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2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2篇

  • 页数:9页
  • 字数:约 7654 字
  • 大小:137.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藍霈悦ppter
  • 角的度量说课稿2篇

    角的度量说课稿一

    一、学情分析

    《角的度量》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7~38页的内容。这是一节实践操作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


    学生对于角的大小已有初步的体验,但一部分学生根本不认识量角器,更谈不上用量角器来测量角,而且角的大小概念也还没有完全形成,显得比较抽象,所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要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并且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操作探索中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懂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无关,而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亲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角度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使数学生活化,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内、外圈读角的度数。

    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目标,形成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力量,教师要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水平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1、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行归纳,合作交流。

    五、教学资源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小棒、印有量角器的纸、印有∠A和∠B的透明胶片、量角器。

    六、教学流程

    依据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教学流程分以下五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两个角:∠A和∠B,并提问题:这两个角哪个大?学生猜测后,再让学生拿出印有∠A和∠B的透明胶片,同桌之间比一比,并问你是怎么比的?引导学生说出:把两个角的顶点对准,一条边重叠,看另一条边;∠A的另一条边在外面,所以∠A大。尔后,多媒体动态演示:比较两个角大小的过程,对学生的操作活动加以验证。随后,我又说:用重叠的方法,我们比较出了两个角的大小,可是有谁知道∠A和∠B比大多少呢?测量长度,我们需要用到长度单位,比如厘米、分米等,然后出示1厘米1分米长的细铁丝,它们都是用特定长度的线段来表示;测量面积,我们需要用到面积单位,比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然后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它们都是用特定大小的正方形来表示。那么,测量角需要用怎样的单位?怎样量角的大小呢?从而揭示课题——角的度量。

    【设计意图】一是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明确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上述情境的设计,不仅是要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且要将重叠的数学方法有机地渗透其中,为学习角的度量方法作数学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二)建立1度角的概念,理解量角器的构造原理

    在继第一个环节之后,我对学生说: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譬如1度,记做1。接着提出问题:1度的角到底有多大呢?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怎样的角是1度呢?

    然后板书: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是1度。

    我引导学生思考:请大家闭目想像:半圆——从圆心出发——180等份——每份所对应的角——1度角。

    然后我请学生睁开眼睛,一起看电脑的演示过程。这时,多媒体动态演示:把半圆等分成180份;再出示1度的角。(学生看了,啧啧称奇)

    我提出问题:请大家比画一下1度角的大小。想一想这里一共有多少个1。

    尔后,我顺势向学生介绍: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作了量角器。它也叫半圆仪。人们经常是用这样的工具去量角的。

    屏幕出示量角器及各部分名称。

    最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量角器,和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量角器的中心点,两条零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分别在哪。

    【设计意图】角的度量其实和长度面积重量等的度量一样,先要找到一个度量的标准,然后再看含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即为度量的结果。而这个标准往往是早有规定或约定俗成的,通常也不方便向学生解释起由来,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直接告知学生1的角,然后认识量角器各部分名称。目的在于从知识发生的源头出发,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质。

    (三)分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量角的方法。

    这个环节共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摆角

    我说: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量角器,现在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在量角器上摆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要求一眼就可以看出是多少度。

    我又说:摆完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摆的?度数是多少?角的顶点与两条边分别在哪儿?(然后再指定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到前面来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角,目的之一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真正体现人人参与,人人是学习的小主人;目的之二:摆角后,引导学生说出角的顶点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上,角的一条边在零刻度线上,其实也是为后面学习量角奠定基础。可见:量角的方法已初见端倪。

    第二层:画角

    我鼓励道:同学们会摆角了,真好,请大家拿出老师课前发给大家的纸片,上面印了4个量角器,请在第一个纸量角器上面画一个90的角。

    我提问:这个90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在哪儿?先同桌交流,然后再让几名学生到展示台前边指边说。

    我继续鼓励:90的角同学们画的不错,再请大家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60的角。要求你画的尽可能和同学画的不一样,想一想,怎么画?

