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 页数:7页
  • 字数:约 3829 字
  • 大小:63.0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曼达林演示
  •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2.懂得运用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前后关联知识点层层递进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地理问题,并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这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三、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法

    精心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3.对比教学法

    比较法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种,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四、说学法

    要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和知识结构的特点,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识图、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多且复杂。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

    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观察、比较而得出的,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并增强记忆。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学习行为

    一、引入新课

    1、播放日月星辰变幻和四季景观视频和图片

    2、提出问题:太阳、月亮等为什么东升西落?为什么会出现四季?夏季和冬季白天哪个季节昼长?哪个季节昼短?为什么?

    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地球运动,让学生总结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2、先阅读课文自转内容,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地球仪,分组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能说明自转特点;教师选一组演示,并让小组汇报自转的特点:定义、方向、周期。(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

    3、再结合教材中的读图思考,让学生画出从侧面、南极和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图。

    4、把恒星日和太阳日、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等图制成动画图,在图上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问:地球自转为什么会出现两个周期?地球自转线速度因纬度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1、先阅读课文地球公转内容,看课件公转示意图

    ,小组讨论汇报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速度、

    轨道等)和规律。并让学生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

    地球的公转运动。问题:1月份地球离太阳最近,

    而为什么我们这里是冬季?7月份地球离太阳最

    远,我们这里为什么是夏季?填公转特点表格(见

    附表1)

    三、课堂小结

    课本15页活动题2填表。运用归纳、总结、对比的方法,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四、作业:过程与方法评价手册P12、13页学习主题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细心观察

    主动探究

    对比分析

    合作研讨

    大胆表达

    准确绘图

    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增强直观性。

    通过小组演示加深对自转特点的理解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绘图技能;

    培养学习探究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二、三课时地球自转及意义

    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复习自转运动的特点;

    问题:一天当中我们会经历白天黑夜的交替变化?

    认真复习,积极思考

    落实双基

    巩固知识

    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每一小组准备一把手电筒,一个地球仪。一人将手电筒放举起并拧亮灯泡代表太阳,在离手电灯大约半米远处的桌边放上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将房间弄暗,看看地球仪表面有哪些部分被灯光照亮?哪些部分没有被灯光照到?体会什么是昼夜半球晨昏线,昼弧、夜弧及太阳日?教师再用玻璃球代替地球演示,让学生观察是否发生昼夜交替。提出问题:如地球不自转是否发生昼夜现象?是否发生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条件是什么?

    2、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昼夜交替,总结自转的第一个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3、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地方时与经度联系起来。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东边的地方比西边的地方先见到太阳,在时间上表现为东早西晚。

    地球昼夜交替一周(180度)为一个太阳日(24时),问:经度每隔多少度为1小时?每隔一度为多少时间?(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之差。)因而引导学生得出自转的第二个意义:地方时不同。引出时区、区时和日界线的概念。

    5、地方时的计算: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边时刻比西边早(边讲边练,例题略)

    时差的计算:(1)计算时区差;(2)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3)一东一西时区:相加(4)计算结果(思考:当华盛顿是早上7点时,请问中国北京是几点?当莫斯科是中午12点时,请问北京是几点?华盛顿是几点?)

    6、练习:过程与方法评价手册P13页学习主题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三、课堂小结:过程与方法评价手册P20页自转的意义

    四、作业:填充图册P6—9页自转练习

    第三课时:自转意义的专题练习(略)

    动手演示

    细心演算

    积极思考

    主动探究

    合作研讨

    大胆表达

    创新思维

    讲练结合

    练习巩固

    加深理解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立体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计算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2、使学生直观、深刻理解自转的意义。重点是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理解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和日期的关系

    落实双基

    教学内容:第四、五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填写“地球公转的特点”表格

    2、为什么会出现四季?夏季和冬季白天哪个季节昼长?哪个季节昼短?为什么?引出“黄赤交角”

    温故知新

    问题思考

    复习引入

    巩固知识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