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包身工》说课稿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包身工》说课稿2篇

  • 页数:8页
  • 字数:约 5504 字
  • 大小:42.00KB
  • 格式:.rar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橙子喵
  • 《包身工》说课稿2篇

    《包身工》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众,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夏衍先生在1959年《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写道:“对现在的年青工人来说,大概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上的‘陈迹’了,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今天的青年人还没有出世。那么,我想,回头来知道一点过去的事情,应付更深刻地感到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工人的幸福。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我们现在学习这篇作品,其中最大的意义就是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

    (二)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征,培养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报告文学所用到的材料,即: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依据:课标指出,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和报告文学)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本文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包含着对包身工的无限同情,对包身工制度的无比愤慨。使学生介入心灵,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在“悲剧”作品的审美之中陶冶心情,锻造“人格”,净化心灵,辩别真善美的目的,实现“悲剧”作品的情感美。

    依据:“教学建议”指出:重在指导学生阅读典范性新闻作品,深入把握作者立场、观点,学习其敬业精神和捕捉重大新闻的能力。培养认识历史、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能力,提高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

    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学生与其中人物所处时代的隔膜,彼此生活境遇,体验的迥异,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使得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心灵的“介入”。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调节:

    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搜集资料法讲读法问题启发法

    指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并以社会的文化土壤滋润基础教育的语文之树。让同学们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投入关注,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解题:

    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包身工是指二三十年代(时间),在上海东洋纱厂里(地点),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工作性质)。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标题中的“包身”二字,突出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女童工的残酷剥削的罪行,控诉了他们的野蛮残暴的统治手段,以激起人们的义愤和同情,这是全文的中心思想。

    (二)关于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三)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四)作者简介:

    (五)课文分析: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先将熟悉课文这样一个程序交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分段应抓住文章所写的特定时间和描写的三个场景来分,并注意找出场景描写的有关议论、说明,找出段落之间的联系。

    第一部分(1─8自然段):记叙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第二部分(9-17自然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插入“芦柴棒”重病惨遭毒打的描写,把资本家及其走狗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作者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向人世间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这是含着眼泪在控诉!作者用“画外音”的方式,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

    第三部分(18─25自然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这一部分从正面点明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一种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归结到本文的主题。

    (六)对全文进行小结。

    作者实际上安排了主、副两条线索。主线将包身工的种种惨状综合在一天的生活过程之中,从早写到晚,反映包身工非人的生活。一天如此,365也就可想而知了──以小见大。副线以议论、说明为主,材料翔实,条分缕析,对包身工制度作了深刻的揭露与抨击。主线是感性的,副线是理性的,两条线索先交织,后交汇;虚实相生,一气呵成;而又纵横开合,有广度,有深度,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既有角目尺心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入全面的历史认识。文章最后的一点亮色,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包身工》说课稿二

    一、确定目标

    (一)课标摘引:

    1、阅读实用类文本,从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作者的感情倾向和理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理解。

    2、阅读文学作品,重视对作品主体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

    (二)课标分析分解:

    1、通读文章,根据新闻事实、背景材料、作者的主观评价,简要总结报告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2、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在作品中归纳把握作者立场、观点。

    (三)确定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典型人物,品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艺术手法。

    2.精度课文,在老师指导下品读包身工生活、工作情景描写的文段,用自己的话总结“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

    3.跳读课文,在分工合作的方式下,查找精彩的艺术手法,并总结其效果。

    二、落实目标

    (一)导入

    强权为野心争得沃土;侵略为财富寻找出路;掠夺让财富滚动成山;血泪为中国写出史书!在血与火写成的写成的文字里,我们能够读到压迫、血腥、残暴和屠杀!也可能读出觉醒、呐喊、力量和反抗!今天让我们再次用思想的锤子敲开上个世纪初的那扇沉重黑暗的大门,重新检阅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黑暗篇章!

    (二)第一遍:自由朗读——重形象,品作用。

    1、提问: 这篇作品很注重人物的描写。有那些典型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点写谁?

    明确:一类是压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打杂的、拿摩温、荡管等。着重要写的是包身工,写第二类人物也是为了描写包身工。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为整个包身工形象却十分鲜明。

    2、提问:朗读由“但是,……”到“立此包身契据是实”两段,分析包身工是怎样形成的?明确:原是农村里“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被诱骗以契约形式成为包身工的。

    3、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用最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明确:(1)紧张的生活(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吃饭,五点钟上班, 劳动十二小时……);(2)残酷的惩罚(欧打、罚工钱、停生意、饿饭、吊起……);(3)麻木的精神(少女的“害羞”感迟钝);“严密”的统治(“罐装的劳动力”……)。

    (三)快速朗读——析材料,明思路。

    1、提问:作者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选取了哪些材料?

    明确: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

    2、提问:课文不是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吗?怎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课文,还有没有了?

    明确:还写了十二小时劳动后,抄身情景;黑夜里。这样,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觉,一天的劳动生活十分完整。不过前后两部分写法大不一样。前者写得详,后者写得略:写抄身,没有明写时间,又不是正面写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没有写出来。显然,作者把前三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写劳动。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至于写“黑夜”,没有写什么生活图景,却写“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和结尾放在一起加以考虑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3、这篇作品不仅选取了几个反映包身工悲惨生活的生活场景,还有别的内容,都是些什么呢?

    明确:还有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说明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包身工给帝国主义“制造”了惊人的利润;说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

    (四)跳读圈点——找数字,明技法。

    1、要求同学们自行跳读课文,找出这篇作品用了那些数字,找一找有哪些?互相讨论总结,举例分析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明确:

    (1)例子: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作‘猪猡’的人。——合九平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拥挤程度。

    (2)例子:包身费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大洋十元。“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

    ——表明剥削的惊人程度。

    (3)例子: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一九○二年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