    接着,我找了两个方向不一样的角,让学生观察:这两个角不同在哪儿?

    引导学生发现: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究竟看哪一圈,主要决定于——0度刻度线。

    紧接着,我让学生在第3和第4个纸量角器上分别画一个5的角和一个160的角。

    然后我就组织学生讨论:看看纸量角器上画的4个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同桌交流一下。

    最后在全班展开,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顶点都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上,有一条边都在0刻度线上。

    【设计意图】量角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先摆后画,如果学生在量角器上清晰地找到角了,量角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学生画完角后,我又引导学生作了小结,小结的内容其实就趋近于量角的方法。可见:量角的方法已形成。

    第三层:尝试量角

    我用激将法:刚才同学们会在量角器上摆角,画角了,很好!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量角”咱们还没完成呢!“量角”老师不教,你们会吗?请打开课本37页,先估计一下∠1和∠2的度数,然后同桌讨论:怎样用量角器量角?我随后巡视学生量角再加以适当点拨。

    指定几名学生上台说量角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量角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使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在这个环节大胆地作出了这样的尝试;先摆,再画,后量,然后集体交流,汇报总结,归纳量角的正确方法。因为有了前面的摆角、画角作基础,所以后面水到渠成的生成了量角的方法。整个环节,始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自始至终,教师始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第四层:自主学习38页的例1

    首先,屏幕出示例1的两个角。

    我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再动手量一量,学生很快发现这两个角一样大,都是30。随后多媒体再加以验证,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用旋转角的一边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建立角的大小的正确概念。

    (四)体会量角的用处

    我说:同学们会量角了,那量角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与角度有关的问题太多了!多媒体依次出示:风筝、椅子、滑梯、大炮、下底传中等图片,我再加以适当讲解。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挖掘角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生活情境:风筝比赛的规则是什么?滑梯的角度多大才合适?为了击中目标,炮兵要随时调整角度等。这样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取学生有经验,有兴趣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总结全课

    最后我出示三角板上的直角,对学生说:以前我们说它是直角,现在,我们可以说它是90度的角,看来,要表达一个数量,先要找到一个度量单位,再数有多少个这样的单位。我们会量角了吗?量角其实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重叠在要量的角上。要量得准,就要重合得准。怎样才叫重合得准呢?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最高兴的是什么?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教师有什么建议?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在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角的度量说课稿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二课时,现在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角的度量》第二课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7—39页的内容,本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角的度量是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介绍量角器和角度量的方法。第二层次,让学生通过对两组角的度量,进一步明确“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与所画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概念,这不单纯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图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操作和作图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照“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立如下学习目标,确定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1度角的认识以及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操作充满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

    2、教学重点、难点:会用量角器正确度量角的度数。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我力图在结构上有所突破,改变了惯有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从而采取了“以情动人、以境吸人、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其各个环节也利用了直观教具创设“情境”,加强“合作”,从中也渗加了“开展游戏”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愉悦与轻松的学习过程中更深层地领略角度量方法及比较角大小的概念。

    三、确定主体说学法

    因此,我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合作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通过创设情境的趣味性,既让学生感到好奇,又倍感亲切。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后进行全班交流,集体合作的方式。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四、合理安排说程序

    (因本节是第二课时,学生对角的概念已有大致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生互动加深巩固(教师携带面具扮演森林之王“虎大哥”。)

    虎大哥:“请同学们看大黑板,这是一个点,从一点引出两条什么线?就组成了一个......?”“这一点是角的什么?两条射线是......?”【利用直观的教学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教学情境,化枯燥的复习为有趣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境吸人初步感知

    导言:“同学们,你们看,和平鸽和丑小鸭他们在做什么呢?”(出示和平鸽和丑小鸭争论角大小的直观画面。)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