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课件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 页数:8页
  • 字数:约 7961 字
  • 大小:217.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白家安毓设计
  •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1、 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2、 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尤其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②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

    四、学情分析

    ⑴学生在通过学习第六课,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⑵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

    五、教学方法

    设疑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总结法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完成预习目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多媒体教室分配好学习小组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下面,让我们通过视频资料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看视频资料: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学生讨论)看了这段视频资料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看了这段视频资料之后,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很伟大,我是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别一方面,也为片中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所折服。

    (学生讨论)在他们的身体上体现什么精神?

    (学生发言)介绍中国航天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

    在长期的奋斗过程中,我国的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出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教师总结)这些可贵的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将永远存在。下面我们听一段鲁讯的话,来继续感受民族精神。

    (展示图片)图片1:"鲁迅的画像"。

    配音:"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有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设问:哪位同学介绍一下这段话出自鲁迅先生的那篇文章?协作此文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学生发言)这段话出自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去了自信了吗》。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寇加紧侵略我国,国民站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土日益沦丧。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党反动政府推卸责任。针对这一观点,鲁迅先生特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三周年以后的一星期,著文指出:又充满自信了的人存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

    (学生讨论)鲁迅所说的"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是否存在这样的人物?如果存在,请举例说明,他们的具体事迹如何?

    (同学分组探讨,发言)

    "埋头苦干的人"如: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从20世纪60年初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历时20多年,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终于研究出优质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作出巨大的贡献,被评为"杂交水稻之父"。

    "拼命硬干的人"如:孙中山,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驱,19世纪末开始从事革命事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先后发动广州起义、镇南关起义等,虽然是失败,但不屈不绕,拼命硬干,最终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为民请命的人"如:康有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发动者,为变法图强,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

    "舍身求法的人"如:谭嗣同,戊戌变法的主要参加者,变法失败后,为唤醒民众,毅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昆仑"的千古名名。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我们一同感受了中华民族精神,感受到了这人物确实是"中国的脊梁",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之魂"。下面我们进行一些探究和计论。(可以前后左右分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廷不绝的古老文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与我们刚刚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有什么关系?

    (学生归纳)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产生、发展、发扬光大的呢?

    (学生归纳)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球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学生讨论)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归纳)中华民族历沧桑而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弥足精神永不泯灭,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租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那么,中华弥足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继续研究。

    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展示图片)图片2:"土尔扈特东归",一群土尔扈特人赶着牛羊艰难前行。

    图片3:"渥巴锡汗",渥巴锡骑马远眺。

    设问:你知道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吗?图片中骑马的人是谁?他是一个什么人物?

    (学生发言)图片反映的是"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图片中骑马的人是土尔扈特的首领渥巴锡。

    渥巴锡是我国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的杰出领袖。公元1744年出生在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牧地,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八(1775年1月9日)因病去世,终年31岁。

    土尔扈特部落移牧于伏加河中下游无主之地140年后,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压迫,于1771年1月16日,在渥巴锡的统率下,毅然举行武装起义,带领16万人东归祖国。途中打退了俄国军队无数次的围追堵截,战胜了疾病和沙漠,行程万余里,于同年7月20日回到祖国境内,全民族仅剩6万多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渥巴锡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民族英雄。

    (学生讨论)请你说说"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团结统一。

    设问: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议审议通过了一部重要的法律,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学生发言)《反分裂国家法》。

    (展示图片)图片4:台湾民众举行反对"台独"的示威。

    设问:对于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念和决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的反对。

    (展示图片)图片5:"世纪宝鼎"(见教材第73页)

    设问:你知道世纪宝鼎的内涵吗?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民族品格?

    (学生发言)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品格和值得自豪的古老历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的居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

    (2)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之二;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好友、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更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设问:你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吗?

    (学生发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展示图片)图片6:"印度洋海啸"。

    (学生讨论)图片所展示的是印度洋海啸的情景,你知道在海啸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为受灾的各国人民做了哪些事情?你所在学校做了什么?你做了什么?中国人民的所作所为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灾区人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中国政府向受灾国家捐款捐物,派出了医疗队。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民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三:勤劳勇敢。

    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设问:还知道哪些反映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精神的是例吗?

    (学生发言略)

    (展示图片)图片:"大禹治水"。

    设问:大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学生发言)自强不息的精神。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之四:自强不息。

    设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大禹治水之外,还有很多反映自强不息精神的典故,例如,"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你能说出来这些典故的来历吗?

    (学生发言略)

    (学生讨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归纳)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创业实践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探究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之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教师总结)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

    (2)爱国主义要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中

    请看资料:

    爱国主义应该表现实际行动中,例如:建设祖国、繁荣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

    设问:请结合以上的提示,谈谈你自己打算如何做?

    (学生发言)

    "建设祖国、繁荣租过",现在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之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反对侵略、保卫祖国",现在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长大之后,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反对任何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言行。

    "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凤才",从小事做起,维护国家尊严,增强自己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师总结)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你能够归纳出我们今天学习"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应该掌握哪些基本理念吗?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它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的重要表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组织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之魂

    2、基本内涵

    二、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十、教学反思

    这一课时起到衔接的作用,是第六课向第七课过渡的一课时,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看待文化的能力。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导学案】

    第七课 第一框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预习目标

    识记民族精神的含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瘭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找出身边的民族精神

    二、预习内容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身边的民族精神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的表现有哪些?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认真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1、民族精神的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

    2、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

    3、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哪里?

    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阅读教材,探究以下问题:

    1、你觉得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应该有哪些基本特征?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探究三、永远高擎爱国主义的旗帜

    探究以下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

    2、爱国主义在实际行动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什么呢?

    三、反思总结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否矛盾。

    四、当堂检测

    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伟大民族精神。( )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 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爱国主义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具体的

    B.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C.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D.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4.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

    A.集体主义 B.个人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族主义

    5、10月10日,“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型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近年来继“西柏坡精神”和“延安精神”等展览后,又一次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大型活动。材料中精神的共同内涵有( )

    ①团结统一 ②爱好和平③勤劳勇敢 ④自强不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6、20世纪初,被誉为当时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课件教案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