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Word文档 > 教育教学 >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二)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说课稿(二)

  • 页数:3页
  • 字数:约 2537 字
  • 大小:36.50KB
  • 格式:.doc
  • 版本:Office2016及以上版本
  • 作者:南域PPTer
  • 《月光曲》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月光曲》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课。教材的编排按专题组织单元,本文是单元主题为“艺术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说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能够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发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借皮鞋匠的联想,感悟《月光曲》的意境。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

    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本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以读代讲”、“语境创设”、“引导点拨”等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先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尝试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然后合作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随后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伴随乐声简介贝多芬,让学生明确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演奏。

    人民对他十分爱戴和敬仰。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中心,引出课题。

    (二)倡导合作学习,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想要真正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问是一点,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显而易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相当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初读悟文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影响。让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梳理学生懂或不懂的内容,以学定教。这一步,体现了尝试教学法的“自练”;体现了学法“读”“议”“悟”。

    (三)直奔文章重点,体会乐曲意境。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而文章并没有描写《月光曲》的琴声、节奏及旋律,而这一内容文章是通过皮鞋匠听音乐时的联想表现出来的,为此,我让学生勾画出皮鞋匠听音乐时联想的文字,合作学习,初步体会乐曲的三层变化,再用多媒体施放月色海天的图画,即“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并配与月色海天图画相对映的《月光曲》的三具乐段,即轻松舒缓的、渐强发展的、高昂激越的。教师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三层文字。这样,以图画展现情景、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语言描绘情景的方法被有机的结合起来。音乐、美术、语文三门学科成为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从而突破了重点,并让学生分辨了事物和联想。这一步,体现了学法“勾”和“议”。

    (四)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如此美好的乐曲,贝多芬是在怎样的心境和激情中创造出来的呢?我让学生尝试自学后,出示插图,师生共同讨论得出贝多芬作曲的根源:夜深人静,听到琴声;走进茅屋,引起同情;遇见知音,非常激动;环境清幽,创作名曲。让学生明白兄妹贫穷的现状与贝多芬憎恶社会的激情,使得贝多芬的心情在变化,而穷兄妹俩,特别是对爱音乐又懂音乐的盲姑娘的深切同情和对她求知若渴心理的理解,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感情基础,从而让学生体会了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她对劳动人民的关心、热爱。

    (五)突破文章难点,解决“两境”统一。

您可能喜欢的文档

查看更多

热门说课稿

今日更新

在线
客服

相关
文档