    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论述“环境与成才”的关系时,引用了“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这一论据,随后作阐释分析: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楚国大夫要他儿子学齐国方言,让一个齐国人教他,而生活环境中的许多楚国人都在干扰他。这样,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地的方言,还是办不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只有经过阐释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

    (二)、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是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

    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斤之效。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