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说课稿

  • 页数:9页
  • 字数:约 3418 字
  • 大小:26.84KB
  • 格式:.docx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梁小A-PPT
  • 不做“小马虎”说课稿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的设计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不做“小马虎”》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4课内容。教材中有两个部分:生活中的小马虎和怎样才能不马虎。其中有一个关于马虎原因的探讨——小马虎找原因,和克服马虎方法的指导,教材辅助部分是两个绘本故事:小马虎添麻烦和马虎危害大。教材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呈现马虎的普遍现实,指明马虎带来的麻烦和危害,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寻找克服马虎的办法。有情感的体验,认知的唤醒,更有行为的指导。

    说课稿

    本课的编写是基于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一条——“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不拖拉”而编写的,意在培养学生的耐心与责任心,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认真细致,不马虎的好习惯。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对一年级学生、家长、老师做了调查和访谈,发现以下情况:在学习中,经常因马虎抄错题、算错题、漏做题;会忘记带学习用品,忘交作业等等。在生活中,也常因马虎没听清事情,做错事、忘记事、耽误事。对于马虎带来的后果没有直观的认识,既没有克服马虎的办法,更没有养成做事细致不马虎的习惯和意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年纪小,生性活泼好动,做事经验不足,经常在行动中出现一心图快而考虑不周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马虎,认识生活中马虎的种种表现,能进行自我查找,自我判别。

    2.初步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种种麻烦。

    3.学会初步探究马虎形成的原因,懂得自我剖析,形成克服马虎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马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麻烦,能找到自己马虎的原因。

    难点:学会探究自己做事马虎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对学生就马虎的认知情况做一个采访和调查。

    2.设计一张马虎调查问卷。

    3.准备相关模拟活动的道具。

    4.相关的ppt课件和板贴。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只“马虎”。

    1.趣味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考一考大家,到底认不认识这些动物。

    (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进入动物世界的方式让学生认一认、猜一猜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一种“怪异”的动物,以开启故事的讲述。

    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呢

    (教师出示“马虎”图片,)

    这种又像老虎又像马的动物,其实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而关于它还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呢想听老师讲一讲么

    (教师,根据插图,绘声绘色的讲述)

    设计意图: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知道“马虎”这一词的由来。也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事件的思考和探究,了解“马虎”的内涵,初步感知做事马虎的危害。

    2.引导思考

    师:画家为什么会失去了孩子又赔了那么多钱

    (引导学生思考)

    3.教师小结

    师:现在我们把像画家那样做事不认真,不专心,随随便便,粗心大意称为马虎,是种坏习惯。

    (“马虎”板贴)

    活动二:生活中有“马虎”

    1.出示事例

    说到马虎画家,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个马虎的小画家,他画画的时候可马虎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

    以“丁丁画画”为切入口,导入生活中的“马虎”。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了解丁丁做事的粗心大意。

    以此为“引子”切入到学生的生活现实当中。由远及近,由人及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师: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他画的马没画尾巴。

    预设2:螃蟹只画了2条腿

    预设3:鸭子的嘴巴是尖尖的了。

    预设4:兔子的耳朵是圆圆的了。

    兔子5:兔子有胡子了

    师:看看你们找的对不对呢我们来听一首歌曲,你就知道了。

    (播放歌曲)

    师:你们找得真细心,给自己鼓鼓掌吧。

    师:其实这个丁丁在生活中也是个小马虎呢,我们接着来看,丁丁还出现了哪些马虎行为。

    (出示马虎示例,让学生观察)

    预设1:丁丁扣子扣错了,乱扣的。

    预设2:玩沙子的时候忘记把铲子拿回来了。

    预设3:做作业的时候忘记做了一题。

    设计意图:

    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直观,往往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因此通过同类现象的梳理和交流。让学生回归生活,咀嚼生活,感受马虎现象在自己生活中的具体存在。因此让课堂更真实,更富有针对性。

    2.侦探调查

    师:像这样的马虎事,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做过呢做过多少呢我们拿出课前的调查表。做过马虎事的,请举手。

    师:那你做过几种马虎事

    预设:5种,6种,7种。。。。。

    师:谁来讲一件你做过的马虎事。

    师小结:我们周围居然也有那么多马虎事,我们小朋友一不小心都成了“小马虎”。

    (板贴)

    活动三:“小马虎”有麻烦

    1.绘本讲述,思考交流

    (PPT出示14.15页下方的绘本故事——小马虎添麻烦)

    设计意图:

    以教材的绘本故事为导入载体,让小朋友了解一件小小的马虎事所带来的麻烦。让学生通过探究“忘带作业本,给哪些人带来了麻烦”。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交流和对话同时,联系自己的马虎,进行真实的生活对接,切实发现因为马虎带给自己以及他人的麻烦,从而知道“小马虎有麻烦”,感受到马虎所带来的闹笑话,费时间,影响学习成绩等等方面的问题。

    师:我们知道丁丁是个出了名的小马虎,老爱做马虎事,这不,今天一大早他又做了一件马虎事。他做了什么马虎事

    预设:作业本忘带了

    师:丁丁把书本忘记在了家里,会给哪些人带来麻烦呢带来什么麻烦呢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师小结:这一个小马虎,居然带来了那么多麻烦。

    2.曝光麻烦

    师:小朋友们,你们做过的马虎事中,我想也肯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了麻烦吧,谁来说一说呢,让大家都来认识马虎的麻烦。

    3.教师小结

    师:听了小朋友们的发言,我更加感觉小马虎会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老师还编了一首马虎麻烦呢。(出示儿歌)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活动四:“小马虎”找原因。

    1.相互找原因

    (ppt出示背景图)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用模拟侦探的方式,引导学生转换身份,从局外人视角分析马虎事件的原因。根据学生善于具象,倾向直观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形成类别化的问题查找,得出有真实意义的原因分析。以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马虎,产生自我反省。

    师:(老师带上侦探帽子)老师是其实是著名的马虎大侦探,看到那么多小朋友马虎了,我就想来找一找马虎的原因是什么你愿意帮我一起找么请先在四人小组内一起先讨论下。

    预设生1:太心急/着急了。师:你有哪件事太着急了。

    师:原来心急了会让我们马虎

    预设生2:做事不专心。

    师:你做什么事不专心了

    师:原来做事不专心,会让我们马虎。

    预设3:做完作业没检查。师:你做什么作业没检查结果怎么了

    师:原来做完事情不检查会让我们马虎

    预设4:做事太粗心大意了。师:你做哪件事粗心大意了结果怎么样

    师:原来做事粗心大意也会让我们马虎

    预设5:做事不认真。师:你做了件什么事不认真结果怎么样

    师:原来做事不认真会让我们马虎。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