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说课稿

  • 页数:5页
  • 字数:约 4317 字
  • 大小:46.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雨森设计
  •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说课稿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并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要求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像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拓展,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空间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以下五组材料: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物体。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物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小老鼠看水壶等小朋友喜欢的画面。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空间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像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像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结果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习,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从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近。

    2.发展空间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还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空间观念也同样如此。本课中就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且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朋友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

    师:猜一猜,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

    你们猜对了吗?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去正面看一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2.思考:要观察物体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呢?

    3.学生活动。师:用你们说的方法去观察桌上每个组带的东西,先选择你想观察的方向坐下来,再把你看到的画一画。

    4.小组交流。师:画好后,把你的作品放在桌上,围着这个物体依次到同组小朋友的位置上,去看一看他画的画,想一想,发现你们画得一样吗?

    5.思考汇报。师:奇怪哦,你们组明明画的是同一个物体,为什么不一样呢?有想法了,和组内同伴互相说一说再上台来汇报。

    6.小结:你们每组4个坐在不同的位置,看的是同一个物体,但看到的画面却不同。

    7.巩固。

    (1)师:现在林老师站在这儿,你们看到的是林老师的哪一面?(正面)现在呢? (侧面)如果你想去看林老师的后面,怎么办?

    (2)学生个体活动。师:拿出自己带的东西,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把你看到的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8.总结。师: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是怎么样的?谁来总结今天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观察物体时,随着看的方向、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可能不同。)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1.出示课件:三个小朋友从不同方向给同一只熊猫照相。

    小组议论:是谁照的相片?

    2.课件演示球鞋不同方向的图。

    思考:每一幅图是看到了球鞋的什么面? (先用手势表示,再齐说。)

    3. 出示图片:四只小老鼠正在看着同一个水壶。

    思考:对照看看,谁看到的水壶和A图的样子是相同的呢?知道的就直接指,想不到的也可以到老师摆的水壶旁边去看一看,站在你认为对的那一面。

    4.做练习卡,书上的习题独立完成、订正。

    四、发展评价

    1.师:你认为哪些同学表现得好?为什么?自己表现如何?你又学会了什么?师评:小朋友,你们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智慧爷爷送给每人一个礼物,藏在抽屉里,去找一找。(四个正方体)

    2.开发性练习。

    (1)师:这四个正方体可以拼摆成不同的图形,林老师就用这四个正方形拼摆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是,从侧面看是,从正面看是,你能摆出这个图形吗?先想一想它的形状,四人再合作试着摆一摆。摆好后,再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检查你摆的是不是这样。

    哪个四人小组愿意上台展示你们的作品?

    (2)只出示从上面看的形状:,任由学生摆。

    3.作业:回家以后,可选择生活中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上努力体现“三性”

    (一)主体性

    张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本课的设计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独立学习──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意识,从而主动去获取和领悟感性材料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如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并配以轻柔愉悦的音乐,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活动中,继而让学生独立沉浸在丰富的学习材料之中,有玩具,也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观察的方向,再画一画,画好后又让他们离开自己的座位,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所画的物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启迪,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二)探究性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